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安平村、打谷場。
“好!”
“哎呀,可惜!”
場中張宇與王強縱橫跳躍,拳往劍來,斗得十分激烈。
下面圍觀的人也明顯分成兩派,替他們吶喊、助威。
原來自三日前,軒轅長平利用照妖鏡,將百花仙子的事情上報天庭后,玉帝當即大怒,立時下令追殺涉及百花事件之人。
經過一日夜的大戰后,南荒暫時恢復了平靜。
儒家書院見大局已定,也就整頓人馬,準備返回書院。
由于孔經平和張辰杰都在安平村,于是他們就將此地設為了書院的一個集合地。
這兩日已有不少儒家書院的弟子聞訊趕來,由于閑來無事,同門間時常切磋自娛。
不過雖說是同門較藝,不涉恩怨,不過也有些平時不睦的,借機出氣。
比如張宇和王強,就是因兩人長期不和,才走上了比武場。
“張宇這招禮通天下,已得其中三昧,若是一旦體會到劍意,功力應會再上一個臺階,到時這王強應該就不是他對手了!”
百里云觀察著張宇的招式,暗叫一聲惋惜后,想到上官杰精通此招,想聽聽他的意見,便又向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張宇生性淳樸,最受不得約束,以他的心性,能將這招練到如此境地,確實不容易!”
上官杰聞言,看著場中彬彬有禮的張宇,贊同地點了點頭。
隨即又看向百里云道:“不過他若是知道你僅用一天,就已領悟到了禮通天下的劍意,恐怕會氣得抓狂!”
“上官兄,你又取笑我了!若不是有上官兄的講解,有孔師叔的點化,我又怎么可能領會到此招精髓。”
“而且我現在也只是初通劍意,尚未掌握這招中的七十二種變化,上官兄可不要再捧殺我!”
百里云見上官杰一臉戲謔,雖知他是在開玩笑,不過百里云仍是笑著解釋了一番。
“百里兄,你過謙了!禮通天下重意不重勢,那七十二種變化雖然玄妙,但是和劍意比起來,卻不值一曬!”
上官杰說著,突然又一臉正色地道:“你可知孔師叔為何傳你劍法、易術,卻又不收你為徒嗎?”
原來自那日處理完百花仙子之事,回到安寧村后,孔經平就開始悄悄傳授百里云易經和劍法。
百里云因在白玉世界中接觸過一些易學書籍,所以易經雖然復雜,他接受起來倒也不算吃力。
但是儒家書院的劍招博大精深,別具一格,每招每式背后都暗含儒學哲理,只有理解背后的儒學經義,才能得到劍法精髓。
百里云雖讀過不少儒家典籍,卻也只懂經義,并未將經義和武學融合。
倉促間修習如此高深的功法,盡管他竭盡全力,也只是一知半解。
而孔經平似乎早就猜到會如此,每當百里云不解之時,他也是不厭其煩地講解,直到百里云明白為止。
但是讓百里云奇怪的是,孔經平如此費心地教導他,卻又不許他拜師,也不傳他劍招。
只是一味講解劍法精意和易學原理,有時也讓他與上官杰推演易理,或是讓他看上官杰演練劍招,卻從不讓他實踐。
百里云幾番旁敲側擊,孔經平與上官杰皆不肯明言。
此刻他見上官杰主動提及此事,心中一愣,隨即拱手行禮道:“還望上官兄解惑!”
上官杰見狀,急忙還了一禮,又看了一眼剛走進來的那行人,沉聲道:“百里兄可知那日我為何要避開張師叔,和孔師叔一起出現嗎?”
百里云聞言,沉默了一會,試探地道:“莫非張辰杰想要對付孔師叔?”
上官杰點了點頭,緩緩地道:“不錯,張辰杰應是接到李奇的傳信,改道尋來的。”
“而他前來并不是想要幫你,而是想利用孔師叔,揭露百花仙子一事,趁勢打擊亨義堂”
原來儒家書院創建之初,考慮到儒學經義深奧,個人智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經義。
于是分別設置了玄仁堂、亨義堂、和禮堂、正智堂、忠信堂五堂,讓五堂各自專修,定期執難問疑,以便增進學問。
剛開始的時候,各堂之間取長補短,效果十分顯著。
但是后來隨著各堂的研究越來越細,相互間的理論分歧也是越來越大,甚至出現相互攻訐之事,好在有孔任居中調停,才沒有出什么大亂。
不過孔任雖然能鎮住各堂堂主,但是卻無法完全化解這種沖突,所以各堂弟子私下齟齬之事也不少。
特別是正智堂之人,一味強調智謀,近似兵家詭謀,與仁義之道多有違背,因此時常遭到其他各堂弟子的攻擊。
正智堂的弟子也覺得其他各堂針對他們,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會出手反擊。
而這次也是正智堂的一次反擊,張辰杰這次的對象除了百里云外,還有孔經平。
只是孔經平遲遲不來,張辰杰才改變策略,想利用鬼氣將上官杰迷暈。
當時上官杰被黑霧包裹后,立時就感到頭暈目眩,確實險些就暈過去。
好在他已達羽化境,靈力急速運轉后,便已恢復不少,不過當他見到騰云境的張辰杰昏倒了。
他就覺得事情不對,便也佯裝昏迷,同時淺封六識,僅保留微弱感知。
隨后他又聽到李奇一邊叫他,一邊拍打他的身體。
李奇見他沒有反應后,又與張辰杰商談起來。
上官杰聽到他們的談話,才知道李奇一直都知曉百花仙子一事。
而且他們不僅想要陷害百里云,還想將亨義堂卷入其中,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儒家書院占據優勢。
上官杰聽聞此事后,心中十分擔心,不過礙于張辰杰在旁,也不敢和孔經平聯系。
好在后來黃浦英的出現,讓張辰杰改變了戰略,上官杰才趁機聯系上了孔經平,這才發生了后面的事。
百里云聽完上官杰的講述,才知道儒家書院竟也是如此的復雜,有些不解地道:“李奇雖然是羽化境,但是他也未必能勝得過我,難道同門之間較藝,只能施展書院功法嗎?”
上官杰聞言,笑道:“書院提倡包容并蓄,講究繼承創新,又怎么可能會有這樣的規定。”
“只不過在這批新入選的弟子里,只有你和景毓秀未到書院報到,孔師叔一向欣賞你,擔心你因未習書院功法,無法通過考核,所以才私下點撥與你!”
“什么考核?”
百里云聞言,有些疑惑地問道。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