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第三十八章 重工業電影(下)(4/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重工業電影(下)(4/4)

第三十八章 重工業電影(下)(4/4)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油炸大金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油炸大金 | 一開始 | 我只想搞錢 


看到這,郭凡思考了一下…

他感覺沈旭東寫的不太對——這不就是中國式的好萊塢電影嘛!

重工業?

之前的國產大片也符合他所謂的重工業概念啊。

投資多,特效多,展現視覺奇觀。

接著往下看:我所謂的重工業電影并不是之前的國產大片…

國產大片,三大:大牌導演、大牌演員、巨額投資、豪華道具,在這之中武俠大片尤其多。

但武俠電影慢慢抽空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只成為展示視覺效果的工具,“好萊虎”撲向中國,他們的大片投資往往在國產大片十倍以上,工業體系更令中國難望項背,在他們面前,中國的大片落伍了,只剩一個空殼子的武俠電影自然沒落了。

在那一階段,中國事實上并沒有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依然是作坊式的生產模式。

2010年《阿凡達》的上映,讓我徹底明白了:好萊塢的視覺特效,并不是某個大導演單槍匹馬就能追上的。

所以,必須要搞工業化!

我理解的工業化,指的是擺脫作坊式的生產模式,真正能有一個完善的生產流程,能提高效率,能夠保證持續生產,而不是依靠導演的個人號召力和才能。

要做這個,必須要做大片!

但現實情況是:大片投資高,產出低。

現階段的中國電影市場,中等成本情感、青春、喜劇類電影崛起,撐起了國產電影的票房。

《泰囧》、《一鏡到底》、包括今年的《夏洛特煩惱》…

成本都沒有超過五千萬…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類電影是可以持續生產的,于是成了國產電影主流。

但…這么搞不行啊,這類電影面對好萊塢大片,還是要躲著走。

正面對壘,根本沒有生還機會。

必須要做頭部爆款。

因為好萊塢來勢洶洶,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充,現在好萊塢電影輸出的尚且是美國文化,就已經占領了中國的大片市場,如果好萊塢電影之后學會了講中國故事、比中國電影更懂得抓住中國觀眾的心,那么資本很快就會涌向好萊塢,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我當年看《功夫熊貓2》,毛骨悚然,因為它太好了,它提到了一個概念:“心靜如水”

不再只是膚淺的拳腳。而是內功的修煉。

這個詞已經是一種境界了。

真正的集大成者都是內外兼修,慢慢突破和修煉,最終達到一個天人合一的效果。

好萊塢已經對中國文化這么了解了嘛!

那我們還做個屁的電影…

好在,《功夫熊貓2》只是個例…

再舉個例子,動作戲,當年有很多中國的動作指導去好萊塢,包括成龍、李連結,但你會發現,通過10年、15年、20年時間,美國有很多人已經學會了怎么去做,你看現在漫威作品里面的動作戲都是他們自己做的。

這個情況會復制到什么?會復制到類似于10到15年之后,當他們了解了我們的文化,知道怎么去拍中國觀眾喜歡的電影,再加上他們強大的工業,那就太可怕了。

去年,我們的票房比例是國產電影票房占60,海外電影是40,當然里面大部分都是好萊塢電影。一旦這個比例反過來,40國產電影,60海外電影,或者是好萊塢電影,那么資本就會直接涌向好萊塢了。

世界范圍內的資本是互相流通的,

看到這,郭凡大概明白了沈旭東就是把之前跟他們這批私人——去好萊塢學習的人,說的話,轉述一下,放在網上。

心里有點暖。

接下來估計就是吹噓《地火》了…

好吧,并沒有。

接下來,沈旭東寫道‘最可怕的是做了一個工業電影,卻和中國文化內核沒關系,市場并不接受!’

比方說我們做一個怪獸片,但這個怪獸既可以出現在美國電影中,也可以出現在中國電影,那它有什么特色?

當文化內核和美學系統都是中國的時候,我們的觀眾才會更容易產生共鳴感,然后才會覺得我們講的這個故事、我們要表現的情感、人物、文化跟他有直接關系。

一點關系都沒有,比方說《未來警察》、《機器俠》,其實,它們的故事是完整的,但就給人感覺劣質、不可信!

這個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建立科幻審美的關系。

我知道我們有很多科幻影迷,但我們要慢慢來,科幻語境尚未建立,必須要用幾部硬科幻打開場面…

當我們的硬科幻一部一部地出現,當語境培養出來之后,我們才可以拍比如說一個機器人和一個姑娘談戀愛之類的這種故事。

觀眾才會投入故事里!

其實…這篇東西,沈旭東未必真心認可,他是有意識炒作‘重工業電影’這個概念!

為什么不干脆叫“大片”或者“爆款”,非要自己發明一個重工業電影的說辭呢?

其實這玩意跟現階段電影行業言必稱IP,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屬于實實在在的國內稱謂。

國外有電影工業的說法,但沒有重工業輕工業之分,他們的大片叫Blockbuster,也就是中文所說的“爆款”。

重工業電影,按照互聯網說辭:一種新的概念!

一個新概念意味著新的故事,而一個好的故事意味著好的估值。

拍電影要錢,這錢從哪兒來?

幾千萬的話,電影公司自己就掏了,但是要拍大片,意味著要幾億投資,就得找銀行借,找機構融資,于是就需要“重工業電影”這個概念,來吸引投資!

太陽底下沒新鮮事,其實,中國電影工業發展到頂峰,也無非就是好萊塢。

我們經歷的一切在那里總能找到模板。

但媒體不可能翻來覆去講一個古老的故事,現在的信息太多,想要出挑,必須找到新角度。

說實話,沈旭東發自內心覺得‘“重工業電影”,或者說大片,自然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不能因此認為這才是中國電影的未來,這就好像一個考試還不及格的學生,已經在考慮究竟清華好還是北大棒——你先拍好類型片吧!’

但…他需要這個東西…

跟他預料的差不多,這篇微博立刻被主流媒體引用,短短兩天時間,‘國產中重工業電影’、‘電影工業化’成為熱詞…

現在嘛…

需要一部夠分量的電影出現,證明他寫的這些是有道理的。

然后…《地火》上映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