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第八十五章 流量時代?(2/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章 流量時代?(2/4)

第八十五章 流量時代?(2/4)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油炸大金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油炸大金 | 一開始 | 我只想搞錢 


其實,嘉行傳媒能完成對賭,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具備…

運氣真的很好!

趕在2018年影視業遭遇寒冬前結束對賭…

其實,新人選擇嘉行也不錯…

新人出道時,如果能蹭上一線明星的熱度,對打開知名度大有裨益。

所以宋珠兒是小張柏芝,張柏芝是小林青霞。

她們算外形相似,但蹭的正主不是真帶自己的人。饒是這樣,頂著前輩名號,依舊讓觀眾記住了。

如果有當紅頂流扶持,躥紅只會更快。

你看熱巴,簽約嘉行后跟著楊小蜜,戲約、綜藝、商務,短短幾年,從名不見經傳到一線流量。

但…資源給你了,能不能紅起來是另外一回事,熱巴能紅,按理說嘉行也能捧紅其他人。

事實相反。

跟熱巴一起簽約嘉行的幾個男演員,出道時是楊小蜜身邊的配角,現在境況依舊沒太多好轉。

其實,最開始經紀人帶藝人,事無巨細,保姆一般,從藝人的衣食住行,到形象管理,接什么戲,談什么商務,做哪種造型,一手包辦。

這種一對一的經紀團隊,有助于經紀人最大限度了解和挖掘演員特質,根據特質接適合演員的戲,有針對性地捧紅演員。

穩定的合作對經紀人和演員而言,是雙贏。但一對一的模式對公司而言,未必是好事。

從初代經紀人王景花帶著培養出的明星出走華宜,到范小胖開啟藝人工作室熱潮,明星紛紛自立門戶,再到楊小蜜自己羽翼豐滿后離開老東家,一手拍戲一手當制片,明星的話語權和選擇權在逐漸增多…

但,這對培養出他們的公司而言,卻是一種損失。

種種現象都在不斷重申——娛樂公司造星重要,留人更重要。

為長久留住簽約藝人,經紀團隊借鑒了好萊塢的造星模式和韓國偶像工廠的操作方式,放棄了一對一的模式。

天美傳媒最開始就是這種。

簽約藝人從形象包裝到專業培訓到演出安排、廣告代言、商務合作,都由同一個專業團隊管理,商務專員負責公司所有藝人的商務資源,形象顧問負責所有藝人的形象設計,每個領域都由專業人士打理。

乍聽起來,這種管理方式很合理,效率高,針對性強。

但這種模式,有點流水線,對于產出偶像團體而言,是好模式。

如果套用在演員身上,按照這種模式打造的演員,容易忽略個人特質,最終打造出來的藝人,都是套用統一模板。

腿長營銷腿,骨相立體立體營銷混血感,標簽單一,可挖掘性差,面目模糊,可替代性強。

天美傳媒是偏制作的公司…

要的是獨特的演員!

后來改革了一下,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各自都有經紀人對接業務,內部競爭上崗…

為什么嘉行不用這種模式?

因為制作能力差唄!

嘉行最初是用楊小蜜流量堆砌起來的制作公司。

公司成立時,幾個合伙人確定要藝人經紀影視制作兩條腿走路。

想法是現實的,但操作起來…有很大問題!

嘉行在IP儲備上比不過老牌制作公司,公司藝人除楊小蜜外都是新人,雖然她是張王牌,但嘉行自制實力不夠…

這就很尷尬了!

而且,嘉行成立的時間,正好是國內流量橫行的時候,市面上的爆紅的演員,要么是回國的韓國練習生,要么是影視公司力捧的新人。

根本沒啥機會。

熱巴能爆紅,真的是運氣好。

她并不具備不可替代性…

流量只是一時的,演員,拼到最后拼的還是演技和實力。

當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講,一時的流量也足夠了!

為什么提到流量?

因為吳凢凢解約回國,宣布出演徐婧蕾的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哦,他簽字紀翔旗下…

紀翔是從王景華,后來跟著李蓮花,去年,被大甜甜團隊挖走…

所以,紀翔可以對接華宜、旺達的項目。

不過,《老炮兒》之后,凢凢直接被阿貍看重,接了好幾部大戲,《西游伏妖篇》、《繁花》、《歐洲攻略》…

哦,《繁花》被退貨了…

王佳衛的澤東影業是《歐洲攻略》的聯合出品方,這電影首日9700萬,次日沒到2000萬,總票房1.45億…

骨折式跌幅!

老王膽子再大,也不敢賭的。

粉絲電影對演員,尤其是主演的傷害是很大的!

因為粉絲電影大多是爛片嘛,爛片大賣…

粉絲們當然可以拿來吹噓所謂“實績”和“咖位”,但,殊不知越多的爛片票房,就意味著越多的人看過這個明星的拙劣表現…

打心底有了極不佳的印象,這些都是需要后來的片子買單的!

這個就叫市場泡沫。

資本很無情的,演技不佳的流量明星們,對影片風評和口碑的負面效應一旦超過正面的宣傳、票房效應,他們必然會逐漸失去過往良好的影視資源,成為瞬間破滅的市場泡沫。

沈旭東對泡沫沒有興趣…

他連粉絲電影都懶得做,自然也沒有興趣做流量。

上影節最后一天除了閉幕式,還有一個論壇單元主題是‘現實詩意俠’…

看著很復雜,其實就是討論武俠電影如何創新。

畢竟武俠電影算是華語電影孕育出來的獨特類型片,但這幾年,武俠片式微,很久沒有純粹的武俠片上映了!

天美傳媒做的《狄仁杰》越好,《大唐詭事錄》也罷,雖然帶著武俠元素,但它們都是懸疑題材。

徐浩峰先發言,他說的很坦誠:“從投資人角度,武俠題材不夠大眾,關注度也不高…投資人投資電影,先看題材,武俠片的市場上限有天花板…市場價值有限,所以,即便有武俠片的好本子,都找不到人投資…旭東是寫武俠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天下第一》…你對這些應該很了解。”

沈旭東咧嘴,無奈道:“會打才有武俠,我就算想拍,也得找到合適的演員吧?”

“有合適的演員就行了?”

“好吧,說點真格的,武俠類型確實小眾化了,中國最大的在線中文站,起點,流行的都是仙俠、奇幻、都市題材,有段時間幾個編輯想振興一下武俠,于是邀請黃易來連載新書——《日月當空》,我當時很激動,還打賞了一個盟主,然后看了三章就看不下去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