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五百八十章 經典問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章 經典問世

第五百八十章 經典問世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0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二十世紀初的好萊塢電影公司太多了,就像有無數汽車公司一樣。

后來的幾大好萊塢電影公司要么沒成立,要么和其他小電影公司還沒有太大區別,比如成立時間較早的米高梅、環球影片公司之類。

——可以當作電影的野蠻生長或者大浪淘沙時期。

李諭對電影行業只能說沒見過豬跑,但吃過豬肉(現在人沒幾個見過豬跑了吧,感覺以后這句話真的應該倒過來說了。)

他跟著塞納特來到攝影棚,饒有興趣地看著:

制片廠里有3個并列的外景攝影場,3個劇組分別在自己的場地上各拍各的。

拍攝的過程中環境很嘈雜,畢竟是默片,無需錄音,演員不用對著鏡頭說:“12345678,12345,123”之類的東西。

由于片長很短,場景有限,很多電影可能一天就能拍完所有鏡頭。

拍完了導演再把片子打亂順序,運用蒙太奇的剪輯手法。此時的蒙太奇肯定也沒有后來那么多花樣,方式和大家伙用手機拍個視頻,然后導入最基礎的剪輯軟件隨手剪輯一下差不太多。

但導演可以通過剪輯,使影片產生滑稽效果。

塞納特指著前面的一個年輕小伙說:“他就是卓別林,正在和瑪蓓爾導演聊新影片的事情。”

李諭看過去,是個女導演。

年輕的卓別林則看起來挺帥氣,與以前在電影中看到的形象不太一樣。

卓別林正與女導演爭論:“如果按照您說的,那么電影和劇團演戲完全不一樣。劇團的戲劇往往是一氣呵成,而電影更像七拼八湊。”

女導演說:“電影和演戲當然不一樣。而且我們根本不需要劇本,想到什么好笑的故事,就讓故事自然發展下去,到最后形成一個場景。喜劇的主要結構就是這樣。”

卓別林說:“這種以粗糙場景和動作博取觀眾喜好的風格太混亂了,如此一來,影片和演員的個性完全被這種熱鬧埋沒掉了。”

女導演聽出了他的不滿,生氣道:“英國人,請把你的傲慢收起來!在這里我才是導演,讓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只拍了一部電影,不要以為自己真的就懂了電影。”

卓別林一時語塞,但他知道這位女導演和電影公司高層沾親帶故,只能悻悻然離開。

女導演轉頭就氣呼呼地來到塞納特面前:“這個英國佬根本不懂電影,又難以管教,我不希望讓他參演下一部影片。”

塞納特其實也很想訓斥一下卓別林,因為這已經是第二個對他有意見的導演了,不過看在“金主”李諭的面子上,只能隨口說:“我會和他好好說一下。”

然后他把卓別林招呼過來:“我們去一下辦公室。”

來到辦公室后,塞納特先給卓別林介紹說:“這位是享譽天下的大科學家李諭,點名要見見你。”

卓別林大為吃驚:“李諭先生,天哪!您怎么會想見我這樣一個小角色?”

李諭開玩笑道:“我說我有點星探眼光,你信嗎?”

卓別林說:“我只是個電影新人。”

李諭說:“現在電影發展沒幾年,擁有幽默細胞和戲劇功底的演員不多,只要你挖掘出特色,肯定能大放異彩。”

塞納特鼓掌道:“李諭先生說得好極了,我感覺你不僅有星探的眼光,還有深厚的藝術功底。”

這種人屬于老江湖,嘴上就像抹了油一般。

卓別林說:“我也很想找出特色,而不是一味地亂演。”

塞納特說:“正好新片中缺少一點笑料,你扮一個丑角怎么樣?”

目前拍電影很隨意,基本沒有劇本,許多劇情的發展全靠導演現想現演。如果苦思冥想實在沒有什么好點子,就會加入一段丑角的表演給觀眾逗逗樂。

卓別林不知道應該扮哪一類丑角,但馬上意識到這是老板給自己的一個展示真本事的機會,說不定還能混上主角。

“能不能讓我想一想?”卓別林問。

“伱要盡快,”塞納特說,“新片馬上就會開拍。”

李諭突然說:“我倒有點想法,鑒于卓別林先生較瘦的身形,能不能搞點反差感,比如特別肥大的皮鞋……”

僅僅半句話,卓別林就猛地站起來:“我想到了!現在我就去化妝間,請兩位稍等片刻。”

五六分鐘后,穿著一條肥大寬松褲子和一雙大皮鞋,頭戴一頂圓頂禮帽,手拿文明棍的卓別林出現在了兩人眼前。

他有意使身上穿的每一樣都顯得不合適:上衣緊繃繃,褲子鼓鼓囊囊,小小的禮帽,大大的皮鞋,走起路來就像一只鴨子一樣左右搖擺。

“如何?”卓別林問道,“對了,再加上這樣的走路姿勢。”

卓別林用外八字走了幾步。

塞納特樂道:“有點意思,這是個什么人物形象?”

卓別林說:“這是一個流浪漢,一個不幸、但又愛面子的流浪漢。當我在穿衣鏡中看到這身打扮時,總感覺他一直活在我心中,似曾相識。”

卓別林年少時生活很艱辛。短短幾分鐘,他似乎已經觸摸到了流浪漢的個性特點,這個流浪漢形象活生生在心中立了起來。

塞納特又問:“年齡哪?”

卓別林轉了一圈文明棍,突然拿起一撮小胡子貼在鼻子下,“這樣應該就能年老幾分,也滑稽幾分,又不至于擋住和影響臉上的表情。”

“好極了!”塞納特說,“非常有故事感的角色。”

李諭則說:“我想這個形象不僅僅是個丑角,還可以延伸,除了是流浪漢,還可以是一個紳士、一個詩人、一個夢想者。性格更可以是多方面的,他有時感到孤單,但又永遠想過浪漫的生活,做冒險的事情。”

卓別林震驚道:“李諭先生,您和我的想法太接近了,仿佛能夠窺探到我的內心一般。我也認為這個形象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一個音樂家、一個公爵,或者一個任何其他角色。可是,他又只能撿地上的煙頭,或者餓極了搶孩子的糖果,這樣就有鮮明的對照,形成幽默感。如果看準機會,他也敢對著太太小姐的屁股踹上一腳,那是在她們瞧不起他、得罪了他、他非常憤怒時才會那么干!”

卓別林越說越帶勁,仿佛已經融入角色,連說帶比畫,演了10多分鐘。

塞納特很滿意,沒想到卓別林竟然搞出這么好的點子,把這個有舞臺劇功底的英國人留下果真是對了,他大為高興:“你現在就上場吧!看還能玩些什么花樣出來。”

卓別林說:“瑪蓓爾導演似乎不太喜歡我。”

塞納特說:“放心演就是,而且還有李諭先生作保。”

幾人隨后來到攝影棚,卓別林也很想試試新角色,不過他還沒有完全知道新片劇情是什么。

他只知道是一個關于太太與丈夫、情人之間糾紛的故事,發生在旅館休息室,他扮演的角色則穿插在其中逗樂。

卓別林立刻發揮想象力,把自己設計為只是想找一個睡覺地方的流浪漢。他冒充一個十分疲倦的客人進入休息室,搖搖擺擺走進去,絆倒在太太腳上,起來后轉過身抬了抬禮帽表示歉意。

接著剛扭轉身繼續走時,又被痰盂絆倒,于是又轉過身去禮貌地抬了抬禮帽,以顯示紳士風度,可那只是一個痰盂。

攝影機后面的人都笑了起來,其他演員、工作人員聽到后跑過來,看這個新來的伙計拍片,所有人都邊看邊哈哈大笑。

卓別林一口氣演下去,多年底層社會的生活積累加上藝術天賦,使他迅速找到了流浪漢的感覺。這個人物不僅從他心里活起來,又通過表演活在了人們面前。

拍了兩個來小時后,另外幾部拍攝的影片都停下來,全廠職員幾乎全部聚集到這片場地。

反正無聲片不禁止喧嘩,大家都被逗得開懷大笑。

能把現場人員逗樂,卓別林已經成功一大半。他的表演得到了認可,以前還從來沒有哪個演員讓大家如此笑過。

卓別林的穿插鏡頭演得很長,攝影師算了算后向塞納特問道:“先生,一共拍了23米膠卷,都要留下嗎?”

此前大部分無聲喜劇片一個鏡頭一般很難超過3米,23米絕對破了大紀錄。

塞納特顯然有點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如此長的鏡頭都放映出去會有怎樣的效果。

李諭插了一句:“既然能逗笑,長一點短一點有什么關系?”

塞納特終于拿定主意:“好吧,那就都放進去。”

電影的剪輯整理很快,幾天后,這部影片就有了最初版本。

塞納特邀請李諭以及一眾演職員共同觀看了影片。

雖然卓別林在本片中還是個配角,但看過陳佩斯、朱時茂的《主角與配角》的肯定明白,配角也能把戲搶過來。

觀看結束后,李諭對卓別林說:“簡直太成功了,我感覺可以用這個形象為主角拍攝完整的影片,效果必然更好。”

卓別林說:“可惜我在這里說話不算數,更沒有成為導演的權利。不過等合同期滿,我一定會找一個相對自由的電影公司,最好不要有太多限制。”

卓別林的藝術理念明顯超出這個電影公司一個段位。

只是當下電影演員的角色相對固定,在這部片中扮演哪個角色,到另一部里還是哪個角色。

想要演出水準得繼續進行藝術加工創作,而不能拘泥于以往的形式。

李諭說:“那么我得預定成為一個你的影迷。”

卓別林笑道:“我已經成為您的書迷,當然,我說的是星戰,而不是那些難懂的數學與物理書。”

李諭說:“其實以一個性格鮮明的科學家為主角,也能有很有趣的故事發展。”

卓別林搖搖頭:“首先至少要懂科學,才能挖掘笑料,這就難倒幾乎所有的導演;其次,科學如此嚴謹,很難做成喜劇片。”

目前整個社會對科學還是過于尊重了,幾乎開不得玩笑。《生活大爆炸》不可能有提前問世的土壤。

關鍵還是現在的電影受限于技術本身,表現力被限制。

李諭說:“看來就算科幻片也要等很久問世。”

卓別林說:“科幻片那么宏大的場景,當然無法拍出來,不過能看到已經很不錯。對了,李諭先生將來還會不會續寫星戰,我非常喜歡。”

李諭說:“星戰應該不會寫了,但過段時間我應該會再寫一部科幻驚悚類型的。”

卓別林說:“非常期待!”

離開洛杉磯前,李諭和卓別林吃了頓飯。

卓別林成名時間非常早,最多再過幾個月,他就會聲名鵲起,成為一流的喜劇演員。

喜劇這東西蠻吃天賦的,有的人天生就擅長搞笑,但日常生活中可能和熒幕上又完全不同。

卓別林現在的收入已然不低,周薪達到200美元,在全美都算高收入人群。

等他半年多后離開這家電影公司,收入更加恐怖,達到了每周1200多美元!

要知道這時候的電影產業才剛剛起步,更不用提將來他拍出那幾部極有轟動效果的暢銷片之后了。

兩人自此成了朋友,多年后卓別林對記者談及這件事時感慨道:“李諭先生是個年少有為的科學家,他的藝術眼光很高。這讓我越來越相信,或許在某種程度上,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也是從那時開始,我喜歡和科學界人士交朋友,比如1931年時,我結識了愛因斯坦先生,這同樣是件值得銘記的事情。”

李諭購買了不少電影拷貝,拿回去準備讓國內的電影人借鑒學習一下。

電影是一種有點技術含量的藝術,而且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力相當強,要是利用好了,將來甚至能作為一種文化啟蒙的形式,李諭一直比較看好。

——話說蘇聯后來甚至把電影當做宣傳工具,而且在相當長時間里,蘇聯的電影實力一點都不弱。

民國時期國人自然也喜歡電影,不管怎么說,看電影的人絕對比看書的多了去,要是能把人血饅頭早點拍出來,震撼效果真不敢想。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