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第八十一章 都是故交(2/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都是故交(2/4)

第八十一章 都是故交(2/4)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油炸大金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油炸大金 | 一開始 | 我只想搞錢 


聊互聯網,其實挺沒意思的…

這個時候的傳統電影圈子對互聯網抱有敵意——高軍直接說了:BAT進入電影,我有幾個評價,是攪局者!投機人!設想以后,中國電影院沒有了售票處,數十萬的電影從業人員要下崗,他們改變了原來的游戲規則。

互聯網公司對于顛覆傳統影視格局也是信心十足…

上影節上期間,騰訊視頻舉行了一場發布會,宣布推出“為虎添翼”電影計劃,今年將投資由陳昆主演的《鐘馗伏魔:雪妖魔靈》等6部影片。

百度的李彥宏也在今年2月投資了一家洛杉磯電影制作公司,首個項目將打造一部名為《悟空》的3D動畫電影,預算達4000萬美元…

當然,表面上,阿貍也好,騰訊也罷,表態:我們不做內容,我們為電影嫁接互聯網思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然后,談到電影,用的都是‘培育優質IP、用大數據指導劇本策劃及演員選擇、在線電影營銷、粉絲互動、預售電影票、衍生品開發’之類的詞匯…

這個話題沒法繼續…

然后王長田提到了明星價值:“有一些影片雖然各種數據顯示很高,明星卡司的市場價值也很大,但是最終并沒有賣出多高的票房。”

“我對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存疑的,你們怎么看?”

沈旭東先回答:“分階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應該是明星具有票房號召力最強勢的時期。

雙周一成包括李連結這類都是強有力的票房保障,基本上只要是有他們出演的電影,就不愁票房成績。

因為這一時期基本上劇本就是圍繞著明星去量身打造,當劇本、導演和整個劇組都在為一個明星去服務,票房自然也要由明星本身來號召。”

“到了大片時代,大導演和高人氣演員合作,像是《英雄》就是典型的巨星云集的作品,這個時候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影片往往都是這一類型,所謂的大制作也是在堆砌著明星,吸引著觀眾的眼球。

這一時期,演員依舊保持著對票房的號召力,像是劉得華、梁朝偉、金城武都可以算作這個時代的代表明星。”

“這個階段的最高潮作品其實是《建國大業》,明擺著告訴大家,我們就是賣明星陣容…然后《建黨偉業》已經顯現頹勢,其實,就我本人觀感來講,《建黨偉業》明星質量更佳,但…”

“再之后,市場和觀眾日漸成熟,從而導致明星的票房號召力已經大不如以前,因為觀眾不會再‘幼稚’的因為一個名字而買賬,大家已經越來越看重電影本身的質量。”

“舉個例子,前年有一部《村晚》,云集了一百多位明星,跟《唐人街探案》同一天上映,然后《唐人街探案》票房13.8億,《村晚》多少票房我沒注意,應該有3000萬吧…”

“另外,粉絲電影也一樣,流量吸引到的只是粉絲,《小時代》再怎么拍,票房最多五億出頭!”

于冬接話:“這是沒有巨星的年代!以前看港片的時候覺得成龍、周閏發真的是巨星,明星中的明星…在娛樂業相對匱乏,技術相對落后的年代,很容易誕生巨星。好萊塢也一樣,從葛麗泰嘉寶、克拉克蓋博、赫本,到邁克爾杰克遜、馬龍白蘭度、湯姆克魯斯,都是如此。”

“別說巨星了,四旦雙冰的成就,現在的明星們很難達到了!現在最火的都是些流量,楊小蜜、趙麗影還有唐妍…”說到這,于冬看了看沈旭東,后者立刻拿起話筒:“看我干嘛?她們三都成立自己的公司了…”

“我想知道旭東怎么看流量明星!”

沈旭東笑了:“流量實際上是一個互聯網的技術名詞,是互聯網時代特有的。我們成天討論的流量明星,這四個字中的“流量“二字實質上代表的是“流量入口”或者“流量接口”這個概念。

通俗點說,一個明星之所以能被稱為流量明星,他得具備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關注度,這個明星的動態有海量的真實的人關注。

流量從來就不是一個壞詞語,舉個例子,四大天王雖然不是網絡時代的人,但當年拍街頭廣告雜志封面他們一定是首選,流量表現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不代表流量就不見了。”

“現在的流量只限于粉絲,什么時候全民都能接受了,他(她)就不再是流量,而是天王、天后…”

其實,沈旭東沒說實話。

在流量明星這個名詞出現之前,無論是實力派還是偶像派明星都是通過自己的作品,吸引人們成為他們的受眾,通過持續不斷的提供高質量的作品,維系受眾群體,不斷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公信力,同時通過廣告和代言,將社會影響力轉化為經濟收益,這是一個長期過程。

也就是說先有作品,然后才是其它!

流量明星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加持,直接打破這種長期而緩慢的造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資本推動下的流量模式。

和普通的明星不一樣,流量明星不靠作品,靠的是強有力的組織和洗腦營銷,短時間內吸引一批粉絲,然后,才有作品…

但楊小蜜、趙麗影包括唐妍,又不是這種模式,她們先有作品,聚集了一堆粉絲之后,才化身為流量。

“挺好的,韓憨的作品不會比郭景明的賣的差!”

論壇結束,王長田找到沈旭東,聊起了光線拿到了《后會無期》的發行權…

“但那個電影有點文藝…”

“不是純藝術片吧?”

王長田搖頭:“那倒不是…”

沈旭東所謂的純文藝片就是那種完全放棄商業敘事,不取悅觀眾的類型。

最典型的就是《不虛此行》…

關于一個人寫悼詞的故事,做著殯葬行業的一些事務,沒有背景音樂,沒有煽情,更沒有波蕩起伏的故事,人物情緒都是克制的。

你說這種片子誰會去看呢?

喜歡看歐洲片觀眾?

不好意思,看過《白絲帶》《愛》《她》諸如此類的電影,根本對《不虛此行》毫無興趣!

無論是探討人性還是探討死亡,抑或者探討未來科技,雖然沒有煽情,感情克制,但是故事有深度,甚至這些電影故事情節都很緊湊,看完之后還會深深的震撼。

扯回來,沈旭東擺手:“只要不是純文藝片,那就沒問題…你怎么拿到的發行權?”


上一章  |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