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四百七十七章 孤兒寡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孤兒寡母

第四百七十七章 孤兒寡母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李諭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不過已經無所謂。

由于他預測了通古斯大爆炸,在西方的天文學界引起振動,日本的天文學家以及正在日本考察的天文學家都來到京城,一同聚在京師天文臺。

京都大學天文臺的平山清次感慨道:“如果這顆隕石撞在日本國,簡直難以想象,幸虧天照大神佑我日本國。”

李諭幾年前在巴黎時見過平山清次,糾正道:“一個天文學家,不應該說出這種神鬼之言。”

平山清次卻嘆了口氣:“我這些年一直在觀測小行星帶,竟然沒有發現這顆危險的小行星。而院士先生卻精準找到,差距太大了。”

如果不是李諭事先知道,真的很難觀測,現在可沒什么自動巡天的超級望遠鏡,光憑肉眼和筆算,幾乎不可能做到。

就是這個原因,歐美的天文學界才對李諭十分佩服。

當然了,李諭壓根沒去觀測。

李諭隨口道:“都是運氣。”

“這可不是運氣!”一名白人天文學家說,“我同樣做了七八年觀測,深知多么困難。”

李諭只能接受“虛名”,說道:“多謝閣下夸獎,還不知尊姓大名。”

對方脫下帽子,禮貌地說:“院士先生,在下是來自德國哥廷根觀測站的卡爾·史瓦西。”

又是個叫卡爾的。

他就是后來提出黑洞“史瓦西半徑”的那一位。

至于所謂的史瓦西半徑,就是解方程時得出的一個解。

只是這個方程有點厲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

自然也是微分方程,而且是個非常復雜的微分方程:由10個方程組成的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

光聽表述就讓人頭皮發麻。

李諭同他握了握手:“初次見面,幸會。”

卡爾·史瓦西說:“其實我在哥廷根時聽過院士先生的演講,但人太多,您可能沒有注意到在下。”

“實在不好意思。”李諭抱歉道。

卡爾·史瓦西說:“院士先生不用道歉。”

李諭問道:“你為什么會來中國?”

史瓦西說:“我本身就是一名觀測員,最近受到日本天文臺的邀請,來交流學習。”

史瓦西說是交流學習,其實就是日本方面讓他過來教教學。

史瓦西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的學界壓根說不上話,但他好歹是一個德國教授,并且與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這些大佬工作了很長時間,扔到美國或者日本都是第一流的學者。

史瓦西看了看京師天文臺,“坦誠講,這個天文臺的設施不算先進,院士先生卻能用它完成無與倫比的發現,的確令人欽佩,同時證明了能力要比設備重要。”

李諭笑道:“過譽過譽。”

幾人聊得正起勁,醇親王載灃突然來了。

載灃徑直對李諭說:“帝師,你是懂天象的,現在國家危亡、太后身體不適,是否有何難以勘明的天象?”

李諭眉頭一皺:“王爺,我看的是天體運行,不是占卜吉兇。”

載灃說:“觀天象不就是測吉兇,當年李淳風與袁天罡可以通過推演《推背圖》預測大唐氣運,你作為全天下最懂觀星之人,難道做不到?”

李諭多少有點尷尬,這位老哥還把天文學當成占卜。

李諭內心很無語,只能繼續解釋:“天文學講究的是觀測、計算,需要數學與物理知識,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對數計算。”

載灃哪懂這個,擺擺手說:“伱都可以預測到一個隕石落下來,難道地上的事比天上的事還難?我就想從你這兒知道,太后身體到底會怎樣?”

尼瑪,李諭心中暗罵,這是我能說的?

不過他轉念一想,載灃不可能有這種好心。

而如果不是出于好心來問慈禧安危,那就有可能是慈禧這種官場老油條指使。

李諭心中一凜,淡淡道:“天文學并不是用來占卜的,不信王爺可以問這位德國教授史瓦西以及日本京都天文臺的平山清次先生。”

史瓦西經過翻譯后,斷然道:“這位中國的王爺,我可以肯定地說,天文學無法預測更不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健康走向,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平山清次同樣說:“李諭院士不是寫過一本混沌學嗎,天體運行摻雜無數的混沌,人類的社會關系更是永恒的混沌。而混度無法預測。”

雖然李諭水平明顯更高,但載灃這種滿人,尤其是皇族更加相信洋人,聽了兩人的話后才滿意。

李諭心中則長舒一口氣,幸虧史瓦西與平山清次來了,不然真不好收場。

李諭又躲過一個小劫,但宮里的慈禧和光緒是真的快不行了。

慈禧已經臥床不起,每天清醒的時間只有幾個時辰,臥室里擠滿了太醫,但沒人敢下斷言。

慈禧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趕著在臨死前做完幾件事。

她先召見了光緒的皇后隆裕,也就是自己的親侄女。

隆裕一向沒什么主見,了慈禧這個模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慈禧虛弱地說:“別哭哭啼啼,以后你就是太后了,哪能隨便掉眼淚?”

小德張聽到“太后”兩字,心中瞬間樂開花,幾乎掩飾不住嘴角笑意。

一家歡喜一家愁,李蓮英的眼角掠過,看到了他的表情,卻猜到了自己馬上要失勢。

隆裕抹著眼淚說:“我是擔心老佛爺您。”

慈禧說:“不用擔心我,我自個兒什么情況比那些不中用的太醫都清楚。”

旁邊的幾個太醫聽了渾身一哆嗦。

慈禧繼續說:“你更應該擔心擔心皇上,你是皇后,應該去照顧照顧皇上,這是皇后的本分。”

隆裕和光緒哪有什么感情,隆裕歪著嘴說:“我,我不去,我就守在老佛爺身邊。”

慈禧心中嘆了口氣,這個侄女一直在自己的庇護之下,根本不懂什么是后宮政治。

慈禧繼續說:“大清國最大的事莫過于大權更替,這是個重大節骨眼兒,你趕緊擦干眼淚,時刻提防著。”

隆裕還不知道咋回事哪,愣頭愣腦問道:“提防什么?”

慈禧說:“我怕有人害皇上。”

隆裕張大嘴巴,嚇得不知道說什么。

反倒旁邊的小德張與李蓮英都聽出了話里意思,光緒的下場不言而明。但慈禧這么說,明擺著是為了洗脫自己嫌疑,同時為之后繼續把這半個世紀的屈辱甩鍋給光緒做鋪墊。

慈禧的政治智慧的確差,與那些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的帝王根本沒法比,但她的政治手腕不能說不高。

隆裕此時表現得六神無主,嘴里只是念叨著:“我要在老佛爺身邊、我要在老佛爺身邊……”

慈禧又嘆了口氣,轉頭對李蓮英說:“小李子,你先去看看皇上吧。”

“喳。”

李蓮英退出臥房,腳下不禁加快,迅速來到瀛臺。

光緒看到李蓮英緊張急促的表情,立馬猜出大概。

“奴才叩見皇上。”李蓮英進門行了禮。

光緒俯身一把抓住他的衣領,焦急地問道:“告訴朕,親爸爸她……是不是病重了?”

李蓮英不敢說話,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光緒瞬間感覺身上那座壓了十多年的無形大山都消散了,整個人精神煥發,但此時不敢表現得太過激動,只是對李蓮英說:“李總管,朕親政后,你還是太監總管。”

光緒明顯是在拉攏李蓮英。

李蓮英樂得看到這個局面,不過他卻心知光緒可能活不過今晚,只能叩頭謝恩:“奴才這么多年,沒能伺候皇上,罪該萬死。”

光緒眼神飄忽不定,對他說:“你下去吧。”

李蓮英走出瀛臺,回頭看了一眼,再也不敢逗留,以更快的速度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當晚,哭了一整天的隆裕皇后終于帶著小德張來到瀛臺。

隆裕手搭在小德張胳膊上說:“這地方,我已經幾年沒來過了。”

小德張另一只手提著一盞燈籠,回道:“主子一直惦記著皇上。”

隆裕心不在焉:“他可不惦記著我。”

小德張說:“但您畢竟是皇后,是老佛爺的親侄女,心地善良。”

走到門口,小德張輕輕敲了敲門,喊道:“皇上,皇后來了。”

屋中并沒有應聲,小德張又敲了敲門,還是如此。

一直連敲了五六分鐘,隆裕才感覺不對勁,催促小德張道:“你快進去看看。”

小德張知道這時候非上不可,硬著頭皮推開門,眼前赫然是披著龍袍、頭發有些散亂、但早已咽氣的光緒。

小德張嚇壞了,大喊了一聲:“皇上,皇上駕崩了!”

隆裕還不相信,抬腿邁了進去,伸手搖了搖光緒:“皇上,皇上。”

見他一動不動,才顫巍巍伸手摸向頸部動脈,發現沒了血管震動。

隆裕一下癱軟在地:“皇,皇上……真的駕崩了!”

此時的慈禧卻在緊張地召集大臣。

首先自然是載灃,載灃進門說:“老佛爺,我問過欽天監與京師天文臺的李諭,近來沒有異常天象。”

慈禧輕嘆一聲:“罷了罷了。”

頓了頓又說:“載灃,將來你是要挑大梁的,一定要擔起來。”

載灃說:“奴才能力不夠,只怕……”

話還沒說完,就被隆裕的尖叫聲打斷,她沖進來大聲說:“太后,皇上,皇上他不行了!”

慈禧早就知道,暗中慶幸自己走在了后頭。否則在她看來,如果光緒親政,肯定會推翻自己所有的措施。

慈禧一臉淡定地對隆裕說:“慌什么!先去一邊坐著。”

立刻轉頭對載灃道:“你快回府,把溥儀抱過來,準備即位。”

載灃哪敢遲疑,得了令迅速出宮。

慈禧緊接著叫進來袁世凱,喝了一口參湯后說:“我知道,你是個對我大清最忠心的,大清朝離不開你。”

袁世凱馬上磕頭說:“臣誓保大清江山萬年。”

慈禧說:“你的本身大,哀家只求你一件事,把孫文的革命黨剿滅了。”

袁世凱說:“臣一定做到。”

慈禧點點頭:“那就好。”

她可猜不到,幾年后就是袁世凱與孫文一起給大清送了終。

慈禧時間不多,讓袁世凱退下后接著召見了張之洞。

慈禧說:“張之洞,袁世凱主外,而朝廷內政將來你是主心骨,載灃他們太年輕,你要多多指導。”

張之洞說:“臣鞠躬盡瘁。”

慈禧終于感覺有點放松:“你別忘了給皇上起個謚號,我的意思你知道,皇上對不起我,但我不能對不起皇上。”

醇親王府,載灃抱著溥儀就要走。

剛才小德張已經宣讀了懿旨:“載灃之子溥儀入繼大統,為嗣皇帝,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溥儀的祖母聽到后竟哭成了淚人,幾近昏厥。她的一個兒子載湉當皇帝不明不白死了,現在又輪到了自己孫子。

次日,好不容易穿戴好朝服的慈禧,見了溥儀一面,便讓載灃先在一旁看著。

記得《末代皇帝》里有一個畫面,宣布溥儀是皇帝后,載灃給他磕了一個頭。

其實這是不對的,不管怎么說,載灃都不可能給溥儀磕頭,畢竟父子關系在,最多就是抱他的時候要單膝著地。

慈禧慢慢向張之洞、袁世凱、奕劻等重臣講著臨終之言。

“我這一輩子,內憂外患,但總算沒有把列祖列宗的江山葬送在我手里。”慈禧語氣透出了一絲放松。

接著又甩鍋道:“大行皇帝的謚號就用‘德’字,他生前缺了太多德,死后但愿在陰間補償我。”

最后,也就是最關鍵的,慈禧一字一句說:“本朝祖制,太監不能干政,女人更不能干政。可當時的情況你們都知道,我是迫不得已才壞了祖制。可從今以后,這一條還要恢復。只是遇到重大的事,攝政王應該請示太后裁度施行。”

這句話聽得下面一眾大臣有些懵,您的意思不還是聽您侄女隆裕太后的嘛。

交代完后,只有三歲不到溥儀正式即位。

清朝一共十二個皇帝,有五個是小皇帝,并不稀奇。

在溥儀之前,順治和同治都是六歲即位,康熙八歲即位,光緒四歲即位。

真是歷史巧合,清朝立國的時候是孤兒寡母:順治與孝莊;

亡國還是孤兒寡母:溥儀與隆裕。

(本章完)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