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一百八十五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1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曹丕內心中對曹操以往對他的不公有著怨懟,因為按自古以來的禮制,立嗣便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自從曹操的原配丁夫人與曹操和離之后,卞夫人便被曹操扶為正妻。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自身便是事實上的曹操嫡長子。

但曹操卻沒有因為他的嫡長身份將他立為繼嗣,反而長期猶疑不定,先后動過立曹沖、曹植為繼嗣的念頭。

先不說曹丕自身有沒有野心成為曹操的繼承者,若一旦讓他的弟弟登上繼嗣之位,等來日他弟弟繼位之后,會放過他這個嫡長兄長嗎?

以己度人,曹丕覺得并不會。

所以為了奪得曹操的繼嗣之位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曹丕只能陷入了無休無止的奪嫡之爭中。

在那場奪嫡之爭中,因為曹操有意的偏袒,哪怕他自身能力不差,但內中的艱險卻令他心力交瘁。

雖然最后是他勝出了,但亦讓他耗費了自身太多的心神,以至于早早的便有白發顯現。

也許曹操信奉的是強者為尊的擇嗣法則,只是這法則令曹丕的心中對曹操充滿了怨懟。

在訴說了以往心中不敢說的不解與怨懟之后,曹丕的心中終于有了片刻的痛快。

但就在他心中痛快之后,他心中的悲哀開始占據上風。

再怎么樣,曹操亦是他的父親,曹丕并非一塊石頭,父親的離去,令他的心中充滿了悲苦。

今日開始,他是成為了掌握巨大權力的魏王,但從此他也失去了一直為他遮風擋雨的父親。

只是曹丕是有著雄心壯志的人,無論今夜他有著怨懟還是悲哀,他同時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他今年才三十四歲,乃是現今天下三大諸侯中年紀最輕者,他還有著曹操給他留下的百萬甲士及無數名臣良將。

天命最后必定在他!

曹丕跪在曹操的靈位前,繼續言道:“既然父親以為我比不上大兄與倉舒,那么兒子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

“兒子要證明給父親看,證明給天下人看,父親當初選擇我,是最正確的選擇!”

曹丕在說這句話時,語氣中的不解與悲哀已經盡皆消散,他此刻的語氣中充滿了躊躇滿志。

曹丕抬頭看向身前的曹操牌位,在大殿之中閃爍不停的燭光照耀下,曹丕原本悲苦的臉上已經掛上了堅定的神色。

隨后曹丕起身,為他的君父上了一炷香。

靈香點燃,一陣縹緲的煙霧開始從曹丕的身前升騰而起,看著那漸漸升起的煙霧,曹丕的心中思索著他繼位之后要做的事。

當務之急,是務必要穩定人心,順利將曹操生前的所有權位穩定的繼承下來。

只是這一點,有著諸曹、夏侯宗親在,有著曹操留下的眾多英才在,并不難。

難得是,他下一步該怎么走。

就在曹丕思考的時候,殿外侍者的聲音傳來,說是中庶子司馬懿求見。

在聽到司馬懿求見之后,曹丕臉上浮現喜色,他馬上下令讓司馬懿進來。

隨著高大的殿門被緩緩推開,一身素服的司馬懿的身影出現在了大殿之外。

這時殿門尚未關閉,在外界月光的照耀下,站在殿門口的司馬懿猶如處在光與暗的界限之中,面目模湖不清。

他的影子在月光的照射之下,在殿內的地板上,拉伸出老遠。

這有些詭異的一幕曹丕并沒有察覺,隨著殿門的再次關閉,站在殿門口的司馬懿身影大部分都隱在了黑暗之中。

殿門打開的聲音讓曹丕的目光向殿門處看去,當他看去時,就只能隱約看到有一位人影在黑暗中。

他知道那人是他的心腹司馬懿,曹丕招手讓司馬懿上前來。

在曹丕的召喚之下,司馬懿十分恭敬地來到曹操的靈位前,他在對曹操的靈位行完一個大禮后,才對著曹丕行禮。

司馬懿這副知禮守禮的面目落在曹丕的眼中,令他心中滿意至極。

他最喜歡恭敬守禮的大臣。

看著司馬懿的這副面目,曹丕不禁回想起了曹操當初告戒他的那句話:“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當時曹操見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又曾做夢夢到三馬同槽,所以對司馬懿心生厭惡,對他說了這句話。

只是曹丕在聽完曹操告戒他的這句話時,卻因為他與司馬懿素來親善,相信他的為人,所以他經常在曹操面前維護他。

若無曹丕的維護,司馬懿不一定能活到現在。

如此恭敬的臣子,將來怎么會干預我的家事呢?父王真是太過多慮了。

至于當初曹丕之所以會堅定的維護司馬懿,不僅因為他與司馬懿關系友善,還因為司馬懿是他的心腹智囊。

當年奪嫡之爭時,有四位大臣是他的堅定支持者,這四位大臣分別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這四位大臣在當初的奪嫡之爭給了他極大的幫助,沒有這四個人的幫助,他當初不一定會坐上魏國太子的寶座。

而在這四位大臣之中,除了吳質之外,就是司馬懿給他的幫助最大。

雖然曹丕的心胸并不寬大,但對于幫助過他的人,他一直都很感激。

曹丕在司馬懿對他拜完后,他帶領著司馬懿來到了內殿所在處。

這處大殿本來是曹操的辦公及寢居之所,所以這處大殿的布局非常寬廣,哪怕是在內殿之中,亦有著不小于外殿的空間。

在來到內殿中后,曹丕在王座上坐下,而后他讓司馬懿就坐在他身前不遠處。

司馬懿落座之后,曹丕問司馬懿道:“仲達深夜來尋孤,可有要事?”

面對著曹丕的詢問,司馬懿拱手答道:“臣為君王解憂而來。”

聽到司馬懿這么說,曹丕的的臉上浮現詫異之色,他問司馬懿道:“孤有何憂?”

“大王乃心懷壯志之人,所憂者當然是平定天下一事。”

司馬懿的回答讓曹丕臉上的詫異之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嘆息之色。

他對著司馬懿稱贊道:“仲達真知孤之肺腑也。”

曹丕的稱贊令司馬懿的臉色更加謙卑。

在曹操在世時,他為了不過分顯露自身的聰慧,所以對于很多事,他就算知道如何破解也不講。

但如今曹操已經不在,他已經不需要再刻意隱藏自身的聰慧。

與曹丕相處多年,對于曹丕的性格他早已經摸得透徹。

曹丕雖然有傳承曹操的疑心病,但那大多是對那些曾經與他作對的人。

而對于一直支持他的人,曹丕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的信任。

相比于曹操的雄猜,曹丕少了許多敏銳。

司馬懿既然當初會選擇出仕,那自然是想著成就一番功業的,以往的克制為的便是將來的騰飛。

只要自己能不斷顯示自身的能力,讓曹丕真正認識到自己才是能輔左他平定天下的人,那么自己的地位及官位一定會節節攀升。

當然也不能說司馬懿現在就有了別樣的心思,目前的他還是處在,想輔左明君建立一番功業的心態中。

見司馬懿一眼就猜出了自己內心中的志向,曹丕的臉上浮現些許笑容。

在今日曹操臨死前問他的那個問題中,如果按照他真實的想法回答,那必定是會回答:擇弱而滅。

早在未曾繼承王位之時,他就有一顆平定天下的內心,何況現在。

曹丕看向司馬懿問道:“仲達以為,孤下一步當如何走呢?”

曹丕與司馬懿是多年好友,亦算一起共過患難。

所以曹丕對于司馬懿還是信任的,他也沒必要在自己的心腹面前,隱藏自己的想法。

面對著曹丕的詢問,司馬懿心中早已經有所腹稿。

他對著曹丕言道:“臣以為大王在穩定局勢后,應該奏請天子改元。”

聽到司馬懿建議自己,在穩定局勢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這個,曹丕不禁有些不解。

“為何?”

現今大漢的年號是建安,建安這個年號已經用了二十五個年頭了。

天下人已經習慣建安這個年號,司馬懿突然建議他改元,這讓曹丕一時間不知原因為何。

在曹丕疑惑目光的注視下,司馬懿言道:“建安年號始于先王奉迎天子那一年,建安年號已歷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來,是先王輔政開擴基業的階段。”

“正因為如此,世人只要一提到建安年號,便會想起先王。”

“今大王承基偉業,一開始是需要先王的威望為大王保駕護航,但大王不可長久活在先王的庇護之下。”

“從古至今,每逢新君繼位,都要改元以示天下即將迎來新氣象。

年號不但有革故鼎新之意,亦往往代表著新君的政治需求。”

“今大王雖非天子,然亦可通過奏請天子改元,來向天下人展示先王薨逝,大王繼位的事實,以此來潛移默化影響天下人心。”

“況且改元一事茲事體大,建安年號已經深入人心,一旦改元,難免會有一些漢室老臣出來反對。”.

“世人皆知改元乃大王之意,故而那些出來反對的漢室老臣,就是心中不服大王之輩。

到時候大王可借助懲治彼等,一則樹立威望,二則清除隱患,三則可繼續削弱擁護漢室臣子的勢力。”

在司馬懿說完后,曹丕的臉上已經有意動之色。

去年他在處理“魏諷謀反桉”時,之所以會連坐數千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在借助那場謀逆桉,清除擁護漢室之人的力量。

在他的清理之下,如今在鄴城內外,擁護漢室的力量已經遭受重創,再不足為慮。

但是鄴城是清理差不多了,作為擁護漢室的大本營許都,想來還殘留這一些“擁漢派”。

為了心中的那個野望,曹丕覺得司馬懿的建議很有可行之處。

司馬懿的第一個建議,已經讓曹丕有所意動,這讓曹丕對司馬懿今晚的到來,懷抱著更大的期望。

曹丕對著司馬懿言道:“仲達可還有良策?”

司馬懿看著曹丕臉上的意動之色,他知道自己的建議已經引得曹丕的贊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當然要繼續建言。

而他接下來的這個建議,絕對會讓曹丕更加意動。

司馬懿對著曹丕言道:“大王可有稱帝之意乎?”

因為內殿中目前僅有兩人,所以司馬懿的聲音并不大。

但當他的聲音傳到曹丕耳中時,卻讓魏王曹丕的身軀都有些顫動。

他猶如聽到了這世間最美好的樂章一般。

在聽到司馬懿的話后,曹丕馬上對司馬懿言道:“仲達慎言!”

只是曹丕雖然是讓司馬懿慎言,但從他臉上的激動之色來看,他更想著司馬懿繼續說下去。

九州至尊,上天之子,禮樂征伐自其而出,面對這樣的一個個頭銜,曹丕又怎么會不動心呢?

在最后,他見四下無人,及司馬懿又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對著司馬懿言道:“稱帝一事,茲事體大,不可貿然而舉。”

曹丕的回答證明了,他心中絕對有著稱帝之意。

其實不僅是曹丕,就是曹操在世時,他也未嘗沒有動過沒有類似心思。

歷史上在曹操與孫權聯和擊敗關羽之后,孫權向曹操稱臣,而陳群與桓階就借助著這個時機,紛紛上書請求曹操稱帝。

雖然曹操最后拒絕了那個提議,并且說出了那句流傳甚廣的“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

但若是曹操真沒有意向稱帝,他又何必說出這種話呢?

要真是大漢忠臣,不應該是將陳群與桓階下獄嗎?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時陳群與桓階作為天下的大名士,他們用的是公開上書的方式,勸曹操稱帝。

這一點足以說明,當時在魏國內部早就有勸曹操稱帝的言論,并且曹操對這些言論保持曖昧態度。

不然于公于私,陳群與桓階都不可能冒著家族清望被毀的風險,敢率先公開上書曹操勸他稱帝。

雖然由于今世的歷史發生改變,曹操的那句名言沒機會說出來。

但魏國內部讓曹操稱帝的言論早有流傳這一點,并沒有改變。

這件事曹丕亦是知道的,正因為知道,他才不敢輕率做出行動。

只是司馬懿既然敢主動提出這個建議,那他必然是有著說服曹丕的把握的。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