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三百四十一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一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

第三百四十一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03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天子無戲言。

當劉備這聲贊賞的話語,傳遍在場人的耳中后,在場的眾人臉上齊齊浮現驚詫之色。

然后他們將目光紛紛從劉備的身上,轉移到糜旸那里。

劉備的這聲贊賞表達了他對糜旸重諾輕利行為的高度贊賞,亦直接宣示了他對糜旸的下一步任命。

那便是授予他州牧之職!

在意識到這點后,莫說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有些難以置信,就連糜旸自己亦吃驚不已。

這可是州牧呀。

《書周官》有言:“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從這個記載可知,州牧在先秦時期便是天子之下的一方諸侯。

而及至秦漢建立之后,雖然州牧一職從原先的諸侯尊位降為普通臣子的位階,但是這一名稱所代表的職權卻一點都未曾有所削減。

世人皆知州刺史乃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但州牧與州刺史不同。

州刺史雖然在近數十年以來職權不斷上升,但它的職權主要體現在行政方面。

而州牧呢?

只要是所屬州內的一切事務,甚至包括官員任免,都可由州牧直接管轄,無須再經過中央朝廷。

漢代的州牧,比后世大唐的節度使權力還大!

名為臣子,實為諸侯,這便是對州牧一職的最恰當的描述。

正因為州牧一職有著如此大的權力,所以當在場的人知道劉備有意要讓糜旸擔任一州州牧時,他們的臉上才會紛紛浮現不可置信之色。

兩漢四百年以來,州牧一職時設時廢,雖說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宗親擔任,但是外姓擔任州牧的亦不是沒有。

例如韓馥,例如剛剛逝世的關羽。

可是糜旸今年才多大,滿打滿算不過二十二歲而已。

以這樣的年紀擔任州牧一職,在兩漢四百年以來還是頭一例。

不過雖然因為糜旸的年紀問題,在場的人都對糜旸即將成為一州州牧懷抱著巨大的驚詫。

但是他們一想到糜旸過往立下的種種功勛,又想到漢室四百年以來功勛大于一切的政治傳統。

在場中的人沒有一個對劉備的這番任命心中有著異議。

由于心中的這種想法,在場的所有人都紛紛將羨慕的目光投向糜旸。

能不羨慕么。

要知道目前整個大漢中,即將只有糜旸成為一州州牧。

縱算是張飛與諸葛亮這兩位手掌大權,各鎮一方的大臣,他們都尚未得到這種尊號。

獨一無二的榮耀,總是容易閃瞎許多人的眼睛。

當初這種榮耀,在劉備的臣子之中,亦只有關羽得到過。

只不過在場的人在意識到這點后,他們的心中又漸漸浮現一個想法。

大漢當今的疆域主要是在荊益兩州,而在有著諸葛亮與張飛在的情況下,劉備是不會讓糜旸成為荊州牧或者益州牧的。

而除去這兩個州之外,糜旸還能擔任哪個州的州牧。

難道這是虛封,正如馬超那般?

當這個疑惑漸漸浮現在眾人心頭的時候,劉備正好面帶笑意的來到糜旸身前。

在劉備到來后,看著劉備眼中那毫不掩飾的贊賞與欣慰之色,糜旸重重對著劉備一拜。

他與劉備之間,君知臣,臣亦知君,很多客套的話不需要說。

劉備看著朝他下拜的糜旸,在他臉上的笑意愈發旺盛的同時,他伸出雙手親自將糜旸從他的身前扶起。

“今日你的所為若流傳出去,必能讓世人知我大漢乃天下正統,信義之邦,朕對你今日的行為感到很滿意。”

當劉備對糜旸的這句夸贊說出后,糜旸及一眾漢臣當然是喜笑顏開,至于張溫等江東使臣則紛紛慚愧的無地自容。

劉備的這句話,很難不被張溫等人理解為,劉備是在含沙射影他們。

糜旸今日的行為越是信義無雙,就越發體現今日他們的所為是多么可笑荒誕。

懷抱著天下人皆知的拍馬屁心思而來,卻在天下人面前將馬屁拍到馬腿上。

前者的行為已然羞恥,后者的突然更是張溫等人無地自容。

不過劉備現在可沒有功夫搭理張溫等人心中在想著什么,他在扶起糜旸之后,對著糜旸笑言道:

“你為我臣,又為我侄,今日你的所為勢必成為一番佳話,我身為你的君父,亦不能讓這番佳話虎頭蛇尾。”

“當年周成王一葉封侯,我今日就一諾拜牧!”

當劉備這么說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臉上對糜旸的艷羨之色愈發濃厚。

劉備現在在眾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對糜旸的喜愛,幾乎快要滿出來了。

單單就拿劉備所言的君父二字來說,這二字豈可輕用?

君父一般是臣子對天子的尊稱,但很少有天子會以此作為對臣下的自稱。

因為這種自稱,容易引起世人的浮想聯翩。

除非天子真的將那位臣子當做兒子看待。

而縱觀以往劉備對糜旸的喜愛與器重,所有人的心中都默默將以上那句話中的“除非”二字去掉。

孝武帝與霍大司馬的關系又重現在世人眼中,理解理解。

而劉備馬上就接著說出了他對糜旸州牧一職的具體任命:

“傳詔:分益州之漢中、漢興、陰平三郡,分雍涼之武都、天水、隴西三郡按古制重設立梁州,并拜左將軍糜旸為梁州牧。”

當劉備的這個具體詔令傳出來為在場的眾人所知后,眾人臉上的驚詫更為濃厚。

就在眾人皆以為劉備會對糜旸進行虛封的時候,劉備的詔令清清楚楚體現了糜旸的州牧絕對不是有名無實的。

華夏數千年前就有著九州的稱呼,而關于九州具體是哪些,有著許多種不同的看法。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尚書·禹貢》中的一個說法,九州分別是:冀、兗、徐、青、揚、荊、豫、雍、梁;

其中梁州的大致范圍是,現今的益州全境及雍州的一部分。

而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梁州的領域不斷被分割,益州這個名稱亦代替梁州成為大漢西南的代名詞。

但是華夏民族有著濃厚的崇古思想,梁州最為最古老的一個州境稱呼,是很能得到世人的認可的。

再加上由于梁州的領域數千年來一直在變化著,以上劉備所劃分給糜旸的六個郡,在不同的時代本來就是屬于梁州的。

所以劉備的這個做法,可以說是出乎眾人意料之外,但又很符合古代的政治傳統。

只是讓在場眾人更為驚訝的是,劉備對糜旸的封賞不是虛封,但又不能說完全是實封。

因為新設梁州六郡中有四郡,現今還不在大漢的控制范圍中。

虛實參半,便是高情商的劉備對糜旸的獎賞方式。

漢中、漢興二郡他給糜旸了,其他四郡在名義上他也給糜旸了。

至于糜旸能不能完全成為實至名歸的梁州牧,這就得看糜旸在下一次北伐中的表現了。

打的下來,就都是你的!

而劉備如此封賞既能給糜旸實質上的獎賞,又能讓糜旸時刻保持著一顆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可謂是兩全其美。

這便是劉備惟賢惟德的政治手腕。

劉備的心思眾人知道,糜旸當然也不例外。

劉備如此良苦用心的封賞,讓糜旸心中有著激動的同時,還浮現了感動的情緒。

長輩愛晚輩者,必為之計深遠,現在劉備就是在為他計深遠。

怪不得歷史上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會寫出“蓋追先帝之殊遇”這句話。

現在糜旸正是這句話的最大受益者。

面對著劉備對他的殊遇,糜旸能做的惟有對著劉備躬身一拜:

“臣謝陛下厚恩!”

在糜旸對著他謝恩后,劉備得意地看著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冠軍侯,內心中充滿著自豪感。

糜旸的第一位恩師,不是法正,其實是他。

而在發出詔令之后,劉備便示意在場的所有人盡皆退下。

他有些體己話要與他的梁州牧說。

在劉備的示意下,所有人都會意的陸續從場中退下。

不久之后,宴席之中就只有劉備與糜旸二位君臣在。

這時劉備看著糜旸,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朕要回成都了。”

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后,糜旸默不作聲。

因為他知道劉備還有話要說。

果不其然沒等一會,劉備就接著說道:

“棘陽的事朕知道了,你做的很好,很有當年朕在安喜縣的風范。”

“在走之前,本來朕擔心的唯一一件事便是孫權對你的陰謀,一開始你太過輕視孫權了。”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劉備的言語中不經意間帶上一些嚴厲的語氣。

正如糜旸少時他對著糜旸耳提面令一般。

面對著劉備的教訓,糜旸臉上流露出一些慚愧之色,他如少時一般對著劉備躬身認錯。

的確若不是他輕視孫權玩弄陰謀的手段,今日的事或許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只不過劉備并沒有再過于苛責糜旸,因為從結果來看,糜旸今日的表現不能說不好。

劉備的面色緩和了些,他來到宴席的主座上坐下,糜旸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后,最后在他的身前站定。

在糜旸站好后,劉備對著糜旸言道:“猾虜能有心思使出今日的陰謀,說明江東的元氣恢復的,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快一些。”

“或許在不久后,孫權的野心亦會完全恢復。”

對于劉備的這個判斷,糜旸贊同的點點頭。

公安一戰將江東打的元氣大傷不錯,但那一戰讓江東大傷的根本原因在于,在那場大戰中江東的存糧幾乎毀于一旦。

公安之戰并不是長平之戰,江東的青壯男人并沒有遭受斷層般的打擊。

而相比于青壯的損失,糧食這一戰略物資得到補充的速度會更快些。

甚至于如果年成好的話,這個速度更會大大縮短。

這便是當初糜旸做出推斷,江東五年左右無法發起大戰的原因。

見糜旸贊同他的看法,劉備微微嘆了一口氣:

“孫權不可輕視,同樣也不可輕信。一旦江東的元氣恢復,天下的局勢定然會再次發生變化。”

“時不我待呀,子晟!”

劉備的這兩句話語中,透露出他對大漢未來深深的擔憂。

誠然在糜旸穿越的這兩年來,大漢對外作戰連戰連捷,但這只是讓大漢的戰略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并未在根本上改變天下三分的格局。

亦并未在根本上改變北強南弱的格局。

要想做到這一點,絕對不是單單靠幾場大勝就能做到的。

在發出嘆息之后,劉備招招手讓糜旸在他的腳邊坐下。

面對劉備的招手,糜旸順勢坐在劉備的腳邊。

在糜旸坐下之后,劉備從懷中掏出一份密奏。

“今日朕拜你為梁州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對你的獎賞,一部分原因就在這封密奏上。”

在說完這句話后,劉備將手中的密奏交到糜旸的手中。

糜旸見狀連忙接過劉備手中的密奏,然后認真的看了起來。

可就在看到密奏中的第一句話時,他的眼神就不禁微微一凝。

密奏抬頭是上奏者的身份。

而這封密奏正是丞相諸葛亮向劉備上奏的。

在知道這點后,糜旸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看起密奏中的內容:

“出師必先有名,兵有先聲而后實者,今臣聞陛下欲有伐吳之思,特上此書論之。

或議者言,今因大敗魏軍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卷之時也。

然大戰之后,將士疲勞,不可便用,應徐緩之;

臣聞善戰者,力戰為下,智戰為上。

今天下三分,東吳雖國力最弱,然東吳世家盤桓,人心離漢,若一交戰,勢不得驟解。

自那時逆魏騷動,我軍或將腹背受敵。

為長久計,陛下當今應以寬撫吳人為要,既而令賢臣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并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然荊州之地,三家分疆,細作廣布,機密不掩,不可行此事。

唯有益北一區,地處吳地上游,又掩于山林之間,實乃戰備要地,望陛下思之。”

可能因為時間匆忙,所以諸葛亮在這封密奏中的言語并不多,但是諸葛亮的進言一向是一語中的。

糜旸在看完密奏中的內容之后,他驚訝的抬起頭看向劉備。

梁州之重設,為的不僅僅是北伐?

今天就一章。

相關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