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

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8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正文卷

正文卷

漢章武六年十二月,建鄴皇城內的孫權,收到了兩封奏疏。

聽聞是剛剛抵達永安的周魴有奏疏送到,孫權連忙讓是儀呈上來。

當是儀將兩封奏疏放在孫權身前的御案上時,看著兩封奏疏上的些許血跡,饒是一向涼薄的孫權,也忍不住嘆息道:

“周子魚,真忠臣也!”

孫權沒有第一時間拆開奏疏預覽。

他先是問是儀道:

“為子魚送奏疏的是何人?”

聽到孫權的詢問后,是儀回憶起方才所見身上帶傷的周益,由衷的佩服說道:

“是周御史的胞弟周益。”

“周益受的傷可重?”

孫權聽說周魴竟派出胞弟送信,心中對周魴的愛重不禁又多了幾分。

“從外表看并無大礙,臣剛剛已召御醫為周益診治。”

是儀的處理,讓孫權滿意的點了點頭。

眼下大吳正處于風雨交加之時,更不能寒了忠臣的心。

為了獲得更多大臣的忠心,孫權思索片刻后沉聲道:

“你一會擬一道詔書,封賞子魚為關內侯。”

是儀見孫權心情貌似不錯,連忙躬身領命。

當決定完對周魴的封賞后,孫權才將目光放在身前御案上的兩封奏疏上。

從奏疏的封面可知,兩封奏疏中一封是周魴寫的,一封是呂岱寫的。

兩封奏疏都呈現未開封的狀態。

孫權本想先看看呂岱的奏疏,可最后他還是先拿起周魴的奏疏看了起來。

周魴奏疏中的內容并不多。

只是孫權在看完后,眉頭卻皺了起來:

“臣觀呂岱有跋扈之態,更有擁兵自重之嫌。”

當看到周魴對呂岱的這句評價后,近來本就有些疑神疑鬼的孫權,精神立刻緊繃了起來。

孫權派周魴前去永安,一為宣達詔令,二為監軍。

而孫權知道周魴的為人,他素有智計,若不是瞧出一些端倪,周魴是不會貿然有這番判斷的。

更何況孫權記得,周魴與呂岱之間還有姻親的關系。

想到這,孫權的眉頭皺的越來越緊。

懷著幾分疑慮,孫權伸手展開了呂岱的奏疏。

相比于周魴的奏疏,呂岱的奏疏內容可就長了。

待孫權耐著性子看著時,他的臉色正變得越來越差。

及至最后,孫權的臉上已然是一片鐵青之色。

被呂岱奏疏中內容氣到的孫權,直接伸手一甩,將呂岱的奏疏甩到了下方的是儀身前。

是儀好奇孫權為何會動怒,他連忙撿起地上的奏疏看了起來。

“漢軍勢強,恐中糜旸奸計,臣以為不若按兵不動。”

“永安之要,不在柴桑之下。若臣能守住永安,則亦對國家有益!”

孫權冷笑幾聲后,念出了呂岱奏疏內的部分內容。

“朕是要他宜緩不宜急,可他倒好,竟直接不想動了。

他竟然還敢說什么,將在外詔令有所不受。

他以為那兩萬余吳軍,是他呂氏一族的私產嗎?

好個呂定公,好個“忠臣良將”!”

忠臣良將這四個字,孫權幾乎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

可見呂岱的話,顯然已經觸碰到他的逆鱗。

是儀看完呂岱奏疏的內容后,他的臉上浮現了驚色。

“這”

是儀看向孫權鐵青的臉色,心中連道不好。

定公真是糊涂呀!

明眼人都應該看的出來,孫權要呂岱宜緩不宜急,為的不是擔心呂岱的安全。

孫權是擔心援軍會被圍點打援,從而令柴桑不保。

哪怕呂岱心有擔憂,又怎可透露出不想援救柴桑的心思呢?

這不妥妥觸碰到孫權的底線了嗎?

要知道之前同樣受到詔令的呂范,也曾送了一封奏疏。

盡管孫權同樣要呂范宜緩不宜急,可呂范在奏疏內還是表現出一副急切的模樣,保證待兵馬集結后,就立刻向柴桑進發。

有些話孫權可以說,但身為臣子的呂岱,絕不可順坡下驢,得寸進尺!

至于“將在外詔令有所不受”這句話,更是有些大不敬了。

是儀與呂岱同為淮北士人,今是儀見呂岱的奏疏引得孫權不喜,他立刻出言維護道:

“陛下息怒,定公跟隨陛下多年,一向忠臣愛國,他絕不會有不臣之念!”

“這封奏疏,或許另有隱情。”

呂岱是建安初年就跟隨孫權的,數十年的君臣之情在,是儀下意識地懷疑這封奏疏有些貓膩。

是儀的本心是好的,可他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孫權的性格。

孫權性格鮮明,當他信任一人時會恩愛備至。

可要是他懷疑一個人了,那孫權就會讓那個人知道,什么叫做刻薄寡恩,雷霆之怒。

數十年的君臣之情,很貴重嗎?

“另有隱情?

你是覺得這封奏疏不是呂岱所寫?

還是你覺得,心懷鬼胎、出言不遜的呂岱是忠臣,為朕流血的子魚,為了大吳安寧甘冒生命危險的子魚,卻是奸臣?”

孫權的兩句反問,直接噎的是儀臉色通紅。

奏疏內的話是大不敬的無疑,要想幫呂岱辯駁,只能在奏疏的真實性上辯駁。

可這兩封奏疏,都是周魴親自送來的,懷疑奏疏的真實性,就是懷疑周魴的忠誠。

而周魴的忠誠

敢懷疑他的,當初孫權要人冒生命危險去永安時,他怎么不站出來呢?

好,退一萬步講,就算周魴是奸臣。

可周魴與呂岱,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兩者之間還有姻親關系,周魴為何要陷害他?

太多無法講通的地方,這讓孫權怎么會往這方面想。

在駁斥完是儀后,孫權看向是儀的目光亦變得危險起來。

孫權是記得,是儀與呂岱是一個派系中的人。

“就算沒有這封奏疏,呂岱的忠心難道就是無暇的嗎?

永安距離柴桑,只有咫尺之遙!

呂岱一定比朕先得知柴桑有危,呂岱多年宿將,他會不知道柴桑對大吳的重要性嗎?

他為什么不及時發兵救援!

他在等什么?

這足以證明,早在之前,呂岱心中就有擁兵自重,坐觀成敗的想法!”

三國可不是小宋。

三國時期之所以名將輩出,有個很大的原因是,將領一般都有較大的自主權。

在孫權看來,呂岱手握兩萬精兵,若是他能在收到豫章有變的消息時,就第一時間率兵馳援,他的援軍是有可能比漢軍先到達柴桑的。

而要是有兩萬精兵入駐柴桑,孫權還擔憂柴桑的安危作甚?

事前孫權倒沒想到這一點,可現在仔細一思量,孫權只覺得呂岱的想法,讓他遍體生寒。

“或許以前的呂岱不是這樣的。

可放在以前,朕亦不會相信韓綜會背叛朕!”

人心在時局的變化下,是會跟隨變化的。

是儀從孫權的這番話中,聽出了孫權已然絲毫不加掩飾的猜忌。

帝王猜忌,往往帶著殺機!

孫權的眼神中,寒意正在不斷積攢。

“呂岱以為,他遠在永安,朕就沒辦法牽制他了嗎?

那兩萬余精兵,可不都是他的部曲。”

“立刻擬招,一詔為明,另一詔為密。

明詔給呂岱:朕不想再給他任何理由拖延,讓他在收到詔書之日起,即刻發兵救援柴桑!

密詔給子魚:要是呂岱再有觀望之心,他可直接憑借此詔奪他兵權!”

孫權的話讓是儀無奈地閉上了眼睛。

是儀知道,孫權主意已定,再難扭轉了。

明白孫權心意的是儀,本要離開擬招。

可沒想到他還未走出大殿,孫權陰寒的下一句話語,如一陣冷風般,吹入了是儀的身體中。

“事若急,殺之亦可!”

孫權深知萬一發生兵變,會發生怎樣嚴重的后果。

為不讓最壞的情況發生,他就不能心慈手軟。

孫權新的命令,直接將是儀嚇得呆立當場。

就算心有猜忌,可數十年的君臣情,孫權竟連一個當面解釋的機會都不給呂岱嗎?

是儀到底還是小瞧孫權了。

歷史上的陸遜怎么死的?

被心有猜忌的孫權,送來一封封辱罵的書信,活生生罵死的!

歷史上孫權,何曾給過陸遜解釋的機會。

“伱還在等什么?”

呆立顫栗中的是儀,被孫權的這句話驚醒,他嚇得連忙退出了殿外。

當是儀離開大殿后,望著身前堆積的奏疏,孫權再無半分處置的心情。

想起呂岱在奏疏內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孫權再也忍不住,他氣的直接一把推掉身前的所有奏疏。

“為什么一個個都要背叛朕?

既然你們不忠,那就不要怪朕。

不要怪朕!”

周益本還在被御醫療傷。

可不久后他就看到,是儀手捧兩道詔書來到他的身前。

是儀在對著周益講完這兩封詔書,分別是給誰后,便一臉死灰的離開了周益的身前。

是儀在走之前,只留下了一句話:

“陛下要你,即刻出發。”

是儀的聲音有力無氣,加上他那灰暗的神色,尚年輕的周益一時之間無法判斷,周魴的計策到底成功了沒。

不過年輕人有個好處,那就是腿腳麻利。

周益在收好詔書后,當即就帶著隨從再次駕船朝著永安趕去。

在周益的船只,駛入永安外的水域時,他發現遠處有一隊船隊正朝著他的方向前來。

為了不節外生枝,周益選擇了暫時靠岸避讓。

躲在岸上暗處的周益,借助著良好的視力,隱約看出拱衛在那支船隊周圍的,都是難得一見的精銳水軍。

“難道又是什么漢軍的大人物,要前往柴桑了嗎?”

心中的念頭稍縱即逝,待那支船隊遠離后,周益帶著隨從重新登船朝著永安的方向繼續進發。

第二日,一路緊趕的周益就回到了永安城外。

周益回來后,第一時間找到了周魴。

在看到周益的那一刻,周魴忍不住撫掌笑道:

“天佑周氏,吾計成矣!”

周魴可不是周益。

周魴知道若他的計策敗露了,那么重新回到永安的,絕不可能是周益。

盡管事前就覺得有八成把握會成功,可在得知結果的這一刻,周魴還是喜不自勝。

周魴連忙從周益手中取過,孫權給他的那封詔書。

在看完詔書中的內容后,周魴滿意的暫時放入懷中。

至于孫權給呂岱的那封,現在周魴無須提前看了。

隨后周魴就以使者的身份,直接來到呂岱的大帳中。

這時呂岱尚在與幾位親信將領議事,見周魴突然闖入,他有些猝不及防。

“子魚,這是?”

看著呂岱疑惑的目光,周魴昂首挺胸,沉聲道:

“請將軍稱使者!”

周魴認真的神色,讓呂岱意識到很可能是孫權最新的詔令到了。

在遇到公事時,周魴都是這么一副板正的模樣。

意識到這點后,呂岱不敢怠慢。

他起身來到周魴身前一拜道:

“使者有何吩咐?”

“召集諸將,陛下有新的旨意到。”

周魴的話,讓呂岱心中有些喜意。

他與孫權數十年君臣,深知孫權的英明。

他相信他的那封奏疏,足以勸說孫權做出一些改變。

喜意一生,呂岱倒有些迫不及待了。

按照周魴的吩咐,呂岱下達將令,讓營內的各位吳將都來到了他的大帳內。

等到各位吳將都到來后,周魴取出那封孫權給呂岱的詔書。

于眾目睽睽之下,周魴弄掉詔書上的蠟封,當詔書在手中完全展開后,周魴將詔書中的內容給念了出來:

“.柴桑國之藩籬,你何故拖延不救?

朕與你相交數十年,從未有負,你若負朕,必天人共誅

柴桑若失,永安何用?

接詔之日,便是你出兵之時。

若再違詔,決不輕饒!”

或許是孫權不想直接逼反呂岱,在詔書內并未有太多辱罵之語。

可詔書的字里行間,卻無不在透露出孫權對呂岱的猜疑。

當諸位吳將聽完詔書的內容后,臉上無一不帶震驚之色。

陛下,這是動了真怒了!

而呂岱在聽完詔書中的內容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可置信。

呂岱不敢相信,他心中那位一向英明的主君,竟會對他起了猜疑之心。

在不可置信后,感受到孫權壓力的呂岱撲通一聲直接跪在了地上。

涕泗橫流間,呂岱的呼喊聲響徹在整座大帳內:

“陛下,陛下臣.

臣的一片丹心,為何您就不懂呢!”

呂岱希望他的哭喊能夠被孫權聽到。

但這是不可能的。

見呂岱只顧哭喊不肯接詔,周魴慢慢將手伸入懷中。

“將軍,這詔你接還是不接!”

(本章完)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