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沒有不信自家姑娘的意思,但雙拳難敵四手的道理她還是明白。
十幾個人在她看來,終究是難成大事的…
“十個人的確是有些少。”池惜年并不否認自己的莽撞,但她依舊堅持只帶十人,“可有的事,并非人多才能做。人太多,難以指揮監控,說不定,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
“而且,平興那邊的官府,也不盡是棒槌。他們當中可能確實混了些人渣進去,但我相信,其大多數,還是真正想做事的人。
“否則,以往的梅雨季,水患就不會那么容易解決了。”
為了判斷平興官府到底能給自己多少助力,池惜年在登云樓與晏初景用膳的時候,特意向他打聽了平興往年梅雨季的情況。
據晏初景所言,平興府雖然潮濕雨多,幾乎每年都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帶,但也正因如此,那一帶的官員,大多都摸索出了一些治理洪澇災害的法子。
所以,每回梅雨季,最難扶持的其實并不是他們。
且他還說,這回平興府會弄成這樣,完全在他的預料之外。因為往年,平興府大多地方都做得極好,幾乎不需要朝廷操心。
那知府許儒宣雖不是什么政績卓越之輩,但上任的這些年,也沒有出過大的岔子。
根據這些便足以判斷,平興府大部分的官員,其實并非尸位素餐之輩。
至于這回怎么變成了這樣,以及許知府為什么不第一時間向朝廷上報此次大災是有水匪在背后作祟,還是一個有待破解的謎團。
但有謎團,并不意味著許儒宣等人不能用。
考慮到這些人之前的政績,池惜年還是覺得,可以適當地用用他們。當然,是否委以重任,就得看與他們接觸后,他們的表現了。
心意已定,池惜年也不再與歆一糾結這個話題。
馬鞭一揚,她便快速向軍營趕去。
歆一也是個干脆的,見自家姑娘主意已定,她也不再猶豫,輕叱一聲,就策馬跟了上去。
池惜年等人快馬加鞭,不過五日,就抵達了平興官府。
而她前來的消息,京都那方大抵還未在明面上通知平興府,是以,池惜年等人入城的時候,并未有人來迎。他們也未主動揭露自己的身份,而是混在一支商隊中,以臨時護衛的身份,踏足了平興府的主城,平城。
入城之后,池惜年等人便與商隊分道揚鑣。
大部分人隨池惜年在城中一家外客云集的客棧中落腳,少部分則隨歆一分散出去,上街打探消息。
池惜年并不打算先與官府接觸。
官府所言,可能帶著一定的蒙蔽性,她初來乍到,還得自己把此處情況摸清,做到心中有數才行。
此刻是上午,來住店的客人不算多,因此,池惜年等人剛一入內,就有一名熱情的店小二迎上前來。
他詢問了池惜年等人是打尖還是住店,隨后,便一邊引池惜年等人上樓,一邊與為首的池惜年閑談:“聽客官口音,是北方來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