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心懷疑惑的不僅是孔任等人,連百里云也是一頭霧水。
因為在他駁倒柳橙等人,強行下達射殺犯禁流民后,突然發現空間中的一切都停了下來。
百里云見狀,心中也是大驚。
他先前見柳橙等人皆無良策,而齊軍又在流民的掩護下逼近城池。
他知道再拖下去,不僅不能守住城池,而且還會讓身后的百姓受苦。
雖然這只是一場考核,并不會真的有人因此喪身。
但百里云知道,若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不僅通不過仁山的考核,心境也會受損。
甚至還可能會境界跌落,終身難有寸進。
百里云此刻身負重任,自不愿讓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所以當他見柳橙等人都無法可解時,突然想到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并非是考核他儒家之仁,而是要他找出能夠解決問題的仁。
因為根據考核的設置,柳橙等人皆已達到儒家子儒之境。
而百里云先前闖第一關遇到的那個靈力人,才不過化靈境。
由此可見,此關對應的難度應不會超過士儒的境界。
就算這題出的刁鉆,最多也就是達到師儒境,不可能連子儒境的柳橙等人,也毫無辦法。
百里云正是想到此點,才試探地發出了第一道軍令。
雖然中途有所阻礙,但是眾人都按照他的要求執行了,讓他覺得援兵入儒之法應是可行。
雖然兵家殺戮較重,但是其根本思想與儒家大致相同,都是以民為本。
因為武為止戈,戰就是為了不戰。
而且首部兵書孫子兵法,在始計篇、兵家五事中,第一條說的就是道。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這就是說行軍打仗,不僅是大王高興就好了,還要百姓也愿意,而且能為了這場戰役不避生死。
這樣的戰役若不是有利于百姓,百姓又怎么會支持呢?
同時兵家的選將五法,為智、信、仁、勇、嚴,又再次將仁列入其中。
可見兵家以殺求安,只要能夠不忘仁心,就不會跌入魔道,自然也是仁人。
而且這種仁德,應比儒家現有的仁心更強大,也更有作用。
隨后他就發現第一條軍令有效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雖然流民在齊軍的威逼下,仍在屈膝前行,但是他們已有畏懼之心。
所以他又下了第二條指令,射殺前進一百步的流民。
因為流民進一百步,距離城池也就只有兩百步左右,這已是他能容忍的極限。
若是再讓流民前進,齊軍的利箭也能射到城墻之上。
這樣就會有更多無辜的人枉死,而這一切本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他不愛惜這所謂的仁義之名,只要他敢射殺那些以仁義威逼他們的流民。
或許流民可憐,但是在這樣的戰亂之下,他們卻并不無辜。
因為在齊軍尚未逼迫他們攻城時,百里云就已派出輕騎去阻撓過。
當時就有不少人脫離了戰場,剩下的這些人都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之人。
而這次,百里云同樣也給了他們機會,因為他給的距離,只要流民敢反抗,就會有一線生機。
但是若他們只為一己之私,繼續前行。
那就是拋棄母國,忘了同胞,百里云自然也不會再憐惜他們。
百里云下達此令后,雖然心中無愧,卻也有些哀傷。
他本想親去城頭,觀察局勢,看是否還有變通之法,沒想到一切突然停了下來。
百里云在心中反復推演,覺得這個指令雖然和儒家傳統仁義相違背,但是卻是當前他能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不管重復多少次,他的決定都不會改變。
哪怕受世人唾棄,他心中的道也不可動搖。
“你真的不改軍令嗎?”
突然,一個蒼老的聲音在百里云心中響起。
“不改!”
百里云此刻已經明白他的仁心,毅然決然地答道。
“嗡!”
百里云眼前亮起一道白光,隨后他就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涼亭外。
涼亭中端坐著一個鶴發童顏的老者,本在悠閑地撫琴。
當百里云到來后,他雙手輕按,琴聲立時消散。
隨后他又看向百里云,漫不經心地問道:“何為”
不過他話還沒說完,臉上突然露出驚訝之色。
隨后他右手一拂,百里云就身不由己地朝前飛去。
隱約聽到那老者抱怨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群老不修,是嫉妒我太逍遙,故意派他來消遣我嗎?”
“嗡!”
百里云沒飛多遠,眼前又閃過一道白光,隨后就出現在一個山坡上。
而在他的前方,依然矗立著一個牌坊,赫然寫著“禮山”二字。
“這就算通過仁山的考核了嗎?”
百里云見到禮山,一臉詫異。
因為他聽上官杰說過,文山每次考核形式多變,但三關總數不變,而且以第三關最難。
百里云經歷先前兩關后,本來對第三關還十分擔心,沒想到那老者竟啥也沒說,就直接將他送到了禮山。
“此地靈力竟比仁山之中還要稀薄,看來是不想讓闖關之人在此休息!”
百里云因有前車之鑒,本想在此地休整后,再去闖禮山。
不過見到禮山山門前的情形后,他就打消了這個主意。
因為這個設置很明顯,就是要闖山人持續闖關。
他對仁山的前兩關還心有余悸,加上靈力消耗也不大,擔心違反規定后,又引來一些變態的考核,就緩緩地走入牌坊。
“轟!”
“轟!”
“轟!”
百里云才進入禮山,立時感到十幾股劍意射來。
好在他早有準備,及時施展禮通天下的劍意迎了上去,才沒有太被動。
“果然是煉靈境!”
百里云接下劍意后,又見到一個白衣少年持劍攻來。
他幾次試探后,終于摸清了對方的境界。
“不過他這禮通天下雖只有二十道劍意,但是威力卻比我的大不少,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百里云在進入禮山之前,就曾猜測此地的劍招應是禮通天下。
此刻見果然如此,心中立時輕松不少,認真琢磨起少年的功法來。
“這少年劍招雖然迅猛,但是進退有度,絲毫不差,難道只是純熟的緣故?”
“不對,禮通天下的劍招本就是禮法的轉變,絲毫不差就是不逾矩,就是守禮!”
百里云想到這,立時明白過來,劍招威力也瞬間大增。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他功力增長的同時,那個少年的功力竟然也開始增長。
(本章完)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