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五百七十八章 沒有倒車擋惹的大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七十八章 沒有倒車擋惹的大禍

第五百七十八章 沒有倒車擋惹的大禍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0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現在羅素以及維特根斯坦的研究重點都在哲學方面,而且還是非常邏輯的哲學,畢竟兩個人以前都是理工科出身。

李諭不擅長這個領域,但從1905年開始,物理學一下子就誕生好幾個直擊靈魂深處近乎哲學的問題,比如到李諭穿越前仍舊無法回答的“光速為什么是30萬公里/秒”、“光速為什么不變”、波粒二象性到底有什么本質上的含義、構成物質的到底是什么等等。

都是一些乍一看很簡單,但細想又壓根無法回答的問題。

羅素以及維特根斯坦雖然都沒怎么涉獵過物理學,但這幾年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還是很有震撼效果的,他們必然多少有所聽說。

維特根斯坦說:“我在讀一篇愛丁頓先生寫的介紹相對論的文章時看到,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很有哲學意味的問題,‘時間是什么’,還說它關系到了相對論的核心。”

羅素說:“我也讀了,內容頗為深奧,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人類的一種幻覺,這句話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好在他們問的是李諭比較擅長的問題。

李諭說:“可以這么理解,以往的力學首先是研究運動,而運動就有速度,求解速度必然用到時間,所以如果無法定義時間,速度就毫無意義。也就是說,時間是更加基本卻又一直被我們忽略的東西。”

維特根斯坦說:“時間不是最平常的嗎?”

“就是因為它太平常,所以才最基本。”李諭說。

羅素點點頭:“有道理。”

李諭繼續說:“時間不僅很基本,而且非常特殊。”

羅素不解道:“有什么特殊的?”

李諭說:“與國際計量局的其他單位如長度、重量不同,時間是唯一有可能測不準的。”

這個說法羅素與維特根斯坦還是第一次聽說,感覺相當不可思議:“怎么可能測不準?鐘表行業發展至少有兩三百年歷史,即便鐘表會因為機械原因變得不準,但也不能說時間就測不準。”

李諭說:“我指的測不準,是更加基礎的測不準,因為時間沒有參照物。”

維特根斯坦說:“我記得法國巴黎國際計量局總部有重量單位千克的原器,時間確實沒聽說有什么作為衡量標準。”

(法國這個千克原器一直用到了2018年。)

“測量重量就是因為有標準物在,可以進行比照,然后給出其他物體的重量;長度同樣能用標準的尺子測量,”李諭說,“但時間卻是不斷流逝的,你不可能拿出某一分鐘作為固定標準,因為它已經是過去的東西;你也不可能知道上一分鐘和下一分鐘的時間間隔相等嗎,總不能把上一分鐘拿回來比較一下吧。”

維特根斯坦聽得很激動,“好深刻的角度!”

羅素天生喜歡挑毛病,吸了兩口煙斗徐徐道:“如果鐘表足夠精準不就可以測準了?”

這只是個尋常的誤差問題,所以李諭并不著急回答,反而問道:“羅素先生,您聽過物理學中的神獸嗎?”

羅素一愣:“神獸?”

李諭說:“芝諾的烏龜您肯定知道,這同樣是個經典悖論;還有拉普拉斯獸以及麥克斯韋妖,都是思想實驗中出現的經典案例。”

羅素點點頭:“這么說我就有了解了,原來它們被叫做神獸。”

李諭說:“現在,我也假定有這么一個神奇的精靈,專門負責管控時間。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調皮了一下,讓全世界所有人的某一分鐘少走了兩秒鐘,然后再把全世界所有的鐘表都給調準,這樣你就根本不會發現上一分鐘是比下一分鐘少了兩秒。對吧?”

羅素和維特根斯坦是專門玩邏輯和哲學的,很快反應過來:“果然有漏洞!”

李諭笑道:“而且是大漏洞,因為時間是變化的量度,我們測量時間只能使用某個變化的周期作為基準,然后再祈禱這個周期永遠不會變。”

維特根斯坦問:“有沒有這樣的周期?”

“很遺憾,目前還沒有特別精準的。”李諭說。

過了半個世紀,國際計量大會才以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定義為一秒。

這種定義方式就已經讓普通人汗顏。

二十世紀初別說實驗精度,連理論基礎還沒有搞定。

維特根斯坦問道:“如果時間是一種幻覺,那么我們的上一秒去哪里了?”

果然是哲學家問出的問題。

李諭說:“或許可以換一個問法,那就是,時間到底存不存在。”

維特根斯坦訝道:“時間難道不存在?”

“我不知道,”李諭說,“但如果套用哲學中的認知論,就是我們無法直接認知時間。”

“我們當然可以感知時間,生老病死不就是嗎?”維特根斯坦剛說完,立馬發現問題所在,“不對!這些都是對時間的間接感受,是時間的體現而已!”

李諭笑道:“您已看出端倪,我們認知時間都是通過某種事件。如果時間屬于其他維度,作為三維生物我們無法感受時間,只能感受運動,那么實際上我們一直是把事物的運動比作時間的流逝。”

維特根斯坦說:“你剛才不是說,如果無法定義時間,就無法定義運動嗎。”

李諭說:“是的,但假如我們能看見整個四維時空,或許那里一切都沒流逝,一切都還在。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

高維時空的概念顯然太超前,羅素說:“那不就成了上帝?”

李諭說:“或許上帝也只在三維空間中。”

羅素想了想說:“從數學的角度,高維的確存在,哥廷根的克萊因教授做過許多類似假設,但也僅僅存在于數學上而已。”

李諭承認說:“目前看,的確只存在于數學上。”

這天越聊越深奧。

維特根斯坦突然又問:“如果時間不存在,那么是不是就存在永恒?”

李諭說:“能夠達到光速,就是永恒。”

“達到光速就是永恒?”維特根斯坦追問。

李諭說:“根據相對論,以光速運動,時間就不存在了,或者說感受不到時間。”

羅素說:“有些難以想象。”

李諭說:“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您要是能夠以光速運動,一億年與一秒鐘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區別,從世界誕生開始到此時此刻,你感覺只有一瞬間。”

羅素說:“這種感覺一定非常奇妙。”

李諭笑道:“可惜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

維特根斯坦說:“與偉大的物理學家交流讓人太愉快了!”

看來不僅是自己在與偉大的靈魂交流,偉大的靈魂也認為自己在與偉大的靈魂交流。

羅素高興地邀請李諭一起來到他的公寓吃了頓晚餐,只不過羅素家的飯菜水平相當之英式,——忒難吃了……

在歐洲待的時間差不多了,李諭趁著時局穩定,坐輪船回到了紐約。

李諭直接前往工廠,給大衛·別克、鄒周他們安排工廠進度。

“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要開足馬力生產,新的廠區也立刻投產。”

大衛·別克說:“福特、凱迪拉克等公司的訂單還沒有加過來。”

“沒關系,肯定都會賣出去,”李諭堅定地說,“倉庫不要閑著,都堆滿。”

鄒周不太明白李諭的用意,于是問道:“老板是擔心股市,要提振信心?”

這小子成長是真的快,已經懂經濟學和金融學了。

這一年時間,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已經下跌了20左右。剛剛成立的美聯儲焦頭爛額,市場上到處是反對聲音,認為政府的干預擾亂了市場,要求美聯儲趁早關門,美聯儲只能請出小摩根鎮鎮場子。

李諭反而對股市沒什么好關心的,不僅因為他的汽車產業沒有上市,而且就算上市,他是博世這種知識產權型公司,并不會受到多少沖擊。

至于美國的股市,一戰爆發后就關閉了,而且關閉了長達半年之久。

倫敦證交所在7月31日閉市,也是歷史上第一次關閉。

在此之前柏林等歐洲的證交所已經關閉,如果紐交所堅持交易,將成為世界上唯一開市的交易所。可以想象,屆時所有的賣盤將集中到這里,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所以倫敦證交所關閉的當天,紐交所也宣布關閉。

話說半年后第一次開盤,紐交所仍舊大幅下跌,不過很快迎來了堪稱可怕的增長。

那時美國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歐洲打仗,自己不僅不會被波及,還能賺得盆滿缽滿。

后來有些流行書宣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美聯儲搞的鬼,是他們引發了一戰。

——顯然只是個陰謀論。

細節就不贅述了,漏洞太多,經不起推敲。

只說個基本道理:經濟確實非常非常重要,但千萬不要過高估計經濟力量對時局的影響。

再就是,不要以為只有美國人聰明,其他國家的人難道都是傻子不成?

美國人在戰前壓根不知道一戰會對自己那么有利。

當時美國的主流觀點是參戰的歐洲國家將變現在美國的投資,用來購買軍火,這將是美國經濟的災難。

而且閉市前的幾天,紐交所都跌得沒法看了。

李諭目前只能暫時對鄒周說:“沒必要對股市過多操心,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就好。”

鄒周說:“我知道了,老板。”

大衛·別克說:“如果所有新工廠都投產,將要招募大量工人。”

李諭說:“工人培訓這么多年就沒有停,人手不會缺,該多少薪水就多少薪水。”

鄒周說:“我會聯系司徒美堂先生,加快培訓進度。”

他對老板的決定很開心,因為招來更多華工,美國的唐人街又能繁榮幾分。

李諭這么做,更是因為知道以后的發展。

將來歐洲工業大面積停擺,全靠海外進口,美國距離最近,近水樓臺先得月。

英法又在美國大規模舉債,并且不是用的本幣舉債,債務全是美元。

——如果以本幣借款,是可以通過超發貨幣來抵消債務的。

華爾街很雞賊,又要求英法舉債的錢只能用在美國。

(這一招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

反正一戰的幾年中,美國借由英法的公債大大刺激了國內經濟,瘋狂出口。

歐洲各國拿著美國生產的武器自相殘殺、靠著美國出口的糧食勉強果腹、借著美國發行的公債艱難度日

美國的勝利,鐫刻在了整個歐洲的墓碑之上。

而美國這邊則是空前的戰時繁榮,全國所有的工廠都干冒煙。

戰前日薪五美元已經是行業最高水準,只有李諭、福特等少數工廠可以做到;而到了1917年左右,日薪10美元甚至只能招個童工。

所以美國才能在那么早的時候成為“車輪上的國家”,汽車銷量幾乎占了全球六七成。

這全是歐洲的血汗錢啊!

美國是在通過舉債透支未來!

只不過這個未來是協約國的未來,所以美國一點都不在乎。

美國人不在乎,李諭更不可能在乎。

除了工廠的事,李諭順便遞交了幾項專利,依舊是汽車和無線電領域。

汽車方面有一款變速箱的改進專利,李諭讓汽車的掛擋邏輯稍微簡化了一些,不過相比后世的汽車肯定還要復雜很多。

畢竟李諭是慢慢把專利釋放出來,所以這個時代想開好汽車仍舊是個技術活。

而歐洲那邊則并沒有采納李諭的換擋專利。

別說李諭這種相對優化一些的專利,歐洲的車企甚至沒有采用早先福特T型車的變速箱設計。

福特的T型車變速箱有三個擋位,兩個前進擋一個倒車擋。

關鍵就在倒車擋上。

要是歐洲愿意采用這種專利,歷史可能就要改寫。

因為薩拉熱窩事件中,斐迪南大公坐的那輛汽車沒有倒車擋。

司機走錯了路,恰好是普林西普所在的小道,司機只能硬著頭皮從前面繞出去。

結果……就是讓普林西普一個寂寂無名的小人物造就了歷史大拐點。

竟是沒有倒車擋惹的禍!

(本章完)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