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五百三十九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九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

第五百三十九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正文卷

正文卷

在得知張飛要率軍五萬北伐的消息之后,司馬懿最先做的事,便是加大了往周邊派出斥候的次數。

司馬懿雖入仕至今,從未真正意義上的單獨指揮兵眾打仗過。

但司馬懿是個善于學習的人。

更可貴的是,司馬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曹操的親近謀臣。

在那段時間中,哪怕曹操從未特意教授過司馬懿什么,可善于學習的司馬懿,還是從曹操身上學到了許多彌足可貴的兵法。

或許在之前,司馬懿心中的韜略兵法還只是處于理論的范疇。

但在駐防宛城的這三年以來,與李嚴之間的相互交手,讓司馬懿有了實踐心中韜略的機會。

司馬懿稱不上是天縱奇才的名將,但他最擅長的事便是借助敵人的存在,來讓自己一步步取得進步。

司馬懿突然加大往外派出斥候的次數,目的在于他要盡可能地摸清漢軍接下來的動向。

心思深沉的司馬懿,懂得一個道理。

敵人讓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而要想真正摸清真相,或者說讓自己離真相更進一步,斥候的存在就十分重要了。

在一撥撥的斥候派出又回來后,司馬懿很快得知了以下幾個消息:

“報:張飛已到新野!”

“報:新野駐守漢軍有所異動!”

而在得知以上兩個消息的不久后,司馬懿又得到了一個讓宛城軍民不安的消息。

“張苞領軍三千,正朝棘陽快速進發!”

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司馬懿的眼睛瞇了起來。

他并沒有聽從部下的勸告,馬上派出援軍前往棘陽。

部下之所以會如此焦急,在于之前宛城內的諸臣一致認為,張飛會等到五萬漢軍集結完畢后,再率軍北伐。

就連司馬懿一開始也是這么以為的。

故而他前幾日只是派出斥候進一步探查漢軍的動向,并未及時派出援軍前往棘陽。

但張飛的動作之快,超出了司馬懿及宛城諸將的預料。

三日之前,他們方才得到張飛要率軍五萬北伐的消息。

可就是三日之后,漢軍的先鋒就已然出現在棘陽城外。

張飛這出其不意的一招,打了司馬懿與宛城諸將一個措手不及。

但司馬懿并未如部下一般慌亂。

盡管他之前沒有及時向棘陽派出援軍,可由于棘陽是漢軍北進的要道,故而這三年來司馬懿對棘陽城防的修繕一直是不遺余力的。

況且棘陽當下面臨的是援軍不能及時到達的問題,可這不代表棘陽城內沒有一定數量的兵士。

就算張飛將新野城內的兩萬漢軍都帶來,棘陽城堅守一段時日還是問題不大的。

現在相比于棘陽的安全問題,司馬懿更在意的是,張飛如此用兵的意圖是什么。

先公然放出消息,讓自己以為他會等到五萬漢軍齊集完畢后才會出征。

在這種情況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軍奇襲棘陽,想著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從表面上看,張飛的目的在于要奪下棘陽,好徹底打開北進的通道。

這個目的,從目前收集到的情報來看,似乎很是明確。

當下的宛城諸將也都是這么以為的。

可一向謹慎的司馬懿,卻覺得事情不會那么簡單。

司馬懿好似覺得有一層迷霧,縈繞在他的心中,讓他心中總覺得有種不安。

但他現在卻怎么也撥不透那層迷霧。

就在司馬懿苦思冥想的時候,一旁的部下催促聲越急。

“將軍,棘陽不能丟呀!”

部下的這一聲提醒驚醒了司馬懿。

是呀,不管張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棘陽都是不能放棄的存在。

一旦棘陽被漢軍攻取,那么宛城南部就將無險可守。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司馬懿很快開始調兵遣將。

他看向出言提醒他的那名部將——牛金。

“你即刻領兵五千出發前往棘陽,在你領軍到達時,若賊軍已經開始圍城,你無須著急突圍入城。

棘陽城北有一南就聚,你將軍眾囤積那處便可。”

聽到司馬懿的將令后,牛金立即沉聲領命而去。

看著牛金離開的背影,司馬懿便又對著剩下的諸將言道:

“諸君可回去整理行裝,過幾日,我將率后部大軍亦前往棘陽。”

司馬懿的將令有些讓諸將不解,可他們也沒明面上違抗司馬懿的將令,他們行完禮后便紛紛離開了大廳中。

諸將臉上的不解,司馬懿自然能看得到。

司馬懿也知道諸將為何不解。

正所謂救城如救火,棘陽城又是一座重要的城池,在漢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正常情況下司馬懿應該將大軍都派出支援才是。

但司馬懿一開始派出的,只有區區五千軍士。

五千軍士聽起來不少,但面對著兩萬漢軍,自保都尚且有風險,更何況與城內守軍里應外合擊潰漢軍呢?

而若是司馬懿報的是不救援棘陽的目的,他沒有必要讓牛金率五千兵士前往棘陽,更沒必要表示接下來他要親率大軍前往棘陽。

司馬懿的安排聽起來很是矛盾,這才是宛城諸將不解的原因。

救不救,倒是痛快點呀!

諸將不知道的是,司馬懿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原因在于他懷疑漢軍是想圍點打援。

圍點打援這個戰術,當初襄樊會戰時關羽就曾經用過。

當年在這個戰術之下,與漢軍進行野戰的魏軍下場有多慘,可謂是世人皆知。

盡管當下漢軍再難湊出關羽、張飛、馬超三員萬人敵齊聚的豪華陣容,但哪怕漢軍中只有張飛在,漢軍的野戰能力也絕對不容小覷。

“當車騎者,人馬俱裂”,這句話可是襄樊會戰時張飛勇猛的真實寫照。

在這種真實寫照下,由不得司馬懿不心生忌憚。

他之所以讓牛金率五千魏軍先行,一是要告知棘陽城內的守軍,援軍已經到達,好讓他們繼續堅守。

另一方面則是牛金乃是宛城內難得的悍將。

加上南就聚地勢險峻易守難攻,這樣就可在保證軍隊安全的情況下,進一步探查漢軍的真正目的。

從防止被圍點打援的目的來說,司馬懿的安排很是妥當。

可是司馬懿心中總是有種不好的預感,好似他忽略了什么關鍵的事一般。

到底是什么呢?

牛金率著五千魏軍,很快就來到了離棘陽城處不遠的南就聚。

牛金初為曹仁部將,在曹仁戰死后牛金便留在了宛城中。

后來司馬懿坐鎮宛城之后,牛金也就順勢成為了司馬懿的部將。

早在曹仁部下時,牛金就常因勇武時常被曹仁委以攻堅之任。

及至歸附司馬懿后,牛金的勇武也進一步得到司馬懿的賞識。

而牛金雖作戰勇猛,但卻不是一個性格魯莽的人。

他剛剛率軍趕到南就聚后,就聽到斥候稟報,說是棘陽城外漢軍早就扎好營壘。

并且觀漢軍的作態,他們有包圍棘陽的態勢。

聽到這個軍情后,副將問牛金是否要趁漢軍的包圍態勢尚未形成前,率軍突入城內與城內守軍匯合。

若無司馬懿的囑托,牛金很可能會采納這名副將的建議。

但為了不違抗司馬懿的將令,牛金最后還是選擇在南就聚安營扎寨,與棘陽城形成掎角之勢。

在安排好扎營的事宜后,牛金親自寫了一封軍報發回宛城。

軍報中牛金將他探查到的軍情,一五一十地的稟報給了司馬懿。

在牛金稟報的軍情中,他提到了很重要的兩點。

第一點就是棘陽城外的確有大量漢軍云集。

第二點就是領軍攻打棘陽城的,從將旗上看是張飛無疑。

這封軍報不過兩日,就被快速的送回到宛城司馬懿的手中。

司馬懿看著牛金送回的軍報,沉思良久后,他終于做出了決定。

就在第二日,司馬懿就領軍一萬南下救援棘陽。

宛城作為拱衛洛陽的戰略要地,一直是有重兵駐扎的。

之前加上張郃的一萬軍士的話,單單宛城內外就有三萬魏軍。

不過隨著張郃領軍離去,牛金又帶了五千軍士南下,目前宛城內外只有一萬五魏軍。

而司馬懿不可能將一萬五魏軍全部帶出宛城,從而讓宛城陷入極度空虛的地步。

當司馬懿率軍離開宛城之前,他特地對留下的宛城守將言道:

“我率軍離開之后,你務必日夜派斥候巡查周圍,不可放松大意。

我率軍南下南就聚,若有緊急軍情,你當及時報我。”

被司馬懿留下來守城的,是曹魏宿將戴陵。

戴陵雖算不上什么知名的大將,但從軍多年的他,一向以沉穩的用兵風格,深得歷任主將喜愛。

也正因為戴陵的這點特質,司馬懿才會將他留下駐守宛城。

可盡管如此,司馬懿還是連續對戴陵連續囑咐了好幾番。

面對司馬懿的多番囑咐,戴陵自是不敢怠慢,他連聲答應司馬懿,一定不會掉以輕心。

在得到戴陵的多番保證后,司馬懿方才放心的帶兵離去。

可是司馬懿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率大軍離開宛城的當日,一名隱藏在宛城外的漢軍斥候,察覺到他率軍離開的動向后,就立即朝著南方返回。

今日一章。

俺得緩緩。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