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五百三十七章 煙里乾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七章 煙里乾坤

第五百三十七章 煙里乾坤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李諭的郵輪抵達美國后,馮如立刻開始搬遷工作,有了專門的一艘船,運載能力根本不需擔心,他甚至把一架已經生產好的飛機拆除后一并裝船。

同時,美國的幾位科學界名人在與李諭通電報時,表示希望搭乘這艘郵輪到中國游覽游覽。

李諭當然答應。

于是貝爾、特斯拉,以及柯達公司創始人喬治·伊士曼一同組成了“中國考察小隊”,準備“蹭”著李諭的船來趟中國。

李諭巴不得他們多蹭,當初買這艘船,一方面為了無線電試驗,另一方面也有交通方便的考量。

現在的李諭不缺錢,而且知道以后的形勢,該花錢的地方一點都不吝嗇。

雖然民國的國力很弱,但整個民國時期東方文化的魅力在歐美都很吸引人,有很多洋人想過來看看。

其他人李諭管不著,但真覺得該讓科學界和文化界的人多來轉轉,將來他們回國后在特殊時期發聲會很有幫助。

貝爾和伊士曼發來電報,希望先到傳說中的東方第一城上海看一看。

李諭沒道理拒絕。

正好最近收到不少大同大學、實業協會以及上海名人的電報,該去處理處理。

乘坐津浦鐵路南下的速度很快,一天時間就到達上海。

李諭首先前往大同大學,把在北大和清華講過的無線電課程在這里繼續講了幾次。

閑暇時又來到實業協會,見到了幾名準備興建企業的商人,包括剛剛回國的著名愛國企業家、教育家、廈門大學創始人陳嘉庚。

陳嘉庚見到李諭后說:“很早就知道院士威名,去年孫先生回國路過新加坡,還以為會見到您,沒想到孫先生說您直接搭乘火車回了國。”

李諭笑道:“我也久仰陳先生大名。”

陳嘉庚說:“沒想到國內形勢變化如此快,剛登上船,就收到了袁世凱做大總統的消息。好在抵達后聽說宋教仁在國會中又占據了多數票。”

幾個月后袁世凱會刺殺宋教仁,引發二次革命,李諭不想說這些后事,于是轉而問道:“陳先生來上海有什么事情要辦?看新聞,您正準備在廈門辦學。”

“沒錯,用不了多久就會先建好集美小學。”陳嘉庚說。

集美學校有點像天津的南開教育系統,包括了一整套學校,陳嘉庚選擇穩扎穩打,從小學辦起。

李諭的做法與他不謀而合。

陳嘉庚接著說:“此外,我還準備在國內興建罐頭廠。然后別人就說,如果加入上海實業協會,可以獲得很多商業上的合作,所以來看看,結果發現會長竟然是年輕的李諭院士。”

李諭笑道:“張謇部長強塞給我,其實我哪有什么管理能力。”

“此言差矣!”陳嘉庚說,“不少人都告訴我,院士先生在商業上的眼光極為犀利,一點都不比數理方面差。聽從你安排的企業,每家都蒸蒸日上。”

“運氣罷了。”李諭謙虛道。

陳嘉庚說:“我都想研究研究傳聞中院士先生的博弈論了。”

李諭說:“這本書倒確實值得商界同僚閱讀,尤其前半部分,本人寫得十分通俗易懂。說不上指導,但或許會有點啟發。”

“我會買上一本,”陳嘉庚說,然后問道,“不知李會長對我要投資的罐頭產業有什么看法?”

李諭問道:“什么罐頭?”

陳嘉庚說:“水果罐頭。”

李諭清楚地知道,罐頭在國內基本不會有什么銷路,即便一百年后,賣的最好的可能也僅僅是黃桃罐頭。

據統計,在李諭穿越前的時代,美國每年人均消耗90公斤罐頭,歐洲人也有50公斤,而中國人僅1公斤!

但與此同時,中國又是罐頭最大的出口國,產量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只生產而不消費,也是相當令人震驚的了。

與罐頭形成強烈反差的就是西瓜,作為世界第一大西瓜生產國,中國產的西瓜都被自己人吃掉,幾乎沒有出口。

后世不吃罐頭,可以理解為飲食習慣。而民國不吃罐頭,原因則非常簡單粗暴——沒錢。

差不多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普通人都舍不得吃罐頭。

李云龍娶媳婦時,主管生活的趙剛拿出來的還是繳獲的日軍罐頭。

李諭心中嘆了口氣,然后問道:“陳先生還有其他產業嗎?”

陳嘉庚是個聰明人,立刻聽出李諭話中的味道:“罐頭不行?”

李諭說:“如果外銷,當然沒問題,甚至在今后的幾年中銷量會很好,不過我仍然不建議過大地投資罐頭廠。”

陳嘉庚凝眉道:“為什么?既然銷量好,為何又不過大生產?”

李諭說:“罐頭很難在國內打開市場,而國外市場嚴重依賴運輸,除非洋人太缺,不然不會大老遠買中國產的罐頭。算上運費,中國產罐頭肯定比東南亞的罐頭貴。”

“有道理,”陳嘉庚沉思道,然后說,“我在南洋還有點橡膠園。”

李諭立刻說:“橡膠值得多費心。”

陳嘉庚說:“可去年全球股市上,橡膠剛剛慘遭一波大跌價。”

李諭說:“我在汽車產業鏈中,請陳先生相信我,汽車絕對是未來大趨勢,與之配套的橡膠自然也是大趨勢,一時的下跌不會成為阻擋。”

“這么有把握?”陳嘉庚問。

李諭說:“陳先生可以看看英美報紙,如今美國迎來了汽車狂潮,福特公司的T型車大賣特賣,美國方面用不了多久就會放寬橡膠禁令。”

陳嘉庚在商界宦海浮沉多年,馬上明白:“說不定此前的跌價,就是歐美操縱,想要低價收割一波橡膠園。”

李諭說:“好在陳先生當時沒有大舉進入橡膠產業,但現在汽車產業已正式進入快車道,越早投身橡膠產業越會大賺特賺。”

陳嘉庚說:“汽車大賣,先生也獲利頗豐。”

李諭笑道:“是的。”

李諭握有大量先進的汽車專利,各大汽車公司不得不采用。如今整個汽車產業的利潤,接近兩成進了李諭的LY公司。

他已經慢慢成長為汽車產業背后的隱藏大佬。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不需要拋頭露面,但各大廠商又離不開你,安全系數也高。

就像后世所有人都知道大眾、豐田、寶馬、奔馳;但除非車迷或者業內人士,沒幾個知道博世、電裝、大陸、愛信一樣。

李諭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陳嘉庚明白李諭在汽車產業鏈方面有很高的話語權,聽他的準沒錯,于是說:“我會把重心放到橡膠園上,但既然院士先生說罐頭產業也可以賺幾年錢,不賺白不賺,畢竟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到教育中。”

李諭說:“教育利國利民于千百世,只是太花錢。”

陳嘉庚說:“李大院士投身教育,這一點對我很有觸動,而且我早就有做教育的念頭。”

陳嘉庚辦廈門大學以及集美學校,幾乎把工業上賺的錢都投了進去,拳拳之心,令人嘆服。

李諭不再相勸,贊道:“既然是同道中人,將來我們互相扶持。”

反正李諭也不想留下太多財富,工業上賺到的錢盡可能用在教育投資、賑濟災民以及扶持民族產業上。

而星戰系列的稿費,《科學》期刊的分紅,還有幾個科學院給李諭發的薪水津貼,已經足以讓李諭過上非常優質的生活。

——總之都是賺的洋人的錢。

兩人聊天間,唐紹儀帶著一人來到實業協會。

“疏才兄弟!”唐紹儀先熱情地抱了抱李諭。

李諭關心道:“唐大哥最近怎么樣?”

“好得很!”唐紹儀說,“我現在才發現當個寓公要比做內閣總理舒坦太多!”

李諭笑道:“唐大哥身在市井,心肯定還系在朝政之上。”

“北京的事現在我真的不想管。”唐紹儀說著從包里拿出一包卷煙,取出打火機點燃,吸了一口。

“我記得唐大哥以前都是抽雪茄,怎么換成了卷煙?”李諭問道。

唐紹儀指著手里的卷煙,“你多年前不就說卷煙是個好東西嘛,可以剔除鴉片之害,我一直沒忘了這事,最近在上海聯系了一位華商,要生產咱們中國人自己的卷煙。”

唐紹儀叼著煙卷,把身旁的那人拉過來,“這位是南洋煙草公司的簡照南先生,準備在上海建立分公司,成立新的卷煙廠。喏,我抽的就是他們公司生產的卷煙。”

簡照南上前說:“久仰李院士大名,今日一見,甚是榮幸。”

李諭同他握了握手:“幸會幸會。”

整個民國時期,國內的煙草市場一直是英美煙草公司一家獨大,幾家民族企業幾乎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其中做得比較好的就是簡照南的南洋煙草公司。

可惜簡照南死得太早,后來南洋煙草公司在低谷期被宋子文趁機拿下。

簡照南說:“英美煙草公司在國內僅僅幾年時間,產品已遍布各地,頗有當年鴉片傾銷的味道。唐大人與我實在無法坐視下去,便想到了當年李中堂自己生產鴉片排除洋人鴉片的法子。”

“卷煙確實有危害,不過要是能把鴉片徹底擠出市場,就算成功,”李諭說,“但現在煙草是個正規產業,英美煙草公司肯定會把你的公司當做競爭對手,欲除之而后快。”

“我已經感受到壓力,”簡照南說,“實不相瞞,7年前我便創辦了南洋煙草公司,正是因為英美煙草公司的排擠,最終被迫虧本停產。三年前,才重新于香港開業。”

唐紹儀感慨道:“我去英美煙草公司視察過,他們的生產線非常完善,最關鍵的是資金著實雄厚。”

李諭冷哼道:“資金雄厚?還不是靠臟手段賺的咱們的銀子。”

簡照南說:“但和他們正面競爭必然打不過,只能在他們不關心的價位市場尋求發展。”

李諭聽出了他的無奈,自己更無奈。

在國內不管發展哪項產業,都會面臨洋商的打壓,太特么難了。

但越這樣,李諭越不能讓洋人輕輕松松躺著賺錢。

“洋商雖然厲害,但我們有一個他們無法觸及的優勢。”李諭說。

簡照南問道:“什么優勢?”

“他們再怎樣,仍然是洋商!”李諭說,“現在前清消亡,咱們整個民族都在慢慢覺醒,只要產品過關,然后在宣傳物料以及報紙上打出愛國牌,比如‘中國人吸中國煙’的口號,肯定會有大量人買單。”

這是民國時期不得已的手段,但國人確實壓抑太久,不求國貨比洋貨好,只要質量合格,自然有大批人買單,就為了出一口胸中惡氣。

簡照南說:“質量我們不會放松,我專門進口了不弱于英美煙草公司的美國卷煙機。至于原材料,我獲悉了一些渠道,可以買到同樣產地的煙絲。”

唐紹儀說:“我估算過,花上幾年時間,應該能從英美煙草公司手里拿到一兩成市場。”

簡照南聽后說:“這已經是最好的局面。”

李諭笑道:“太保守了,絕對不止于此。”

在他們看來,能拿下國內20的穩定市場已經謝天謝地。但他們肯定不知道,一百年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卷煙都是中國產的……

煙草屬于純商業產品,技術上沒什么難度,如果可以在價格戰中堅持住,然后有個擅長宣傳和公關的經商天才,完全可以打開市場。

而且馬上會迎來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戰以及此后的五四運動,讓歐美無暇東顧,國內民族熱情同時持續上漲。

卷煙這東西恰恰又是在一戰戰場上徹底打開知名度,需求量大得驚人。

一戰的戰場十分殘酷,四年時間幾乎都是塹壕戰,相當壓抑。士兵躲在陰暗潮濕的塹壕里,緩解壓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吸煙。

各國軍隊大量采購,英美公司開足馬力都供應不上歐洲的卷煙消耗量,缺口很大。

所以簡照南的南洋煙草公司到時候能生產多少,幾乎就能賣出多少,產量就是銷量!

必須抓住這種野蠻生長的時機,不然再也沒有機會。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