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劍道第144章 煉精化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如水劍道 >>如水劍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4章 煉精化氣

第144章 煉精化氣


更新時間:2022年10月05日  作者:花淡茶濃  分類: 武俠 | 仙俠 | 權謀 | 腹黑 | 古風 | 隱藏 | 花淡茶濃 | 如水劍道 


彼時微風拂面、僧袍輕翻,不經和尚默然而立,一副勘破紅塵、不悲不喜的得道高僧模樣。

宗萬雄抱拳躬身道:“在下失手,愿領家主責罰!并謝不經禪師出手,否則在下、便要釀成百身莫贖的大禍!”

不經和尚頷首回應。崔曒則揮手道:“無妨!你在我府上多年,算是數一數二的好手。只是楊少俠青出于藍,更略勝你一籌。退下吧!”

崔曒說完,又轉頭又看向不經和尚:“禪師入府不久,從未展露伸手。今日一見,果然藝業驚人。不妨與楊少俠略試幾招,好令我等大開眼界。”

楊朝夕見狀,只好抱拳道:“禪師掌法剛猛、一力降十會,當是釋門大家。小道不才,愿與禪師以武論道!”

不經和尚低眉順目:“楊施主好生面善,貧僧健忘、記不起哪里見過。今日家主有令,便與施主討教一番。只是刀槍無眼,咱們便空手如何?”

楊朝夕笑道:“也好!”

語罷右手輕甩,那鋼鞭便脫手飛出、劃出一道圓弧,“咚”地一聲,不偏不倚、插回到兩丈外的木架上。引得眾人連聲叫好。

不經和尚將胸前佛珠摘下,遞給一旁的宗萬雄。眾人這才看得清楚,這佛珠竟是以拇指大小的山楸子穿綴而成,只是盤捻日久,表面已鍍上了一層瑩瑩的包漿。

不經和尚撐開下盤、穩如泰山,雙掌運出,似有勁氣灌注。再出手時,竟憑空劃出道道殘影,隱隱有風雷之聲,在楊朝夕周身炸響。

楊朝夕閃身躲開,雙腳似猿猴般騰躍彈跳,一面以“百獸拳”見招拆招,一面暗暗觀察不經和尚的拳路:

雖有類似于“卓家拳”“搏命九式”的剛猛,卻招招有度、并不急于求成。攻出便含守勢、守中亦可反攻,仿佛早算好了分寸和力道,一拳、一抓、一勾、一戳,無不精妙妥當。

不經和尚見他拳法繁復、變幻無常,也是暗暗稱奇,不禁將有所保留的力道、一絲一絲釋放出來:五成、六成、七成、八成……

《女總裁的全能兵王》

數息過后,不經和尚便已傾盡全力。但楊朝夕卻仍有余裕,竟還能在交手之余、暗窺自己的拳法。不禁出聲道:“楊施主,貧僧所使,乃達摩祖師傳下的一套‘般若金剛掌’。若有興趣,改日可演示于你。只是現下,請施主專心出手,莫再一心二用!”

楊朝夕尷尬一笑:“被禪師看破了,罪過!罪過!那小道便不藏拙了,請禪師留神!”

說罷,拳風陡變!

錯爪虎撲、探手猿撓、揮臂鷹擊、翻肘熊刨……時而靈動、捉摸不定,時而滯澀、大巧若拙,時而撲擊、心手合一,時而疾退、形如鬼魅!

無論蠻勁、巧勁、明勁、暗勁,自有一股氣機蘊藏其中,仿佛粘黏的面團,令人強攻難破、卻也脫身不得。

宗萬雄與另一名武者,盯著拳來腳往的二人,如癡如醉、目不轉睛:

不經和尚的拳腳猛則猛矣、卻多有落空,即便僥幸打中楊朝夕,也像是打在了被褥上,虛不受力。一身剛猛拳腳仿佛處處受制,左支右絀、難以奏效。

反觀楊朝夕,可謂怪招迭出,叫人眼花繚亂。宗萬雄是識貨之人,已從他拳腳中數出燕、鶴、豹、狐、龜、蛇、魚、鼉等十余種鳥獸的擬態,不僅形似、而且傳神。用以應敵,竟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兩人對過三百余招,不經和尚的呼吸開始粗重起來。楊朝夕便收起了騰挪的身法,開始與他硬拼硬碰、拳拳到肉。

“咚、咚、咚!”

拳、掌、肘、膝、肩、足,接連對撞在一起,發出巨大聲響。便是崔曒攏在袖中的雙拳、都緊緊攥起,猜測著某一刻,兩人之一便會骨斷筋折、當場落敗。

不經和尚額上滲出豆大汗珠,每一下劇震、便會甩落幾

滴,在空氣中劃出晶瑩的弧線。

楊朝夕體內洶涌澎湃,眉關處的天心穴、慢慢沁出先天之氣來,不斷融入如汪洋般浩渺的后天之氣,壯大著拳腳的聲勢。

突然,天心穴封藏的的先天之氣、猛地沖破桎梏,如一道涓流般傾瀉而下!涌入后天之氣,開始“水乳交融”。一股莫名的豁然之感、振奮之意,從心底升騰而出!

煉精化氣!入門品級!在這一刻,水到渠成!

先天、后天兩氣,仿佛濃墨注入清水一般,初時黑白分明,很快便融為一體,形成一道灰蒙蒙的氣柱!

灰色氣柱沿著小周天、迅速游走,體積卻不斷收縮、逐漸變得凝實。不過兩息,便形成一道黑白交纏的“水流”,在周天運行時,發出嘩嘩的聲響。

而這“水流”沖撞穴竅的力道,比之灰蒙蒙的氣柱、更大了十倍不止!三處丹田,都生出明顯的鼓脹之感!

意外突破到“煉精化氣”,種種玄妙之感,不過持續了十息左右。楊朝夕便覺輕輕一掌、竟似有了勢大力沉之感!

正考慮是不是該收攏一些力道,卻聽到“嘭”地一聲,那不經和尚雙臂交于前胸、身體已飛出幾丈外,砸在了崇屏之上。被震得松動的烏瓦、無聲落下,在他光潔的腦袋上摔得粉碎。

不經和尚穩住身形,站在崇屏之下,一頭灰土,面色如常。雙手合十、遙遙低頭道:“阿彌陀佛!楊少俠,貧僧認輸。”

崔曒此時,已從圈椅上站了起來:“楊少俠果然武藝非凡!若肯入幕我崔府,可月享粟米一石、俸料三貫,四時穿戴、府中皆管,元日、端午、重陽諸節,另有賞賜。”

崔曒說完,四周幕僚均露出意動之色。倒不是楊朝夕所受禮遇、高過了如今的他們,而是眾幕僚初來崔府時,禮遇程度還不足他的一半。

楊朝夕未及回答,人群中一位錦繡襕袍的公子、忽然開口道:“楊少俠!我爹是愛才之人,故而崔府禮遇、向來豐厚。你既是六妹琬兒舉薦,更該知恩圖報、以效犬馬。”

扮作男裝的崔琬、如一個清俊書童,已在人群里站了半晌。方才看著楊朝夕一次次險之又險地、擋下陌刀和禪師的攻勢,著實為他捏了把汗。幾度險些叫出聲來,卻被自己生生忍住。

此時見五哥崔珙說出這番話來,不禁又羞又急、忍不住開口道:“五哥!楊少俠與我亦師亦友,不是來給我當仆從的。切勿亂說!”

“哦?若是如此,你昨日過來舉薦他,又是何意?”崔曒有些玩味地看著她。

“我、我只是覺得,楊少俠素有奇志、可堪大用……不忍爹爹錯過、這樣一位少年才俊。”崔琬語氣僵硬、磕磕絆絆道,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何突然會如此拙口笨舌。

然而府中幕僚們,卻都聽懂了她話中深意,無不捋須而笑。

楊朝夕見自己再不表態,崔琬怕是要更加難堪,忙抱拳道:“崔世伯!您降尊紆貴、主動相邀,小侄豈能不識抬舉?只是洛陽非我久處之地,往后欲四方游歷。所以,我愿入幕半年、供您驅使,卻不能長留崔府。還望世伯體諒!”

崔曒聞言,正中下懷。之所以招募考較此人,一是不愿駁小女琬兒的面子,二是對這小子有幾分好奇、更有幾分警惕。所以心下才有了定計:

與其放任自流,聽憑二人情意漸濃、到時一發不可收拾;不如收在麾下,方便借故阻隔,叫那小子真正明白門第的差距、好知難而退。

宦海浮沉多年,崔曒自然明白“曲線救國、徐徐圖之”的道理。

崔曒數個念頭閃過,只用了一息。見這小子如此識趣,微微頷首道:“今日切磋結束,各位便散了吧!崔大,你帶楊少俠去領府中符信、換一身常服。月俸先預支一旬給他,若有兵器之類需求、可先記下,明日著人去辦

那崔大便是常跟在崔曒左右的老管家,聽家主吩咐下來,便上前幾步,做出一個請手姿勢。楊朝夕目光掃過崔琬,微微頓了一下、以示感激,才隨了崔大,往后院府庫而去。

眾幕僚正自散去,男裝打扮的崔琬更要乘機溜走,卻被崔曒叫住。只好將繡履一頓,不情不愿地回轉身去,挪到爹爹面前。

“胡鬧!如此裝扮、拋頭露面,成何體統?”崔曒將臉一沉、低聲呵斥道。

“女兒聽說您要考較楊少俠,便想來看看熱鬧。怎么樣?爹爹,女也學會您的‘慧眼識人’術了!”崔琬知道爹素來疼她,自然有恃無恐。

“若論武藝,還算尚可,至于秉性智謀,日久方知。就今日來看,不過是個俊朗些的武者罷了。”崔曒故作不屑道,“食我之粟,辦我之事,想在崔府立足,他還差些功績。”

“這有何難?爹爹這便將好差使派下去,女兒保證他給你辦得妥妥當當!”崔琬下巴一揚,對楊朝夕充滿信心。

“這可是你說的?若辦不好,爹立刻叫人攆他出府。”崔曒見機說道,一句將女兒的話頭將死。

“……”崔琬呼吸一滯,半晌才道,“哼!爹爹這是話趕話、給女兒下套。不過女兒不怕!有什么招數、盡管使來。”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卻說楊朝夕跟著崔大,繞過兩道回廊,到得一處屋舍前。崔大開了房門、囑他稍待,徑直進去取了一套春服、一只錦袋、一貫大錢,才施然而出。將物品交割給他后,便自顧自忙碌去了。

楊朝夕返回客房,插好房門,卻將物品擱在案上。急忙甩去烏靴,就榻上趺坐下來。他雙目微睜,“定心”之境、則呼吸吐納,至“守一”之境、便運起胎息之法……“坐圓守靜”與“練氣養氣”相輔相成,很快便步入行功狀態。

方才流速已經趨緩的先天、后天二氣,正分作三股,準備蜷縮回三處丹田內。陡然被楊朝夕行功引動,便如受驚的泥鰍一般、重新順著小周天奔游起來。方才拼拳時、穴竅間那股熟悉的沖撞感,重新又恢復如初!

待一縷意念,停在“存思”之境時,楊朝夕便將雙目闔上。順著兩氣游走的路徑,將這縷意念、從眉關“天心穴”逐次下移……

如此數息,才“看”到軀干內充滿五色迷霧,朦朦朧朧、不甚分明。而眉關之處,恍如一只黢黑的洞窟,仍有絲絲縷縷的先天之氣、從中溢出,似乎無窮無盡。

這便是吳天師所教的“內觀”之法嗎?為何“神游凡胎中、五臟如懸罄”的觀感、沒能如約而至?難道是道功尚淺的緣故?

《道門內丹說》中,關于“精、氣、神”三者的描述,開始在他腦海中,一字一句浮現出來:

精為本、氣為用、神為觀。筑基既成,精則牢固,二氣凝流,神思內觀,是為“煉精化氣”初窺門徑之狀也……

精既牢固、凡胎成爐,二氣凝流、拆分生火。采精為引、以先天之氣熔煉,丹母始成。丹母播下、生為道種,以后天之氣融煉,晝夜不輟、孜孜不倦,內丹可成……

神思內觀,便是一縷意念、游便周身,審視三處丹田、觀視氣息搬運、觀視內煉丹法,以防行功有岔……

楊朝夕若有所悟,又重新將一縷意念下移,繼續審視三處丹田中的景象。五色迷霧似是散去了一些、但依舊模糊,其中景象,混沌難辨。

初入“煉精化氣”,諸般體悟皆新奇有趣、卻難以捉摸。

如何采一道先天精元?二氣交纏一處、又如何拆分?丹母如何熔煉?道種如何生根?如何以凡胎為爐、熔煉內丹?

種種疑問一齊涌來,令他感到迷惘。便連堅不可摧的道心、都有了一絲的動搖……


上一章  |  如水劍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