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四百一十七章 Natural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七章 Natural

第四百一十七章 Natural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李諭最后給復旦公學捐了5000兩,不過還算小錢,因為馬上就有一筆更大的支出。

陸家實在是無法繼續承擔皕宋樓的負擔,準備出讓這十萬卷古書,價格按之前談好的25萬銀圓。

再不出手,日本的文物獵手島田翰說不定會做什么小動作,未免夜長夢多,還是趕緊買下來為好。

當時約定李諭與張元濟以及李叔同共同拿這筆錢,但他們兩個沒有這么多現錢,于是李諭拿了大頭,出了20萬銀圓,張元濟出3萬,李叔同2萬。

正好李諭當時買下了豫園,就讓楊斯盛專門修一個藏書樓。這批書運抵上海需要半年以后,那時候樓也能修好。

李諭沒有繼續待在上海,轉而回了京城。

到達塘沽港時,李諭實在有點受不了這種緩慢的交通方式,于是找到了唐紹儀。他剛剛當了新任的鐵路大臣,是民國初年權力巨大的交通系的開始。

李諭把想法一說,唐紹儀就同意了,因為上海太重要,根本不需要多說,大家都知道津浦線的重要性。

唐紹儀說:“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去年剛剛開始籌辦京張鐵路,此時資金恐怕難以籌措。”

李諭給他出主意:“只要洋人不要路權,完全可以找洋人的銀行借款。”

唐紹儀思忖道:“洋人對路權極為看重,只借錢就怕他們不同意。”

李諭說:“那就找兩個不同國家的銀行借錢,或者干脆找美國銀行借款,他們現在不是天天嚷著門戶開放嘛,對殖民不感興趣。”

唐紹儀說:“如果真的能夠只借錢而不喪失路權,其實事情很好推動。四年前袁大帥就曾經提議過,但大家不愿意讓這條交通動脈的路權握在洋人手里,所以一直擱置。”

李諭又補充說:“鐵路一響,黃金萬兩。只要是付款條件良好,不信所有的洋人銀行會忍得住不借錢。”

唐紹儀說:“但借款數額是固定的,鐵路真的開始修建后,時常會超出預算。”

李諭自然明白這種道理,于是說:“到時候大不了借用洋人的銀行繼續增發債券,大型基建工程到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離不開金融手段。”

唐紹儀感覺的確是條好路,他也知道當初法國靠著金融手段兩年還清50億法郎賠款,按照當時的匯率,這可是折合白銀超過12億兩的巨款,比清政府所有賠款的總和還要多。

唐紹儀說:“我會盡快寫好奏折上奏朝廷。”

李諭可是太希望這條鐵路快點落成了!

回到京城后,李諭看到家中多了不少包裹和信件,包裹是從歐洲寄過來的一批科學雜志。

李諭先打開看了起來。雜志很全,剛翻開一本就看到了尼爾斯·玻爾的大名,但刊載的只是他一篇學士畢業論文,名字叫作《水的表面張力的測定》。

此時歐洲大學搞物理專業的基本都得寫實驗類的論文,像李諭還有愛因斯坦、普朗克這種純理論物理的很少。

當然,為了保住地位,他們也要寫點實驗方向的物理論文,不然別人真的會以為你壓根不懂物理。

另外,雜志里已經有了愛因斯坦在1905年的所有五篇論文,質能公式赫然出現在了《物理年鑒》一期雜志上。

李諭又打開了一封信,看封面是來自英國皇家學會,以為寫信的還是開爾文勛爵或者哈金斯會長,沒想到卻是來自學會中的一位院士——洛克耶。

“尊敬的李諭院士,

容我自我介紹,本人諾曼爵士,是《自然》雜志的創始者兼主編。今日我征得了開爾文勛爵的同意,可以向您約稿,發表在《自然》之上。能得到您的優質稿件是現在所有科學雜志的榮幸,本人十分希望李諭院士投稿。……”

諾曼爵士是洛克耶的爵位。

沒錯,三大科學期刊中的《Natural》就是他創辦的。

這位老哥也是個天文學家,很早就研究了太陽光譜,然后預言了在太陽光譜中發現的氦元素。

后來地球上終于找到氦元素后,他就被授予了爵士。

沖著《Natural》的大名,李諭也得答應洛克耶的請求,于是開始尋思寫什么。

想了半天,還是寫物理中的同位素,——此時準確點應該叫做“同位素假說”。

原子質量作為元素最基本的要素,每種元素在發現后都會立刻進行原子質量的測定,此時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里就將它們列了出來。

多年前,科學界就形成共識:將氫原子的原子量定為1,后續的原子就是氫原子的整數倍。

但早在半個世紀之前,瑞典的一位化學家貝采利烏斯就發現,氯元素的原子量經過測定,竟然是35.5左右,并不是氫原子的整數倍。

這在化學界是個非常困擾的問題。

而且幾年前放射性發現后,這個問題更加麻煩。因為科學家發現在82號元素鉛以及92號元素鈾之間,竟然存在40種不同原子量的原子。

不過他們肯定不是40種不同的原子,因為許多原子量不同的原子其電子數竟然是相同的。

更更難辦的是,根本無法用化學辦法將它們分離出來。

這就是當下的時代背景。

可對于李諭來說,這個問題就十分簡單了,每個學過高中化學的肯定明白,原子量不是整數,是因為同位素的存在(氫原子嚴格來說也不是1,而是1.01)。

比如氯元素Cl,就是因為它有兩種同位素Cl35和Cl37。其中Cl35占75,Cl37占25,因而整體上表現出來的原子量就是35.5。

不過這時候,中子還沒有發現,所以李諭不能寫得太冒失激進,畢竟連核式模型都沒問世。

所以李諭處理得比較委婉,不過關鍵的點寫出來了:

比如存在相同的電子數,在化學上肯定屬于同一種元素,所以其化學性質就是一樣的,自然不能用化學的辦法分離。

然后李諭就提到了同位素的存在。不過既然是當做假說提出,也就不需要解釋太詳細為什么。

最后,李諭則預言了原子核仍然可以細分(不然同位素就沒法合理解釋)。

這種文章按道理屬于跨越了物理與化學兩大學科。

但元素這東西,或者說原子,本質上涉及到原子核領域,更應該偏向于物理學科。

畢竟理論上,所有的化學現象都可以用物理中薛定諤方程去描述核外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相對運動去解決。

不過這之間存在著鴻溝,——就是蘊含混沌、無法解決的微分方程,所以化學和物理依舊只能是兩門學科。

放到一百年后都沒法解決的難題,李諭這時候更不能提出來。

但僅僅解決為什么用化學辦法無法分離這些奇怪的擁有不同原子量的原子,以及同位素假說、預言原子核可以繼續細分,這三點已經足夠上《Nature》。

李諭刪刪減減,論文花了一天就寫好,總體不長,因為《Nature》的特點向來是喜歡相對較短的論文。

李諭寫起這種論文來非常輕松寫意,但在看到普朗克的來信后,就比較頭大了:

“一個月前,我在普魯士科學院宣講了愛因斯坦先生以及你共同所寫的《論物體的電動力學》這篇論文,雖然我一再強調了其重要性,但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人質疑該理論局限性過大,同時采用的物理思想又過分激進,得到了與牛頓以及伽利略完全不同的結論。

“這幾乎是無法接受的。

“當然,我知道普魯士的科研環境更趨向于保守,所以準備將這篇論文翻譯成英文以及法文,看看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如何對待。”

信寫到這里還是屬于比較正常的科學探討。

李諭并不奇怪,物理學界接受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這種前所未有的理論肯定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慢慢消化。

而且由于愛因斯坦論文中用了很多數學內容,物理學家們看起來還不如數學家看得更流暢,甚至要專門學習一下閔可夫斯基以及洛倫茲的數學內容。

而這兩位大佬的數學又沒有那么簡單,所以就算物理學家們接受了狹義相對論,真要看懂也得過一段時間。

不得不說,近代物理學兩位頂級大佬,量子力學開創者普朗克以及相對論的開創者愛因斯坦關系真心不錯。

量子理論就是愛因斯坦最早開始公開使用并極力推廣的,雖然后來愛因斯坦與玻爾曾經因為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發生過激烈爭吵,但必須承認,愛因斯坦對普朗克的量子理論使用是第一人,而且十分堅定。他只是沒有想到以后量子力學的發展竟如此可怕。

而要不是因為普朗克是愛因斯坦論文的審稿人,估計他的論文還發表不出來哪。

即便不至于像當初柯西擱置伽羅瓦以及阿貝爾兩位天才數學少年的論文導致他們英年早逝那么嚴重,也會大大遲滯相對論的誕生時間。

寫到這里后,普朗克的筆鋒一轉:

“李,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么久,我為什么還沒有看到星戰系列的后作?我辛辛苦苦幫你置辦了這么多實驗器材,你可不要就此停筆,因為我看得出,星戰還有極大的挖掘空間。”

李諭哭笑不得,自己是一點偷懶的機會都沒有啊。

其實李諭不知道的是,不論美國的柯林斯出版社,還是法國的阿歇特出版社,早就收到了不知道多少讀者來信,只不過他們不像普朗克一樣知道李諭的收信地址。

(本章完)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