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六百五十二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五十二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

第六百五十二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正文卷

正文卷

盡管近來長安城內,討論關羽被追封為王的輿論鬧得沸沸揚揚的。

但在大朝會召開之前,長安城內的許多人還是認為這件事不會得到劉備的同意。

哪怕這件事得到了糜旸的支持。

因此當最后的結果傳遍長安城,乃至以極快的速度朝著長安外傳去之后,許多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大吃一驚。

許多人心中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知不覺間大將軍當下在朝野間,已經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了嗎?

而當這個想法浮現之后不久,又一個振奮的想法,激蕩在他們的心中。

身為華夏民族,光宗耀祖可謂是每個華夏子民心***同的執念。

以往身為大漢的人臣,無論立下多高的功勞,都只能止步于侯爵。

可從關羽被追封為王的事例可以看出,劉備很明顯在向天下人釋放著一個信號:

只要你能為大漢立下大功,那么焉知下一個死后被追封為王的不是你?

而侯爵與王爵相比,哪個更珍貴,哪個更能流芳百世?

有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劉備明確在詔書中提及,因大功而追封得到的王爵,不享食邑,更不能世襲。

但這就夠了,真的夠了。

在大漢收復長安之后,許多世人都意識到大漢三興絕不再是空中樓閣。

而在這種大背景下,得知關羽被追封為王的世人,難道會去想著學習曹操嗎?

同樣是王,一個遺臭萬年,一個流芳百世,除去傻子外,大概沒有人會不知道怎么選吧。

世人在得知這件事后,他們想成為的一定是關羽!

如許多人預想中的清議沸騰并未出現,相反的是在一開始的喧鬧之后,長安城內竟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寧靜之中。

而在寧靜的氣氛之下,長安的紙張倒是不知不覺間變得貴了起來。

就是長安城內稍有些名氣的畫師,也早早被長安內的薄有家財的百姓請入家中。

百姓突然聘請畫師是何故?

為的還不是想畫一張襄陽王的畫像貼在家中,好日日讓家中后輩瞻仰嘛。

今日起大漢境內,男兒誰不效忠武?

相比于大漢境內民眾沸騰的心思,當這個消息傳至淮南之時,孫權卻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給打懵了。

劉備追封關羽為王?

孫權在剛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反應是難以置信。

劉備是漢室天子呀!

你怎么能給臣下封王?

你給臣下封王了,我怎么辦!

一時間孫權都不禁懷疑,是不是他要稱帝的消息流傳出去了,所以劉備特地準備了這一招來針對他。

不怪孫權疑神疑鬼,實在是這個消息傳來的時機太巧合了。

亦不怪孫權想的太多,實在是合肥城內動蕩的人心,讓孫權變得慌張了起來。

孫權看著眼前的是儀,從孫權的目光中,他可以清晰地看到是儀的目光,正不斷地往他的案上的情報瞄來。

是儀的眼色中,有種叫做渴望的情緒。

是儀在渴望什么,孫權怎么會不知道。

為了順利的稱帝,孫權近來不知道向江東眾臣許出了多少利益。

其中有一條就是,待大吳建立之日,大吳必不會如大漢那般「小家子氣」。

若大吳將來能一統天下,那么大漢給不了的,大吳卻一定能給——就如封王一事。

孫權的許諾是有效果的,至少江東眾臣的情緒被他的許諾提振起來了。

在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劉備會做出追封異姓大臣為王的舉動。

而當劉備做出這種舉動后,對孫權的沖擊可就非常大了。

相比于孫權的空口白話,劉備可是直接下詔天下了。

更重要的是同樣是王爵,四百年大義加持之下,大漢的王爵帶來的吸引力,是常人難以抗拒的。

這正是是儀臉有異常,而孫權心有戚戚的緣故!

孫權知道連他身邊的近臣都是如此,更別說當下合肥城內的其他人了。

而要是任憑這樣的情緒在他的境內流淌發酵,那么誰能保證到最后,不會有人為了那莫大的誘惑背叛他?

一想到這一點,孫權的心就拔涼拔涼的。

當看完情報中的全部內容后,孫權得知了劉備為何會突然追封關羽為王。

糜旸!

你真是江東的克星呀!

可哪怕心中再怎么恨,孫權也知道當下他必須要盡快做出決斷。

孫權連忙讓是儀將陸遜召來。

突然被孫權所召,陸遜一開始還不知道發生了何事。

但當看完孫權遞給他的情報后,陸遜的臉上顯現了莫大的驚色。

啊這?

那我?

震驚,向往,乃至于一些后悔的情緒,不可抑制地出現在了陸遜的心中。

這件事對陸遜的沖擊,會比其他江東臣子來的更大。

因為陸遜對自己的能力有著充足的認識,他覺得關羽做得到的,他不一定不可以。

陸遜內心情緒的變化,瞞不住孫權的觀察。

在察覺到陸遜心中可能浮現了一些不好的想法后,孫權更不會再有所拖泥帶水。

「伯言,孤決意要提前稱帝之事。」

孫權的話將陸遜從復雜的情緒中拉了出來。

當恢復理智后,陸遜下意識地就對孫權勸道:

「至尊!

稱帝乃國之大事,凡國家大事者,必先請良期,定吉日。

況有許多典儀,臣尚未準備好。

若貿然更改稱帝之日,上不合天道,下有違人和,還望至尊三思。」

稱帝是孫權的畢生夙愿,為了讓自己的夙愿完成的沒有遺憾,也為了在天下人面前展示出江東的威勢,孫權本來決心要辦一場風風光光的稱帝大典。

既要做到風風光光,那么需要準備的東西就有很多。

若按照原來的日期,時間是足夠的。

可要是貿然將日期提前,勢必會打亂許多安排。

到時候孫權得到的可能就不是一場風風光光的稱帝儀典了。

陸遜擔心的事,孫權又豈會不知道呢?

他比陸遜更想他稱帝之時,得到的是萬眾矚目,而不是不倫不類。

可局勢突然發生變化,人心也在悄然的變化著,當下他沒有其他選擇。

為了杜絕最壞的情況出現,他必須要以最快速度稱帝,從而正式與江東眾臣定下君臣大義。

不然的話,孫權真的不知道糜旸下一步還會怎么做。

不倫不類,總比眾叛親離好吧!

「孤意已決,去做吧。」

見孫權心意已決,陸遜只能領命離去。

在陸遜離去后,心神疲憊的孫權坐了下來。

而在孫權坐下來后,他眼角的余光不小心瞥到了身前桌案的一處。

那一處并無棱角,正是之前孫權在華歆面前為表決心,揮劍砍掉的地方。

原本孫權將這張殘缺的書案繼續留著,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心中決心

可現在在看到書案上那殘缺的一處后,他的眼睛卻突然像被針扎了一般,疼的他難受:

「快拿走!快拿走!」

孫權指著身前的書案,不斷咆哮著。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