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五百一十六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

第五百一十六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正文卷

正文卷

在離的與姜維不遠之后,魏延更加看清了姜維的相貌。

細細打量之下,哪怕姜維的身上沾染著不少血污,但魏延的心中還是不禁浮現起一個感慨。

果真是細皮,呸,果真英武不凡呀!

哪怕被大量漢軍包圍,但姜維并未如常雕那般,早早地就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

而他的本部兵馬見姜維沒有投降的意思,他們也繼續緊緊地環繞在姜維的身邊。

百余殘兵,在姜維的帶領下,卻顯得比常雕的那上千魏軍更有骨氣,這種反差感饒是魏延心中也頗為驚嘆。

實在是最近聽到魏軍投降的事例太多了,突然出現頗有骨氣的一支魏軍,這當然會讓身為軍人的魏延心中浮現好感。

對,魏延是因為姜維的表現才對他欣賞,絕不是因為糜旸的緣故。

姜維在聽到身前有一位膀大腰圓的壯漢,說出要自己棄械投降的話后,他隱隱有猜出眼前這位武將的身份。

“敢問足下可是魏將軍?”

近幾年糜旸給了魏延不少機會,這讓魏延不再是當年那默默無聞的漢中都督。

若論威名他或許還比不上丁奉,可在糜旸的帳下諸將中,也是僅僅次于丁奉的存在。

面對姜維的詢問,魏延坦然的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而姜維在知道身前便是魏延后,他問出了讓魏延意外的一句話:

“若我不降又如何?”

姜維的語氣雖似在試探,但他的眼神卻頗為堅定。

聽到姜維竟敬酒不吃,魏延一旁的傅僉大怒。

姜維的名號傅僉聽都沒聽過,他覺得在魏軍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以魏延的身份能夠親自勸降已經算是一種莫大的禮待。

沒想到姜維竟然敢拒絕!

大怒的傅僉揮手讓周圍的漢軍舉起手中的弓箭,而這一幕被魏延看到后,他當即大驚失色。

魏延轉身對著傅僉怒斥道:“你在作甚!”

在斥退傅僉之后,魏延不理傅僉一臉委屈的神色,又下令周圍的漢軍紛紛放下手中的弓箭。

糜旸要的是活的姜維,絕不是一具尸體。

而要是將姜維的尸體帶到糜旸的面前,那種場面魏延想都不敢想。

魏延在止住部下的異動后,他雖很想告訴姜維,實際上是大將軍想要他,但考慮到周圍有著這么多人存在,魏延還是忍住了這種沖動。

脾氣向來暴躁的他,這一刻卻拿出前所未有的耐心,指著那百余人人帶傷的姜維親兵說道:

“若你放下武器,吾可保彼等性命。”

這百余親兵能到這一刻還對姜維不離不棄,與姜維的關系定然是匪淺的。

果不其然,姜維在聽到魏延的這個條件后,思慮再三后,他最終無奈地丟下了手中的武器。

方才魏延的表現姜維都看在眼里,雖然不知道魏延為何會對他這么看重,但有著這份看重在,魏延也不至于會當眾食言。

姜維能得到百余死士的效死,靠的就是他平時待他們如手足的作風。

在這種作風下,魏延提出的條件,恰恰是姜維無法拒絕的。

再者,魏延只是要求他放下武器。

被俘與投降是不一樣的事,就像當初的常雕一般。

魏延見姜維在自己的勸說下,終于愿意放下手中的武器,他臉上雖未表現出什么,但實際上內心中卻充滿著喜悅。

魏延并沒有食言,在姜維及他的百余親衛相繼放下手中武器后,魏延只是指揮漢軍上前將姜維及他的百余親衛擒獲。

而在完成這件事后,魏延便腳步輕快地率軍朝漢軍大營返回。

從始至終,魏延都未看不遠處的常雕一眼。

哪怕論身份,常雕與姜維不在一個等級上。

而其實這才恰恰是魏延的真實性格,對于戰敗的敵將,他不進行羞辱已經不錯了。

魏延的區別對待落在常雕眼中,讓常雕的心中充滿了羞辱感。

就算他是第二次被俘,但好歹也看自己一眼,象征性地問上一句自己是否愿意投降呀!

可還未常雕羞憤多久,周圍沖來的漢軍很快就將他捕拿起來。

而看著與自己同樣被縛上繩索的姜維,又想起方才姜維與魏延的對話,常雕后知后覺的發現——姜維好似不是“魏奸”!

很快身處在陰平城內的糜旸,便收到了魏延的百里加急。

在加急文書中,魏延向糜旸匯報了,他已經成功捕獲姜維一事。

得知這事后,糜旸心情大好。

哪怕他之前暗中做了許多布置,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未到最后一刻,都無法確定結果是怎么樣的。

而對糜旸來說,當下的結果無疑是他最為希望看到的。

或許是被糜旸調教的怕了,魏延現在也懂了不少人情世故。

在己方大軍還未返回陰平的時候,姜維就被魏延派人送回到陰平城中。

就在姜維被送到陰平的當日,糜旸就饒有興趣地讓人將姜維帶上來。

姜維,這是后世任何季漢粉心中,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開的兩個字。

這二字代表著季漢最后的熱血,亦代表著季漢最后的浪漫。

當然糜旸今世早就見過許多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故而對于歷史上的名人,糜旸心中并沒有向往之情。

糜旸之所以會想急著見到姜維,更多的原因是在于,他想盡快折服姜維這員名將。

后世關于姜維的事跡,更多的是姜維投奔季漢后發生的。

或者準確點來說,是諸葛亮逝世之后。

那時候的姜維年紀不小,已受到許多世事的磨練,謀略品性都已經無限趨近于后世那個為人熟知的樣子。

但目前糜旸捕獲到的姜維,可不是這樣子的。

魏延在加急的文書中,明確告知姜維在被捕獲那日的表現。

很明顯,姜幼麟目前是不想投降的。

對于這一點,糜旸倒也能表示理解。

若按照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派衡量人才的話,以姜維的出身及聲望,怎么也能得到一個中中的評價。

中中雖然只是九品中正制的第五等,可當下九品中正制初創,不像兩晉時那么不要臉,當下的選拔標準還是很嚴格的。

曹魏中那么多年輕俊才,能得到中中評價的并不多。

這難得的評價,就足以讓姜維在曹魏的官場受益無窮。

再加上姜維的宗族在涼州。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又豈會輕易的投降呢?

歷史上的姜維之所以會投降季漢,最大的原因絕不是他對季漢有著天然的忠心,而是他被自己的上司逼得走投無路了。

年輕的姜維,與年老的姜維,是有很多不一樣的。

就在糜旸思索這些的時候,五花大綁的姜維被軍士帶到了糜旸的身前。

糜旸今日見姜維,并未召其他大臣陪伴,大堂內有的只有丁封統領的一干親軍。

而姜維見自己被漢軍帶到一身穿華服的年輕人面前,心性聰慧的他,猜出了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身份。

漢大將軍,糜旸!

糜旸不知道的是,姜維心中對他的興趣,也一點也不少。

甚至遠遠在他對姜維的興趣之上。

當初姜維為何會不顧姜母的阻攔提前出仕,不正是糜旸的事跡激勵著他嗎?

心氣高遠的姜維當初認為,糜旸能做到的事,他未必做不到。

懷抱著這種理想,姜維毅然決然地拜別母親,放棄唾手可得的清貴職業,選擇來到危險的大軍中任職。

可以說,在之前姜維既將糜旸當做他心中最大的假想敵,亦將糜旸當做他學習的榜樣。

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姜維在見到糜旸的那一刻,羞憤地低下了頭。

不管心中的志向有多高遠,但人總得認清現實。

僅僅是糜旸帳下的一員大將,他都不是對手,又何況糜旸呢?

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給了年輕的姜維重重一擊。

姜維的低頭被糜旸看在眼中。

他雖不知道一向膽大如牛的姜維,為何會在他面前浮現頹喪之態,但為了能徹底折服姜維這頭幼麟,糜旸讓一旁的親軍將姜維身上的繩索給解開。

在糜旸的命令之下,姜維身上的繩索很快盡數退去,這讓姜維身體得到自由的同時,也讓姜維抬起頭正視糜旸。

剛才初看糜旸時,只覺得糜旸似一顆耀眼的太陽般不可直視。

但現在再看糜旸,姜維卻又覺得糜旸散發出的光芒頗為和煦。

畢竟以糜旸當下在天下的地位,無論是他主動接見自己這樣一個俘虜,還是他主動將自己身上的繩索退去,都體現了他對自己的重視。

士為知己者死,姜維當下心懷大魏,做不到為糜旸效死,但對糜旸充滿好感還是很正常的。

見姜維的目光再次望向自己,糜旸臉上露出笑容,手指向一旁的坐席對著姜維言道:

“伯約請坐。”

面對糜旸的邀請,姜維倒也不扭捏,他在對著糜旸一拜后,徑直地坐在了離糜旸不遠的坐席上。

在姜維坐下后,糜旸主動對姜維說道:“往日與伯約互通書信之時,便覺得伯約非一般雋才。

今日相見,果真氣度不凡。”

糜旸的夸贊令姜維有些謹慎。

他可是知道當下他與糜旸二人的身份,不是什么多日未見的好友,而是一位失敗者,一位勝利者。

在如此懸殊的身份差距下,糜旸突然對他釋放善意,那本身就是一件可疑的事。

不過姜維也不難猜出糜旸的目的。

于是在糜旸夸完姜維不久后,姜維便直接拱手對糜旸言道:

“維乃魏臣,不敢受尊駕如此夸贊。”

姜維在話語中既表明自己為魏臣,又只稱呼糜旸為尊駕而不稱呼糜旸的任何一個大漢的官號,他的態度已然表露無遺。

姜維是在婉轉的告訴糜旸:你對我看重我很欣喜,可我們畢竟分屬不同陣營,有些話也就沒必要說了。

姜維的言外之意,糜旸又豈會不懂呢?

就是因為懂,糜旸才下意識地笑出聲來。

自他成為左將軍以來,在己方地盤之內,他從未遇上過軟釘子。

沒想到今日在姜維身上,卻是遇到了。

不愧是那個一怒之下,敢不顧家中老母南下投漢的姜維,的確是很有個性。

可惜糜旸也是個有個性的人。

按當世的禮數,常人被婉拒后,都會識相地不再談論此事。

特別是姜維與糜旸都是當世的士人,對于這點潛規則都清楚的很,士人最重體面。

不過糜旸的臉皮比尋常的士人,會厚上那么一丟丟。

“不知當年尊父為國捐軀時,為的是漢,還是魏乎?”

糜旸的這句話,直接讓姜維勃然變色,他想要反駁,但卻沒辦法說出任何一句話。

姜維的父親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當年天水羌氐作亂,姜冏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

那一年天下的年號,可是大漢的建安。

也就是說,姜冏是為大漢捐軀的,這代表著姜冏乃是一名不可辯駁的漢臣。

可身為兒子的姜維今日卻自稱魏臣,這難道是孝順嗎?

在糜旸拿出孝道這個大殺器后,姜維方才婉拒糜旸的那句話,無疑是句笑話。

見姜維扯的名義不再成立后,糜旸又接著說道:

“你無須拿空話蒙騙于我,若你真如此看重大義,你成年后早該南下投我大漢才是。”

糜旸的這句話,更是讓姜維沉默不語。

“那么你究竟是為何,執意不愿歸附大漢呢?”

很多人會因為姜維年老時的表現,就下意識的認為姜維年輕時是個忠義之人,這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姜維時的表現,不能說他沒有原則,但肯定與忠義二字扯不上邊。

面對糜旸這個詢問,姜維在沉思良久后,最后長嘆道:

“我自出涼州以來,涼州刺史楊公多次照拂,提拔于我,對我來說,他實為我之恩主。

今恩主在北,我又豈可背他而去乎!”

這就是姜維面對魏延與糜旸的招攬,會相繼拒絕的最重要原因。

姜維當下看重的,從來就不是忠義二字,他看重的是信義。

這從歷史上姜維的表現也能看的出來。

姜維也知道他無法再瞞住糜旸,因此他也不再隱瞞。

當姜維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后,糜旸不出所料的點了點頭。

然后他從懷中掏出一份情報,對著姜維言道:

“你的恩主楊阜,恐怕再難活過今年了。

包括他的三族。”

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姜維頃刻勃然大怒。

凌晨還有一章。

(本章完)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