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糜漢 >>糜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

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17日  作者:醬油拌歷史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醬油拌歷史 | 糜漢 


就在公安城中的信騎從公安城中狂奔而出時,在公安城外數十里外有一支數千人的漢軍正在急速行軍著。

這支數千人的漢軍,乃是由輔漢將軍李嚴所帶領前來支援公安的援軍。

在不久前,劉備已經率領著三萬大軍到達了江陵城中。

在到達江陵城中后,劉備先勉勵了一番糜芳,而后便要立即提兵北上。

但這時劉備的意圖卻被二位大臣所阻止,一位是隨軍出征的馬良。

馬良字季常,荊州襄陽宜城人士,乃是馬謖胞兄。

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華名氣,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的。

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

在荊州時常流傳著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贊譽。

建安十四年時,劉備擔任荊州牧,征辟馬良為州從事。

建安十六年時,劉備入蜀,留下馬良在荊州輔左關羽。

后來劉備平定益州后,征召入蜀中馬良為掾。

馬良與諸葛亮關系極好,諸葛亮在劉備出征時,擔心劉備因心中焦急輕兵冒進。

因此他便推薦馬良擔任漢中王司馬,跟隨劉備一起入荊支援關羽。

而馬良在見三萬大軍日夜兼程之后,竟然還不得休息,他牢記著諸葛亮的囑托,直接對劉備勸諫道:

“江陵距襄陽不過數日日程,若晝夜兼程,旦夕可至。”

“然我軍今因連日趕路,困累交加。

若不在江陵城中做修整,而立即提兵北上,那么士卒戰不能戰,守不能守,易為魏軍所趁。”

在見馬良出言勸阻劉備后,黃權亦出來勸道,“今大王大軍已至江陵,曹賊定然已經知道大王到來的消息。”

“之前張將軍率一萬大軍已抵至襄陽城下,黃將軍之先鋒也已經到達漢水之外,關將軍麾下兵力已有將近四萬之眾。”

“四萬大軍,糧草充足,后路無危,以關將軍之韜略,守住襄陽已然無憂。”

“大王若要轉守為攻,擊退魏軍,亦當修整大軍之后再北上。”

再接連兩位重臣的勸阻之下,雖然劉備心中還是焦急非常,但他也漸漸有了遲疑之色。

最后李嚴更是出班言道:“當今荊州局勢,非關將軍一處危急。”

“曹操、孫權各起十萬大軍攻荊,其中曹操大軍為關將軍所阻,而子成卻保守孤城,兵不滿萬駐守公安。”

“若公安一破,荊南定失。”

“荊南一失,荊北腹背皆露于敵軍兵鋒之下。”

“屆時孫權親率大軍北上,與曹操南北夾擊我軍,我軍縱驍勇,亦恐不能敵。”

“臣還請大王早日發兵救援公安。”

在李嚴的提醒之下,劉備瞬間反應了過來,公安那處的情勢一樣很危急。

正如李嚴所說,襄陽與公安只要有一處不保,那么不說荊州的得失,就說如今在荊州中的數萬漢軍,都有可能直接被曹操與孫權包了餃子。

相反只要擊破了曹操與孫權任何一處大軍,另一處大軍都可能直接退去。

所以劉備目前留在江陵居中協調全局,才是最正確的。

而糜芳見終于有人想起了他的兒子之后,他立即哭拜在劉備身前。

他一邊哭,一邊向劉備言及他兒子獨守孤城數月來的不容易。

以往在糜旸擊破孫桓的戰報下,劉備及諸臣都有些遺忘了糜旸的年紀。

如今經糜芳這么一番聲淚俱下的哭訴,眾人才盡皆反應過來,糜旸今年不過二十歲而已。

這樣一個年輕人,內外斷絕,獨守孤城數月,內中的艱險不知道有多深。

面對著糜芳的哭訴,情感豐富的劉備不禁從地上扶起糜芳對其泣聲言道:“子成,孤之子侄,孤如何不心疼?”

君臣對泣引得在場的大臣盡皆心酸。

以往糜芳在大臣中的口碑并不好。

但誰能想到,在荊州危難之際,是糜芳與糜旸父子挺身而出呢?

相比于在面對危難時背主投敵的士仁,相比于在面對危難時見死不救的劉封孟達。

糜芳父子在這場荊州之亂中的忠勇表現,令任何人心中都敬佩至極。

可以說,現今荊州的局勢不至于糜爛,完全都是糜芳父子的功勞。

其中糜旸更是居功至偉。

若不是他的提醒,荊州可能早就被孫權奪去,而關羽更可能已經身首異處,哪能等到劉備援軍到來的今日呢?

之前劉備只是因為擔心關羽,才對公安的糜旸有所忽略。

如今他經過諸臣提醒,再加上關羽暫時無恙,所以他立刻作出了一個決斷。

他打消了立即北上支援關羽的打算,他命大軍先在江陵城中休整。

而后他問在場眾臣,誰愿意擔當先鋒南下救援。

劉備知道現在公安城因為內外斷絕,消息不通。

他不太了解公安城的情況,所以應該先派一支先鋒南下打聽情況,而后他根據情報再作出下一步的打算。

而且孤城被圍,最忌看不到希望而導致士氣衰落。

現先派一支先鋒大軍南下,既可打探公安的消息,又可告知城中的人援軍已到,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在劉備所問一出后,他身前的諸位將領皆齊齊出班請求南下。

甚至因為一下子出來的太多,廳中都被站滿了,導致有些將領沒及時出來而心下惋惜。

這一幕看呆了糜芳。

他兒子在益州的人緣這么好嗎?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么多人出來愿意擔當先鋒救援糜旸,一方面是糜旸在成都的人緣好,一方面是他的身份特殊。

劉備麾下大致可分為四個派系,一個是元從派,一個是荊州派,一個是益州派,還有一個是東州派。

元從派自不用說,糜旸乃是他們的核心二代,糜旸有難時,他們不可能無動于衷。

荊州派的代表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與糜旸有師徒之誼,因為這點,荊州派中的許多人就對糜旸感官不錯。

再加上沒有糜旸,可能他們的故里荊州早就丟了,面對這種大恩,他們也勢必不會對糜旸坐視不理。

至于東州派的李嚴等人,現今東州派的領袖是法正......

最后一個益州派倒是對糜旸感官不好,但問題是他們沒有兵權,這種情況下,沒有他們請命的份。

諸將紛紛愿為先鋒,劉備經過權衡之后,委任了輔漢將軍李嚴率本部兵馬為先鋒南下。

并且他還指派了幾員,救援情緒最高昂的年輕將領隨李嚴一并南下。

這幾員年輕將領是:張包、關興、趙統、.......

在經過一夜的休息之后,覺得事不宜遲的李嚴,趕緊點齊本部兵馬并帶著張包幾員小將,南下公安而來。

經過三日的行軍,這支有著五千兵馬的援軍離公安城已經很近了。

但就在這時,李嚴卻命令大軍停下,停止朝著公安繼續前進。

一收到大軍停止前進的消息,走在大軍最前方的張包就立即來到了李嚴身前。

張包對著李嚴一拜后,口中問道:“公安近在遲尺,將軍緣何停止行軍?”

張包的語氣頗為恭敬,但他臉上的那番焦急的神色,怎么也掩蓋不住。

張包是張飛之子,出身將門的他,在劉備決定要出兵荊州的時候,他便自愿放棄了在成都中優握的生活,自愿請求隨軍出征。

與張包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關興與趙統。

因為喜張包幾人憂國憂民的心思,劉備任命這三人為別部司馬,隨軍出征。

別部司馬不屬于一般的軍制之列,按例麾下各轄數百兵馬。

因此單單張包三員小將手中就有近兩千兵馬。

因為與糜旸的友好關系,所以張包是最想救援糜旸的人之一。

他見公安已經快到了,李嚴卻下令停滯不前,他當然會焦急。

面對著張包的詢問,李嚴臉上浮現沉重之色。

他知道張包出身不凡,將來的發展也不會低。

他有心教導張包,便對張包言道:“按之前情報中所說,公安外吳軍四面圍城。”

“我軍由江陵南下支援,對于這點吳軍應該會早有防范。”

“但如今,我軍將至公安,卻不見吳軍一位斥候,不聞吳軍一絲喊殺聲。”

“事出反常,必有詭秘。”

“我是擔心吳軍會設有伏兵。”

在李嚴這么說之后,張包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系。

老將就是老將,考慮的很是周到。

雖然心中很著急,但張包知道大局為重,所以他并沒有催促李嚴。

而李嚴在命大軍原地扎營,布置好一切防御設施之后,就馬上派出斥候隊伍探查四周。

就在不久后,李嚴派出的斥候小隊,就捕獲了一位“奸細。”

只見這名奸細身穿漢軍兵服,在被李嚴的斥候小隊捕捉后,他還掙扎著,口中說他是公安派出的報捷信使。

但他說的話,李嚴的斥候小隊只當做笑話在聽。

公安都被圍的水泄不通了,哪里還能派出信使。

更何況這名信使口中還說,糜旸不久前領兵大勝吳軍,已解公安之圍。

這怎么可能呢?

想來這人必是引誘我軍的“奸細。”

斥候小隊在將這名“奸細”帶到李嚴之前后,將從這名“奸細”身上搜出的一封信,交給了李嚴。

這名公安城中的信使也是無辜,他是公安城中派出數十位信使中的其中一位。

本來他的任務是前往江陵城,是最輕松的。

沒想到,他還沒出公安的縣境范圍呢,就被自家人給逮了。

本來他懷中的信,可以證明他的身份,可是這斥候小隊中的人,偏偏還不識字。

真是無妄之災。

李嚴取過斥候遞過來的信,他見這封信以蠟封好,而且信的封面上還做了漢軍中特有的暗號。

當看到這個時,他心中已經有了幾分信了,眼前之人是自家信使。

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打開這封戰報看了起來。

而在看完之后,一生中見過不少大風大浪的李嚴,臉上的神色變得煞是好看起來。

李嚴將一旁的張包幾人喚到身前,將他手中的戰報交給了張包幾人看。

而張包幾人在看完后,他們紛紛瞪大了雙眼,一臉不可置信的神情。

李嚴抱著心中最后一絲疑慮,問張包道,“這上面可是子成的筆跡?”

與糜旸是好友的張包,他自然熟知糜旸的筆跡。

他隨后一臉呆滯的點了點頭。

在確認了這點之后,李嚴心中再無疑慮。

這封戰報上有漢軍獨有的暗號,亦有糜旸與關平的官印,還是糜旸親筆所寫,這斷不可能是假的了。

李嚴命人將眼前信使解開束縛。

而后他將信重新蠟封好,交予這名信使。

他又命人保護這名信使往江陵,將這件戰報親手交到劉備手中。

在做完這一切后,李嚴命令大軍拔營。

這時張包呆呆的問了李嚴一句:“將軍,子成所言會是真的嗎?”

面對張包猶如夢中的詢問,李嚴神情澹然,而后他澹澹說道,“子成不可能會寫信欺騙大王。”

甩下這一句話,李嚴當即背過身,指揮大軍開拔去了。

而就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他再也繃不住他臉上的神情。

一瞬間,他的臉上滿是震驚、欣賞、和濃厚的郁悶之色。

這郁悶之色乃是他在懊惱,為什么當初大王為糜旸擇師時,他不與孝直爭上一爭呢?

悔不當初呀。

而在李嚴離去后,張包身旁的關興咳嗽了幾聲,推了一把張包,讓他從失神中清醒過來。

但等張包清醒過來后,他腦袋中還是有點混亂。

糜旸已經將十萬吳軍擊破了,那他們這數千援軍南下作甚?

幫他打掃戰場?

本來劉備任命張包幾人為別部司馬,還讓張包覺得自己與糜旸的位分差不了太多。

但一旦等糜旸大勝的消息傳到劉備耳中,糜旸憑借此戰功,最低都是將軍了吧。

想到這里,張包心里苦呀。

同為太子四友,糜旸都快開府了,他還在當司馬。

這時張包發現他身邊只剩下關興一人,因此他問道,“統弟呢?”

太子四友之間感情極好,往日里,大多以兄弟相稱。

見張包問起趙統,關興聳聳肩答道:“他在看完那封信后,就已經馬上率領本部兵馬南下了。”

張包不解:“為何?”

關興答道:“他說:再晚功勞都是子成的啦!”

聽到關興如此說,張包方才如夢初醒。

他氣趙統不講義氣,而后他立馬將關興扶上戰馬,自己與關興同乘一騎,領著本部兵馬朝著公安疾馳而去。

關興之所以還能留下來與張包說話,不是他不心急。

是他最近病痛復發,只能與張包同乘一騎。

若不是因為此,他絕對跑的比趙統還快。

不久后,正在江陵城中大廳中議事的劉備,收到了糜旸的戰報。

聽到不是李嚴送來戰報,而是糜旸送來,劉備瞬間就反應到一個不好的結果。

難不成公安丟了?子成突圍之后給他寫了這封戰報?

大廳中的眾臣聽到是糜旸送來戰報后,他們臉上也大都流露著沉重的神情。

但他們心中都沒多少責怪糜旸之意,畢竟他初次領兵,能夠將公安守這么久已經是難得了。

劉備懷抱著沉重的心情,他在心中已經做好了最壞的結果。

可就在不久后,看完了戰報的劉備,因為心中驚訝,直接從王座上站起。

大廳之中頃刻響起了劉備爽朗的,充滿驕傲的笑聲。

隨著劉備笑聲響起,他頭上代表君王威嚴的王冠珠琉,此刻也在不停抖動著。

珠琉相互碰撞在一起,發出了一聲聲悅耳的凱歌。

似在為糜旸祝賀一般。

劉備臉上的陰郁,這時全部一掃而空。

“我軍大勝!孫權敗逃!”

“子成!子成!”

“快召他回江陵,孤要見他!”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上一章  |  糜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