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二百零九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九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

第二百零九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02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當曹真從那幾位小臣口中得知劉協的那句「魏王可自為也」之后,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其實正如劉協所想的那般,哪怕他不同意,曹丕也有辦法通過禪讓的方式,開創一個新的王朝。

但是劉協畢竟是如今天下間的主人,如果他強硬拒絕的話,總歸是不美的。

現在劉協的這句話雖然不是表示贊同,但至少是默認的態度。

這個態度就已經讓曹真滿意了,這說明劉協在接下來需要他的時候,會乖乖配合。

曹真馬上命人將這個消息,快馬報給在宛城中的曹丕。

許都原本屬于潁川郡,潁川郡與南陽郡相距不遠,所以數日之后,在宛城中的曹丕就收到了這個消息。

得知這個消息時,曹丕并無意外。

只是既然現在劉協已經妥協,那么他沒有理由再遲疑。

本來按照曹丕一開始的規劃,他是不會這么快就開始改朝換代的,他本來還想再等一兩個月,但是司馬懿的話提醒了他。

司馬懿認為現在劉備勢大,現在荊益兩州正在休養生息中,不會輕易發起大戰。

而江東又在公安一戰中被糜旸打的元氣大傷,至少數年內不用擔心孫權北伐。

若是曹丕不趁這個時機,加快代漢自立,將治下的所有大臣,徹底與大魏綁定在一起。

一旦等劉備恢復元氣北伐,那時漢帝尚在,一些搖擺不定的臣子也許會在后方搗亂。

到那時就容易讓曹丕陷入腹背受敵的狀態。

暫無外患,先斷絕內憂!

在聽完司馬懿的建言后,曹丕才下定決心,加快代漢的進程。

在原來的歷史上,曹丕是今年十月開始將受禪的舉動擺到臺面上的。

歷史上劉備遭孫權偷襲失去荊州元氣大傷,而孫權有向曹丕稱臣之意,在這種情況下,曹丕當然有時間慢慢扭捏。

但是如今劉備的勢力沒有損傷反而進一步擴大,曹丕稱帝的舉動自然也要相應做出改變。

反正早在曹操在世時,就將曹丕代漢稱帝的一切準備都做好了,曹丕要做的只是發出那個命令而已。

只是雖然曹丕心急,但是三國不同于后世的南北朝,這時代的人大多是要臉的。

曹丕亦不是不知禮數的蠻夷,所以有些門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不久后一騎從宛城中出發的信使就奔入了許都。

在這名信使駛入許都之后,北方各地開始流傳起祥瑞來。

延康元年四月,黃龍見于譙。

延康元年五月,饒安現白稚。

延康元年六月,石邑言鳳凰集聚......

各種祥瑞不一而足,開始從各地顯現。

而在這些祥瑞顯現之后,在曹丕從鄴城帶來的那百余位大臣中,開始有人率先向曹丕勸進。

一個叫李伏的左中郎將開始向魏王曹丕上疏,借用各種典故勸進曹丕稱帝。

曹丕在收到李伏的上疏之后,將李伏的上疏公布于眾。

他當眾向眾臣強調,他是薄德之人,絕不敢有僭越之心。

但是面對著李伏的勸進大逆之舉,曹丕卻并沒有處死他。

在曹丕釋放出這個信號之后,宛城中的一眾文武大臣哪里還不知道曹丕的心意。

于是第二封勸進書立馬來至。

這次勸進的大臣數量一下子增多。

署名的就有侍中劉廙、辛毗、劉曄、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群、司馬懿、給事黃門侍郎王毖、董遇等一百余位。

在群臣的第二次勸諫之下,曹丕親自撰寫文章

駁斥這些眾臣,讓他們不要侮辱自己的忠心。

曹丕文采非凡,他所寫的拒絕文章情真意切,令人看了簡直落淚。

而就在曹丕第二次駁斥群臣的勸進之后,更多的大臣開始***曹丕稱帝。

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大臣總共進行了九次勸進。

雖然曹丕對大臣的這九次勸進都進行一一拒絕,但曹丕越拒絕,勸諫曹丕稱帝的大臣就越多。

只是在曹丕一邊拒絕的過程中,大臣一邊都已經幫曹丕將受禪日期都定好了。

甚至許多大臣都已經開始著手修建受禪壇。

更可笑的是,從第五次勸進開始,群臣已經公開稱呼曹丕為陛下。

單單看這方面,旁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曹丕如劉協一般乃是傀儡君主,連手下大臣悖逆的行為都無法阻止。

而就在眾臣在向曹丕勸進的時候,劉協的禪位詔書亦如期來到了宛城中。

面對著劉協的禪位詔書,曹丕第一反應便是「謙恭」地上書辭讓。

在曹丕第一次辭讓之后,劉協在之后又分別下詔進行了三次禪位。

劉協的前三次禪位詔書,曹丕無一不進行辭讓。

但在面對著劉協的第四封禪位詔書時,曹丕停止了辭讓的行為。

「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

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于魏王。」」

看著劉協最后一封禪位詔書中的內容,曹丕知道他不能再辭讓了。

于是乎,曹丕下令王駕啟程前往許都。

既然不準備辭讓,那就接受天命吧。

在許都的景福殿內,漢御史大夫張音正帶領著一些甲士,看著眼前的大漢皇后曹節。

就在今日劉協召集許都中的公卿重臣,在他們面前任命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皇帝璽綬前往城外的受禪壇,代替他將皇帝的寶座禪讓給曹丕。

在劉協的詔令下,張音在朝議結束之后便當即趕往了景福殿,向曹節討要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乃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命李斯取藍田玉用小篆凋刻而成。

玉璽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

后秦朝滅亡后,傳國玉璽為劉邦所得,在得到傳國玉璽后,劉邦在稱帝之時將它定為皇帝的象征信物。

在大漢四百年的統治下,傳國玉璽早已經成為了華夏人民心目中,代表皇權的信物。

若稱皇帝者而無傳國玉璽,那就不是正統。

因為傳國玉璽的重要性,所以張音在前往受禪臺前,務必要先取到此物。

只是在那日從劉協口中得知真相之后,曹節就一直將傳國玉璽放在身邊。

無論之前曹丕派多少波使者向她討要,曹節始終都不將傳國玉璽交予曹丕的使者。

今日是曹丕受禪稱帝的日子,張音知道不能再拖了,傳國玉璽今日一定要拿到手。

張音見曹節還是一副不想交出傳國玉璽的樣子,他無奈之下只能命令甲士上前。

看著甲士一步步逼近,曹節的臉上已經布滿淚水。

她知道她再也守不住,這大漢最后的天命了。

在悲痛之下,曹節看著手中傳國玉璽上刻著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她不禁疑問,既然大漢是受命于天,那為何上天不派人來守護大漢呢?

隨后曹節怒目看向張音,她先怒斥了張音

一番,然后用力地將傳國玉璽扔向張音。

這時她口中發出一句振聾發聵的預言道:

「天不祚爾!」

傳國玉璽重重的砸在張音身上,而后滾落在地。

但張音這時卻顧不上身體的疼痛,他連忙彎腰畢恭畢敬的從地上撿起傳國玉璽。

最后他只是澹澹看了曹節一眼,便離開了大殿之中。

任務已經完成,他沒有與曹節計較的時間,況且他也沒與曹節計較的資本。

在張音的心中,曹節發出的那句預言只是個笑話而已。

天命在魏。

看著張音領著甲士離開,曹節無力地跌坐在地。

她的臉龐已經被淚水浸濕,她望向東面的高廟,他的夫君正在那里告祭祖先,訴說著他的不孝。

那里供奉著兩漢擁有廟號的所有明君。

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恒、漢世宗劉徹、漢中宗劉詢、漢世祖劉秀......

這些天子在世時,哪個不是鎮壓當代的英雄!

但如果他們在天有靈的話,看著大漢落到如此地步,會是如何悲涼呢?

曹節掩面哭泣,她盡力了,她真的盡力了!

她無愧「大漢皇后」之稱。

漢延康元年七月十五,魏王曹丕的王駕抵達許都城外的繁陽。

繁陽是一處地名,乃是許都外一片地勢開闊之處。

而曹丕無法「抗拒」,群臣為他所建造的受禪壇便在此處。

在曹丕的王駕還未到達繁陽時,他所帶來的的三萬大軍以及上百位文武重臣,就已經提前一步來到受禪壇下。

三萬大軍在各自將校的指揮下,將方圓數里都進行戒嚴。

而上百位文武重臣則在謁者的指示下,按照官職、爵位大小紛紛站在各自的位置。

當曹丕的王駕在上千虎豹騎的護衛下,緩緩駛入受禪壇下時,那數萬雙眼睛就齊涮涮的朝著曹丕的所在看來。

在曹丕還未從王駕中現身時,數萬聲「陛下」已經響徹在受禪壇周圍。

數萬聲「陛下」拔地而起,直沖云霄。

坐在王駕中的曹丕,聽著耳邊那震耳欲聾的數萬聲「陛下」,他的胸膛正在快速的起伏著,他的面容亦馬上變得潮紅。

陛下之名,天子所稱!

這一刻,哪個男人會不激動!

在數萬聲「陛下」的召喚下,曹丕的身影緩緩從王駕中顯現。

他在謁者的攙扶下下了王駕,朝著他前方的受禪壇走去。

這時曹丕早已換上了,皇帝專屬的祭祀天地的冕服。

看著眼前那高聳入云,壯麗雄偉的受禪壇,曹丕的心神繼續激蕩著。

曹丕甩開身旁謁者的手,接下來的路,是他偉大的父親也不曾走過的,他要自己走。

曹丕邁開步伐,一步步朝著眼前的受禪壇走去。

不久后,曹丕來到了受禪壇之下。

曹丕抬頭看向那似乎隱藏在云霧之中的壇頂,他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隨后堅定的抬腳邁在了受禪壇的第一層臺階之上。

一步又一步,曹丕邁著堅定的步伐朝他人生中的頂點走去。

隨著曹丕一步步的登高,壇下人的面容他再無法看清。

但隨著他一步步的登高,位處壇頂手捧傳國玉璽的張音,映入了他的眼簾中。

曹丕的眼神瞬間被張音手中那塊傳國玉璽所吸引。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這是他內心中最深處的渴望。

在那種渴望的吸引之下,曹丕不自

覺的加快了步伐,不久之后,他就登到了壇頂。

見曹丕登到壇頂之后,壇下數萬人的目光正由下至上齊齊注視著他。

壇下注視著曹丕的數萬人,有公卿、有列侯、有諸將、亦有匈奴單于及四夷朝者。

無論他們平時在常人眼中多么高不可攀,多么難以企望,但他們現在卻都用臣服的目光望著壇上的曹丕。

在來到受禪壇上之后,張音主動捧著傳國玉璽來到曹丕身前,隨后他將代表天命的傳國玉璽親自交到曹丕手中。

隨后張音開始朗讀起,劉協以天子身份下的最后一道詔書。

「咨爾魏王:昔者帝堯禪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

「......于戲,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在張音高聲朗讀完這封詔書后,代表著大漢的天命已經轉移到大魏上。

之后張音便識趣的退下了受禪壇。

曹丕心情激動的手捧傳國玉璽,他命受禪壇上的侍者點燃了壇上的三處柴堆。

隨后曹丕將手中的傳國玉璽,暫時交給一旁的侍者。

他親自從高壇上的桌桉上取下玉帛、犧牲放置在已經點燃的柴堆之上。

三處柴堆分別代表著天地、五岳、四瀆,曹丕這是在燎祭。

這是古老的天子祭祀的儀式,這也是天子的專屬權力。

當曹丕放入玉帛、犧牲于三處柴堆中后,三處柴堆中的火焰一下子變得勐烈起來。

在火光的映照下,曹丕捧起傳國玉璽開始朗聲念起他的祭文: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王綱不立,五緯錯行.......

丕只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羣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于爾大神;

唯爾有禪,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

曹丕念完他獻給皇皇后帝的祭文之后,他就開始轉身。

當曹丕轉身之后,他頭上天子冠冕中的十二串珠琉開始不停擺動起來。

曹丕充滿威嚴的目光透過那擺動的十二串珠琉,望向壇下的數萬人。

這時高壇之下的數萬人,紛紛朝著高壇之上的曹丕下拜。

「拜見陛下!」

數萬聲的聲音再次響徹在這片天地之間,曹丕閉上雙眼享受著那陶醉無比的參拜聲。

在曹丕的感覺之中,好像這時天地之間的生靈,都在向他俯首參拜,對他表示臣服。

這是他當魏王之時體會不到的尊貴。

享受完畢后曹丕睜開雙眼看向南方,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銳利。

今日朕亡了大漢,爾待如何?

爾又能如何!

相關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