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
百里云聞言,有些詫異地看向景毓秀,見她一臉狡黠,心中頓時明白過來。
其實之前景毓秀說出景家困境時,他心中就有疑惑。
因為景家是從上古流傳下來的家族,又怎么可能沒有保全家族的方法?
而且就算大陣快要失效,也不可能讓昆侖諸仙知道,現在想來,那些話應是故意放出來,遮擋一些人的眼睛。
想來剛才一場大戰,景家已經取得優勢,所以才將這些事告訴他。
“多謝圣母的信任,不過應該也有要求吧?”
百里云沉思一會后,又對景毓秀道。
“也不算要求,就是你若要救回你的父親,三個月后,必須去處理好洞庭湖造神一事!”
景毓秀看著百里云,緩緩地道。
“洞庭湖造神一事?”
百里云聞言,笑著道:“你們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要知道此事涉面極廣,不排除有堪比圣母的人參與其中,就算你們景家全力支持,恐怕也力有不逮吧!”
景毓秀微微一笑,道:“所以才讓你三個月后去處理此事,而且圣母也說了,此事只有你才能解決!”
百里云本是想試探景毓秀,聽到她的話后,反而有些疑惑。
隨即想到她們祭祀族群,擅長推演天機,想來應是窺測到什么天機。
而且他要實現祖訓,重返百里家,也繞不過洞庭湖一事。
于是,他點頭道:“好,此事雖然難辦,不過也并非沒有辦法,我可以答應下來,不過到時你們景家必須要全力支持我!”
景毓秀聞言,驚訝地道:“你真的知道洞庭湖之事的真相?”
百里云聽到她的話,點了點頭道:“也不算知道,只是猜測罷了,不過聽你這樣一說,我倒是有幾分確認了。”
景毓秀收起笑容,認真打量了百里云一會,有些氣餒地道:“我一直以為你只是運氣好,如今看來是我眼界太淺。”
“還是圣母說的對,若是不能成為你的盟友,就絕不能讓你成長起來。現在我都有些奇怪,為什么秦國百里家會放任你的成長,而不出手對付你?”
“你知道那個假百里卓嗎?”
百里云看向景毓秀,笑著道。
景毓秀愣了愣,隨即又搖頭道:“一向都是姑姑與他聯系,我并不清楚他的身份,只知道他在秦國百里家地位不低......”
景毓秀說著,突然停了下來,驚訝地看向百里云道:“因為那假百里卓敗給了你,他們怕他心境受損,所以才沒有出手對付你?”
百里云點了點頭道:“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我實在太弱,他們覺得要殺我并不難,所以才想拿我來磨煉那假百里卓。”
景毓秀聽到他的話,下意識地點了點頭,隨即又看向百里云道:“所以那日在荒山之中,你也是故意讓妖族圣女封印你的神識?”
百里云聞言,苦笑道:“我雖想到妖族會對付我,卻沒有想到她會封印我的神識,而且那一個月,是我有史以來最痛苦的經歷,你不是也知道嗎?”
百里云說著,又看向景毓秀。
景毓秀見到他的目光,強作鎮定地道:“我怎么知道你那些事情,我當時還在景家呢!”
說著又轉移話題道:“圣母還有一件事讓我交代你,你若要處理好洞庭湖一事,必須要先進儒家書院的易洞,那里你會有大機緣。”
“在進入易洞之前,儒家書院會有三道測試,不過每次測試的內容都不相同,所以你這段時間一定要好好準備。”
“關于九宮之事,圣母說會與他們溝通,讓你不用擔心,嗯,包括百里家在內!”
百里云聞言,不由地皺起了眉頭,想到景家竟然如此幫他,那要求他做的事情也必然不簡單。
于是他試探地問道:“你們景家到底要我做什么?應該不是破除封印那樣簡單吧?”
景毓秀笑道:“你想的太復雜了,我們真就是想你幫忙破除封印,圣母之所以愿意這樣幫你,她說是要和你結一個善緣!”
“善緣?”
百里云狐疑地看著景毓秀,有些不相信她的話。
要知道景莜蘭是一族圣母,一舉一動都代表了家族態度。
說起九宮,那是連儒家書院也得罪不起的超級勢力,景家竟然愿意為他出頭,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善緣所能解釋的。
“你不用懷疑,就是結善緣。”
景毓秀見百里云不相信她的話,又解釋道:“你應該覺察到南荒的亂局,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整個天下都會陷入混戰之中。”
“到時不管人、妖、仙、神,都將面臨一場大浩劫,可能要比之前的封神之戰更加慘烈。圣母正是有鑒于此,才想與你結一個善緣。”
百里云聽到她的話,臉色不由地一沉。
他原本也感覺到一些,只是沒有想得那樣深、那樣遠,此刻聽到景毓秀的話,知道她說的這一切都應是真的。
三界將亂,身在局中的他,又該如何呢?
突然,百里云身上冒出一道白光,隨后,他又若有所思地閉上了眼睛。
景毓秀見狀,知百里云應是有所感悟,對景莜蘭的話也更加相信,同時心中也涌上了一股不安。
安平村并不大,當百里云身上泛起白光時,立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嗡!”
突然,一道白色光幕從天而降,似要將百里云籠罩。
景毓秀本能地想要出手,不過當她見到孔經平的目光后,立時明白過來,輕輕一躍,跳出了光幕的范圍。
孔經平見狀,朝她微微點頭,隨即又語重心長地對崔明道:“明兒,你若是心性能靜下來,為師相信你也有頓悟的一天!”
崔明聞言,尷尬地笑了笑,看著百里云道:“這小師弟沒見過,不過看他這動靜,感悟的好似儒家精意!”
孔經平看著一縷縷從天而降的儒家正氣,點了點頭道:“你的眼力不錯,這儒家正氣雖然稀薄,卻十分精純,他應是體會到了儒家真意。”
就在孔經平師徒二人低聲交談之時,不遠處的百里啟,也目不轉睛地盯著百里云,臉色數變。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