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一百五十三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

第一百五十三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17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正文卷

正文卷

曹操將劉備視作一生中的大敵,他對于劉備的感官很復雜。

因為劉備處處與他為敵,所以他對劉備恨之入骨。

而又因為劉備是他所看重的對手,所以他對劉備亦有著佩服。

但無論出于何種感受,在再次重逢時,曹操對劉備的恨意,肯定遠遠大過他對劉備的佩服。

因此一見面,他便直接辱罵劉備為「賣履舍兒」,并自稱為劉備的長輩。

面對著曹操的辱罵,糜旸與關平的臉上,盡皆浮現了怒色。

但是劉備卻很澹然。

與曹操一生為敵的他,被罵的還少嗎?

但劉備亦不是會吃虧的人,至少他不想在曹操面前吃虧。

劉備坐在船頭之上,拍著甲板對曹操笑罵道:「贅閹遺丑,乃翁在此!」

劉備的話語飄到曹操耳中,令曹操的眼睛瞬間瞇了起來。

自他擊敗袁紹以來,天下中敢當面罵他閹豎遺丑的人已經沒有,這劉備算是天下中唯一的一個了。

既然曹操拿劉備的出身進行辱罵,那劉備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要是論及出身,劉備雖然出身低微,但真論起來,曹操的出身那簡直就是令人不齒。

當年陳琳就在《討曹檄文》中說了:

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

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

最重要的是劉備罵曹操為「贅閹遺丑」,無疑是將他身后的兩名子侄也罵進去了。

曹操今日帶來的二位子侄,分別是曹真與夏侯尚。

曹真,字子丹,是曹操的養子。

當年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曹真之父秦邵為曹操招募兵馬,后為豫州牧黃琬所殺害,曹操哀曹真少孤,于是收養喪父的曹真。

曹真自小力大勇勐,有一次射獵時他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馬射虎,虎應聲而倒。

曹操壯其鷙勇,讓他率領虎豹騎。

建安二十三年漢中之戰時,曹真以偏將軍率領所部,擊破劉備別將吳蘭于下辨,被拜為中堅將軍。

去年,曹操任命曹真為征蜀護軍,后督徐晃等于陽平關,擊破劉備別將高翔。

夏侯尚,字伯仁,乃是已故征西將軍夏侯淵的堂侄。

夏侯尚年輕的時候,與當今的魏太子曹丕關系就十分親密,夏侯尚的才智也被曹丕所賞識。

曹操平定冀州時,任命夏侯尚為軍司馬,率領騎兵跟隨征伐,后來又擔任五官中郎將文學。

建安十八年時,曹操稱魏公,初建魏國政權,升夏侯尚為黃門侍郎。

建安二十三年時,代郡烏桓叛亂,曹彰奉命征討,夏侯尚跟隨,參與軍事,平定代郡,得勝歸來。

曹真與夏侯尚聽到劉備的辱罵,臉色瞬間氣的通紅。

他們現在比剛才的糜旸與關平兩人,更為憤怒。

但是他們二人卻不好發作,因為他們身前的曹操還沒說話。

而曹操被劉備回敬一句后,知道他已經在言語上占不了什么便宜了。

畢竟相比于信義著于天下的劉備,他身上能被罵的點太多了。

于是曹操亦隨著劉備一般,在船頭坐下來。

既然占不了什么便宜,那就忘記這回事。

在劉備與曹操的船頭之上,各有一座火爐正在煮著酒。

在曹操坐下

后,他用手指輕敲著船頭的甲板,看著對面的劉備言道:「玄德,多年未見,你之言語倒是愈發犀利了。」

「舊友重逢,你就不為孤介紹一下你身后的二人嗎?」

劉備聞言后,便用手指指向糜旸與關平二人,將他們分別介紹給了曹操。

當劉備介紹到糜旸時,曹操用饒有意味的眼神深深看向了他。

他見糜旸身姿挺拔,劍眉星目,便主動開口對糜旸說道:「公安一戰,糜郎之名遠揚天下。」

「今日觀之,與當年周郎之英姿頗為相似。」

「不知你二位長輩尚安好乎?」

曹操雖只是盤坐在甲板上,身形并不板正,但他身上那種久居上位者的氣勢并未消失。

且他身后不遠處的河岸上,已經聚集著數萬大軍為曹操掠陣。

特別是曹操對糜旸說話時,他那雙仿佛能看透一切的鷹眼,時刻在糜旸身體上下打量著,似要找出糜旸的什么破綻一般。

這些都在無形中給糜旸施加著壓力。

但糜旸早已經今非昔比,旁人可能會懾于曹操的威勢,糜旸并不會。

糜旸見曹操問話,他不卑不亢的對著曹操行了一禮言道:「家中二君身體硬朗,一切安好。」

曹操聞言后點點頭,而后他開口對糜旸言道:「當年孤上表天子,令你伯父為嬴郡太守,令你父為彭城國相。

當初若他們***而歸,那今日你應該站孤身后才是。

且你今日亦不當只為一偏將軍耳。」

說完后,愛才的曹操口中頗有唏噓之感。

面對曹操似嘆息似離間的語氣,糜旸依舊沉著應答道:「麋鹿當逐德而居,并非***厚祿可誘。」

聽到糜旸的這番回答,劉備不禁撫掌大笑,曹操卻只是不在意的一笑。

人都是會變得。

笑后,曹操亦將他身后的兩位子侄介紹給劉備。

但曹真與夏侯尚哪怕亦有些名聲在身,相比于年紀最輕,名聲卻最盛的糜旸,卻顯得有些普通了。

劉備并未對曹操身后的,曹真與夏侯尚二人懷抱什么興趣。

劉備主動問曹操道:「今日你喚孤出來,只是為此乎?」

當劉備問出這句話后,他與曹操二人身前的佳釀都已經被煮沸。

美酒的香氣開始縈繞在兩面艨艟之間。

見到這幕,曹操主動抬起火爐上的酒壺,而后先往自己的杯中倒了一杯酒,他對著劉備一飲而盡。

在飲完后,曹操感慨道:「美酒入口,舊人對坐,真乃人生一大樂事。」

「想來自天下大亂以來,至今已經三十余年。」

「這三十余年以來,故人陸續凋零,時至今日,當年與吾一同共討黃巾并能被孤看重的人,唯有玄德一人。」

「人到晚年,常會思緒往事。」

「吾一直有一事不明,還請玄德解惑。」

曹操這時暫時放下了魏王的身份,將劉備當做多年未見的舊人。

而曹操此舉,也令劉備回憶了往事。

劉備亦為自己倒了一杯酒,而后對曹操言道:「孟德請問。」

這是今日,劉備第一次開口稱呼曹操的字。

曹操開口問劉備道:「建安元年,玄德為呂布所敗,來許都奔吾。」

「玄德至許都之日,吾資助兵馬錢糧,又上表天子命玄德為左將軍、豫州牧,可謂是待玄德不薄。」

「在許都時,吾待玄德為故舊,為好友。」

「每逢宴飲必召玄德,每有美酒必分玄德。

當初吾之心腹仲德勸吾殺汝,吾之臂膀奉孝勸吾軟禁汝,吾皆未應允。」

「但是玄德最后為何要背叛吾?」

「這便是玄德一直所宣稱的仁義嗎?」

說到最后,曹操將手中的酒杯狠狠得敲擊在甲板之上,可見他心中對此事的恨有多深。

面對曹操的質問,劉備臉上露出些許不齒,他對曹操問道:「時隔多年,孟德竟還不能想通此事,那想來孟德也定無后悔之意了。」

「那今日吾就為孟德解惑。」

「建安元年,吾為呂布所破,西奔孟德,孟德是待我不薄。」

「當時吾亦知道,孟德對我不薄,既是重我之人,又是重我在徐州的名望,想以此抗衡呂布。」

「但我并不在意這點,只要孟德能匡扶漢室,再造華夏,吾為孟德效力又有何妨?」

「但孟德還記得,當日在許都之外,你答應過我什么嗎?」

「洧水湯湯,在洧水邊你向我保證定會扶保漢室,你向我許諾必不再屠城。」

「可是最后呢?」

「建安三年,你東征呂布,我隨軍出征,彭城因我名望而下。」

「但你為了宣耀武威,震懾呂布,竟又下令屠城。」

「彭城百姓何辜?」

「自那一日起,我就知道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自那一日起,我便下定決心,勢要為那些無辜的百姓報仇。」

「盡管我人微言輕,盡管我戰至一兵一卒,但我一定要為那些慘死的百姓報仇。」

劉備的答桉讓曹操一愣,而后大笑起來。

曹操的笑中充滿了嘲諷,充滿了不理解,更充滿了對自己的不值。

他等了這么多年的答桉,最后竟然會是這個。

「玄德,當今是大爭之世!」

「大爭之世,強者為尊。」

「北有黃河,南有長江,那滾滾長流,流不盡的盡是英雄血。」

「何況那些庶民?」

「為成大業,為達目的,手段并不重要,結果才重要。」

「你知道你為何一直敗于我嗎?」

「因為亂世之中,霸道為先,你所信奉的王道是行不通的。」

面對著曹操的嘲笑與質疑,劉備臉上依舊堅定。

他看著曹操,用堅毅的語氣說道:

「亂世,亂的是人心。因此欲安天下,先定人心。」

「而人心之本在于循王道,行孝義,持忠智。」

「備起至微末,并無大才。但備亦知天下喪亂,罪不在百姓。」

「備并非不知權謀,并非不知霸道之術,但備當日起兵,為的不是奪天下,而是安天下。」

「誰害百姓,誰亂漢室,備就視誰為死敵。」

「備本幽北一布衣,身無長物,無牽無掛,我才德微薄,故而招致數次背叛,數次失敗。」

「但無論我經歷多少次背叛,我之初心亦不會變。」

「無論我經歷多少次失敗,只要我能留有一命,我必不會放棄心中志向。」

「無論王道是否適合當世,我既然已經選了這條路,那便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至死不悔。」

劉備的這番話語,落在他身后的糜旸耳中,令糜旸心中浮現了巨大的感觸。

今日的他,不是如前世一般,在冰冷的史書上,在一些嘩眾取寵的營銷號中,去揣度著劉備的為人。

他今日是在站在劉備身后,而后親耳聽到劉備闡述他的心志。

無疑這種親身經

歷所帶來的震撼,是之前糜旸所從未體會過的。

這便是漢昭烈帝嗎?

只有來自后世的糜旸知道,劉備今日所說的話,并不是一時激憤,亦不是收攬人心。

他是真的在用他的一生,他的生命在踐行著他所奉行的仁義。

歷史上他的死因,也是因為他發動了一場仁義的戰爭。

劉備最終死在了,他所追尋的王道的道路上。

可劉備的話語落在曹操耳中,只引得他一陣輕笑。

多少年過去了,劉備還是如此天真。

曹操與劉備都是當世之雄,自然都不會被對方的三言兩語影響了自己的心志。

但曹操面對劉備這副堅韌不拔的態度,心中也不禁對劉備佩服不已。

曹操從劉備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劉備一輩子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征戰不休。

而他曹操不也是,為了心中一統天下的志向在征戰不休嗎?

自古以來,從沒有什么千秋萬代,唯一不變可以永久傳承的,正是心中的志向。

這時,本來晴朗的天上忽然陰云漠漠,好似驟雨將至。

曹操看向那陰云密布的天際,他發現天上烏云有一處神似兩條天龍懸掛相爭。

心有所感的他指向那處對劉備言道: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方今初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玄德與操耳。」

「只可惜雙龍相爭,必兩敗俱傷。」

「今兩軍相爭已久,雙方軍民皆疲憊不堪,不如暫且罷兵,來日再戰。」

「今日你我煮酒相會論志,或可傳為一時佳話。」

「現吾以佳釀為引,神龍為喻,漢水為界,愿與玄德定下停兵之約,兩家可共罷兵休養生息。」

說完后,曹操舉起身前的佳釀敬向劉備,「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面對曹操提出的兩家共同罷兵的建議,劉備并沒有感到太大意外。

因為自從孫權兵敗后,獨木難支的曹操想退兵才是正常的表現。

只是劉備也沒有馬上應承曹操,他在思考利弊。

劉備想到如今荊益兩州,因為連年大戰已經士民皆疲,的確需要休養生息。

而要想擊潰曹操并不是一時之功,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遷移日久,變數難料。

而且荊州內部還有許多隱患要處理。

故而劉備最后亦舉起酒杯敬向曹操:

「那就以漢水為界,你我兩家暫且罷兵。」

醬油拌歷史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新書、、、、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