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南陽郡,武當縣。
隨著時間的過去,曹仁陸陸續續收到了不少來自漢興郡中的消息。
一開始曹仁的斥候,捕獲了幾名僥幸從漢水軍寨中逃生的申軍。
在審問那幾名申軍之下,曹仁得知了糜旸率軍突襲漢水軍寨的消息。
但當時他得知這個消息時,曾派人去仔細探查過漢水水寨的情況。
據派出去的斥候回報得知,漢水軍寨中的旗幟、皂鼓比以往多了數倍。
而且在水寨的山林中,似有大批軍隊隱藏的跡象。
最重要的是,上游的漢水軍寨中,遍插糜旸的旗幟,疑似糜旸已經親率大軍到達漢水軍寨中。
在得知這個消息后,曹仁內心中起了極大的重視。
不久前,曹丕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并前總數三千五百戶。
在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后,曹仁便率軍從樊城回到了宛城。
而在曹仁回到宛城后不久,他便得知了糜旸被劉備任命為漢興郡太守的消息。
直到現在曹仁還牢牢記得,曹操元旦宴會時在「凌漢臺」上氣極暈厥的事,而造成曹操暈厥的罪魁禍首便是糜旸。
再加上曹操在暈倒之前,曾經提醒過曹仁務必要小心糜旸,一向對曹操言聽計從的曹仁,一直將曹操的這個告戒記在心中。
當得知糜旸成為了漢興太守之后,曹仁便派揚武將軍滿寵率軍駐守漢水中下游的武當縣。
若糜旸想從西城順漢水而下進攻南陽郡,那么武當縣就會是糜旸進攻的第一個要地。
而一旦武當縣被糜旸攻下,糜旸的大軍就可橫行南陽腹地。
可就在做完這副安排不久,曹仁的斥候在武當縣附近捕獲了申儀派出的族兵小隊,斥候從他們身上搜出了申儀的親筆信。
在滿寵得到申儀給曹仁的親筆信后,他不敢怠慢,趕緊命人將申儀的親筆信送到宛城的曹仁手中。
因為申儀以前經常與曹仁互通書信,所以曹仁認識申儀的筆跡。
當曹仁得到申儀的親筆信后,在那封申儀的親筆信中曹仁得知了兩個重要的消息。
一個是申儀有意歸順朝廷,另一個便是在漢水軍寨中的并不是糜旸。
在知道這兩點后,曹仁便親自率軍從宛城趕到武當縣之中。
在領軍到達武當縣中后,曹仁便召來滿寵對他說道:「西城有變,吾欲領兵攻之,伯寧意下如何?」
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
滿寵曾擔任督郵,后來又代理高平縣令,曾將犯人拷打致死,于是辭官歸家。
初平三年時,滿寵被曹操招募,擔任許縣縣令,掌管司法,在任職期間,他以執法嚴格著稱。
后來滿寵轉任汝南太守,開始參與軍事,曾參與赤壁之戰。
當去年襄樊之戰發生時,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在有人勸曹仁棄城而逃的時候,是滿寵斬白馬激勵軍心,力勸曹仁堅守,這才讓樊城沒有被關羽拿下。
縱觀滿寵的履任,足可以稱得上歷任中外,文武兼備這八個字。
因為當初共守樊城的經歷,所以曹仁對滿寵很是信任。
曹仁在問滿寵問題之前,已經將目前他所知道的情報都告知了滿寵。
而滿寵在得知曹仁有征伐漢興郡的意思后,他思考了一番便答道:
「西城東臨漢水,南依高山,糜旸發兵攻圍之,當據漢水為勢,故而彼先奪水寨,斷絕漢水。
糜旸善戰,又有漢水為憑,將軍若發官兵救之,當先破水寨,然后西城之圍才可解。
軍在下游,糜軍居上游,糜旸退卻甚易,官軍發兵往救之甚難。
將軍宜固守武當縣,武當縣無憂,則南陽得安,還望將軍思之。」
在聽滿寵說完后,曹仁臉有猶豫之色,聽滿寵的意思,他是不贊成出兵漢興郡的。
但是曹仁卻繼續說道:「既申儀求援,且望水寨防守嚴密,料糜旸未拔西城。
若不趁此內外相舉之機,擊退糜旸所部,遷移日久,則西城申儀必敗。
西城申儀一敗,則糜旸屯兵西城,居漢水而窺南陽,彼又素有智計,非長久保守南陽之計也。」
滿寵所言的道理,曹仁帶兵多年不會不懂。
但正如他所說,如今西城申儀據城抵抗糜旸大軍,乃是極好的擊退糜旸大軍及拿下西城的時機。
只要西城一拿下,不但可保證漢水上游的安全,還可以借機奪回漢興郡,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再加上曹仁對糜旸的忌憚,曹仁覺得不能讓糜旸在漢興郡中隨心所欲。
否則一旦讓糜旸在漢興郡中站穩腳跟,那么漢興郡中的糜旸就會如一把利劍般,一直懸在他的頭上,這讓曹仁怎么忍受的了。
既然他已經帶兵前來武當縣中,那就斷然不能無功而返。
在這種心態之下,曹仁讓滿寵趕緊整頓糧草,準備船只,他準備近日就逆水而上攻打糜旸。
雖然曹丕曾密令曹仁,讓曹仁守好南陽郡,不要輕舉妄動,但曹仁自有臨機專斷之權。
可是還未等滿寵準備好船只,一個新的消息傳到曹仁的手中。
西城被糜旸攻破了。
那時曹仁正在匯集諸將討論進兵方略,但方略還未討論出來,西城卻已經被糜旸攻破。
在得知糜旸是一日破城后,曹仁對著諸將感慨道:「鹿角何其利也。」
一個在曹仁看來絕佳的機會,就這么消失了。
在發出感慨之后,曹仁已經取消了攻打漢興郡的消息。
下游攻打上游,本就不易。
之前曹仁是看漢興郡內部不穩才有這想法,現在漢興郡中的西城動亂已經被糜旸蕩平,在這樣的時機之下,已經不適合攻打漢興郡了。
無奈之下,曹仁只能無功而返。
在曹仁領兵回到宛城之后,他又得知了一個消息—曹丕的王駕將在不久之后抵達宛城之中。
得到這個消息后,曹仁只能暫時將失去良機的感慨收起來,他開始安排起迎接曹丕王駕的一切事宜。
漢延康元年六月,魏王曹丕的王駕駛入了南陽郡的郡治,宛城的縣境之中。
而曹仁在提前得到消息之后,早早就帶著宛城中一眾屬吏,在城門外迎接著曹丕的到來。
沒有讓曹仁諸臣等待太久,不久之后在宛城北門之外的地平線上,漸漸傳來一陣整齊懾人的腳步聲。
在那陣腳步聲的映照之下,數萬精神抖擻的魏軍浩浩蕩蕩的從北方出現。
而后在數萬魏軍的拱衛中,在上百員的大小官吏的陪同下,一輛駕馭六馬,金碧輝煌的王駕開始出現在曹仁及南陽諸屬吏的眼中。
當看到那駕象征著無上權力的王駕出現后,曹仁趕緊領著一眾南陽官吏,朝著那輛魏王車駕遠遠下拜。
不久之后,曹丕的王駕行駛到了宛城之外。
待王駕行駛到曹仁等臣身前十步外時,王駕便緩緩停了下來。
在車駕停穩之后,王駕上的謁者便恭敬的為曹丕掀開王駕上的帷幄,好讓曹丕能夠看到王駕前方的場景。
當謁者掀開王駕上的帷幄之后,曹丕便見到了向他行禮的一眾南陽大小
官員,看那為首站著一人的身形,正是當今魏國曹氏宗親第一大將曹仁。
見到曹仁對自己這畢恭畢敬的樣子,王駕中的曹丕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曹仁在曹操在世時便是執掌軍權第一人,在一眾魏將之中,曹仁的威望可謂是十分深重。
如今就是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宗室大將,都對自己如此恭敬,這讓曹丕心中對那個想法再無遲疑。
頭戴王冠的曹丕看向對他下拜的曹仁,溫聲開口說道:「車騎將軍及諸卿無須多禮。」
當曹丕的這聲聲音傳入,城門前的曹仁一眾人的耳中時,曹仁及他的屬吏方才結束行禮。
只是面對著曹丕的王駕,這一眾南陽官員還是微曲身體,不敢直視曹丕真容。
這一眾南陽官員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一方面是因為魏王的威嚴,另一方面是因為曹丕的手段。
在今年三月曹丕繼承王位之后,他一方面大肆提拔自己的親信擔任朝中要職,籠絡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另一方面開始排除異己。
在曹丕繼位的當月,在地方上他便任命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他又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想讓他接替曹彰接掌關中軍權。
但可惜曹丕在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的下一月,夏侯惇就去世了。
于是在不久前,曹丕任命夏侯惇之子夏侯楙為安西將軍、持節,接替曹彰都督關中諸軍事,駐守長安。
想來這時夏侯楙,已經在趕赴長安的路上。
曹丕的這一舉措,是想快速將各大邊境的兵權收歸于宗親之中。
在中央,曹丕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御史大夫。
這三人都是當初堅定支持曹丕成為太子的大臣,重用這三人,有利于曹丕快速掌握朝政。
如果曹丕僅僅只是做出以上人事調整,那還只能說他權謀制衡之術高超。
但就在不久前,曹丕利用改元延康一事,以「不尊漢室,意圖謀逆」的借口將一些反對他的大臣紛紛下獄處死。
這一點足以體現曹丕的果決狠辣。
在曹丕這幾個措施下來,曹丕已經真正做到了大權獨攬。
而他以上的那些舉措,亦讓所有臣子都認識了這位新王的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大臣都不敢輕視曹丕。
就連曹仁這種威望深重的大將,對曹丕亦是一副恭敬無比的樣子。
在曹操面前,或許他敢不太注重君臣禮數,但在曹丕面前,他不敢。
只是曹丕深知將來曹家的天下,還需要曹仁這種大將來守護,所以他對曹仁是很看重的。
曹丕坐在王駕上對著曹仁言道:「車騎將軍上來,與孤同坐。」
面對曹丕的這個要求,曹仁一時間有些愣在了當場。
但曹仁見曹丕無改變主意的意思,因此他最后只能在數萬雙羨慕的目光注視下,來到了曹丕的王駕之中。
在王駕下的數萬人眼中,與王同駕,這是何等的恩寵呀!
但讓他們不知道的是,若可以讓曹仁選擇,那他寧遠不要這種恩寵。
在曹仁上得王駕中后,他恭敬的坐在王駕邊緣,并不敢太靠近曹丕。
面對曹仁這副有些拘束的樣子,曹丕只是澹澹一笑,并不太在意。
隨后曹丕發出王令,讓王駕駛入宛城中。
但曹丕并沒有前往宛城中的太守府,他命王駕往宛城的南門走去。
曹丕的命令一發出,這支龐大浩蕩的王駕隊伍就又開始行進起來。
當龐大浩蕩的隊伍駛入宛城中時,曹丕并沒有聽到有人聲鼎沸
的跡象。
按理來說,宛城作為天下第一大郡南陽郡的治所,人口稠密,不應該是這樣的才對。
這并非是曹仁提前清場的結果。
曹丕的王駕要從北門一路駛向南門,橫跨整個宛城,曹丕的這個舉動是曹仁提前未曾預料到的,他也不可能提前清場。
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乃是宛城在去年,剛剛經歷了一場屠城!
曹丕知道這件事,但他卻不在意。
若能震懾四方,屠一兩座城又何妨。
曹丕現在關心的是他的稱帝大業。
在王駕行進的過程中,曹丕從桉上取出幾封奏報交給曹仁觀看。
曹仁在接過奏報看完后,他的臉上浮現了喜色。
這幾封奏報上講述的是近來魏國發生的大事。
其中一件是在曹丕繼位后,濊貊、扶馀單于、焉耆、于闐王皆各遣使奉獻。
還有一件是曹丕任命蘇則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
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因為今世劉備的勢力強大,所以比原來歷史上更早發生,但結果卻是注定的。
除去這兩件事外,還有其他如各地叛賊歸順,異族內附的事。
這些事雖然都不相同,但卻都體現著曹丕的「文治武功」。
曹仁知道曹丕給他看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
曹丕這次南巡除了攜帶鄴城中的文武重臣之外,還帶上了三萬大軍。
曹丕攜帶三萬大軍南巡的目的,無非是在用兵力震懾各地,宣耀武力而已。
他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
曹丕看著曹仁澹澹言道:「子丹的兵馬,現在應該已經進入許都皇宮了。」
在曹丕說完這句話后,曹仁臉上的喜色更甚。
他對著曹丕一拜,口中隱喻地說道:「天命所歸,大王乃周武在世。」
曹丕在聽完曹仁的話后,并沒有做出回應。
他正在把玩著一封軍報,這封軍報是前幾日曹仁報給他的。
軍報中的內容,他早已經看過。
這封軍報中提及的那個名字,令曹丕本能的感受到厭惡。
麋鹿破槽這個夢,曹操曾跟他提及過。
東海糜氏,本為東海麋氏。
在許久之后,曹丕的王駕終于行駛到宛城的南門所在。
到達目的地后,曹丕屏退一切隨從,他就帶著曹仁緩緩登上了城門。
上到城墻之后,曹丕遙望南方,他目光所及,俱是他的王令達不到的地方。
在望了好一會后,曹丕將目光從西南與東南的方向收回,隨后他將目光望向了不遠處的漢興郡中。
這時曹操的叮囑,在曹丕的腦中隱隱響起。
漢興太守?
孤就先把你的大漢亡了,看你如何興漢!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