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第一百九十七章 疏遠了不少(1/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七章 疏遠了不少(1/5)

第一百九十七章 疏遠了不少(1/5)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油炸大金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油炸大金 | 一開始 | 我只想搞錢 


沈旭東每年都會專門給陳導明、張果立、馮小剛拜年…

畢竟起步階段,這幫人真的幫了他很多!

包括曹華益、呂海鹽…

第一部戲《杰出公民》的投資方是中圣春秋影視公司,老板是海巖,曹華益絲總經理,雖然大家是看在陳導明的面子上投的錢,但…第二部戲《飛行家》可是中圣春秋影視公司獨家出品。

再說了,他可是京圈新的話事人…

好吧,現階段,所謂的京圈早就不再具備以前的崇高地位了。

在那個胡同孩子和農村孩子基本上沒有機會進入文藝圈,文藝圈幾乎都是大院人“父傳子家天下”的年代。

BJ又因為是首善之地,京圈幾乎壟斷了所有的文藝創作的年代,在改革開放時期之前,一直到90年代中期,基本上都執中國文藝之牛耳。

京圈最早接觸到西方思想,他們有特別的文化優勢,很容易接收到外來文化。

你能否認崔健的《紅旗下的蛋》嗎?你當時能拒絕《天下無賊》嗎?你會討厭江聞嗎?

那時候他們就是有得天篤厚得優勢,現在其他地區發展水平上來了,自然他們就沒有優勢了。

尤其是他們還像某些協會一樣,搞出身門第,那就只能衰落。

新世紀后,各種資本紛紛涌入文藝市場,各地文藝猶如雨后春筍般的開放,各種影視藝術院校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各種選秀節目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網絡文藝更是進一步繁榮昌盛。

甚至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也可以進入文藝圈,例如快男、超女捧出來的一堆草根,這種草根以前根本不可能有機會上熒屏或者銀幕。

各地的草根作家也在網絡上野蠻生長,而不用入京求得功名,京圈也終于不再是那個壟斷文藝市場的托拉斯。

互聯網時代到來后,知識獲取難度和門檻都大大降低,信息繭房基本破除了,京圈那批人失去了知識截留能力和話語權壟斷。

京圈靠著捯飭點舶來文化、買辦小資生活理念、大院子弟混混地痞形象、標新立異河殤觀點的那套人設,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經是歷史糟粕了。

扯回來,其實沈旭東也不算京圈,他跟江聞差不多,江聞的楚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完完全全是京圈班底捧場才拍出來的,后來,從第二部作品《鬼子來了》開始,起碼在創作上,已經逐漸脫離京圈那群人了。

沈旭東也一樣,除了《奮斗》外,他也不怎么搞所謂的京味文學,天美公司相出品的作品,啟用地位演員,五花八門,但有一點,基本都是專業院校出來的。

說白了,他早就脫離所謂的京圈范疇…

但該有的尊敬,還是要有的!

沒出正月就是年嘛。

陳導明組了一場家宴,也不算家宴,應該叫朋友聚餐。

葛大爺、馮曉剛、張果立都來了,沈旭東當然也在。

幾個家伙先是追憶往昔,然后聊起了連續三部電影破十億…

馮曉剛道:“《唐探》快15億了吧?”

沈旭東很認真回答:“…估計到不了15億,3月檔期一向很冷…而且后續太多電影上映了!”

“超過《阿凡達》了…”

“主要是占了檔期的便宜…”

張果立搖頭:“華宜也做了一部《村晚》,票房才一千多萬…”

“現在開始,明星不等于賣座咯!”

“主要還是因為電影太爛了…”

《越來越好之村晚》,效仿港片賀歲,集結了一大批明星,主線故事就是辦一場村晚…

純粹是‘借鑒’黃百銘的賀歲片鼓搗出來的,只不過《村晚》的明星陣容更加強大…

但…沒啥用,因為片子太爛了!

觀眾對這類電影也沒了興趣…

“現在確實是年輕人的時代了,或者說,觀眾這個群體,永遠都是年輕人!每個創作者都有時代性!”

“總體來說,現在的電影環境也是好的。不像我們那個年代,電影導演永遠被幾位老先生把持,新導演,哪怕你是張藝某,也得在制片廠熬個十年!”

“所以,還是旭東有本事,從一開始就不斷給新導演機會…”

“沒有…”

沈旭東擺手:“我其實是沒辦法,我做的都是類型片,老一輩的導演不太懂這些,香港那幫導演倒是懂,但死要錢而且養不熟…只能找新導演…”

馮曉剛搖頭:“觀眾不在乎這些…”

“不是,黑澤明導演當年拍完《紅胡子》,公司破產,借高利貸拍了《電車狂》,票房依然能失敗,高利貸還不起,利滾利,壓的他喘不過氣,割腕自殺,幸好搶救過來。那一陣,許多觀眾和自以為新進的導演都假惺惺為他嘆息,為他哀傷!”

“但后來被蘇聯選中,拍攝出了《德蘇烏札拉》,更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然后他憑借《影武者》斬獲戛納金棕櫚!”

“我一向認為,電影好壞和投資大小、格局大小、故事大小沒關系。電影導演優異與否、也不該用新舊來衡量!我提攜新人,是因為一直認為,人才輩出才是好現象,但老導演同樣有他們自己的情懷和追求!”

“所以,你幫張藝某寫了好幾個劇本?”

“…我沒寫幾個,基本都是搜集的,也不是特意給他準備的,這不是他簽約公司了…”沈旭東聳肩:“就拿給他看,他很喜歡…”

陳導明插話:“那個《愛》,聽說本來是英語劇本…”

“對,主題是關于溫柔的殺戮…”沈旭東大概說了一下劇情,然后道:“我本來想找個歐洲導演執導,張導很感興趣…就給他了!”

“《一九四二》…我還是想不通,這電影不差啊…”

“那《肖申克的救贖》也不差的…”沈旭東很認真道:“現階段的主流觀眾都是85后、90后,他們對反思歷史沒有興趣…而且對一部電影的評價,不應該只是簡單的用票房評價…”

“我就是覺得憋屈…”

《一九四二》不止票房慘敗,連口碑也不咋地…

五更有點懸…

我盡力!


上一章  |  一開始,我只想搞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