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

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8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正文卷

正文卷

數十位來自荊州各地的使者,齊聚在糜旸的身后,看著糜旸用手中的藤條,用力的不斷鞭打在李嚴的身上。

同時他們還聽到了,來自糜旸那恨鐵不成鋼的話語:

「孤來荊州,就是為了大漢的一統大業。

今漢室雖興,然一統大業又豈是容易之事!

非我漢室眾臣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不可。

孤有這樣的志向,你為何沒有!

你身為先帝看重的大將,竟倒行逆施,引得義陽民怨沸騰。

先帝之清譽,也因你而蒙羞。

但憑此罪,你百死何贖也!」

說著說著,糜旸好似真想鞭死李嚴一般,手中的藤條揮舞的越來越用力。

李嚴是久經沙場的戰將,他的身體素質不是常人可比。

只是再驍勇的戰將,在糜旸的不斷鞭打下,又豈能堅持多久呢?

在糜旸連續鞭打了十數下后,李嚴的背上已經變得血肉模糊,凄慘無比。

而在糜旸又用力地鞭打了一下后,李嚴終于再也堅持不住,這時的他連慘叫都發不出,直接躺倒在地暈厥了過去。

李嚴的暈厥,嚇了旁邊的李豐一跳。

李豐害怕糜旸真把李嚴鞭打至死,他這時忘記了內心的恐懼,竟直接撲到李嚴的身上,為李嚴承受起接下來的鞭刑。

只是李豐的救父行為,并未讓糜旸下定決心放李嚴一馬。

糜旸看向一旁的丁封說道:「將李豐拖開。」

糜旸此話一出,還不等丁封行動呢,周圍圍觀的使者就紛紛臉色大變。

大司馬真欲鞭死李嚴不成?

剛才糜旸鞭笞李嚴的過程,早就看的他們膽戰心驚。

要知道,盡管李嚴被糜旸剝奪了兵權,但他依然是前將軍的身份。

在漢室的軍制中,前將軍的位分是十分靠前的。

至少在目前的荊州中,李嚴是除去糜旸外,地位最高的一人。

況且眾所周知的是,李嚴算的上糜旸派系中的人呀!

正因為李嚴的地位顯赫與身份特殊,所以他被當眾鞭打的慘景,給各地使者帶來的沖擊才更大。

一時之間,各地使者不禁在心中捫心自問,連李嚴犯罪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地位不如李嚴的他們的主君呢?

直到現在各地使者才意識到,糜旸的性格絕不是一味的像劉備,至少某些方面,他有著劉備所沒有的狠辣與決絕。

而也因為李嚴的地位顯赫,諸位使者才不能坐觀糜旸真的將李嚴活活鞭打至死。

或許他們無法違逆糜旸的決定,但有些事不去做與做不到,是兩碼事。

一想到此,最先反應過來的卻是陳到。

只見陳到一個箭步沖到糜旸的身前,跪下抱住糜旸的大腿道:

「大司馬,不能再打了!

前將軍年事已高,再打下去,他會死的。」

陳到是向糜旸舉告李嚴的第一人,可陳到之所以會向糜旸舉告李嚴,乃是擔心李嚴會因私利壞了國家大事,不是他與李嚴有私仇。

打心底里,陳到也沒想借此事致李嚴于死地的想法。

糜旸見是陳到突然出來阻止他,他氣急道:「這等罪人,死了就死了,又有何妨!」

說著糜旸見李豐被丁封給硬生生拉開,就要重新舉起藤條。

而還未等糜旸落下手中的藤條,周圍的各地使者就不約而同地齊齊跪下向糜旸求情道:

「大司馬,還望饒前將軍一命!」

「大司馬,前將軍知道錯了。」

「大司

馬,前將軍有功于大漢呀!」

下一刻,各種各樣的求情話語,涌入糜旸的耳中。

而糜旸在聽到那些求情的話語后,他的臉上也第一次浮現了遲疑之色。

糜旸的遲疑,很快被眾臣中的鄧芝所注視到。

出身名門的鄧芝,自小便聽聞過太多隱秘的政治見聞。

良好的閱歷,能夠讓鄧芝在這種時候,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只見鄧芝一路膝行至糜旸的身下,抱住了糜旸的另一只大腿,口中帶著顫音說道:

「當年益州之戰,前將軍率軍歸正,遂使先帝得以長驅入成都。

后前將軍歷任地方,平叛亂,整民生,先帝多有稱贊,謂為輔漢功臣。

天下人皆言大司馬有先帝之風,若今日大司馬當眾鞭死前將軍,傷的是先帝的寬仁之名呀!」

「況且大司馬方才亦言,大漢一統山河,需要的是大量的賢才俊杰,前將軍雖私德有虧,然才干上佳。

大司馬何不饒他一命,將來好讓他戴罪立功呢?

賢才易殺,卻不易得呀大司馬!」

鄧芝說著說著,言語中都帶上了哭聲。

他的這一副,為維護糜旸清名,為光大漢室基業而死諫的模樣,讓糜旸頗有動容。

該說不說,有些事還是世家子弟專業。

而糜旸在聽完鄧芝的話后,又看著一眾跪地為李嚴求情的使者,他臉上流露出無奈之色。

「你們,你們是在陷孤于不義呀!

今日若孤饒李嚴一命,來日有人效仿李嚴,那當又如何?」

該說不說,本質上糜旸也是一世家子弟。

鄧芝見糜旸的口風有松動,卻還是因為顧慮而不改變主意,這時候的他,再傻也知道該說些什么了。

鄧芝快速抹去臉上的淚珠,然后率先表態道:

「大司馬勿憂!

教而誅之,乃我漢室百年傳統。

若有前將軍事例在前,后人卻還有敢再犯者,屆時無須大司馬掛懷,臣誓死也要將他從嚴治罪,絕不姑息!」

鄧芝此言一出,糜旸眼神中流露出滿意之色。

只是方才還在為李嚴求情的諸使者,卻都一時間愣住了。

他們好似察覺到了什么。

而糜旸見眾使者沒有附言,他便主動問道:

「鄧荊州所言,你們以為如何?」

當糜旸這句話一出,眾使者漸漸都反應了過來。

這是荊州版的「約法三章」呀!

可情勢都發展到這一步了,他們能說不嗎?

一旦說了不,他們不就是明白著在告訴天下人,他們背后的主君,以后會做不法的事嗎?

能當使者的人,想來不會蠢鈍如此。

故而在稍微的思量之后,眾使者連連向糜旸叩頭,表示贊同鄧芝的提議。

見「眾情難卻」,糜旸雖貴為大司馬,卻也不好一意孤行不是。

糜旸最終選擇放下手中的藤條,但他想懲戒李嚴之心,倒也不是假的。

于是糜旸對著在場眾臣說道:

「李嚴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今孤下詔,褫奪李嚴前將軍之職,連貶三級,為一校尉,以為懲戒!」

說完后,糜旸就將手中藤條擲于地上,轉身離去。

看著糜旸離去的背影,跪伏的各地使者紛紛松了一口氣。

方才糜旸的藤條雖鞭打在李嚴的身上,但又何嘗不是在鞭打他們的內心呢?

一些使者想到自家主君,

在私下里做的那些不法事,他們的心中就警醒了起來。

趕緊回去,勸他們斷掉!

免費閱讀.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