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長子第836章 沒有國臣,只有家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嫡長子 >>大明嫡長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6章 沒有國臣,只有家奴。

第836章 沒有國臣,只有家奴。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2日  作者:皇家雇傭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皇家雇傭貓 | 大明嫡長子 
選擇:


紫禁城,乾清宮。

朱厚照放下手中的奏本,臉上則帶著寒霜。

在其身旁伺候多年的尤址已經能憑直覺感受到某種氣場了,所以每當這個時候他的尾巴就會夾的分外的緊。

作為一個處處以一代明君的要求約束自身的人,朱厚照歷經二十年嘔心瀝血,心無旁騖的就是要將大明從黑暗之中帶出來。可這些人呢?在干什么?

他甚至有些明白了,為什么朱元璋要殺那么多人。

不殺,不足以泄憤!

“去將張璁叫來。”

尤址微微彎腰,隨后退了出去。

結果他剛踏出去,暖閣里就傳來一聲‘砰’的巨響。

尤址面容緊肅起來,不敢再有半分分神。

一般而言,外間的臣子在接受傳召的時候,都要在進去之前先打聽打聽皇上的心情如何,尤址是看情況的,如果天子心情很好,那么他就說了,賣人一個人情,如果天子心情不好,他就一句話都不說,免得惹禍上身。

這樣一來時間久了之后,像張璁這樣常常入宮的人便知道他不說話的意思。

當然,具體是為了什么不高興,那是不知道的。

而即便是張璁,面對這樣的場景也得帶著幾分小心,而且片刻不敢耽擱,馬上就從內閣值房往宮里趕。

內閣中還有顧人儀和王廷相二人。

這幫人的鼻子都跟狗似的,靈敏異常,一個照面,大致就能看得清了。

張璁則速速趕到乾清宮外,在太監的引導之下準備入暖閣跪拜。

“張閣老,陛下有旨,奴婢們皆不準入內。張閣老請吧。”

張璁心里一頓。

他所面對的皇帝,不是十幾二十歲的幼皇帝,更不是凡事都要講一句‘先生教我’的弱皇帝,他面對的是一個已經登基二十年,全面掌握國家權力的成年強勢君主。

所以哪怕他是首輔,這個架勢擺出來,也是有些緊張的。

但再緊張也得進去。

于是推開門,余光迅速瞄了一下,發現皇帝正坐在御案之后,然后忙下跪,

“臣張璁……”

嘩啦!

他話還沒說完,忽然從前面扔過來兩三份奏疏。

張璁身子一抖,立馬磕頭,“陛下恕罪!”

“照理來說,你是當朝首輔,朕也并非不懂得禮賢下士的君主,大明更不會容不下一個為國盡忠的一代儒臣,所以無論如何,也該給你留幾分面子,但是你自己睜開眼睛瞧瞧!瞧瞧你都用了些什么人!

貪財!構陷!好色!欺君!張秉用,這件事你無論如何要給朕一個交代!否則朕就交代了你!”

張璁迅速的把奏本拿出來看一下,之后便一下子了解了大概,

四川巡撫姚玉林官銀走私一案事發,還有構陷夏言……簡直慘不忍睹。

朱厚照也給了他一些時間,并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他面前,怒問道:“精彩不精彩?好笑不好笑?這可是代朕牧守一方的二品巡撫!正德一朝到現在,可曾出過這么可惡的巡撫?!”

張璁擦了擦額頭的汗,眼睛也努力眨了兩下,隨后說:“陛下,這件事是臣的罪過,臣識人不明,又私心袒護,一味縱容致使其做出欺君這等大逆不道之事。臣所想無他,請陛下暫留臣烏紗,將此案交予臣辦理,臣必定給陛下一個滿意的結果,給百官一個警訓,給百姓一個交代,更無需陛下動手。事后,臣再向陛下請罪!”

朱厚照暫時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慢慢蹲了下來,語氣幽幽的說:“張閣老,朕再問你。姚玉林走私官銀一事,你究竟是清楚……還是不清楚?”

其實載已經都告訴他了,張璁私下里嚴厲訓斥過姚玉林,要他立即停止。

若非是他這個態度,朱厚照連問都懶得問。

張璁聽到這個問題心頭一動,正德天子聰明絕頂,如果是說出實話、誠心認錯,還有一絲機會,但若想瞞天過海,則絕無可能,朝中上下,京師內外,天子眼線到處都是,誰又能保證自己真的是密不透風?

“臣,臣有罪!”

朱厚照故作嚴厲,“這么說你知道?!”

張璁發抖起來,“臣,不敢欺瞞皇上。月余前,姚玉林因事情有變,心生畏懼,因而已密會臣知曉,是以要臣為其轉圜脫罪。臣先前所想,是先行查辦此案,擇機向陛下稟明,未曾想,姚玉林竟以欺君之疏直面陛下,膽大妄為,實令臣也深感震驚。”

先前皇長子載當面彈劾他,張璁也是承認官銀走私的,不過他只承認自己用人不當。

而這次事情又有新進展,雖說暫時不報可以解釋為奉旨查辦走私一案,準備后面查完了再一并稟報。但姚玉林欺君,這是大事,他怎么能也不稟報呢?

說到底,還是在護自己的人。

如果不是他的人,叫他知道了,那能有好果子吃?

不過張璁有一點確實不錯,就是他自己不拿。

朱厚照之所以一直認可他,就是看重他這一點。

你要說鋪張浪費,生活豪奢,那張居正比他厲害,可為什么張居正還是地位高?

說到底,中國人就是認一件事:你得干事。

用在帝王身上,這叫成王敗寇,譬如李世民、譬如朱棣。

以此類推,張璁不為自己貪財,甚至名聲也不要,那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理想,他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就是革除弊政、興盛國家。

看他講了實話,朱厚照心中稍有安慰,“朕看你的將來,就是拼盡全力站在干岸上,也會被這些人拉下水去。”

張璁知道自己賭對了,“臣沒有想過退路,臣只是覺得得遇明主,此乃千古難逢之機遇,因而便只想著輔佐陛下,略盡忠心而已。”

“起來吧。”

“罪臣不敢。”

“你要替這個姚玉林求情嗎?”

“罪臣更不敢。”

“那就行,你下去以后親自收拾了他,還有犯了官銀走私案的一眾官員,把他們違法所得盡數收繳國庫。辦好這件事,你起身就不算大膽。行了,起來。”

“罪臣謝陛下不殺之恩!”

“其實朕很懂你,你也很懂朕。”朱厚照語重心長的說,“都說你是個不貪財的人,朕其實也不貪財。”

“是,陛下可稱圣人所說的節儉二字。”

“這些錢,與其拿去給這幫人揮霍,還是收繳起來,不論是多賑一處災民,還是多拓一寸國土,這都是你我君臣的功勞,可不能便宜了他們。”

張璁知道自己不能再模棱兩可了,“請陛下準臣三個月的時間,官銀走私一案,臣必定一一辦妥。”

“三個月太久了,過幾日,朕就要去避暑行宮了,在那邊稍加安頓個一個月,你就要給朕一個事實真相、一份官員名單、還有把朝廷的銀子還回來。”

皇帝怕熱,避暑行宮建成以后,每年夏天都是要離開皇宮,到那邊辦公的。

這么說起來,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陛下……”

“不要討價還價!這是小事嗎?”碰到事情,皇帝可就不那么好講話了,“還有這個姚玉林,他的事情你也清楚,載沒有冤枉他,既然罪證屬實,那么從嚴從重快速處置!他都不珍惜自己的腦袋,朕還幫他留著?”

張璁倒也不是求情,只是合理分析了一下,“陛下,這案子剛查個頭,若是這個時候就將姚玉林處死,其他案犯見了,必定不加配合,致使人人為求保命,刻意隱瞞。”

朱厚照則不耐煩的指著他,“這是你要解決的問題。你當初要是防微杜漸,又何來今日這般局面?朕已經寬宏大量了,犯下走私大罪,朕都想貶其一家為賤籍!”

“是,那……微臣明白了。”

“你雖然沒有裝自己口袋,但是你明知不報,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朕也不說其他的,你自己講,到期案情不辦結、或是辦結的不徹底,要怎么辦?”

張璁渾身難受,果然天子動怒,不會輕易得就饒過了他。

“若真如此,臣自請革職。”

“革職?讓你回家養老享福?”朱厚照帶著脾氣揮手,“想那種美事,朕要繼續使喚你!京師你不要呆了,回老家你也不要想,到時候你就去滿加剌國的萬里港吧,大明要在那邊開荒,建第二個石塘港,正愁找不到人呢。就你去,什么時候建好了,什么時候準你回歸中原,一家團聚!”

張璁一下子臉色就苦了,

所謂落葉歸根,人老了、死了,就是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這是很多人非常非常在乎的。

跑到那千里之外的勞什子滿剌加國,萬一要是死在路上,那就是孤魂野鬼,再一不小心葬身大海喂了魚,那更是連個全尸都沒有。

說是去當官,這他媽就是流放啊。

而且這種流放,就是像楊一清一樣,很難很難再回來。

楊一清現在還在新疆呢。這都多少年了還沒動靜。

他憑什么覺得自己能勝過楊一清?

不錯,朱厚照就是動了真火了,他是暫時沒想過要收拾張璁,這件事他有被寬恕得理由,但官銀走私這事也不能就看他的面子黑不提白不提的這么過去了。

皇帝面前,他有什么面子?

“臣明白了。”

“明白就好。先去傳旨,賜姚玉林,死罪。”

張璁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是。”

“你先等會兒。尤址,尤址,”朱厚照沖著外面喊了一聲,“把顧人儀、王廷相兩個人全都宣進來。”

“是。”

“等等,侍從室的那三個人也叫進來。”

有件事朱厚照已經醞釀了一陣子了,他今天要正式的安排下去。

大明朝除了太祖、太宗,也就是一個憲宗皇帝掌權超過二十年,其他的皇帝都沒有達到、或者說是堪堪能與太祖太宗相比的程度。

朱厚照現在算是一個。

所以大明朝的一些大規矩不提,其他一些小規矩,他改起來是很順手的。

不會有人再在小問題上,同他死扛到底。

即便是有愣頭青,那也只是嘴上罵罵,形成不了真正的抵抗力量。

不多久,暖閣里六個人齊聚。

朱厚照不再提剛剛和張璁發火的事情,而只是平靜的陳述了一下姚玉林欺君之事,隨后借此開展,“朕尚在幼齡之時,就曾聽說過官官相護四字,初時不覺有害,但二十年看下來,其害頗深。本朝奏疏規矩,是以天家無私事、臣子無私事的出發點構建了奏疏制,但實踐下來發現其實并不一定合適。姚玉林欺君一事,你們都看到了,可你們誰和朕稟報了?”

皇帝輕輕一句怪罪,

六個人全都受不了,立馬屁股離開凳子,作勢欲跪下。

“臣等有罪。”

朱厚照不怪他們剩余的五個,張璁的作風,其他人一般是不愿意得罪他們的。

“有罪無罪的另說,但這奏疏的制度是要改一改了。奏疏所載若是一般民情倒還事小,若是國家大事,朕還未知,外朝臣子則個個先知,像什么話?朕今日心里有火,便直接說了――臣子先知聯合起來先做準備,朕呢,有時反應不及,說不定就給誆騙過去了。”

這叫什么話。

顧人儀道:“陛下之言,臣不敢茍同,君臣互信方能政治清明,君臣互疑,此乃……此乃……”

“此乃什么?亡國之相?”

“臣不敢。”

朱厚照猛得拍了一下桌子,“不要拿這些話忽悠朕,朕是當了二十年的皇帝,辦過無數樁案子,戳破過多少居心不軌臣子的陰謀的真帝王!朕今日就是要下圣旨,你們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得照旨辦事,圣旨要是說了不算,這皇帝你們來當好了!”

即便是硬氣的顧人儀這個時候也只能低頭。

天子就是這個脾氣,真的較真的時候哪怕是楊一清、楊廷和,全都給你干倒。

有的時候皇帝就要有個氣魄,就要有這個流氓勁,否則震不住這幫渾身心眼的文人。

“旨意很簡單,從此以后大明朝上上下下的奏疏全都給朕換一套做法,首先是格式,這一點侍從室來明確,按照平時朕要求你們的扔掉那些繁文縟節,各地官員不會寫的,你們將格式發下去。”

朱厚照跟他們要東西的時候就是這樣,是什么問題?為什么有這個問題,有什么歷史原因、現實原因?有什么影響?建議如何解決。

就這樣說清楚、道明白就行了。

不過現如今大明朝的官員是不會的,他們非得來一段沒有用的、展示文采的前綴,實際上朱厚照是辦事的,又不是批改作文的老師,

對他來說,寫的明白就是寫的好。

侍從室現在是何廷仁負責,他老實領旨。

朱厚照則繼續,“除了格式,便是上奏之人,從今年開始,朕會擴大擁有密折權的臣子規模,凡各地所上密折,直入宮墻之內,期間任何人不得拆閱,否則,朕重處不饒!”

其實最干脆還是像朱元璋那樣,所有送進來我的自己看,不要你們票擬,不過那樣人類是辦不到的。

即便是朱厚照這樣勤政,他也是批閱一部分重要的奏疏,大部分還是按照票擬,拿過來就是寫個知道了,后來更減省,就是已閱,這兩年就是一個字了:閱。

再搞下去,他就要已符號代替了。

明朝奏疏制更關鍵的地方在于通政使司拿到了奏疏以后,會先謄抄一份。

這一抄,那真是皇帝成最后一個看到的人了。

朱厚照要改動這里,他繼續說道:“從今日后,內閣設尚書處,專門負責接收不以密折上呈的奏本,之后由內閣票擬并送呈朕閱覽。通政使司仍然保留,但不再負責臣子奏疏流通之職,只朝堂之外、凡四方陳情建言,仍由通政使司受理。”

簡單的說,以后國家的事走內閣,信訪的事走通政使司。

至于謄抄留檔?

朱厚照面諭侍從室,“侍從室再下設一機構,人數不等,無具體事務,只負責對朕朱批后的奏疏進行謄抄。地方也不需要多刻意另尋,就在內閣邊上找兩間屋子。”

這樣一來,朱厚照對重要的大臣、重要的事情以密折的形式收權,剩余大部分的常規事務仍然依賴內閣票擬,但接觸的人少了很多,這樣就有一個約束。

因為人少好查,到底誰走漏了,他們自己心里有數。

皇帝的這番用意,當然不難猜測。

其后果,也顯而易見。

以前朝堂上誰彈劾了你,你還知道。

可這樣改了以后,誰在背后捅你刀子只有皇帝知道。

因為信息不對稱,你不知道天子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所以他們面對皇帝不能胡說八道,否則很容易露餡兒,

君前露餡兒?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民間有句話,叫先做小人,后做君子。顧人儀,”

“臣在。”

“朕知道你是四方君子,你也是天天叫著要朕做四方君子,但做不做君子和怎么處理國事沒有關系,朕按照老規矩給這幫混蛋哄騙了多少次了,二十年了,總該換一換。”

“陛下與臣說直話,臣自當以誠心直面陛下。陛下這樣做……以后就沒有國臣,只有家奴了。”

朱厚照眼皮一閃,古人還是聰明,眼光獨到啊。

的確,這樣搞下來,臣子就是事事聽從皇帝吩咐,因為旁人不知道也就不存在什么議政不議政。

天子高興,覺得可以集思廣益,那就議,

不高興,自己決定這樣做了,那么下面人就去干吧,

而這的的確確就是使喚家奴的方式。

“這種改動不到傷筋動骨、天下嘩然的地步,先試試再說。朝廷也不是所有施政都得當的,朕一向反對用這些個框框框住自己,不好,那么再改回頭就行了。孔子不是也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朱厚照不管那一套,先用這些‘家奴’整頓一下山河再說。

相關的鏈接


上一章  |  大明嫡長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