長安好458 快逃吧(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長安好 >>長安好最新章節列表 >> 458 快逃吧(求月票)

458 快逃吧(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4日  作者:非10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非10 | 長安好 

這場刺殺行動出現在唐州附近。

那是喻增一行人離開江都的第五日,剛出淮南道不遠,忽遇近百名潛伏在此的刺客截殺。

除了明面上的護從之外,圣冊帝另外安排了一支暗衛暗中隨行,同樣死傷慘重。

此刻,那身上負傷,仍快馬趕回的暗衛首領正跪在龍案前請罪,說明了事情經過。

“……那些人暗中潛伏,先以暗箭打亂了隊伍馬匹,他們的箭上皆淬了毒,馬匹因此發狂……”

情形突然陷入混亂,即便他們第一時間出面,但那些發狂的馬匹根本不受控制。

且當時正經過山中,山路狹窄,視野受阻,車馬往不同的方向狂奔間,他們也無法立刻判斷出喻增的馬車被拖帶去了哪個方向,于是他只能下令分頭追尋。

如此一來,他的人手不免被分散。

那些刺客來勢洶洶,出手格外狠辣,且極擅長用暗器使毒……他手下六十名精銳,折損四十,大半皆是中毒身亡。

而等他們找到喻增的馬車時,車馬皆已經滾落至山下。

山體陡峭,車廂被摔得四分五裂,馬匹也已血肉模糊……

“屬下在距馬車五步遠處發現了喻常侍殘缺的尸身……骨肉摔得分離,且被人割下帶走了頭顱……”

顯然是被那些刺客帶走交差了。

那些刺客得手后很快撤退,除喻增外,此行六名欽差官員,兩人當場死亡,余下四人也都受了不輕的傷,此時在回京的路上。

暗衛統領據實回稟,不敢有絲毫粉飾開脫之言,末了叩首下去:“屬下辦事不力,請圣上責罰!”

片刻,帶著涼意的威嚴聲音自上方傳來:“退下吧。”

暗衛統領如蒙大赦,起身行禮后,無聲退了出去。

這個結果,在帝王預料之中,這本是由她一手促成的一場試探。

而此刻,這試探的結果,已經清晰地擺在了她面前。

李隱出手殺了喻增,而阿尚未有插手阻止……那么,榮王滅口之舉,便不是將錯就錯順水推舟了。

“馬相,榮王出手了。”

圣冊帝看向走進來行禮的馬行舟,緩聲道:“喻增果然是他安插在朕身邊的眼線……這么多年以來,朕千防萬防,竟漏掉了這樣一個緊要之人。”

馬行舟雖不知帝王全部的試探經過,但此刻帝王既有此篤定說法,那便是確認了。

馬行舟心頭一片凜然冷意。

這試探的結果,不單證明了喻增是他人眼線,更令人后知后覺地是:“原來榮王十數年前便已起了異心……而竟無人察覺。”

“他向來藏得很好,朕自知從未信過他,卻始終尋不出他一絲錯處。”圣冊帝冷笑道:“而今他出手殺喻增,既是藏不下去了,也是不屑再藏了。”

“他如此明目張膽地坐實朕的試探……一是喻增必有不得不死的理由,二是他料定了朕就算知道了他的原本面目,此刻卻也動他不得!”

帝王一字一頓道:“李隱之心不隱,他已不再忌憚朕這個天子了。”

圣冊帝坐于龍椅中,一手緊緊扶握著一側扶手上的蟠龍浮雕,眼底斂藏著皇權威嚴被挑釁的怒氣,以及壓抑忍耐著的殺意。

她如今殺不得李隱。

李隱之名已顯,各處想借李隱成事者更是不在少數,那些人待她虎視眈眈……但凡她此時敢向李隱正面發難,只要李隱不愿坐以待斃,喊一句冤,立時便會有無數人跟從他。

皇權斗爭的無情之處便在于,真與假,對與錯從來都不重要。

所以,即便她此時已知曉了李隱所為,卻也無法以此做些什么——難道明日便在朝堂上揭露他的野心嗎?那是三歲稚童的心智,除了顯得她昏聵之外,無絲毫用處。

圣冊帝微閉眸,平復著心底翻騰的怒氣。

馬行舟能清楚地察覺到,帝王的怒意,并不在于這件事本身,以女子之身在這個皇位上坐了這么多年的人,不缺定力與耐心。

真正讓帝王生出怒氣的是,她此刻身為天子的無力。

明知當殺,卻無力去殺。

而一事無力,便注定多事……乃至事事都將陷入此等無力之中。

上一次這種令人生怒的無力感出現在圣冊帝身上時,還是她未掌權之前。

自她掌權乃至登基之后,這無力感便徹底消失了,身為帝王也總有身不由己之時,可她手中握有權力,便可去爭,便可去殺……藩王,邊將,士族,凡是試圖與她抗衡者,皆遭她先一步血洗。

她就這樣在皇位上坐了十數載,也在無數斗爭和殺戮中度過了十數載,可一切局勢非但不曾向好,反而將她推入搖搖欲墜之境。

她不解,不甘,認為一切本不該如此,手中卻日漸失控無力。

這熟悉而陌生的無力感勾起了她諸多不愉快的回憶,而宮妃的無力,同帝王的無力,卻又截然不同。

一旦嘗試過生殺予奪之感,便注定很難接受這居于萬萬人之上的權力流逝。

而妃嬪明氏可以蟄伏謀劃,忍耐等待時機……可她身為帝王,卻退無可退,局面更不會給她任何蟄伏的機會。

馬行舟看著眼前的帝王,恍惚間,忽然覺得她老了許多。

鬢已泛白,身形愈發消瘦……但其周身的威嚴與野心,卻半點不曾消退。

依舊蓬勃的權力欲望被鎖在即將垂垂老矣的軀殼中,眼前的困境,讓她好似一尾被層層鐵鏈困縛住,卻已然生出了蒼老白須的燭龍。

片刻的恍惚后,馬行舟強壓下心頭那不祥的敗落之感。

“陛下……”他像是在勸說帝王,又像是在安慰自己,或者說這的確也是一部分事實:“如今至少淮南道已平,倭亂已休,東羅也愿與我朝繼續修好……康定山平盧之亂亦已平息,可見局面尚有扭轉的機會。”

“馬相說得對……”圣冊帝緩緩吐了口氣,而這些,全都有阿尚的影子。

阿尚雖不愿認她,卻依舊助她良多……至少截止眼下而言是如此。

而阿尚在得了她的提醒之后,未有去保喻增,可見喻增的存在,的確是榮王昔日拿來監視阿尚的手段……或許,榮王甚至曾借喻增之手,做過對阿尚不利之事。

若果真如此,她或可試著說服阿尚與她聯手,一同設法除去榮王。

但即便如此,卻也要等一個時機——

“朕未必就沒有機會殺他……”圣冊帝微微瞇起殺意顯露的眸子,緩聲道:“現下明面之亂,數卞春梁威脅最甚,如能平息卞春梁之亂,四下起事者一時必定不敢有大動作,屆時大局稍安,各方觀望之際,朕必速取李隱性命!”

那會是她唯一動手的時機,即便依舊冒險,但她也必須去做。

馬行舟聞言神情微肅,壓下萬千心緒,試著問:“那依陛下看來,荊州那邊,是否穩妥?”

“自肖旻率援軍抵達荊州后,已與卞軍交戰兩次,卞軍兩次攻來,皆未能接近荊州,如今仍據守岳州……”圣冊帝道:“依朕看,荊州可安。”

但只是守住荊州遠遠不夠,她要的是殺退卞軍。

“昨日李獻傳信回京,與朕立誓,一月內必取回岳州,否則提頭來見朕。”

她固然已沒有那么相信李獻的能力,否則也不會使肖旻前往,但李獻于信中再三保證,已有制敵之良策,必不會叫她失望。

若李獻果真已得良策,又有肖旻在旁,今年內,未必不能誅盡卞春梁亂黨。

一年的時間,也足夠阿尚將淮南道料理妥當……在那之后,她便可試圖說服阿尚與她一同對付榮王。

卞春梁,李隱……這二者若除,她便可扭轉頹勢。

女帝眼底之色甚堅,不見半分消沉敗落之色。

與女帝議罷各方緊要事務,半個時辰后,馬行舟抬手行禮告退。

“天色已晚,春雨仍有寒氣,朕令人為馬相備轎出宮。”

馬行舟再次行禮:“多謝圣上。”

馬行舟退出了甘露殿后,一名宮娥捧著藥丸來到了龍案邊,小聲道:“圣人,該服藥了……”

圣冊帝視線掃去,只見宮娥捧著的藥格中,僅有一粒丹藥,而近日她每次所服皆是兩粒。

察覺到帝王的視線,宮娥將眼睛垂得更低了:“陛下,這已是國師留下的最后一枚丹藥了……”

圣冊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放下吧。”

“是。”宮娥應聲,將丹藥放下,緩緩退了下去。

圣冊帝靜靜看著那枚丹藥——她的國師,的確離開得太久了。

她也曾數次催問過歸期,天鏡卻始終無歸來之意。

這大約是真的離開了。

她一直都知道,天鏡所忠于的并非是她,而是身負天命之人。

她多次詢問天鏡她的帝運是否已經不在,天鏡皆答天機不可泄露。

所以她想,天鏡只怕早已窺得天機,他根本不是在替她尋找什么“禍星”,而是在為他自己尋找下一個帝星……

偏偏如他此等人,但凡他不愿泄露之事,無論她動用何等手段,他都不會開口。

而他此等人,向來被視作天意的傳達者,從他口中說出來的話,往往可以成為一把利劍……這樣的劍,她用過,所以深知其威力。

片刻后,圣冊帝召來了一名內侍。

著朱袍的內侍長相尋常,看起來三十歲上下,喻增離京后,司宮臺的一切事務皆是他在打理。

“國師近日又到了何處?”

內侍恭敬答道:“回陛下,昨日有信傳回,國師已行至曲州附近。”

“入了劍南道……”圣冊帝似笑非笑道:“距榮王府倒是很近了。”

內侍未接話,只微微躬身,凝神等待帝王接下來的話。

“也罷,國師已年邁,既不愿歸京,朕便成全他游歷四方的意向。”圣冊帝取過那枚朱紅色丹藥,指間微一用力:“如此,便讓護衛國師左右的人都回來吧。”

她話音落,那枚朱紅藥丸也隨之隨成了粉渣。

“是,奴稍后便去安排此事。”內侍雙手捧著一方錦帕,垂首遞了上去。

圣冊帝接過之際,內侍低聲詢問:“陛下,喻常侍的家中人……不知當如何安置?”

“將他們帶來司宮臺,以候為喻增認尸。”

喻增行事如此謹慎,雖說將榮王府機密透露給家中人的機會不大,但試一試總沒壞處。

內侍會意,退了出去。

當晚,便有內侍冒雨來到了喻家。

喻母聽得動靜連忙迎了上去。

前來的內侍將喻增遇刺身亡的消息告知。

喻母聞言面上血色一瞬間褪盡,張了張口,無法發出清晰的聲音。

“老夫人且節哀。”年輕的內侍道:“眼下還得有勞老夫人和喻二老爺隨咱家去一趟司宮臺,喻公尸身不全,之后還需二位來認一認。”

喻母紅著眼圈,有些呆呆地點頭,旋即又搖頭:“可是老二他不在家中……孩子病了,請了幾個郎中都不見好,他今日下值后,就帶著媳婦孩子去了大云寺上香祈福……”

“不巧下了雨,便叫人回來傳話,說是在寺中歇一晚,明日再回來!”

說著,喻母的眼淚再控制不住,又有些手足無措:“出了這樣大的事……我去找他回來!”

她要往外走時,被兩名上前的內侍攔住了去路。

“雨天路滑,出城不便,就不勞老夫人親自前去了。”為首的內侍道:“咱家讓人去接二老爺回城便是。”

“也好,也好……”喻母擦著眼淚,已泣不成聲。

“那便先請老夫人隨我等入宮吧。”

喻母看起來傷心得厲害了,衣裳也顧不得換,便隨著內侍急忙忙地走了。

內侍離開時,另留下了十余名內侍以保護之名,守住了喻家所有出入之處。

喻母身邊的婆子,慌張無比地尋來了喻廣的院子里。

喻廣一家三口根本沒有出城上香。

婆子滿臉急色,將事情說明。

“兄長出事了?!”喻廣大驚失色。

怎么會這樣?阿娘又為什么獨自入宮?

“二老爺,你們快快隨我離開……咱們得逃了!那些人很快會發現不對的!”

喻廣滿心驚惑,為什么要逃?事發突然,這不明不白的,不說清楚他是不會走的!

見他一臉死犟的煩人模樣,婆子干脆不再看他,一把拉起婦人:“娘子,快!”

“好……”婦人疾步去隔壁房間喊孩子,匆匆道:“邊走邊說!”

很快房中只剩下喻廣一人,他呆了片刻,趕忙也拔腿跑了出去。

婆子帶著喻廣一家,冒雨摸黑來到了喻增的酒窖中。

這里有一條不為人知的密道,喻母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它的存在。

喻增離京前,曾與她有過一次密談,就在這酒窖之中。

此刻,喻母坐在入宮的馬車中,腦中全都是那晚的談話。

4200字,小年快樂(但沒吃餃子)晚安!(明天可以寫到小魏了)

去讀書


上一章  |  長安好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