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六百七十七章 愛因斯坦-李諭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七章 愛因斯坦-李諭橋

第六百七十七章 愛因斯坦-李諭橋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3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玄幻奇幻第六百七十七章愛因斯坦-李諭橋

第六百七十七章愛因斯坦-李諭橋

現在無線電業務堪稱突飛猛進。

李諭的ly無線電公司快要干冒煙了,尤其真空管,單單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訂單都已經快要生產不過來。

主要原因嘛,就是現在歐美開始出現廣播了。

廣播肯定是硬件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產物。電臺方面已經擁有大功率音頻傳播的技術;而以真空管為基礎的小型化技術讓無線電接收設備也能夠走入普通家庭。

ly無線電生產的設備最先內置了放大器和揚聲器,讓聽眾不再需要耳機。別看只是個小改動,對于銷售來說意義非凡。

從此以后,全家人第一次可以圍坐在收音機旁一起收聽節目,一種新的家庭消遣方式由此誕生。

廣播對于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有點陌生,不過一百年前出現時,其意義幾乎相當于互聯網。

因為廣播可以說是第一種“社會均衡器”,無論是否生活在大城市,也無論是否受過高等教育,所有人在一夜之間都能獲得同樣的信息。

有一部分驚慌失措的報紙甚至拒絕刊登廣播節目單,擔心自己的商業模式在競爭中落敗——印刷機畢竟無法與即時播報最新事件的廣播一較高下。

沖擊力可想而知。

短短幾年間,老美就普及了收音機。差不多到1924年,美國便有超過300萬臺收音機,也就是10的家庭購買了收音機。咖啡廳、餐廳以及其他公共場所都將收音機視為吸引顧客的手段。

1929年,當大蕭條席卷美國時,大多數企業都遭受重創,只有廣播行業除外。人們將廣播視為一種無須購票或支付旅費的廉價娛樂方式,因此在1930年至1933年間,無線電接收機的銷量又增加400萬臺。

總之對于李諭的公司來說,絕對要忙到爆炸,也賺到爆炸,估計1924年要把真空管的產量提升到1000萬件以上才行。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費類電子產品爆發,迅速波及各國,包括大洋彼岸的中國。

而且因為李諭的干預,中國的無線電來得相比歷史上還早了幾年。

現在美國的大廣播公司初具規模,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無線電公司,節目也發展到了較為豐富的程度。

愛因斯坦和普朗克完成巡回演講,返回華爾道夫酒店時,李諭正在聽《世界大戰。

“喬治·威爾斯的作品?”普朗克說。

“沒錯,就是音質制作還是稍顯不夠優良。”李諭說。

《世界大戰后來在2005年時被斯皮爾伯格翻拍成了同名電影,挺出名的,主演是湯姆·克魯斯。

故事大概就是火星人入侵地球,人類的抵抗在火星科技面前毫無抵抗能力,火星人幾乎要讓人類滅絕。

但突然之間,火星人自己竟然完犢子了。

后來才知道,是地球上的病菌讓火星人全都嗝屁。

這個設定細想真的挺牛:不僅人類在抵抗外來生物,那些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數十億年的病毒細菌同樣以它們自己的方式在抵抗入侵者,而且最后是它們成功了,順便保護了人類。

原著發表于1898年,好像《世界大戰也是外星入侵類科幻作品的鼻祖。

不得不佩服喬治·威爾斯腦洞大開。

只不過電影中斯皮爾伯格把設定改在二十一世紀,而原著則是二十世紀初左右。

李諭小時候看過電影,蠻震撼的,堪稱童年陰影……

幾人津津有味聽了一段,愛因斯坦說:“能聽到聲音已經不錯,在這方面,德國已經落后于美國和英國。”

英國也剛剛成立了第一家全國性廣播公司——英國廣播有限公司bbc,創始人之一正是馬可尼本人。

根據英國的《無線電報法案,從第二年開始,收聽廣播需要每年繳納10先令的無線電許可費。

此時普通勞動者的平均周薪為2英鎊12先令,收費倒是不算夸張。

主要是這些廣播公司已經找到真正的盈利點了——廣告。

遠洋輪船上就聽不到什么節目了,只能買上幾本書看。

愛因斯坦和李諭隨即探討起了此前關于“橋”的話題。

“當年史瓦西的解在數學上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它有兩個奇異位置,即r0處就是奇點還有史瓦西半徑邊界處。在這兩個地方,史瓦西的解都出現發散的情況,根本無法描述。”愛因斯坦說。

李諭自然曉得,別說這時候,就算一百年后,物理學也無法解釋黑洞內部到底是什么樣子。

但現在只是隨便聊聊嘛,李諭說:“引力既然可以彎曲時空,如果時空發生強烈的彎曲,乃至出現對折,讓兩個時空點接近;而在這兩個接近的時空點間又存在一個時空隧道,會怎么樣?”

愛因斯坦一愣,把煙斗放在桌子上:“李諭先生,你是在和我聊科幻還是科學?”

李諭笑道:“也算科學,也算科幻。”

“時空穿梭?”愛因斯坦又端起煙斗吸了幾口,琢磨了琢磨,“既然你這么無聊,我也陪你無聊一下。”

兩人隨即在紙上胡亂寫了一陣,還真弄出來了點東西。

恐怕這個世界里,“愛因斯坦羅森橋”要改名叫做“愛因斯坦李諭橋”了。

普朗克溜達過來,看到他們的成果,訝道:“你們是認真的?”

愛因斯坦說:“物理上不可能實現,但在數學上似乎有可能。”

“又是數學。”普朗克說,但他還是拿起來看了看。

其實從很多年前開始,物理學就已經有了這種跡象:人們先通過數學解出某個東西,然后再慢慢尋找它有沒有什么物理意義。畢竟偏微分方程過于復雜,不同的邊界條件得到的解千差萬別。

普朗克喃喃道:“一個可以穿越空間的橋……”

李諭說:“或者起個更加通俗的名字,比如……蟲洞。一只螞蟻在蘋果上爬,上面突然出現一個洞,可以讓這只螞蟻穿過洞抵達蘋果另一端。”

“這名字聽著太惡心了!”愛因斯坦有些不喜歡。

李諭笑道:“從記憶的角度,讓人不舒服的東西反而更容易記住。”

愛因斯坦伸出胳膊:“我已經開始起雞皮疙瘩。”

“真的可以通過蟲子洞瞬間穿越時空?”普朗克問,他對廣義相對論不太在行。

愛因斯坦搖了搖頭:“不可能,因為人要想穿越蟲洞必須超光速,而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李諭說:“不僅如此,要想維持這么一個通道穩定存在,就要在物理學上構造一種奇異物質,一種非常難以理解的物質。”

普朗克說:“地球上沒有的東西?”

“恐怕宇宙中都不太好尋找,”李諭說,“這種奇異物質必須具有負能量。”

“負能量?”普朗克頭一次聽這么個詞。

“就是擁有負的能量。”李諭說。

“怎么可能!能量最低就是零,不可能成為負數。”普朗克好歹是研究熱力學的,對能量理論十分在行,無法接受這種理論。

李諭也不太好解釋,于是說:“所以在物理上這個時空隧道不可能存在。”

普朗克說:“你們真是太有想象力了,生生把科學變成了科幻。這篇論文要發表嗎?”

“當然要發表,”李諭說,“我們僅僅做了一點數學上的推測罷了。”

普朗克說:“按照我讀遍書店所有科幻作品的經驗,這篇論文絕對會受到科幻小說家的瘋狂追捧,即便它晦澀難懂。”

普朗克的預言確實對了,連李諭和愛因斯坦都說“有可能”會實現時空穿越,這么好的素材去哪找。此后時空穿越基本成了科幻的“常規”設定。

不過科學家其實還真在這條路上做過很多年研究,半個世紀后的1964年,蘇聯的科學家諾維科夫根據史瓦西的解又得到一個解,即大名鼎鼎的白洞。

白洞這東西就多少有點難以理解了。

黑洞好歹已經有科學觀測證據,白洞只存在于理論中。

至于負能量,倒是已經在實驗室中發現。

負物質還沒有發現過,這東西確實太難想象。——注意哈,負物質不是反物質,不是一回事。

神作《星際穿越中的設定是主角通過距離地球100億光年外的一個黑洞進入了蟲洞,來到五維文明世界。

這些設定出自研究蟲洞、黑洞的物理學大佬索恩。

他這么設定,肯定是明白以人類的力量,或者任何三維文明的力量,都無法制造蟲洞。

因為要想人為制造蟲洞,需要大量的負物質和負能量按照質能方程,質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質量,質能等價。

一個1cm半徑的蟲洞,需要地球質量這么多的負物質。

對了,蟲洞還有個非常關鍵的性質忘了說:因為它由負物質組成,自然有極強的負壓力,或者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張力,向外撕扯的一種力。

蟲洞的負壓力可以輕松把人撕碎,包括組成人的原子也會被撕碎。

如果想原子不被撕碎,蟲洞的半徑最少要1光年!

全銀河系的能量都不夠。

反正以現有理論,時空穿越不可能做到,只能像《星際穿越里那樣,幻想高維文明幫個忙。

又或者有什么其他還未知的方式,畢竟人類對宇宙的了解還有很多盲點,科技也有十分廣闊的發展未來。

愛因斯坦也同意發表這篇論文,只是花了好久才接受“蟲洞”這個詞。

而且在論文中,愛因斯坦明顯聲明它不可能穩定存在,超光速也被禁止。——嚴格點說,有質量的物體無法被加速到光速。所以不存在什么假論文的擔憂。

輪船航行兩周后,先抵達了日本。小鬼子肯定不會放過讓一堆大佬來訪問一遭的機會。

負責迎接的是東京帝國大學的長岡半太郎以及另一名物理學教授石原純。

如果沒有李諭,石原純就是第一個在東方介紹相對論的人。

“三位科學界的偉大圣人,歡迎你們來到日本國!”長岡半太郎激動道。

李諭早就在日本的科學界大有名頭,就連企業界也把李諭當作神一般的人物,與此前在美國時一樣,他對日本人的恭敬習以為常。

愛因斯坦則問:“日本人不是穿一種特殊的服裝嗎?為什么你們都穿西服?”

石原純說:“現在日本的文明人都以穿西服為榮。”

“好吧。”愛因斯坦不置可否。

普朗克對第一次踏足東方土地后的首要訴求是吃飯,他問道:“日本國的飲食與中國有什么相同之處嗎?”

長岡半太郎說:“我們有自己獨到的刺身吃法,盡可能保留食物之鮮美。”

此時的刺身水平其實遠不如一百年后,吃刺身在西方人眼里簡直就是茹毛飲血。

普朗克嘴角抽了抽:“生吃?”

長岡半太郎說:“絕不會讓教授失望。”

愛因斯坦比較喜歡新奇的東西,哈哈一笑:“管它的,先嘗嘗再說!實在不行,咱們就吃李諭說的那個……那個方便面嘛!”

小鬼子這次給愛因斯坦也提供了美元的報酬,不過大部分更像是商演活動的出場費。

愛因斯坦在日本的每次演講,都高達四個小時,有人進行現場翻譯。

石原純自己整理了愛因斯坦的演講稿進行發表,可惜出了一些紕漏,造成了科學史上的一次小失誤。

愛因斯坦本人并沒有發表過文字版的日本演講稿,石原純通過整理自己的筆記發表的愛因斯坦演講稿也沒有征得愛因斯坦本人的同意。

石原純整理的演講稿中,一開始有個附加說明,指出這篇文章不是愛因斯坦所寫,石原純本人對可能的錯誤負責。但是這個附加說明卻在后來的譯本中被略去了,甚至在石原純本人編寫的一本愛因斯坦的演講集中也遺漏掉了。

而正好亞洲尤其是我國在民國時期關于愛因斯坦的著作,大部分翻譯自石原純的譯稿,跟著帶來了一些錯誤。

其中典型的比如關于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石原純的說法是愛因斯坦根本沒有關注這個實驗。

好在中國留學歐美的人不在少數,看過原版的也不少,慢慢糾正了一些石原純的錯誤。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