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第十五章:讓子孫萬代享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讓子孫萬代享福

第十五章:讓子孫萬代享福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2日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花非花月夜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大唐建立到現在八十年左右。

大唐的昌盛是帝國所有人都難以想象的,洛千秋和洛千慎的西域計劃能這么順利,和大唐的強盛不無關系。

從貞觀年間,大唐就走在一路狂奔的大道上。

一直到現在,七十年,不曾停下。

府庫中的糧食多到朝廷要下詔減免賦稅。

國庫的充盈讓帝國有能力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國內治安的維護上。

從洛陽到西域,一萬里的路上,只要走朝廷修建的直道,基本上見不到盜匪,即便有,也會很快就被朝廷軍隊剿滅。

所謂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在大唐這棟參天大廈中,似乎只剩下一個污點,那就是吐蕃。

現在時機成熟,洛千秋決定親自解決它。

洛王要親自前往吐蕃,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更讓人驚訝的是,洛氏五個洛氏子,以及四個洛氏女,都同時出征,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遠征。

洛氏上一次這樣出征,還是在諸夏和草原決戰的那一次。

而那一次的結局,史書上記載的很清楚,幾乎全死了。

洛氏這是要做什么?

區區吐蕃,難道值得洛氏付出這么巨大的代價嗎?

太平很擔心,她帶著深深地擔憂望著洛千秋,“夫君,別去。”

這個一向堅強的女子,在這一刻也忍不住慌了神,眼圈微紅,李圣一和洛圣夕都奔上來抱住了洛千秋的腿,睜著大大的眼睛,好像沒說什么,但又像是什么都說了。

洛千秋摸摸兩個孩子的腦袋,溫聲道:“不必擔心,這次不一樣,區區吐蕃,還不值得洛氏付出那么大的代價。

現在的洛氏已經不一樣了。”

在茫茫高原之上,洛千秋統率著此番出征的軍隊,在開元六年的時候,三萬大軍就已經齊聚青海,但直到開元八年,洛千秋才從青海道向吐蕃挺進。

他的思緒忍不住回到踏上青海之前。

表面看起來,這次洛氏出動的陣勢相當浩大,但正如他和太平說的一般,現在的洛氏已經不一樣了。

曾經的洛氏沒有氣運點進項,只能用犧牲和鮮血去喚醒神器。

而現在的洛氏,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一貧如洗的洛氏。

為什么現在是合適的時機。

因為從武曌開始,一直到現在的開元年間,洛氏從大唐汲取到的氣運點實在是太多了。

封王本就是氣運點大增加的成就,封的還是洛王。

在系統中,現在洛氏的家族等級,已經是王爵。

再加上和皇室的關系,增幅的倍數簡直恐怖,要知道當初洛玄夜和李世民,就已經十倍增幅,洛千秋可是皇夫,洛圣夕、李圣一,可是天子的親生兒子。

這充裕的氣運點,讓洛氏的行事可以變得截然不同。

從大唐得到的氣運點,花在大唐身上,這是一件相當合理的事情。

在出征前的家族會議上,洛千秋就對這一次戰爭,做出了最終的定性,“維護諸夏的領土完整和統一,消滅妄圖在諸夏囊括四海道路上阻礙的任何國家,清除所有的反抗者,不用在意以后的評價,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子孫萬代,罪孽歸于己身,榮耀屬于素王。”

洛千秋已經下定決心,如果這場戰爭不能達到目標,計劃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他會付出犧牲,讓這片高原,提前走到那個不再適宜生存的時代。

這片在溫暖時代養育了千萬人口的高原,將會回到那個只能容納百萬人口的貧瘠時代。

望著那蜿蜒如蛇正在行進的軍隊,洛千秋的腦海中有一件物件在不斷的旋轉,那是一件神器,是洛氏家族級別晉升王爵時出現的。

一件足以毀天滅地的神器。

即便是洛千秋見到之后,也忍不住感到不寒而栗,那是真正的天罰,不到萬不得已,他是絕不會使用的,因為這件神器,敵我不分。

在行軍時,有將領提出分軍行動,“高原廣袤,分路行動,能夠更快速的尋找敵軍蹤跡,當初衛國公李靖等進入西燕國時,就是如此。”

但洛千秋果斷的拒絕了這種提議,“當初衛國公等人,統率的大軍人數遠遠超過我等,分軍則力弱,我們雖然精銳,但還是要注意這一點。

當初衛國公等人對這里地形不熟悉,但現在諸郡只要跟著本王走,本王自然知道要去哪里抓到吐蕃贊普,分軍大可不必。”

如果不是能找到吐蕃軍隊的話,洛千秋不可能僅僅帶著三萬人就進入這茫茫雪域高原,那是對所有人的不負責任。

見到洛王堅持,而且眾人皆能感覺到,洛王對這里似乎有些熟悉,大軍的行進比想象中快了許多,幾乎沒有走什么彎路,于是沒有人再堅持。

對于大唐的進攻,吐蕃一方早就有所預料,畢竟大唐在青海道練兵這么久,他們又不是瞎子,一直都在盯著,大唐一進軍,吐蕃立刻就知道了消息。

然后。

吐蕃那些靠近青海的部落,果斷開始跑路。

根本就沒想和大唐交戰,他們又不傻,一看大唐的氣勢,就知道來的是精銳,大唐的精銳,那得是吐蕃最精銳的禁軍才能對抗,其他的部落軍,或者是奴隸兵,碰上就是找死。

這樣的大敵,那必須留給贊普和大相去煩惱,和他們又有什么關系。

洛千秋的行軍很順利,最大的問題便是氣候和后勤,這兩者在大唐強大的國力支撐下,還算是能夠維持,一路上翻山越嶺,飲冰臥雪,攻破那些來不及逃走的吐蕃部落,掠奪牛羊和糧食,一路西進,往吐蕃王都殺去。

面對來勢洶洶的大唐,吐蕃自然是決定迎戰,尤其是聽到只有三萬人前來時,主導了一切的吐蕃大相,直接哈哈大笑起來,他頗為倨傲的向吐蕃貴族說道:“既然大唐天子讓人來送死,如果不收下,那豈不是我們不懂事嗎?”

轉過頭,吐蕃大相就征召諸部出兵,同樣是三萬人,但這三萬就不同于大唐三萬,吐蕃是典型的奴隸制度,表面上的人口不算多,但那些貴族每家每戶都有奴隸。

此番出兵的真實兵力在二十萬,雄壯的軍容讓他猖狂大笑起來,“二十萬對三萬,優勢在我啊。”

吐蕃大相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前腳剛走,一直被他認為不足為懼的贊普就直接從王都跑路,“大相實在是太過于輕敵,他難道以后自己是論欽陵嗎?

本王就算是身居王宮,也知道大唐前來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三萬精銳,是不可被戰勝的,現在不快點跑,之后就是死。”

贊普腦子實在是太清醒了,吐蕃除了在論欽陵時期外,從來都沒有在正面打贏過大唐,大唐軍隊的素質遠超吐蕃。

吐蕃一般都是依靠遠遠超過大唐的軍隊才能攻克一些由地方守軍守衛的城池,現在正面和一群能翻山越嶺,強渡荒野冰原的大唐精銳,正面碰撞,真是蠢死了。

“此番戰勝大唐軍隊,還是得看本王的,大唐軍隊實力強,就不要和他們正面沖突,在這廣袤的高原之上,他們又能待多久呢?

等到他們糧草耗盡,迷失在高原之上后,自然就是我們的勝利之機。

記住把那些可能泄露我們行蹤的牧民都處理掉,本王可是熟讀漢人的歷史,他們歷來都喜歡用當地人作為向導,那些和中原為敵的政權,基本上都是敗在了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

不得不說這位吐蕃贊普,是真的對漢人歷史了解,這種隱藏在歷史中的小細節,都被他揪了出來,在戰爭中,用當地人作為向導實在是過于常見。

草原上沒有民族主義這種東西,只要給好處,根本就沒人在意什么可汗的大業,多的是人帶著中原軍隊前去“剿滅”可汗。

實際上,對于中原來說同樣如此,亂世的時候老百姓基本上不在乎這個,給錢給糧食就能帶路,這種戰爭形勢和民族主義國家形成后是完全不同的。

況且,就算是民族國家形成后,尚且有那么多投降派,吐蕃贊普看明白這一點,所以他要斷絕這一點。

那一路上所要留下的尸體,可就有點多了,但身為偉大的贊普,他又怎么會在乎一些奴隸的生命,在他看來,那不過都是為他奉獻的牛馬罷了。

“本王高坐布達拉宮,乃是雪域最大的王,為本王獻上生命,是賤民的榮耀。”

吐蕃贊普毫不顧忌的這樣說著,他身邊的吐蕃貴族深以為然,沒有任何一個人認為他說的有什么不對。

這是理所當然的。

在吐蕃,貴族和王,天生就是高貴的,而奴隸則永遠都是奴隸,生或者死,永遠都操持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間。

洛千秋自然知道吐蕃大相率領大軍前來截殺自己。

他雖然不是一直都開著青史,但基本上每天都會開一下,在這之前,就已經收集了吐蕃高層的信息。

青史的發動,需要四個信息。

人的信息,查詢的時間,查詢的具體地點,查詢的事件。

人、時間、地點,這三個信息就像是不平行的幾條線所組成的坐標軸,可以直接確定一個點。

而查詢的事件,越是詳細,所需要耗費的氣運點就越少,給出的信息就越準確。

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所以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破除歷史迷霧。

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只是有些含糊不清,但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大致上是清楚的,只要把這些信息都輸出進去,自然就會出現具體過程,進而補充遺漏的細節。

但現在洛千秋查詢時,只有人物和時間,理論上查人是需要三個坐標的。

但因為人物有唯一性,所以當知道人物和時間中的任何一個時,就能夠知曉這個人,當時在哪里。

當然這種方式,耗費的氣運點很多,遠遠比給出信息多的多。

這就是青史能夠作為全開地圖的原理,雖然遠遠比不上后世的衛星導航,但青史畢竟不是軍用,這種開發出來的能力,在這個時代同樣是降維打擊的。

吐蕃大相很快就領會到了青史的強大,在這片茫茫不知道東南西北的雪域上,洛千秋反而是那個能夠確定位置的人。

當吐蕃大相還暢想著二十萬大軍勝利的時候,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洛千秋的包圍圈。

沒有整軍的烏合之眾,面對突然而至的騎兵,會遭遇什么?

無數次的戰爭都給予了答案,那就是一哄而散。

完全沒有受到高原影響的神廟軍,皆身披甲胄,從高坡上沖下,胯下的戰馬威勢煊赫,徑直沖散了吐蕃人用來充當炮灰的奴隸軍。

敢戰士坐鎮洛千秋身側,沒有輕易動身,伴隨著洛千秋幾次揮擊,又是幾支騎兵隊伍沖出,從各個陣型散亂的陣腳處沖進去。

而下馬的弓弩兵,則在盾步兵的掩護下,一波波箭雨灑下。

神廟軍是戰場上的寵兒,宛如一把切割一切的尖刀,在他們的面前,無論是奴隸軍,還是吐蕃軍,只要沒有穿戴甲胄,就沒有一合之敵。

他們胯下的馬匹宛如和人連接為一體,這便是馬術精通,他們手中的弓箭箭不虛發,馬槊舞成了花,這便是箭術精通和武器精通,這便是玄階神器,天兵!

真正的天兵!

有別于凡間的任何軍隊。

來自西域的軍隊皆高聲齊呼起來,眼中滿是狂熱,為神廟軍喝彩,這就是神廟軍,素王座下最強軍團。

大唐軍隊大部分人沒見過神廟軍出手,此刻一看頓時臉色大變,這神廟軍強的有些過分,若不是人數少,若是有三萬人,真就天下無敵,換個天子了。

吐蕃大相在剛剛被埋伏的時候還有一點想反抗,但剛剛組織起來的反抗,就直接被神廟軍強力鎮壓,甚至就連陣旗都砍倒,他立刻就決定逃跑。

吐蕃大相直接拋下大纛逃走,轉頭那大纛就倒了下去,瞬間整支吐蕃軍隊都轟然而散,所有人都瘋狂向著四周逃竄著。

對這些普通士卒,洛千秋自然不會浪費時間和體力去追殺,但對于領頭的貴族,他絕對不會放過,神廟軍統領一提戰馬,將吐蕃大相一刀砍死。

吐蕃大相臨死前,還想要說出身份來保命,但洛千秋沒給他這個機會,直接砍死之后,洛千秋才悠悠說道:“用石灰將他的頭顱腌制好,別腐爛了,這是第一個,之后還有贊普的人頭。

俘虜的所有吐蕃貴族以及軍官,全部殺死,親衛全部殺死,吐蕃人全部殺死,那些奴隸,自己解決掉,不要拖累大軍行進,吐蕃贊普還在前面等著我們。”

蘇亞烏拉山下,吐蕃大相全軍覆滅,至于那些逃走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能有幾個真的逃走,那便無人知曉。

唐軍在經歷了一場大勝后,并沒有絲毫的耽擱,洛千秋確定了方向后,再次快速行軍,然后他便震驚了。

他一路行軍而來,所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

雪域中到處都是被殺死的奴隸,身上的衣裳破爛,渾身臟兮兮的,已經變成黑色的血暈染在白色的雪間,甚是刺眼。

其中大部分人臉上都帶著麻木,似乎對于生死并不是特別在意。

還有一部分人,臉上帶著恐懼。

極少的人臉上帶著不甘。

這一重重表情,似乎預示著他們心中的不同。

麻木的人已經對于人生毫無希望,恐懼的人想要活著卻不能,不甘的人似乎是對于自己身份的不滿,依舊對這個世界的怨恨。

從這些奴隸的臉上,就能夠看到無數的故事,能夠看到,在這座蒼白如月的雪域高原上,埋藏著多么大的罪惡。

當洛千秋見到這一幕時,心中有怒火忍不住翻騰,他當然不是憐憫這些吐蕃的奴隸,他是大唐的親王,沒有那么多善意給予別國的子民。

他所厭惡的只不過是吐蕃貴族本身。

“吐蕃贊普和那些吐蕃貴族真是該死啊,就連自己治下的子民,竟然也能這么殘忍的殺死。

真是天地所共憤,人神所不齒也。”

這便是洛千秋所憤怒的地方,身為吐蕃的王,隨意的殺戮自己的子民,這種人在洛千秋看來,根本就沒有投靠為大唐效力的機會,沒有資格加入大唐。

“傳本王命令,吐蕃贊普和貴族,但凡有所反抗,就地格殺,不從赦免。”

傳令官高聲將洛千秋的命令傳下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洛王心中的憤怒。

那些隨行而行的將軍們,心中更是一凜,對洛王的性格了解深了幾分,在大唐的將軍中,也有一些喜歡虐待士卒的,現在心中都收斂起來一些。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既然洛王不喜歡這種事,那就要盡力忍住,萬一因為這種事,惡了洛王,那以后不要說立功升官發財,別因為這種事,把小命丟了。

要知道就在天鳳年間,還有一位李氏宗王,因為在府中打死了一個小妾,就直接被奪爵,廢為庶人,流放五千里,而且這還是有人求情的結果,否則按照律法,這是要被判斬監候的。

和許多人印象中小妾地位低下不一樣,她們的政治地位雖然低,但生命權還是相當高的,沒有大過錯,真不是能被隨意打殺的物件。

私了之后沒人追究就算了,但只要家人追究,或者說官府的官吏要追究,事情就大了,打死小妾或者婢女,最后償命被殺的貴族,也不是一個兩個。

看洛王現在這種深惡痛絕的態度,日后要是因為這種事犯在洛王手中,那肯定是落不了好。

洛千秋大概也想不到,因為他的態度,就能讓人想這么多。

吐蕃贊普萬萬沒有想到洛千秋竟然會來的這么快,他不明白洛千秋是怎么找到自己的,這不合理,他明明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

好在他不像是吐蕃大相那樣直接被埋伏,他還有時間調整軍隊,進入防御狀態。

洛千秋遙遙望著吐蕃贊普,他是個年輕人,看著大約二十多歲,很是強壯,臉上帶著雪域高原特有的紅臉,也帶著冰雪間的皸裂,皮膚有些黑,渾身裝飾著金銀寶石。

“本王的大相看來是死在了尊王的手中?”

吐蕃贊普站在對面,高聲的問著。

洛千秋策馬高聲道:“現在投降,給你留一具全尸,給你舉行天葬,否則就將你渾身踩成肉泥,然后永遠將你的靈魂,禁錮在黑暗之間,讓你的魂靈永遠不能解脫。

這番話,同樣送給你身邊的吐蕃貴族,誰能殺了吐蕃贊普,本王可以留他一條命。

本王乃是大唐洛王,大唐天子的丈夫,本王的承諾,就是大唐的承諾。”

吐蕃贊普聞言頓時臉色大變,無論是洛千秋對他魂靈的威脅,還是對于身邊貴族的策反,都讓他色變。

“大唐的洛王,你的傲慢損壞了你的頭腦,就像是雪域的牦牛,伱的話簡直不能聽,難道你以為僅僅兩句話,就能挑動矛盾嗎?

你的大話吹的牛,比雪域最高的珠峰還要高,今日就讓本王來試試你的實力,看看到底是誰能將誰的性命帶走吧,你會為今日你說的這番話,而付出足夠的代價。

本王會用你們這些大唐人的鮮血,來澆灌雪域最美的格桑花,然后等到格桑花盛開的時候,將這些來自于神山的神花送給你們大唐。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或許是對自己后面的那番話滿意極了,吐蕃贊普說完之后,竟然哈哈大笑起來,在他的影響下,無論愿不愿意笑,吐蕃貴族都紛紛大笑起來。

但有人已經在心里罵娘了,這吐蕃贊普腦子不是挺好的,現在這是發什么瘋呢,這么把大唐得罪死了,又有什么好處。

沒見對面的唐軍,已經怒氣上涌了。

唐軍中的將士的確是極其憤怒,但身為主將的洛千秋,卻沒什么感覺,甚至只覺得可笑。

“只不過是將死的妄言罷了。”

洛千秋淡淡的說著。

然后他揮揮手,“將士們聽令,不要進攻,后退三里。”

洛千秋不僅僅不生氣,他甚至都不準備直接進攻,至于其中的原因則很是簡單。

因為吐蕃贊普早有準備,那就沒必要直接強攻了,那么干的話,就算是戰果很大,但己方的損失也不會小。

后退三里的原因很簡單,這個距離對于唐軍的騎兵來說,轉瞬就能夠到達,根本就不擔心吐蕃軍逃跑,但對于人來說,這個距離已經可以繞過山,根本就看不到唐軍的方位。

而對于唐軍來說,或者說對于洛千秋來說,有青史的存在,他根本就不用管吐蕃大軍的蹤跡,只要大致了解吐蕃贊普和那些領兵的貴族在哪里就可以了。

這不是一場對等的戰爭。

而且。

最重要的是,唐軍此番帶來了大量的牛羊,而且御寒的衣物,得益于強大的國力更多,即便是在高原上,也能耗得過吐蕃軍。

而吐蕃軍雖然人多,但消耗也大,唐軍還可以一直襲擊他們的牦牛群,還能斷絕他們向外征發的人員。

換句話說,雖然唐軍的人數少,但在這場戰爭中,唐軍已經將吐蕃包圍了。

現在的唐軍只需要等待吐蕃軍自己嘩變,或者不得不出戰的時候,就可以尋找機會擊潰吐蕃軍。

這一招是李世民常用的戰術。

吐蕃贊普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為什么洛千秋會退兵,等到牦牛群連續遭到襲擊,以及出外的斥候被截殺后,他就意識到了。

當意識到這一點時,吐蕃贊普心中升起了無盡的恐懼,他心知不能這么下去,必須依靠現在更多的軍隊,擊潰唐軍才行。

但當他率領著軍隊前來叫戰的時候,洛千秋僅僅冷冷的望著他,而后再次率領著唐軍撤退,依舊和他保持著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全騎兵的唐軍太靈活,就這樣死死的粘著卻不進攻。

在這種對吐蕃軍折磨的過程中,有將領提出吐蕃已經疲憊,可以夜襲,再次被洛千秋拒絕,他認為吐蕃贊普率領的是吐蕃精銳,意志還沒有徹底消退,還不是合適的時機。

日升月落。

時間就在這種折磨中走過,吐蕃贊普終于承認自己根本就抓不到唐軍。

撤退!

必須盡快離開這里,回到布達拉宮,依靠城池防守,這種遠遁消耗唐軍的辦法,失效了。

當贊普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洛千秋終于笑了。

“時機到了。”

“吐蕃贊普要逃命了。”

逃命的時候,破綻最大,逃命的時候,反而最威脅。

“太宗皇帝的雀鼠谷之戰,就是在追擊過程中打出來的,無數次為大唐開疆拓土的戰爭,都是在追擊中。”

洛千秋抽出了手中的利劍,昂聲道:“現在,大唐的兒郎們,繼承太宗皇帝的遺志,用手中的利刃,斬下吐蕃贊普的頭顱,報給陛下。”

“殺!”

殺聲震天!

開元八年十一月,雪域高原置雪域道,職守雪域道鎮守使,雪域道下轄十八州,一百三十七縣,三大都督府。——《大唐地理志》

(本章完)


上一章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