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五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來

第五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來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6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和英法一樣,日本在一戰的這幾年發了非常多的債券,區別就是英法的債券是直接通過美國華爾街發行,日本則是自己發給了四大財閥。只要在合適的時間點買入,就可以賺一大筆錢。

安田財閥就是靠著債券這一項賺了差不多1500萬日元,收獲頗豐。

李諭很少搞金融方面的事,但小鬼子的錢不掙白不掙,賺得越多越解恨。

這次澀澤榮一安排兒子澀澤正雄去安田財閥,倒不是為了金融方面的事,而是富士制鋼公司面臨資金問題瀕臨破產,請求澀澤家出面,讓安田財閥給他們出點錢。

銀行對于經濟的調控作用非常關鍵,此時的日本國內除了四大財閥控制的幾家銀行,還有非常多小銀行。

當時孫先生想修十萬公里鐵路,借錢就是通過幾個小銀行。估計他也看出來四大財閥不是什么善茬,只認錢,連日本政界的許多議員都拿他們沒辦法。

富士制鋼算是個比較大的企業,又是搞的關鍵行業,第一時間還是想尋求財閥的資金支持。

日本財閥一般是自己干自己的,從不幫助弱勢企業。日本文化界從二十世紀初就開始瘋狂咒罵,但毫無意義。直到李諭穿越前,日本的公司依舊如此,三井財閥內部的企業基本只會把活給三井財閥的其他企業。

財閥們踩著小企業的尸體不斷攀登,然后再拿出巨額金錢賄賂日本政府高層,得到更好的政策扶持,由此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循環。

二十一世紀的很多經濟學家還在如此評價財閥:“你們不過是一群唯利是圖的商人,民主、自由對你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說得很好,但還是沒用。

澀澤正雄開上一輛美國汽車,載著李諭出發,他說道:“聽說這輛車里有不少技術都是來自李諭先生。”

李諭隨口說:“我對機械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澀澤正雄說:“簡直太多了!從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到電子打火系統、車燈系統,幾乎每一個能觸摸到的地方都藏著您的技術。這其中任何一項都不簡單,就連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的教授都搞不明白。而您竟能擁有如此多專利!”

李諭霸氣道:“你們多憧憬就是了!研發不研發的不重要,已經都可以買到現成的。”

到達安田家時,澀澤正雄直接找到管家問安田善次郎先生在哪。

其實早在幾年前,安田財閥創始人安田善次郎就把家族企業的大旗交給了自己的養子兼女婿安田善三郎,自己則玩起了垂簾聽政。

——這位老哥也喜歡豐臣秀吉,可能是《太閣傳》看多了,學著做起了太上皇。

只不過安田善次郎這一招是步臭棋,引發了家族內部的奪權大戰。

因為安田善次郎還有三個親生兒子。三個兒子看小舅子不順眼,天天詆毀,最終安田善次郎還是收回了大權。

澀澤正雄給安田善次郎介紹了李諭。

畢竟是能在紐交所上市的人物,安田善次郎即便不懂科學,也知道李諭的影響力,握手道:“見到先生榮幸之至。”

李諭趁機說:“希望我們將來也有合作,此前益田孝先生已經答應了我們的合作請求。”

“三井家的大掌柜?”安田善次郎驚訝道。

“沒錯,”李諭點點頭,然后直言不諱,“你們有野心,我們有資金。”

安田善次郎道:“高高在上的美國華爾街巨頭竟愿意與具體的日本企業合作,對我們而言實在求之不得。”

李諭愕然,對方竟然把自己當做華爾街巨頭了……

李諭笑道:“合作共贏,合作共贏。”

安田善次郎也重復了一遍:“合作共贏!”

李諭說:“不久后我們的LY資管公司會委派總裁大衛·別克與先生接洽具體事務。”

安田善次郎問道:“總裁不是先生?您也喜歡豐臣秀吉?”

李諭說:“如果硬要說搞太上皇的做法,我更愿意舉唐高祖李淵等人的例子。再說了,這只是常規的企業安排,不是什么垂簾聽政。”

安田善次郎說:“這么說,這家公司僅僅是您下屬的一個子公司?”

李諭聳聳肩:“暫時可以這么理解。”

安田善次郎頓感李諭深不可測,一個子公司就有如此實力,更加想與他們進行經濟合作。

李諭一副你們看著辦的表情,欲擒故縱,沒有再多說細節,搞得他有點心癢難耐。

安田善次郎連忙說:“我會讓三郎盡快擬出合作條款。”

李諭隨口說:“恭候大駕。”

將來日本四大財閥中的兩家,慢慢都會有不少李諭股份,完全可以讓他們掙錢,自己分紅,躺著賺錢。

而李諭不缺錢,這些資金必然用回國內,不管是資助民族企業,還是賑災,只要不是用在軍費上都可以。

澀澤正雄這時候才聊起自己那件富士制鋼的事情,安田善次郎雖然與澀澤榮一私交不太好,但面子不能不給,于是爽快答應,為了快點搞定,還表示愿意一起去工廠看看。

李諭也想瞅瞅這些早期的日本制鋼企業是個什么樣子。后世日本的幾大制鋼企業可是一直號稱“工匠精神”的典范。

(只不過這個所謂的“工匠精神”貌似到了李諭穿越前有些崩塌了,爆出了神戶制鋼造假的大丑聞,然后類似的造假新聞又出現了很多,“工匠精神”突然有點變成了“躬匠精神”)

還是那句話,對待日本企業,當然要有一定的尊重態度,但李諭一直認為不能搞過度的神話宣傳。李諭不是愛搞無腦抵制的人,對日本的產品沒有過大的抵觸情緒,只是一直特別惡心那些活躍在互聯網上的無腦日吹。

澀澤正雄把自己的汽車開了過來,沒想到安田善次郎見后竟然大怒,說道:“太浪費了!坐什么轎車,電車多方便!”

澀澤正雄有些驚訝:你一個財閥老總,又玩的哪一出?

但他沒辦法,只好一起買票去坐電車。

到了工廠,李諭發現這家鋼鐵廠規模不算大,與武漢的漢陽鐵廠差了好幾個數量級。應該不是什么重要的制鋼所。

也可能是日本缺乏鐵礦,還搞不出大型鋼鐵廠。

參觀完畢后,澀澤正雄提出去飯店吃飯,但又被安田善次郎拒絕:“我自備了!”

說完還真拿出便當大吃特吃起來。

李諭和澀澤正雄看得目瞪口呆。

這位老哥白手起家,看來還是有點節儉傳統的。

以前李諭聽說一些大老板家里還會讓水龍頭一滴一滴地跑水,這樣水表不會動,第二天能接出一桶水用。

所言非虛啊。

與兩大財閥的接觸都比較容易,成功在一戰之前完成了入股。

讓大衛·別克出面也很順利,所有合同都由他簽名,李諭在表面上置身事外。

只要在金融層面完成布局,三井和安田這邊以后幾乎一勞永逸。

麻煩的是三菱。

三菱搞的重工業還有軍工產業,不是李諭涉足的東西,只能以后在技術層面影響他們的關鍵技術領軍人。

好在李諭腦子里有一些想法,應該不會失手。

李諭把姚宏業和鄒容留在了大衛·別克身邊,等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讓鄒容去東北。

安排完日本的事情,李諭便坐船回國。

這趟出去的時間不短,呂碧城帶著孩子還有趙謙提前一天來到了碼頭等待,當天一起來的還有唐紹儀、史量才等人。

史量才見到李諭后笑道:“先生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報紙已經鋪天蓋地宣傳了半年之久,終于把正主迎回來了!”

呂碧城也笑著說:“現在家門口天天都有人來訪,我都想讓王伯把門檻拆掉。”

唐紹儀說:“可惜我們不懂什么叫做超導、抗磁,一直只能干高興。后來在美國留學的胡剛復寫了一篇文章,發在《科學雜志》上,我們才稍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史量才說:“那一期的《科學雜志》發行量創了新高,雖然筱齋兄(張元濟)早就預測到,提了一倍印刷量,還是供不應求。”

趙謙說:“我去茶館時,連那些提籠遛鳥的旗人侃大山時都要說兩句超導、抗磁,要不顯得倍兒沒文化。”

史量才說:“對了,聽說紫禁城里又傳出消息,希望您沒事的時候再次出任帝師,輔佐一下遜帝宣統皇帝。”

李諭立馬拒絕:“我哪有那個時間!”

“就是!”唐紹儀說,“開什么玩笑,讓堂堂科學巨子李諭先生去給遜帝講學?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嘛!”

眾人邊說邊坐上返回京城的火車。

李諭順手把一沓手稿拿給呂碧城:“在船上時無聊,寫了一本叫做《異形》的科幻驚悚,勞煩夫人再行潤色。”

“驚悚?恐怖題材?不會很嚇人吧?”呂碧城問道。

一旁的唐紹儀哈哈大笑:“李夫人您好歹號稱俠女,怎么會害怕恐怖故事?”

呂碧城臉上微微一紅:“我就是問問,當然不怕!”

下了火車,幾人遇到報童叫賣:“號外號外!歐洲奧匈帝國皇儲被刺!”

史量才買了一份報紙,簡單看過后說:“一個無名小卒刺殺皇儲?感覺與幾年前伊藤博文被刺有點像。”

唐紹儀抽著煙說:“我記得奧匈帝國的皇帝年歲已經不小了吧,貌似有八十三四歲?能咽下這口氣?”

史量才說:“報紙轉載的《泰晤士報》消息源,上面說維也納非常生氣,強烈要求開戰。”

李諭也看了看報紙,然后說:“老皇帝還是有點政治經驗的,雖然同意議會的開戰要求,卻額外要求必須得到德國的安全承諾,畢竟歐洲這么大片地,不可能存在孤立的戰爭。”

唐紹儀問道:“還有后續消息嗎?”

史量才搖搖頭:“沒有,不過這種事情只要有了新消息,就算報紙已經印出來,也會以號外的形式額外發放,大家都想搶個頭條。”

這是個波譎云詭的時代,唐紹儀政治敏感度比較高,徐徐道:“山雨欲來風滿樓。”

有些神奇的是,接連幾天都沒有什么新消息。

其實薩拉熱窩槍響后,至少有一個月的政治磋商時間。如果,只能說如果,有那么一方是鴿派占據主導,不去推波助瀾,可能一戰都不會打起來。

但歐洲各國積怨太深。

奧匈帝國的特使帶著約瑟夫皇帝的親筆信前往柏林,向德皇威廉二世發問:“奧匈帝國已經準備好向塞爾維亞宣戰,柏林是否愿和維也納保持一致?”

德皇迅速召開級別最高的帝國部長會議,德皇本人、宰相、總參謀長全部同意開戰,然后讓奧匈特使帶著密信返回維也納。

德國僅僅要求兩點:首先,動作要快,必須趕在法國和俄國準備好之前動手;其次,行動要保密。

只不過德國出于對三國同盟的義務,把消息照例告訴了另一位盟友——意大利。

而意大利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反手就將情報賣給了法國和俄國。

這下可好,巴黎和圣彼得堡全特么知道了德奧的計劃。

意大利不愧是豬隊友,屢屢送上神助攻……

法國總統雷蒙·龐加萊(就是大數學家龐加萊的堂弟)倒還有點理智,得到消息后立馬前往圣彼得堡會見俄皇尼古拉二世。

然后他又見了奧匈大使,表達了對薩拉熱窩事件的看法:“每個國家的首腦都遭遇過政治刺殺,如果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就需要同鄰國開戰,那歐洲早就是一片火海了。”

接著他不忘加了一句:“我想提醒貴國,塞爾維亞也是有朋友的。”

軟硬兼施。

法國可是一直磨刀霍霍要打仗哪。

最可憐的是塞爾維亞,奧匈帝國很快就把最后通牒送了過來;另一邊,法俄則要求塞爾維亞決不能妥協。這個小國甚至沒有選擇的權利,早就掉入了巨大的漩渦之中。

總之一切都無法阻擋。

李諭則在這段時間趕緊先找個人翻譯星戰,接著再給各大國內的民族企業注點資金,同時讓他們清清胃口,好迎接馬上從天而降的潑天富貴。

(本章完)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