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25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


在司馬懿與張郃意識到這點后,很快的一眾漢將亦明白了糜旸的真正意圖。

他們的臉上紛紛浮現笑意。

魏軍想著提前將夏侯尚等人接回,以免讓他們再繼續蒙受奇恥大辱。

只是糜旸又豈會讓魏軍這么輕易如愿呢?

誠然魏軍因為有著騎軍在,所以漢軍不可能上岸阻止他們的行動。

但是一向善于把握局勢的糜旸,自有他的辦法。

所有人都知道現在魏軍接回夏侯尚等人的心思有多急切,所有人也知道夏侯尚等人對魏軍有多重要。

既然如此,糜旸就緊緊抓住魏軍的這個七寸,讓他們動彈不得!

只要夏侯尚一刻不跑出漢軍的射程范圍,那么縱算魏軍再調來數萬騎軍,縱算曹丕現在在此處。

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夏侯尚等人帶著無比的屈辱,繼續朝著他們跑去。

而這樣的話,那棘陽城外的上萬魏軍不也是被漢軍欺辱的一方嗎?

盡管魏軍人數比漢軍多,盡管魏軍有著張郃這等名將,但他們卻在糜旸的一箭威懾下,一兵一卒,一馬一騎都不敢再動彈。

上萬披堅執銳的魏軍,上萬立志要守護疆土的魏軍,竟然連己方的大將宗親都不敢上前接回,這是何等的可笑。

而糜旸一箭懾萬軍,這又是何等的手段。

手握長弓的糜旸,他英武挺立的身姿深深映在了兩岸數萬人的眼中。

樓船上的一眾漢將看著糜旸那挺立的身影,心中都浮現出巨大的自豪感。

這便是他們愿為之效死的都督!

而一眾漢將中的孟達看著糜旸的身影,臉上則是流露出亢奮的神色。

相比于糜旸今日的作態,他那日的做法簡直就是如小兒玩耍般不值一提。

大丈夫當如此,大丈夫當如此呀!

最令人沒想到的是,不止一眾漢將漢卒對糜旸的行為崇拜不已。

在魏軍中亦有一位小卒,看向糜旸的目光中充滿著崇拜與狂熱。

這樣的男人,才配當他的主人!

到了這時,就是夏侯尚等人也反應過來糜旸的真正意圖。

他們只感覺臉上的火辣感愈發強盛,心中的屈辱感幾乎要化成一把烈火,將他們的身軀焚燒殆盡。

只是盡管如此,他們現在連回首看向糜旸的勇氣都沒有。

他們現在能做的事只有一件,那便是盡快跑出漢軍的射程范圍之外。

十數位肉袒上身,身背荊棘的“無恥漢賊”朝著上萬魏軍不斷跑去。

這帶有強烈刺激感的一幕,已經讓上萬魏軍感到瞠目結舌,羞愧不已了。

而更為不堪的是,由于心中的焦急,加上雙手被束縛,夏侯尚等人在奔逃之間時有跌倒。

這一幕更讓那上萬魏軍與夏侯尚等人一般,感覺到自己的臉上火辣辣的疼。

而這一幕落在一眾剛剛回歸的漢軍俘虜眼中時,卻讓他們的心中浮現起十分激動的情緒。

甚至讓他們在過往十數年中,心中積壓的憤恨情緒都緩解了不少。

處在樓船之下的上百位漢軍戰俘,紛紛用感激的目光看向了樓船之上。

今日之恩,他們來日必償。

糜旸不知道的是,因為他今日的這個舉動,他無意間收盡這上百“大漢宗親”的好感。

至于司馬懿這時他已經默默閉上了雙眼。

他知道糜旸會如此做,很大可能是因為剛才一眾魏軍欺辱漢軍俘虜一事。

只是現在知道了又如何?

司馬懿這一刻很想去做什么改變這一切,但被糜旸抓住死穴的他,最后能做的只有發出無盡的嘆息。

不過還好的是,漢軍的有效射程范圍始終是有限的。

當夏侯尚等人慌不擇路的跑出數百步之后,張郃立馬領著身后的騎軍朝著夏侯尚等人而去。

這時夏侯尚等人與張郃所率的騎軍已然十分接近,所以張郃所率的騎軍很快就接到了夏侯尚等人。

在接到夏侯尚等人之后,張郃馬上扯下身上的披風蓋在夏侯尚的背上。

他身后的將官亦有樣學樣,將自身的披風解下給滿寵等人蓋上。

但是現在張郃及一眾魏將的這個舉動,充滿了自欺欺人的意味。

什么臉都已經丟盡了。

至于夏侯尚等人在被接到后,滿寵與其他大部分魏將因為內心的屈辱,被氣得直接暈了過去。

唯有夏侯尚用一雙充滿仇恨的目光,向著后方望去。

可是還未等夏侯尚注視后方多久,得知張郃已經接到夏侯尚等人后,司馬懿馬上下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棘陽城外,他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不止司馬懿是如此想的,那上萬魏軍也是。

所以在司馬懿的撤軍命令下達后,上萬魏軍在指揮下忙不迭地朝著后方退去。

上萬魏軍撤退的序列快速中帶著幾分紛亂,并且肉眼可見的是,他們現在的精神狀態十分不好。

就像剛剛打了一場大敗仗一般。

甚至這上萬魏軍都無法想象,等今日的事情流傳開來后,他們會遭受著天下人怎樣的恥笑。

在上萬魏軍都開始撤退之后,夏侯尚縱使再仇恨糜旸,也只能先跟著大部隊撤退。

而高站在樓船之上的糜旸看到岸上的魏軍開始撤退后,他也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只是相比于魏軍的沮喪低迷,數千漢軍就像打了雞血一般,一個個昂首挺胸的駕船回歸。

勝者,就該有勝者的姿態。

糜旸在樓船開動之后,便來到劉備的兩位女兒身前。

在糜旸的舉動之下,劉備的兩位女兒心中的委屈減少了很多,現在她們的心中有種澹澹的暖意再流淌著。

所以在糜旸來到她們的身前后,這二位大漢公主卻主動對糜旸這位臣子行了一禮。

只是由于從小未受到好的教育,這兩位大漢公主行禮的動作顯得很是生澀。

她們的這個表現,更讓糜旸心中有著些許心疼。

她們不僅是劉備的女兒,亦是糜旸的姑母“章顯皇后”所出,糜旸按血緣關系可是她們的親表兄。

在當年他的這兩位表妹被魏軍俘虜后,世人盛傳后來她們被曹純納為妾室,不過從現在看來,這一切只是謠傳而已。

糜旸微微躲過兩位公主對他施的禮后,他便喚來州泰。

等州泰來到身旁后,糜旸交給了他一個任務。

這個任務便是等大軍回到新野后,他不用停歇,繼續率領著一部分漢軍帶著這兩位公主繼續南下。

這時那上百位漢軍俘虜的身份都未經過最終的確認,但是其他人的身份好問,這兩位公主的身份卻不好確認。

哪怕她們的身份未經證實,她們也只能交由劉備親自考查核驗身份。

所以對于這兩位公主,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送去襄陽。

至于劉備能不能看出這二位公主是真是假這一點,糜旸倒是沒有多大擔心。

先不說劉備是她們的親生父親,就說劉備那雙善于識人的眼睛,世上就很難有人可以一直在他的審視下瞞天過海。

在安排好這件事后,糜旸便一人回到樓船上的閣樓之中。

隨著兩軍交換俘虜事宜的結束,他回歸益北的時間也近在遲尺了。

就在不久前糜旸收到了李嚴的來信。

在來信中李嚴稟告糜旸他大約這幾日就會到達新野,請糜旸做好交接政務的準備。

而一旦等糜旸回到益北,那便是他開展一系列改革的時候了。

漢軍最大的短板不說完全改變,但至少也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不然來日的大舉北伐,漢軍會吃很大的虧的。

就在糜旸想著將二位公主送往襄陽的時候,襄陽城中的劉備卻正在忙著一件大事。

來自江東的使者到了。

本來按照常理,張溫要等著大量的貢品集齊才能出發。

但是一向善于打探消息的孫權,在得知劉備在與曹丕做著交換戰俘的交易后,他那顆疑神疑鬼的心又開始忐忑起來。

他懷疑劉備此舉,有著特殊的含義。

在內心中的忐忑之下,大漢太尉孫權等不及了。

不等所有的奇珍異獸齊備,孫權便當即拜張溫為輔義中郎將,并讓他帶著一部分的奇珍異獸,趕快出發來到襄陽城中拜見劉備。

而劉備在得知這件事后,盡管他對孫權獻上的大量奇珍異獸不感興趣,但是面對孫權的款款忠心,他倒也不好直接回絕。

現在的大漢,還需要孫權安分著。

所以劉備只能選擇在襄陽城中的一處高臺會見張溫。

因為重視與江東的關系,所以劉備在會見張溫等來自江東的使者時,他還特地召來了一眾大臣陪坐。

乃至于孫權在荊州的兒子孫登亦在座。

等雙方的人都入座后,在張溫的安排下,孫權所上貢的一件件奇珍異獸被擺放在高臺之下,以供劉備與一眾漢臣賞觀。

雖然因為時間的倉促,很多貢品都未來得及送到永安。

但是在孫權的嚴令下,此番張溫帶來的貢品也不少。

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冒等應有盡有,琳瑯滿目。

甚至孫權在張溫臨出發前,還特地讓張溫又帶上了珍珠一百筐,黃金兩萬斤作為貢品。

現在那些被世人視為無價之寶的東西,就都盡皆陳列在下方,吸引著許多大漢公卿的目光。

江東富庶,果名不虛傳。

只是身為漢帝的劉備,卻對那些奇珍財物興趣寥寥。

給他那些,還不如上貢點人才。

不過孫權讓張溫以如此厚禮出使的目的,劉備也是知道的。

所以劉備這時心中起了試探之心。

劉備先看向張溫問道:“太尉近來身體可好?”

別看孫權比劉備年輕了二十多歲,今年已逾四十的孫權,在當世也算得上一個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面對劉備的詢問,張溫鄭重一禮后答道:“太尉身體一向康泰,陛下無需掛心。”

見張溫如此說,劉備似不經意間看了在座的孫登一眼,然后他又將目光注視在張溫身上,溫和的言道:

“朕久居西南,亦聽聞過慧恕的君子之名。”

見劉備突然夸獎起自己來,張溫臉上并未浮現自矜之色,他只是謙虛地拱手道:

“些許薄名,望不礙陛下圣聰。”

張溫的回答,讓劉備微微點頭。

但隨后他就突然話風轉變地問張溫道:“近來益州有災,有大臣進言此乃當朝三公所托非人之故,慧恕以為此言如何?”

劉備問這番話的時候,雖然語氣依然隨和,但他問話中的內容卻讓張溫的心中警鈴大作。

在西漢每當天下有災時,世人都認為是天子失德的緣故,天子往往要為此事負責。

而在東漢時由于三公的權力大大減少,但是地位卻依然超然,所以每當天下有災時,三公就漸漸成為那個要為災異負責的對象。

東漢時有許多三公都是被“因災罷黜”的。

目前大漢中的三公只有孫權與許靖。

有著這份政治傳統在,再加上劉備突然對張溫這么說,很明顯他的潛臺詞就是在告訴張溫,他有意罷免孫權的太尉之職。

而天下人眾所周知的是,孫權名為劉備的臣子,實則與劉備是聯盟的關系。

孫權大漢太尉的官職,正是維護這份聯盟關系的名義。

現在劉備流露出要罷免孫權太尉之職的意思,本質上是在告訴張溫,他有意要對江東用兵了。

可是這怎么能行?

在明白劉備話語中的深意后,張溫當即于座上對著劉備一拜道:

“此言不妥。”

見張溫如此說,劉備不置可否,他再問道:

“從何可見?”

張溫答道:“因為太尉乃聰明、仁智、忠誠之臣也。”

當張溫的這句回答一出來,莫說劉備的臉上浮現笑意,在附近的諸位大漢公卿臉上亦浮現了玩味的笑意。

只是劉備的試探意圖,可不會就這么輕松被張溫所化解掉。

劉備語帶疑惑地問張溫道:“孫仲謀,何能當此譽也?”

面對劉備的這層疑問,張溫拱手恭敬答道:

“太尉用周瑜于危難,是其聰也;拔魯肅于凡品,是其明也;

平宗室動亂而不害,是其仁也;解甘寧與凌統之仇怨,是其智也;

躬身于陛下天威,是其忠也。據江東而逾制上貢,是其誠也;

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忠誠之臣乎?”

劉備聽完張溫的話后先是一愣,然后不禁大笑起來。

張溫雖然在言語中有為孫權美言之意,展現著孫權的不凡,讓劉備不要輕視。

但他在話語中又時刻在展示著現今孫權對大漢的服從,不至于讓別人因為他為孫權美言而心生忌憚,可謂是兩者兼顧。

可是張溫的話或許瞞得住別人,又豈能瞞得住劉備呢?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