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

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4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哪怕察覺到劉封的眼神很危險,可看著眼前這位身穿漢軍高級將領服飾的男人,車師國王一時之間也不敢亂動。

在車師國王心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或許是方才的動靜太大,才引來了眼前的這位漢軍上將。

而從這位漢軍上將身后的稀少人數可知,想來目前無意中撞破他行動的,也只有眼前這位上將而已。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車師國王心中立即有了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就是,他想嘗試著拿金銀買通眼前的這位漢軍上將。

天下間,又哪有不偷腥的貓呢?

第二種方案也很簡單,若是眼前這位漢軍上將不接受他的錢財,那他就直接棄械投降,放棄今晚的行動。

只要明面上不與漢軍起沖突,哪怕今夜的事被糜旸知道了,車師國王覺得事后也總能找出理由應付過去。

畢竟據先祖的記載,漢人一向要面子。

因此只要自己跪的夠快夠徹底,想來漢人也會對他大人不記小人過。

抱著這兩種打算的車師國王,先示意身后的西域衛士放下手中的武器,爾后他便一臉堆笑地朝著劉封走去。

車師國王認為自己的舉動,足以讓劉封放下戒心。

車師國王想的是沒錯的,天下間不偷腥的貓是很少,劉封也不是那極少數的其中一個。

但車師國王沒想到的是,劉封想要的絕不是什么金銀珠寶,他要的是權力。

而要想讓心中的野望成真,車師國王在劉封心中,早早就被定下了死刑。

就在車師國王來到劉封身前三步之內正欲開口之際,車師國王的臉上突然浮現了驚恐的神色。

因為他看到了劉封正毫不猶豫地揮舞起手中的鋼刀,朝著他的脖頸處砍來。

距離接近能讓車師國王清楚地看到劉封的每個動作,只是多年養尊處優的生活,讓身寬體胖的車師國王無法躲開劉封的必殺一擊。

須臾過后,隨著一道血紅的刀光浮現,車師國王那顆帶著不可置信神色的頭顱,已然躍上半空之中。

劉封果決的斬殺車師國王,這一幕就連車師國王身后的眾多西域衛士也不曾想到。

當車師國王的頭顱落地之時,他們還依然處在震驚之中。

而很明顯,劉封也不想給他們反應過來的機會。

「殺」!

一聲厲喝從劉封的口中發出。

當這聲厲喝響徹在眾人耳邊時,劉封身后的早就按捺不住的漢軍,立即就揮刀沖向了身前的敵人。

西域諸國不知道的是,當他們想為了自身利益算計大漢的時候,他們就已然站在了大漢的對立面。

切身利益不同,何來一體之說?

這種行為,亦可明確地被稱為謀逆!

于長安皇宮的朝陽殿內,剛剛被內侍喚醒的劉禪,正一臉迷茫的看著下方的眾臣。

當張苞將「西域諸國謀逆」的消息傳到諸葛亮的手中后,諸葛亮就立即以相國的身份,深夜召集眾臣來到皇宮內。

而身為吉祥寶寶的劉禪,自然也逃脫不了從溫暖被窩中被喚醒的命運。

困意猶在的劉禪,不自覺地揉了揉眼睛,然后他下意識地將目光匯聚在諸葛亮、糜旸以及張飛三人身上。

在見到這三人都在后,劉禪心中安定了不少。

剛才劉禪就從內侍的口中得知了「西域諸國謀逆」的消息,盡管劉禪想不通西域諸國為何要如此做。

但對于任何一位帝王來說,謀逆二字是最讓他們感到不安的,及最讓他們感到厭惡的事。

好在他們三人都在。

只要他們三人在,哪怕有消息說魏軍打到了長安外,劉禪都覺得安全感十足。

身為君主的劉禪,本想開口詢問下諸葛亮,「西域諸國謀逆」的具體情況,可他在看到殿內的大臣,大多一臉肅穆之色后,他也就打消了心中的這個念頭。

正如劉禪所看到的那般,眼下朝陽殿內的大臣雖多,卻無一人發出聲音。

他們的臉色很復雜,不解有之,但更多的是義憤。

對于不知內情的大臣來說,自從西域諸國使節來到長安后,糜旸為了給他們好的待遇,特地耗費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四方館。

而為了安撫西域諸國的心,糜旸更是不在四方館內放置一兵一卒。

這樣的待遇與禮敬,在整個大漢的歷史中,都是相當少有的。

可是這樣的待遇與禮敬,換來了什么呢?

謀逆!

一種濃厚的被背叛的感覺,正縈繞在每位漢臣的心頭。

要不是考慮到場合,有些大臣恐怕都對西域諸國破口大罵起來了。

蠻夷就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

就在許多大臣在心中對西域諸國口誅筆伐之際,一道急報被送至了朝陽殿內。

「稟報陛下,西域諸國的叛逆,已經被劉將軍平定。

東吳的兩位使者,也順利被劉將軍的部下找到,他們只是受到了驚嚇,并無性命之憂。」

聽到這一則消息時,糜旸眉毛微微聳動。

劉封順利平定西域諸國的叛亂,這是預料之中的事。

可張溫與周魴二人,能在劉封到來前,順利逃開西域諸衛士的捕殺,這倒有些出乎了糜旸的意料之外。

糜旸不禁對張溫與周魴二人藏匿在何處,感到有些好奇起來。

而諸葛亮在得知西域諸國的叛亂被順利平定后,他第一個起身對著劉禪拜道:

「天佑大漢,天佑陛下。」

說完這句場面話后,諸葛亮隨即話鋒一轉,對著劉禪進言道:

「叛亂雖然已經平定,然正所謂有罪者不懲,難以令天下人心服,更會暗中助長不臣之心。

臣請陛下明鑒。」

說完這番話后,諸葛亮便不再繼續進言。

劉禪聽諸葛亮的話,正聽得好好的呢,他還想著諸葛亮直接幫他拿主意就好了,沒想到諸葛亮話就說了一半,這可讓劉禪感到有些難受了。

明鑒?

該怎么鑒呀!

劉禪立即將求救的目光看向糜旸。

劉禪的想法很簡單,他倒不是說完全對這事沒看法,可劉禪也知道他的看法一定沒糜旸的好,既然如此,為何不讓糜旸直接拿主意呢?

見到劉禪的目光望來,糜旸思索一番后,起身對著劉禪拜道:

「按《章武律》,一人謀逆者,族誅,一國作亂者,滅國。」

糜旸的話很是言簡意賅。

而他口中的《章武律》,原本乃是諸葛亮治蜀時用的《蜀科》。

在收復長安后,諸葛亮便將《蜀科》更名為《章武律》,以作為今漢的官方法律施行。

以劉備的年號為新漢律命名,亦有讓后世人牢記劉備功德的用意。

見糜旸搬出《章武律》,不止劉禪,許多大臣的心中也都有了傾向。

只是還是有一些傳統的漢臣,對這一點抱著一些疑慮。

「據說今晚的叛亂,西域數十國都參與其中,若真要按《章武律》懲治的話,那豈不是要令西域數十國盡皆國滅?」

「依祖制,大漢

對西域諸國,當以安撫為主。」

面對這一句疑慮,糜旸臉露果決,毫不猶豫地說道:「安撫?」

「難道本朝對西域諸國的安撫還不夠嗎?」

「可惜本朝的安撫,換來的卻是西域諸國的狼子野心。

況且國法如此,總不能因為西域諸國數量多,就對他們網開一面吧。

若如此的話,本朝來日何以治天下?」

「至于祖制。

孝武帝時,大漢與西域諸國,尚以平等外交為來往根本。

至孝宣帝時,西域諸國就已然成為我朝的藩屬。

難道這能說孝宣帝違背了祖制嗎?

大一統,才是我漢家百世不易的祖制!」

糜旸的這番可不是瞎說,在孝武帝初次得知有西域諸國的存在時,西域諸國與大漢之間,一開始時明面上還真是平等的地位。

只是隨著局勢的發展,加上孝武帝的有心安排,西域諸國的地位在不斷降低。

及至孝宣帝時,他仰仗大漢強大的國力,才一舉將西域諸國變成大漢的藩屬國。

從這段歷史可以隱約看出,早在孝武帝時,他就有心將西域徹底納為大漢的疆域之一,這也才符合那位雄才偉略帝王的大一統思想。

而雖說孝宣帝通過設立西域都護一職,將西域變為大漢的疆域之一,但這還不夠,畢竟西域諸國還實際上擁有著獨立的行政權與軍事權。

這明顯與漢朝代代英主,心心念念的大一統思想不相符。

或許按照孝宣帝的想法,他這一代先通過設立西域都護的方式,來將西域初步納入大漢的疆域之中。

而他的后世之君,可以效仿他繼承孝武帝的遺志一般,通過代代努力完成「化域為州」的壯舉。

只是可惜的是,他的后繼之君是元成哀這三位「大神」......

也不能說沒有后代,想繼承孝武帝與孝宣帝的志向,光武帝劉秀就曾有過這方面的想法。

因此在他一統中原后,面對著西域諸國的主動求請設立西域都護一職,始終不肯做出正面回應。

可惜的是,東漢先天不足,迫于時勢光武帝只能暫時擱置了這個想法。

在糜旸看來,「化域為州」既是為后代的考慮,也是繼承先輩遺志的必然之舉。

糜旸凌厲的話語,將那些大臣心中的疑慮給徹底堵了回去。

先有西域諸國犯上作亂的事實,后有糜旸高舉「大一統」的旗幟,在這兩方面的影響下,再沒有哪位大臣對要將西域諸國滅國一事,有著反對的意見。

劉禪見到糜旸的建議,得到了在座所有大臣的默認后,他隨即也出言說道:

「大司馬所言有理。」

「擬招:西域諸國妄動刀兵,襲亂長安,已犯謀逆重罪。

朕決意派遣大軍西征,一舉蕩平西域,以示皇漢天威!」

在劉禪的話音落下后,殿內的群臣紛紛起身對著劉禪一拜道:

「陛下英明。」

順利逃出生天的張溫與周魴,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房內好好梳洗了一番。

他們想著能將身上的那股臭味,給徹底洗干凈。

可無論清洗了幾遍,張溫與周魴還是覺得自己身上,始終環繞著一股若有若無的臭味。

特別是想起漢軍從公廁中,將他們解救出來時的那副異樣眼神時,張溫與周魴二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種事為什么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隨著被漢軍解救出來,張溫與周魴二人也從漢軍的口中得知了,今夜是誰想取他

們的性命。

只是在得知這一點后,張溫與周魴二人,感到更加的不解。

西域的人是不是腦袋都有病?

自己與他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何以能招來他們的殺意?

可惜的隨著車師國王的身死,及諸多西域使者的被逮捕,注定著張溫與周魴二人心中的這個疑問,再難有解答的機會。

而就在張溫與周魴二人,還在為昨夜的事戰戰兢兢的時候,一人的到來,讓他們暫時忘卻了這件事。

這人正是蔣濟。

蔣濟的名字,對于東吳的人來說并不陌生。

當年赤壁之戰結束后,孫權發起了第一次,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攻打合肥的戰役。

可惜的是,當年蔣濟運用計謀,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將孫權的數萬大軍嚇走。

因此事,蔣濟在江東名聲大噪。

在得知蔣濟竟然也為糜旸效力后,張溫與周魴二人心中對糜旸的敬畏,又不禁多上了幾分。

而蔣濟對他們說的話,更讓他們心中緊張的情緒激增到最大。

「大司馬有請。」

糜旸終于要見他們了。

早在出使前,張溫與周魴就曾在心中,多次設想過這一日。

可不管在心中設想多少次,當這一日真正到來時,張溫與周魴的內心還是變得十分緊張。

「蔣君可知,大司馬召見吾等何事?」

心情緊張之下,張溫也不管蔣濟是否會告知他,下意識地問出了這句話。

面對著張溫的詢問,蔣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做出回應。

只是在轉身帶著張溫與周魴二人往大司馬府去的時候,蔣濟的腦海中浮現起了在他來時,糜旸的一句笑言:

「西征事宜已定,孤可向東矣。」

相關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