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第十一章:君薇薨,武曌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君薇薨,武曌崩

第十一章:君薇薨,武曌崩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9日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花非花月夜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明堂熠熠,在這座地勢頗高的宮殿中,明亮的光總是大片大片的撒進來,透過窗孔的斑駁光點也照的空氣中的塵埃,粒粒分明,上下沉浮。

“好平靜啊。”

武曌躺在搖椅上,曬著溫煦的太陽,暖暖的光照在她的身上,讓她愜意的有種欲要睡過去的感覺。

“薇薇。”

武曌聲音輕柔,輕聲喚著。

“二娘,我在。”

洛君薇也不再稱臣,喚起了二人幼時的稱呼,她也躺在搖椅上,身下墊著和武曌同樣花紋的厚厚被褥。

“薇薇,你說如果我沒能遇到你的話,我這一生會是什么命運呢?”

武曌突然偏過頭來望向洛君薇,洛君薇聞言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的記憶碎片,而后輕聲道:“二娘你應該還是會有一番作為吧,畢竟老祖宗選擇了你,你生來就是要做大事的。”

“做大事啊。”

武曌摩挲著搖椅的扶手,邊回憶邊幽幽道:“你是這世上最了解我的人,我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我喜歡將一切都掌控在手中。”

洛君薇當然知道,武曌在那些過往歲月中,午夜夢回的突然驚醒,突發變故后手腳的冰冷,近乎偏執的趕盡殺絕,她比誰都清楚。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人不狠,站不穩。”

“我一向將這些話奉為圭臬,我喜歡讀歷史,歷史上有許多寬恕后得到對方效忠的事,但更多的卻是中山之狼的故事。

所以我不喜歡寬恕敵人,我不喜歡讓對我有威脅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即便他暫時威脅不了我,但我從微末中崛起,那些曾經比我高高在上的人,都被我所敗,所以我最知道,永遠都不要低估任何一個人,只有死亡,才能斷絕任何威脅。”

這些凜冽的言語,帶著冰冷殘酷的味道,從武曌的口中輕而易舉的說出,就像是寒冬拂過冰川的風。

洛君薇靜靜聽著,伸手將武曌的手牽過來,武曌的手有些涼,武曌倒覺得洛君薇的手依舊那么溫暖,就如同過去每一次安撫她時,“二娘,不要這么說自己,你寬恕了王庶人、蕭庶人,還有他們的孩子,你寬恕了王氏和蕭氏,只將他們流放,還有許多人,天下以及史書,都會稱贊伱的寬仁。”

王皇后,蕭淑妃。

武曌嘴角閃過一絲冷笑。

“那不是我寬恕她們,而是薇薇你拯救了她們。”

武曌并不自夸,她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趕盡殺絕才是她的常態,“如果沒有你,她們都要死,還有那些和我作對的大臣,都不會有致仕的機會,我會讓他們全都家破人亡。

我說過,我沒有安全感。

但在你身邊,我有安全感,我只覺心中暖暖的,而不是那種孤寂之感,沒有那種舉世皆敵的感覺,我能放下手中的利劍。

這都是薇薇你帶來的。”

洛君薇替武曌攏了攏垂下的鬢發,溫聲道:“二娘,這個世上沒有如果,人生在世上,本就不是一成不變,每一個相遇的人,每一件遇到的事,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你說是我改變了你,焉知沒有我,就不會有另外一個人亦或者一件事,去同樣改變你呢?

你總是心中有一片光明存在,我只是保護你這一片光明的人而已。”

武曌便明媚的笑起來,眼睛都瞇起來,“薇薇,你總是這樣。”

薇薇。

真是美好的字眼。

武曌有些困了,眼皮欲睜難睜。

真暖和。

宮娥從外匆匆走進,穿著布鞋,走起路來幾乎寂靜無聲,“陛下,皇太女和洛公世子聯袂在外殿求見。”

武曌擺擺手,不多時,太平和洛千秋從外悄聲走進,二人給眼前的兩位母親行禮后,便由太平道:“母后,女兒有些軍國重事,摸不太清楚,希望母后和母親能做主。”

武曌睜開眼,眼底帶著疑惑,洛君薇同樣疑惑,武曌將政務交給太平后,雖然說是如果有軍國重事,可以前來問詢,但實際上,武曌已經不管事了。

朝廷上有武曌提拔的宰相,諸如狄仁杰、張柬之、裴炎等人,年輕的臣子里面,有武曌很看好的姚崇、宋璟、張說等人,內廷文書事務有上官婉兒,武將也有黑齒常之、程務挺,還有洛千秋等一眾洛氏子弟,即便是她主政,也就是依靠這些人,還有什么問題需要來問她?

太平和洛千秋對視一眼后,便低聲匯報道:“母后,武氏有人坐法,朝廷官吏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于是報到了朝廷,狄閣老的意思是秉公處理,裴相認為要顧及母后的顏面,從輕處罰就可以了,女兒不知該如何做。”

武氏?

武曌聞言有些懵,這武氏是什么東西,竟然能影響朝廷的判罰?

“按照狄閣老的意思,秉公處理就可以了,不,加重處罰,朕不讓武氏子弟入京,現在看來這些武氏子弟在地方上,怕是做了什么事,地方官吏竟然瞞著朕,沒有匯報,簡直敗壞朕的名聲。

楚王那里不是缺少人手嗎?

將武氏闔族都遷徙到楚國去,也算是不辱沒朕的出身。”

武曌三言兩語就決定了武氏全族的命運,她依舊是當初那個雷厲風行的天后,說罷后,太平正想要告辭,卻沒想到武曌將二人攔下,“恰好你夫妻二人來了,便就在此交待吧,朕時日無多,稍后將群臣喚進宮中。”

太平和洛千秋聞言,幾乎瞬間跪在地上,“母后!”

武曌讓自己略微坐直了身體,望著跪在地上的太平,越看越像自己年輕時,同樣的豐腴,同樣的艷麗逼人,同樣的英氣中帶著嫵媚,眼波流轉中,帶著威嚴和多情,黑色鎏金雕鳳的冠服,襯的她膚白如雪。

“日后做了君王,治國理政,處理軍國大事,我是不擔心你的,你性格果決,能察善斷,比你的哥哥們都強得多,還有一眾賢臣,朕不擔心。

但朕要提醒你的是,你要注意李氏宗親。

歷朝歷代的宗親問題都很大,你不要覺得他們都是自家人,就如何如何,你是天下的大宗,他們都是小宗,這小宗從大宗中挖墻腳,才是自然之理。

朕既然能夠如此對待武氏。

你就要學習此法,日后對于那些坐法的李氏宗親,該罰就罰,乃至于該殺就殺,不要有什么手軟的地方。

高祖和太宗皇帝都有很多子嗣,這些人出鎮外藩,尚且還算得上是有些用處,但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原還有封地食邑。

朕畢竟不是李氏,所以對這些人沒有什么感情,這些年已經大肆削減他們的中原封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百姓。

你一向注重親情,朕一直擔心這件事,不要將朕好不容易壓制的李氏宗親再次釋放出來,日后要嚴格控制他們的封地。

記住,你每放縱一家士族、放縱一個宗王,就有百戶、千戶的百姓會流離失所,會被隱匿人口,會被奪走土地。

土地兼并,國朝崩毀的第一危機。

謹記這一點。

其余事,朕沒什么值得教你的。”

太平叩首,臉上滿是肅然,鄭重道:“女兒謹記,日后定然不會放縱皇親國戚。”

“前些時日,薇薇從織造局中,親自給你將天子的冕服帶了回來。

擇日不如撞日,今日朕宣群臣進宮,你就先繼皇帝位。

等朕駕崩,你再敬拜素王即可即天子位。

朕今日將遺詔傳下,日后你們就不用進宮了。”

太平聞言臉上滿是悲戚之色,悲呼道:“母后切莫如此自咒啊,女兒會為母后祈福,定能長命百歲。”

在武曌的諸多兒女中,武曌最為寵愛的就是太平,或者說很少見的有母子、母女間這種情感的,就是太平,太平出身的時候,武曌已經大權在握,心態頗為不同,再加上太平和她實在是太像了,讓她不由的寵愛,將自己曾經缺失的東西,都彌補給太平。

“癡兒。”

武曌笑罵。

外間的宮娥再次靜悄悄走進,微微屈身行禮后,“陛下,朝廷四品及以上的公卿大臣,都已經到殿外候著了。”

武曌從搖椅上站起來,伸開手臂,宮人為她披上絲綢制成的冕服,她剛剛還是個普普通通的婦人,此刻卻充斥著威嚴,顧盼之間,那個統御天下眾生數十年的君王,又回來了。

洛君薇也站起身來。

四人向外殿而去,殿中人實在不少,一眼望去大概有四十多人,這么多的人,即便是商議大事,也很少叫來。

鳳閣鸞臺的諸位宰相以及尚書臺的六部尚書,還有宗正、樞密使、理藩令、大將軍等人,基本上朝廷中四品以上有實權的都在這里了。

等到武曌從后面走進,即便武曌已經交權,但群臣依舊肅然,齊聲敬拜。

武曌高坐在御座之上。

“眾卿平身。”

“此番將眾卿喚進宮中,所為的便是一件事,皇太女太平,這些時日處理軍國之事,內外稱贊,朕亦有所耳聞,朕思忖時機已經成熟,已經到了讓太平登基之時,將諸卿喚進宮中,敬拜新皇,見證此事。”

立新皇!

殿下群臣都以為這件事會等天后武曌駕崩后才會開始,沒想到天后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就讓皇太女登基,要知道以皇太女的身份監理國政,和以皇帝的身份主持國政,可是不一樣的。

看來天后是真的下定決心了,不再有任何改變的意思。

武曌掃過眾人,又道:“朕已經能感受到皇天在召喚朕,看來朕是時日無多了,朕便將遺詔一并頒布,待朕萬歲之后,諸卿便按照遺詔行事,依舊由諸卿見證。”

群臣剛要說話,就見到天后一擺手,“群臣不用說場面話,朕沒有那么脆弱。”

將群臣想要說的話都噎回去后,武曌就笑著對狄仁杰道:“懷英,你如今是鳳閣令,執掌敕命,就由你來記錄吧。”

作為武曌一路提拔上來的宰相,狄仁杰做事穩妥,為人正直嚴明,而且還擅長隨機應變,很受武曌信任,洛君薇在內主政,狄仁杰很多時候就掛著宰相銜在外行事。

狄仁杰胖胖的臉上此刻也滿是肅然,“遵命,陛下。”

行過禮后,就走到旁邊,執筆,攤開詔令,隨時準備下筆。

先王的遺詔,主要就是記載,由誰來繼位,這一步已經可以省去,畢竟太平馬上就要繼位皇帝,大唐已經有了一個君王。

遺詔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點評一下自己,然后對未來的君王,提出一些要求,而后對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一些安排。

以及任命一些顧命大臣作為輔佐。

遺詔里面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因為先帝的詔令,尤其是遺詔,擁有很高的法理性,乃至于能影響下一個皇帝任內的軍國大事。

武曌沉吟片刻后,緩緩開口說道:“太宗皇帝和文德皇后伉儷情深,于是合葬在一起,那些在貞觀朝立下大功的將領,諸如凌煙閣二十四名臣,都陪葬在昭陵中。

先帝的乾陵同樣如此,有諸多先帝朝的臣子陪葬。

文德皇后崩于太宗皇帝之前,于是在太宗皇帝之后,可以開啟陵墓,打開墓室,進而合葬。

先帝駕崩已久,朕百年之后,打開陵寢去打擾先帝,朕是不愿意的,所以朕就不與先帝合葬了。

先帝的陵寢盛大,將先帝的陵寢西側那一部分,劃為朕的陵寢,就叫做坤陵吧,朕葬在那里。

先帝在時的大臣陪葬乾陵,先帝崩后的大臣陪葬坤陵,譬如洛國公,就在朕墓室之旁陪陵吧。”

武曌的神情很是淡然,殿下的群臣聞言挑了挑眉,乾坤對應,自置陵寢,當年漢朝的高皇后呂雉也沒有和劉邦合葬,現在的武曌也是如此,真可謂是一種女強人間的傳承了。

當然,天后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開啟墓室打擾先帝英靈的事情,能不做的確是不做為好,合葬這種風俗本來也沒有,太宗和皇后伉儷情深,那是他們的事情,卻不至于成為后世子孫的定例。

“陛下,已記下。”

狄仁杰適時停下手道。

武曌便接著說道:“待朕崩后,群臣擁皇帝至神都素王神廟祭拜,傳承大唐天命,皇帝已經成年,朕不再為她設置輔政大臣。”

沒有輔政大臣就相當于沒有束縛,武曌相信太平的能力,不需要那些人管著他。

這點也在眾人預料之中。

若是李顯和李旦的話,那武曌是定然不放心的,但太平明顯被自己的兩個哥哥強太多了。

“朕崩后,朝政只停十日,民間只需要服喪三日即可,不要耽誤民間的婚喪嫁娶。”

“朕崩后,諸王公都不需要回京,各自在封地上三炷香即可。”

“朕崩后,不需要大肆的操辦,但要為朕棺槨中,放入素王經典。”

“朕崩后……”

“朕崩后,不需要群臣進獻吊唁悼詞,若有人不聽,不要獎賞,而要罰他,只需要在官位上盡忠職守即可。”

一條條一件件,武曌在上首緩緩說著,就像是在說一個外人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她的神情平靜,聽的下面不少人心里卻不是滋味。

無論生前有多少豐功偉績,最后還是要走這一遭,沒有人能不死。

待說罷許多,武曌略停頓,然后轉頭望向洛君薇,“薇薇,你看朕還有什么遺漏的嗎?”

洛君薇搖搖頭。

武曌這才道:“那就這些吧。”

說罷,她停頓了一下,殿中群臣已經有人忍不住匍匐下,帶著些許哭腔,武曌斗倒了很多人,但她也是真的會識人,同樣提拔了很多人,尤其是她打壓高門貴族,提拔寒微,殿中頗多受她恩惠的寒門,此刻悲戚呼道:“陛下!”

狄仁杰微微嘆口氣,只覺有些蕭瑟,他捧著寫好的詔令,輕輕吹干,而后快步走到御座前,遞給洛君薇,洛君薇略一掃過,微微點頭,武曌接過看罷。

用印,蓋下。

望著殿下群臣,所有人都抬起頭,望著上首那道身影,所有人都知道,這大概是君臣間最后一次相見了。

太平更是直接哭出聲來。

洛君薇和洛千秋對視,笑著點點頭,就像是在告別,洛千秋雄壯的身軀也忍不住顫抖,眼眶忍不住濕潤。

武曌最后看了眾人一眼,聲音中帶著笑意,“諸卿啊,朕這一生,行事有時候難免過激,但好在最后沒有鑄成大錯,江山穩固,朝中盡是良賢,日后的大唐定然更加輝煌。

以后這天下,就看你們了。

都出宮去吧,下次在進宮,就要為朕收尸了。”

又是一陣山呼,群臣這才一步三回頭的離開殿中,見到太平和洛千秋還在地上跪著,武曌溫聲道:“太平,你也走吧,好好準備,過幾日你還要參加登基大典。”

望著太平和洛千秋攜手離開殿中的背影,武曌指著微笑道:“薇薇,你看他們多好,相互扶持,就像是我們一樣。”

洛君薇輕聲感慨,“這就是傳承啊,當你的身體不再出現在這個世上,那個流著你血的孩子就是你的延續。”

武曌聞言卻問道:“那薇薇你呢?還有無數洛氏不曾婚嫁的子弟,這大概是世人所不解的。”

“我?”

洛君薇啞然失笑,“洛氏子弟的魂靈都獻給了至高的素王,我們的精神永存,不需要血脈這種東西來延續。”

武曌自然聽不懂。

但她依舊大受震撼。

她能感受到洛君薇言語中的那種情緒。

她不再問。

方才還人聲鼎沸的大殿,突然就變得空落落的,武曌感慨道:“都走了,都走了。”

“還有我在。”

洛君薇站在武曌身邊,二人并肩而立,身高也差不多,殿外的陽光灑進來,二人就望著那陽光緩緩退去。

宮中的時間已經不知數,殿外很是熱鬧,在群臣的見證下,太平繼承了皇帝之位,當千萬人跪在她前面時,她只覺潮水向她涌來,讓她有些站立不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群臣向太平叩首的時候,洛氏眾人望著站在皇帝旁邊的洛千秋,不禁有些恍惚,李唐走進了新的時代,洛氏也進入了新時代。

在太平繼承皇位后,她想要覲見武曌,但武曌已經不能見人,她越來越嗜睡,或許是昏迷。

所有人都知道,天后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就像是這蕭瑟卷過的秋風,所帶來的寒風愈來愈多,卷落的枯黃樹葉卻越來越少。

秋天走到了終末之日,寒冬已經降臨。

當黃河開始結冰的時候,當第一場初雪落下,四境皆白的時間到來了。

武曌從昏沉的沉睡中醒來,她的臉色已經越發的蒼白,身上沒有穿那華貴的鳳袍,而是一身素色的衣裳,她有些冷,縱然寢殿中地龍燒的正旺,那股寒意從她的骨子里面透出來,那不是寒意,而是死亡。

“薇薇,外面下雪了?”

武曌躺在洛君薇腿上,輕聲問著。

“是,薄薄的一層雪。”

“落在地上會化嗎?”

“不會,宮中已經是銀裝素裹了。”

洛君薇為武曌描繪著外間美麗的雪景。

“這是今年的第幾場雪?”

武曌知道自己昏迷。

“第一場。”

洛君薇說著。

“原來是第一場啊。”

武曌的眼中亮起光,“真好,薇薇,抱我出去吧,我要和你一起欣賞今年的第一場雪。”

洛君薇可是有祖宗保佑的洛氏女,她從來都不是嬌嬌女,屬性不講道理,這天下能打得過她的男子不多。

此刻聽武曌言語,直接一個公主抱就將武曌抱起,放在庭前的椅子上,而后蓋上厚厚的錦裘被子,再將炭盆多擺幾個,讓武曌不至于受凍。

望著那宛如飛花之雪景,武曌很是高興,她興高采烈的說道:“我聽到宮外有一首詩,很喜歡。

當中有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當時作詩之人所見到的,就是我所見到的這幅場景吧。

薇薇,你是大才女,你也來做一句詩吧。”

“我可做不出那么好的詩。”

洛君薇笑著揉揉武曌的發絲,而后輕聲道:“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

武曌很高興,她喜歡這種充滿想象的詩句。

“薇薇。

溫一壺酒吧,我想最后喝點酒。”

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就不要忌諱這個忌諱那個了,能享受就享受一番,于是洛君薇起身,“二娘你稍等。”

洛君薇快速取了酒返回,她很怕自己回來的時候,武曌就已經不行了,人生總是如此遺憾。

待她回來后,武曌還神采奕奕的望著她,比剛才還有精神,似乎是賞雪讓武曌精神很好,洛君薇輕舒一口氣,還好,她沒有那么不幸。

洛君薇將酒放下,用熱水溫著,這寒冷的季節,喝涼酒,可是很難受的。

二人就這樣并肩躺在一張搖椅上,靜靜欣賞著雪景,不時說句話。

“薇薇,酒溫好了嗎?”

武曌的聲音有些低沉了。

“還差一絲。”

“嗯,那就再溫一下吧。”

武曌的聲音愈發低落下來,然后洛君薇只覺武曌的腦袋靠在了她的肩上,她渾身瞬間緊繃起,她心中在瘋狂跳動,她想到了什么,她低下頭來,望向武曌,只見武曌臉上滿是灰敗之色。

剛才那是——

回光返照!

武曌最后細微的聲音,柔柔傳進洛君薇耳中,“薇薇,來生再見。

那時……

你是個男子就好了。”

洛君薇只覺血瞬間涌上,武曌已經靠在她的肩上,沒了氣息。

“噗!”

一口鮮血瞬間吐出,噴的地上到處都是,嘴角落下的鮮血落在了錦裘上,洛君薇臉上沒有什么多余的表情,眼底卻有深深的悲傷。

她伸手將酒壺取下,低聲道:“二娘,酒溫好了。”

武曌已經不能再和她說話了。

洛君薇張嘴灌下一口熱酒,有些火辣的感覺,她臉上瞬間紅潤,咳嗽了兩聲。

她搖動了喚人的鈴鐺。

而后將武曌的身體將懷中摟了一下,二人緊緊靠在一起,她閉上眼,烈酒帶來了紅潤快速消散。

她的臉變得煞白,比庭院中飄落的雪還要白。

殿外聽到鈴鐺聲音后,一隊宮娥迅速走進殿中,一眼便見到相擁在一起的天后和洛國公。

走上前去,一喚,再喚,三喚。

不見回音。

不祥之感涌上心頭。

上前一探,頓時驚叫四起!

又歸于平靜。

“去請陛下前來!”

到處都是這一道聲音。

“洛國公薨了!”

“天后駕崩了!”

伏惟天后膺大圣之姿,體乾坤之德,籍龍睛鳳頸之相,廣運萬年之姿,以受皇天之諭,以繼高宗之命,手掌刑賞之柄,既而營以神都,載構圣堂,圣母神皇,撫臨四方,女主天下,亦有旨哉!——《唐書·天后本紀》

洛文穆公君薇,母平陽召公主,父周武成郡王也,生于貴廷,幼頗貞明,太宗愛之,及長,開卷海納,搖筆云飛,時人莫不稱然,內廷有女史記功書過,太宗乃命洛公錄史宮闕,及至天后秉政,洛公參掌機務,位列政事,日理萬機,軍國重事,殺生大柄,多其決矣,時人謂洛半君也!——《唐書·洛公君薇世家》

(本章完)


上一章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