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東行 劉禪落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東行 劉禪落淚

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東行 劉禪落淚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9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當馬車在四方館外停下后,周魴與張溫一同出現在了四方館內。

由于不久前四方館內剛發生了一場動亂,這導致四方館周圍的漢軍多了不少。

而隨著周魴與張溫朝著四方館內走去,他們二人的鼻間也能聞到淡淡的血腥味。

這血腥味在周魴前去大司馬府前,就已經存在。

可在從大司馬府回來后,重新聞到這股血腥味的周魴,心中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望著亭臺樓閣,應有盡有的四方館,周魴好似想起了他在江東的府邸。

身為江東的世家豪族,周魴的府邸雖不如四方館華麗,但占地面積卻一點不比四方館少。

甚至在可以蓄養私兵的江東,周魴的府邸內還有著數百人的親信部曲。

但只要周魴一想到,前日被漢軍大肆捕捉的西域諸使,他心中的寒意就越來越盛。

再大的府邸,有著再多的部曲,也是絕難與朝廷的官兵對抗的。

一旦事情有所泄密......

想到諸多西域使者下場的周魴,不由得打了個寒蟬。

而走在前方的張溫,見周魴的腳步越來越慢,不由得轉身好奇問道:

「子魚?」

張溫的輕聲詢問,將周魴的思緒一瞬間拉了回來。

但不知怎么的,哪怕不再胡思亂想,可看著身前一臉關懷的張溫,周魴竟一時間覺得張溫的關懷,內中有著其他的深意。

在張溫不曾注意的情況下,周魴緩緩握緊了手中的拳頭。

「我,我沒事......」

在敷衍了張溫一句后,周魴突然問張溫道:

「慧恕覺得我等該何時返回江東,而慧恕返回江東后,當會向陛下如何稟報呢?」

聽到周魴的詢問后,張溫略微思索了一下,隨即言道:

「公主的棺槨,早就被糜旸安排在藍田一帶下葬。

而公主殉夫的名義,也被糜旸篡改為殉國。

如此一來,陛下所愿終究無法實現,反倒讓西朝又得了一波人心。

我等是該考慮回朝了。

至于回朝后該如何上報,溫以為據實即可。」

今日糜旸召見張溫與周魴,一方面是為了落子江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告知他二人,孫權的圖謀在他的操作下已然再難實現。

在這種情況下,張溫與周魴沒有了留在長安的意義。

而在張溫看來,雖說他今次出使,完全是屬于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行為,可身為人臣,只要對君主無所隱瞞就好。

但張溫不知道的是,他的「據實以報」四個字,已然在無形中觸動了周魴的神經。

看著一臉坦蕩的張溫,周魴慢慢移開了自己的視線。

你是心懷坦蕩,可我呢?

況且你說據實以報,那誰知你又會報些什么呢?

一想到此,周魴的心中就充滿了不安。

只是再不安,周魴也不可能傻到在這時表現出來。

「一切但聽慧恕處置。」

說完這句話后,周魴便越過張溫朝著自己的院落走去。

在與張溫異行的同時,周魴的心中在反復咀嚼著兩個字「公主?」

眾所周知,孫權可從來沒承認過孫尚香公主的身份。

而張溫卻私底下稱呼孫尚香為公主,這種行為可以說他是同情孫尚香,但何嘗又不能說是在暗中非議孫權薄情寡義呢?

捕風捉影,因言獲罪,向來是使君子陷入險境的兩大利器。

慧恕,莫怪我。

要怪,就怪

各為其主吧。

沒過幾日時間,糜旸就收到了張溫與周魴的請辭。

張溫與周魴的請辭,在糜旸的意料之中。

所以糜旸很痛快的答應了他們二人的請辭。

當張溫與周魴的車隊駛出長安后,在長安內,一件重大的事也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漢章武六年四月,數十西域叛逆首領在長安城內被處斬,至于其他的從犯,也大多按各自罪行輕重論罪。

當大漢官方,以高效的雷霆手段對西域諸使叛逆一案做出處置后,代表著大漢已然對西域諸國正式宣戰。

王者之師,自當吊民伐罪。

宣戰的檄文,自有朝內的名士潤筆,糜旸的任務就是要安排好漢軍西軍的事宜。

在一處寬敞的明堂內,大漢三巨頭赫然在座。

張飛看著手中的西征人員名單,他臉上有一些遲疑。

對于征戰大事來說,除去糧草籌措外,最重要的就是定下西征將領的名單。

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別看眼下以大漢的軍力,討伐猶如一盆散沙的西域諸國并不是難事,可要是西征將領人選沒選好,那就會是最大的變數。

對于漢軍西征的主將,糜旸定的是趙云。

既然要吊民伐罪,那么漢軍的西征主將,就不能是無名之輩。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符合這一點條件的漢軍將領并不多。

誠然現在漢軍內,有著姜維、鄧艾、州泰、石苞等新生代的優秀將領,可他們的資歷、名望都遠遠不夠。

若貿然讓他們單獨執掌一軍,是有著揠苗助長的隱患的。

而在上一輩將領中,張飛不能離開長安,馬超又病重,吳懿、黃權等人又各有要任在身,所以一眼望去,趙云是最好的選擇。

除去在資歷威望這方面的考慮外,趙云的個人能力,也是糜旸看重的一個點。

趙云不是奇將,是正將。

對于正將來說,你讓他打逆風局,可能太為難他了。

可打西征西域這種順風局,卻正是他擅長的地方。

以趙云穩重的性格,就算退一萬步講,西域諸國的祖墳冒青煙出了個戰爭奇才,那么在趙云的帶領下,漢軍也基本上不會遭受大敗。

只要漢軍不遭受大敗,后期無非諸葛亮或者糜旸去接手戰局就是,無傷大雅。

糜旸的考慮可謂是相當周到,而張飛對趙云的能力也是信任的,他擔心的并非是趙云,而是名單中僅次趙云之下的劉封。

劉封身為劉備的繼子,與張飛有著叔侄之情。

如果沒有當年那檔子事,張飛對同樣性情剛猛的劉封,觀感還是不錯的。

只是世上本無如果。

張飛望向糜旸,對著他說道:「劉封性情倨傲,又是宗親之尊,恐難以聽從子龍號令。」

張飛直接向糜旸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為了解除張飛的顧慮,糜旸說道:

「叔父請放心。

今次西征,主要兵馬乃是我的天策軍。

我有信心,縱使劉封有犯上舉動,天策軍亦不會聽從他的號令。

而若無兵馬相助,劉封個人再勇猛,敢在子龍叔父面前撒野嗎?」

糜旸的最后一句話,讓張飛輕笑了一聲。

他覺得劉封還不傻。

糜旸的話,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張飛的顧慮。

畢竟大漢的軍制,與曹魏及東吳的都不同,自劉備時代開始,各位統兵將領的私兵,就一直受到嚴格的管控。

這一點在之前糜旸改革軍制時,又在無形中得到了加強。

這種情況下,除非是糜旸去鼓動軍隊生變,不然其他人是沒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待初步打消張飛的顧慮后,糜旸又繼續說道:

「侄兒之所以要用劉封為子龍叔父副將,有三點原因。

其一,劉封勇猛且頗通軍略,有他協助子龍叔父,西征之事將更添勝算。

其二,劉封性格粗狂,以他性情若置于朝內,恐會增添許多是非,倒不如派他去大漢開疆拓土,這樣先帝在天有靈,也會感到欣慰。

其三,待我軍平定西域后,為穩定西域局勢,總歸是要賜封劉封至西域為王的。

反正遲早都有這一舉動,還不如讓劉封在這次西征之戰中立下軍功,在西域積攢聲望,并且先好好熟悉一下西域的風土人情。」

當糜旸說完以上三點理由后,張飛心中的顧慮才完全打消。

隨后糜旸又將目光看向諸葛亮。

注視到糜旸目光投來的諸葛亮,輕輕點頭,以示同意糜旸的安排。

相較于張飛,其實諸葛亮對劉封的觀感更不好。

但諸葛亮卻比張飛看的更透徹些:劉封并非愚笨之人。

既然能夠光明正大的通過立功的方式,來獲取諸侯王之位,他又何必鋌而走險呢?

更何況有著糜旸在,諸葛亮絲毫不擔心,大漢會發生所謂的兵變。

見諸葛亮與張飛,都對自己挑選的西征將領名單無異議后,糜旸方才將名單呈到劉禪的案上。

嗯,今日劉禪也是在的,就是方才他一直都沒什么存在感就是了。

至于糜旸將名單呈送給劉禪,倒也不是認為他會對這份名單提出什么看法,他就是想劉禪在這份名單上蓋上天子印而已。

一直劃水的劉禪,很愉快的履行了他唯一的職務。

當劉禪在西征將領的名單上蓋上天子印后,代表著大漢西征一事的廟算初步結束。

而就在劉禪以為,他能夠散會的時候,糜旸的聲音又突然響起:

「在我軍西征之時,逆魏與逆吳兩方面,我朝也不該掉以輕心。」

可憐的劉禪,他的屁股都已經離開坐席有一些距離了,但在聽到糜旸的這句話后,他還是老實的坐了下來。

表兄請講,你講完我就蓋印。

糜旸的話引起了張飛與諸葛亮的注意,隨后糜旸便將他收到的情報說了出來:

「不久前,曹叡派曹休前往豫州,并急調宛城守將司馬懿前往鄴城。

幾乎是同時,孫權拜陸遜為車騎將軍,荊州牧,領兵屯駐江夏。」

聽到這兩則情報的諸葛亮,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諸葛亮思忖道:「看來曹叡是想讓司馬懿鎮守洛陽,而讓曹休護衛中原了。」

隨后,諸葛亮又開口問糜旸道:「子晟以為陸遜此人如何?」

諸葛亮知道糜旸有個司聞曹,能得到一些他不能兼顧的情報,故而有此問。

聽到諸葛亮的詢問后,糜旸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他對陸遜的判斷:

「此人才能在當年的呂蒙、魯肅之上,或可與周瑜媲美。」

見糜旸對陸遜有這么高的評價,諸葛亮與張飛皆齊齊詫異。

「周郎?」

雖時間過去許多年,但諸葛亮與張飛的腦海中,還是不禁浮現起那位美周郎的身影。

與后世的《三國演義》記載不同,歷史上的周瑜實則是個很有魅力的人,他與季漢諸英之間,關系其實一直不錯。

張飛還曾短期歸過周瑜統屬,一起攻打過南郡呢。

雖說周瑜曾建議孫權要以優渥的生活腐化劉備,可在私底下周瑜并未采取任何陰招。

當年也是周瑜做主,以兩家利益交換的形式,將南郡的一半土地給予劉備。

至于周瑜的能力,諸葛亮與張飛更是有著清晰的了解。

當年赤壁之戰能夠取勝,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周瑜出色的智謀及優秀的指揮。

對于這樣的人物,諸葛亮與張飛心中是懷抱敬意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糜旸將陸遜與周瑜相比時,他們二人才會感到詫異。

「陸遜戰績寥寥,合肥之戰他能夠獲勝,也大多是仰仗子晟相助,他真能與公瑾相伯仲?」

張三爺,不太信糜旸的這個判斷。

不過這也正常,歷史上早期的陸遜,就經常被人輕視,例如劉備與關羽。

但他們二人,都為自己對陸遜的輕視,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這樣的事,糜旸不會讓它發生在自己身上。

「曹休不足為懼,我所忌者正是陸伯言。」

糜旸再次給了陸遜一個相當高的評價。

見糜旸連續兩次對陸遜表現出重視,張飛收攏起臉上的狐疑與輕視之色。

「那子晟以為,我朝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繼續問道。

在諸葛亮的詢問下,糜旸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當今天下局勢而論,逆魏與逆吳,不會對我朝貿然發動進攻。

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憑一國之力,他們或許不敢,可要是二國狼狽為女干,勢必助長彼等氣焰。

那時,焉知他們不會窺視荊州乎?

為我朝萬安計,我意欲率軍出鎮荊州,以試二國鋒芒。」

糜旸此話一出,還未等諸葛亮與張飛出言,一直當吉祥物的劉禪先坐不住了。

「大司馬!

荊州多瘴氣,非宜居之處,大司馬身肩國家重任,怎可輕往。

況且先帝崩逝尚未半年,國內人心尚在浮動,今時正是朕仰仗大司馬之時,大司馬怎能棄朕而去?

東行一事,還望大司馬三思。」

說著說著,劉禪的眼眶內隱有淚水浮現。

表兄,你要是走了,日后我該往哪里蓋印呀!

免費閱讀.

相關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