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好365 是否有不臣之心?(月底求票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長安好 >>長安好最新章節列表 >> 365 是否有不臣之心?(月底求票票)

365 是否有不臣之心?(月底求票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非10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非10 | 長安好 
365是否有不臣之心?

天才一秒記住努努書坊)

白日里,刺史府前衙的門大開著,日常由官差站守。后門大多時間則是緊閉狀態,但門內也有人值守,因屬于內院事務之列,便多由常歲寧的親衛輪換負責。

此刻聽到叩門聲,一名出身五虎山的護衛將門打開,視線掃視著來人:“……你們是?”

帶著一名家仆的孟列抬手:“鄙人姓孟,前來見常刺史。”

護衛警惕地問:“自何處來?為何事來見我們刺史大人?”

“我得常刺史書信相邀而來。”孟列歷來謹慎,不欲對一個護衛過多透露身份來歷:“此行隱秘,不宜聲張,你只需前去通傳一聲,只道姓孟之人求見,常刺史必然就知曉了。”

護衛皺了下眉,真是刺史大人的熟人的話,為何不知刺史大人此刻不在刺史府中?

他也是懂得謹慎二字的,并不多言自家大人之事,一時只又拿戒備的視線看著言辭含糊的孟列。

非是他存心刁難,而是想見他家刺史大人的人太多了,各類手段托詞他都見多了,甚至先前還有自認俊美之人守在刺史大人經過之處吟詩賣弄,制造偶遇什么的——

沒法子,雖然他們刺史府中如今已有了十分完善的廣招人才之政令,但防不住總有人想走捷徑。

見這護衛如此嚴格,心中急切的孟列只好道:“……我自京師而來,乃常刺史半個阿爹,有勞速去通傳,但不必聲張。”

雖然這些年來他表面上與常闊等人并無往來,但當年殿下撿回這女娃時,他也是抱過的,照輩分來說,這權宜之下的半個阿爹的說法,也不算過分。

孟列是懂得拿捏人心的,那護衛聽得這說法,不禁訝然地瞪大了眼睛,神情果然客氣許多——托詞他聽多了,但敢以“半爹”自稱的,倒是頭一個,料想也沒人有膽子敢拿這種事來造假吧?

“那您稍等一等,我這便去通傳!”護衛言畢,“嘭”地將門關上。

“……”孟列身側的仆從愕然,都說了是刺史大人半個爹,竟也無法擁有被請進去喝茶等候通傳的待遇嗎?

孟列固然心急,但也能夠理解那護衛的做法,這座江都刺史府不知多少眼睛在盯著,戒備森嚴些是好事。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這常家女娃治下有方。

孟列焦灼地等待間,那護衛尋到了王長史幾人所在的外書房內,將此事說明。

“……半個阿爹?”王長史一怔,這是什么說法?

據他所知,刺史大人統共有爹四人,前不久剛圓寂了一個,如今還剩下仨活的,可這半爹又是什么?

駱觀臨面具下方露出不敢恭維之色。

“自稱姓孟,自京師而來?”一旁的姚冉擱下筆,正色問。

護衛忙點頭。

姚冉思索一瞬,起身來,向王長史道:“長史,我去見此人即可,刺史大人臨走前曾有過交待——”

具體是何交待,姚冉并不多言,但王長史知她得刺史大人信任,此刻便也不多問。

姚冉出了書房,便對那護衛道:“將人請去偏廳。”

護衛應是,很快去了。

姚冉往偏廳而去,心有思索,刺史大人離開前曾單獨交待過她,除去刺史府中的急務與要務之外,另外還有兩件事要及時留意,一是常刃等人帶回的消息,二是京師登泰樓孟東家的回信。

所以,現下是回信沒等著,人卻親自登門了嗎?

姚冉很快見到了孟列。

她從前在京中時,雖因生母管束嚴厲,出門的機會并不多,但登泰樓還是去過的,也偶然見到過這位孟東家。

但眼下看到的人,卻與她記憶中相差甚遠。

衣著簡便,風塵仆仆,形容消瘦,兩鬢霜白。

孟列并不認得姚冉,一則他不可能記得住每個去過登泰樓的客人,且是閨中女郎,而非那些值得他格外留意的權貴官員。二則,此刻的姚冉身穿文袍,做女史裝束,同以往形象判若兩人。

姚冉抬手還禮罷,道:“您應當便是登泰樓的孟東家吧,刺史大人走之前,曾與我有過交待。”

“正是。”孟列此刻才袒露身份,忙問道:“女史的意思是,常刺史不在府中?”

姚冉點頭:“大人十余日前便去了軍中。”

孟列不禁皺眉:“那她何時才能回來?”

“此事說不定。”姚冉并不多透露戰事情況,只道:“若孟掌柜著急,可先修書一封,使人送去軍中,交給大人過目。”

孟列卻道:“不知我能否前去軍中親自見常刺史一面?”

他想印證的事,不是一封信可以說得清的。

姚冉遲疑了一瞬,看著眼神急切的孟列,片刻后,點了頭。

按說她本該先讓人知會大人一聲,待得了大人準允后,再準人前往。但大人走之前既然專程交待了她此事,給了她便宜行事之權,她便當根據輕重緩急,來靈活應對各類事件,為大人節省時間及不必要的麻煩。若她一味默守陳規,只懂得死板辦事,便也不值得大人格外重用了。

“孟東家可以先在府中歇息一晚,明日天不亮動身,晚間即可抵達軍中。”

大軍扎營于距江都刺史府三百里外的黃海之畔,軍中快馬一日可達。

“不必歇息,現下便可動身。”孟列抬手:“有勞女史為孟某安排此事。”

姚冉聞言并不多言勸阻,點頭后,喚了人到跟前。

“青花,你帶上一行人馬,護送這位貴客前去軍中面見大人。”姚冉看一眼孟列,向青花交待道:“務必小心行事,不可有任何閃失。”

青花會意,冉女史這句“小心行事”,不單是要她們保證這位貴客的安危,同時也要多加提防,到了軍中也需做好交接之事,要使這位貴客處于安全并可控的范圍之內——

青花抱拳:“女史放心!”

姚冉點頭,目送孟列快步離開。

此刻,外書房中,王長史聽聞戶曹官員前來,連忙去見。

江都招引人才,鼓勵落戶的政令實施下去之后,成效頗佳,戶曹一時間成為了七曹之中最忙碌的存在。

戶曹不單有大量繁瑣的文書公務需要處理,同時還要兼顧實地走訪,挨家挨戶搜集在戶情況,以及新來人口的安置事宜等等。

是以,凡是經過刺史府考核的人才,如今過半都暫時撥去了戶曹做事,一應政令都在諸人的磨合實踐中,忙碌緊密地進行著。

而諸多政令在實施的過程中,總免不了出現許多無法提前預測的新問題,問題出現時,便會一層層遞到刺史府中,由刺史府做出決策與指示。

小問題雖然一堆,好在大問題沒有幾個,大多可以由王長史與駱觀臨和各處官員商榷解決。

另外,會由姚冉每隔三日,將各類問題與進展做出書面匯總,讓人送去軍中呈于常歲寧。

這也是常歲寧選擇帶走呂秀才去往軍中做帳內文書,而將姚冉留在刺史府的緣故之一。

于常歲寧而言,她再信得過王長史的立場,再倚重駱觀臨的能力,但尚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她自己的人”來平衡局面,間接監管刺史府的一切事務。

且姚冉身為女子,面對那些針對江都女子的特殊政令在施行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之時,也注定可以更為敏銳地做出判斷與應對。

駱觀臨自然能夠察覺得到常歲寧留下姚冉的諸多用意所在,且常歲寧另外給了沈三貓內院的管家之權。

對此,駱觀臨一邊嗤之以鼻,腹誹常歲寧總是嘴上說著重用,實則處處不乏提防。但一邊又不得不承認,她行事嚴謹,對權力的掌控似有著天然的敏銳嗅覺,且運籌帷幄絲毫沒有吃力之感,刺史府這座小小的外書房中,已然有官場制衡之象。

一座書房尚且如此,江都治下的各處官員當中便更不必提了,她是不可能不上心的——也因此,現如今各處雖然忙亂,甚至許多新面孔是生疏的,卻也能做到亂中有序,并得以維持著恰到好處的平衡與相互牽制。

駱觀臨縱觀看來,這一切取決于常歲寧早早布下的完善機制。她在分派那些新招納的人才的過程中,在原本的職位框架上做出了削減與增添,根據江都現有的需要,調整了各處的員額。

機制的搭建是完整的,在前行的過程中縱然避免不了出現問題,但大框架卻不會散亂,那么,所有的問題便都是可控的——

而順著那一條條可控的線,一層層往上捋,便會發現,這些線慢慢匯聚成了一條,而此一條線的末端,只纏繞在那高坐上首的少女指尖之上,哪怕此刻她身在軍中。

王長史從書房中離開后,駱觀臨將一摞文書交由駱澤和一名主簿分發下去,駱澤前腳離去,后腳王岳尋了過來。

守在門外的護衛向駱觀臨通傳后,王岳才得以入內。

“望山,你來得正好。”正執筆書寫的駱觀臨頭也不抬地道:“恰可順手幫我將這些公文歸分一番。”

王岳:“……”

又來這套!

他每每來尋駱觀臨商談去留的問題,對方總要塞給他一堆公務!

半個月下來,他在意的問題沒得到解決,活兒倒是沒少干!

刺史府的公務,和他王望山有什么干系!

“我不干。”王岳在駱觀臨身邊坐下來,氣哼哼地道。

駱觀臨淡聲道:“那你就且等我將手上之事處理完畢再說其它。”

王岳看向他面前那幾大摞公文信件,一時只覺眼前發黑,抓心撓肺地站起身來,在駱觀臨的書案前走來走去:“……昨日錢塘族中讓人送信,越王再次使人登門,正所謂事不過三,你倒是……”

駱觀臨抬手打斷他的話,皺眉道:“望山,我公務纏身,稍后再談這些。”

王岳微咬牙,伸手指向他,片刻后,那只手重重甩下,憤然嘆氣,抱起一摞公務,在一旁的小幾后坐下。

就在他終于要將那些公文分揀完畢之時,駱澤從外面回來,帶回了一堆新的公務,上前向王岳行禮時,動作很自然而恭敬地將那些公務放到了王岳面前的小幾上。

王岳:“……”

這孩子,誰教他這么“懂事”的?

不過話說回來,他這些時日該看的不該看的都看了……當真還能走得掉嗎?

看著陷入沉思的好友,駱觀臨神情泰然。

不能怪他不擇手段,前頭該說的該勸的都說遍了,好友還是猶豫不決,既如此,不如先用了再說。

王岳心中七上八下,覺得自己好似成了油缸里的老鼠,怎么都爬不出去了。

待他和駱觀臨一同從書房中離開,已是天黑之后的事。

“錢塘你家中之事耽擱不得,明日便安排下去,將他們趁早接來江都吧。”回住處的路上,駱觀臨與王岳道。

“你……”王岳開口又不知說些什么,最終只嘆氣問道:“留在此處,當真可行?”

駱觀臨:“你這些時日通過那些經手的公務,待如今的江都也該有所了解了。”

王岳沒說話,又走了一段路,忽然停下腳步,按住駱觀臨一只手臂,在夜色中壓低聲音問:“……觀臨,依你之見,這位常刺史是否也有不臣之心?”

駱觀臨看著他,沒有直接回答:“她上面還有父兄——”

片刻,聲音壓得更低:“常大將軍的為人我有幾分了解,他待先太子殿下忠心不二,若非逼不得已,他絕不愿見江山改姓……故而,來日李家若再現明主,你我尚有勸服常大將軍投效歸順的可能。”

又道:“如今倭寇臨境,她暫時顧不上去做其它事……望山,你當知現下你沒有更穩妥的選擇了。”

話已至此,想到錢塘家中處境,王岳心中那最后一絲掙扎也搖搖欲墜。

好半晌,他才問出最后一個問題:“那我這半月來,每日幫你料理公務,給我算工錢嗎?”

不然他豈不是白干了?

孟列在青花一行人馬的護送之下,連夜趕路,于天色初亮之際,趕到了軍營內。

昨晚喝藥睡下,因此睡得極沉的常闊剛醒來,看到被帶到帳中的孟列,一時有些恍惚——是他起得太猛了嗎,怎好像看到二十年后的老孟了?

又定睛瞧了瞧,常闊心中驚異,抬手屏退帳內士兵,才開口道:“……老孟,你這是出什么事了?頭發怎比我白得都多了?”

孟列沒答他的話,徑直走向常闊,將手中兩半令牌示出,壓低聲音正色問:“當年殿下臨去北狄前,曾將此令牌一分為二,半枚留給了我,另外半枚則在殿下手中……可此物,時隔十數年后,怎會突然出現在歲寧手里?”


上一章  |  長安好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