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第八章:誰才是主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誰才是主角?

第八章:誰才是主角?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7日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花非花月夜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浩浩蕩蕩的隊伍從長安一路來到東都洛陽。

長安作為首都主要是為了防務安全,但對于帝國來說,是太過于靠西的,所以從邦周開始,但凡在長安定都的政權,都會營建洛陽,監視帝國東方。

對于大唐而言就更是如此。

洛陽有大運河溝通南北,所以河北以及江淮的糧食都能夠送到洛陽,是大唐輻射東方最重要的城池。

天子出行封禪,再加上朝廷文武以及隨行的宮人、軍隊,超過十萬人來到這里,封禪是一件不吝于打仗的事情。

經過這些年的修繕,尤其是武曌掌權后,投入大筆資源修繕洛陽,現在的洛陽比貞觀年間已經恢宏太多了,她在洛陽修建的天授宮,是完全不遜色長安大明宮的龐大建筑群,數年的時間就連三分之一都沒有修完。

之所以要如此大興土木,自然不是為了單純的享受,從武曌掌握政權開始,她心中就升起了遷都的心思。

此番李治因為封禪而來到洛陽,在洛陽大宴群臣,在宴會后,武曌和李治在休息后,便乘機向李治提出正式的建議,將洛陽作為大唐新的都城。

李治很是震驚為什么武曌會有這種想法,“皇后,關中乃是四塞之國,金城之固,能夠使子孫萬代綿延,為什么要遷都洛陽呢?”

武曌早就思考過無數次這個問題,當即說道:“自然有極大的必要。

從天命上來說。

大唐乃是受素王天命而建立,洛陽乃是圣城,天子在此受命,且河洛本就是三代王者所在,這里作為大唐帝都,又有什么不合適的呢?

從糧食上來說。

周漢定都關中,乃是因為關中平原勝過洛陽,可以供養更多的人口,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人口已經超過八百萬戶,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僅僅長安人口就破百萬,時常發生饑荒,我們二人已經兩次前來洛陽就食,即便如此,也多有朝廷官吏在路上餓死之事,洛陽聯結南北,有河北以及江淮的糧食供應,我們就不再需要每年都來到洛陽就食。

從政治上來說。

大唐朝廷深受關隴的掣肘,即便對于山東照顧,但依舊難以改變以關中壓山東的現實,如果我們遷都洛陽,就能壓制關隴,抬高山東,就能安撫河北,控制江淮,定都洛陽,并州、揚州、荊州、趙州,都將被朝廷就近控制。

從軍事上來說。

定都關中是為了防止關東造反,但如今大唐的敵人不在里面,而在于外面,我們居于洛陽,山東的造反就不足為懼,真正危險的是吐蕃、漠北,而長安,就在這二者的鐵蹄之下,關中防內部防外,當初突厥就直接兵臨城下,吐蕃也能隨時從高原上攻擊到長安,太過于危險,如果西域有變,河西四郡陷落,我大唐邊防就會落在隴右,距離長安近在咫尺。

而洛陽則沒有這樣的危險,北來的軍隊,想要攻下洛陽,要先攻克叢山峻嶺的并州,亦或者攻克幽燕二州,進而南下渡過黃河,即便如此,洛陽也可以通過水系推往江淮以及益州,或者荊州,全部都是騎兵的軍隊,過不了長江以及淮河,在如今這個時代,洛陽比長安還要安全。

這便是妾身想要遷都洛陽的理由,還望陛下好好考慮一番,這件事關乎國朝大計,定要完成。”

武曌的聲音很是堅定,遷都洛陽這件事,她和洛君薇商量過很多次,幾乎考慮了各種情況,都認為非常的有必要,長安在這個人口爆發的時代,已經不再適合作為都城了,畢竟就連都城的糧食都供應不起,這簡直就是在開玩笑。

如果經歷連天大戰,人口減少一半,降到三千萬左右,那長安的確是適合作為都城。

一見武曌的表情,李治就知道這件事不是他能夠否決的,雖然武曌是和他商量,但這件事其實已經決定了,就是通知他一聲,況且武曌所說的每一點都說在了李治心里,的確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就依照皇后的意思去做吧,但長安作為帝都舊宅,地位特殊,就將它列為西京吧。”

武曌卻搖搖頭,否決了李治的這個提議,“關中是素王誕生的地方,地位特殊,況且大唐在西域也有利益,日后也要干涉一番,不能放棄,放在更遠大的廣度上,中原實在是太小了,國師所提出的六大王國制度,應該有相應制度匹配才是,在明天的大朝會上,我要向所有人宣布一件事。”

武曌的臉上印著燈火湛湛的光,神情肅穆,讓李治想起那廟宇中的神靈。

翌日,朝臣暗列走進天授宮,封禪是一件非常繁雜的工作,有極多的準備,光是準備會議就要很多次,商討禮儀細節。

今日殿中氣氛卻頗為不同,天子高居御座之上,皇后亦肅然端坐,兩側站著一派禮官,手中各持著圣旨,讓大多數臣子都摸不著頭腦。

待朝會的鐘聲響起,李治也沒讓臣子們開口,就徑直說道:“今日召集諸卿而來,是為了宣布一些大事,此番朕與皇后駕幸洛陽,有些事便在這里宣布,諸卿且聽命。

禮部尚書,你來為群臣宣講。”

在眾人的目光中,洛君薇手持朝笏從列中走出,而后走到群臣之前,轉過身面向所有人,手中朝笏在手心中一擊,發出一道清脆的聲音,而后她清脆宛如黃鸝啼鳴的聲音亦在殿中響起,“自古以來,封禪便是祭祀天地,所謂皇天后土,山川諸神,天子乃是皇天之子,祭拜皇天,朝臣代皇后祭拜后土,即社稷神,此番封禪,天子祭拜皇天,皇后將親自祭拜社稷神,以及山川諸神,諸位當知曉此事。”

由皇后親自完成一半的祭祀儀式,這是古來未有,這才是武曌要帶著李治來封禪的真正目的,洛蘇和她說想要穩固地位,就要學會用神圣來武裝自己,那再也沒有比祭祀更能增強神圣的事情了。

朝堂上一片嘩然,但卻又不知道說什么,這件事本就不是什么值得計較的,而且那可是武曌皇后,在這種情況下,嘩然之后,朝堂上竟然出現了詭異的平靜,就連洛君薇都忍不住挑了挑眉,她已經準備好用各種經典來打臉了,結果沒想到竟然沒用上。

洛君薇又道:“此番二圣駕幸洛陽,皇后有感于洛陽之神圣,亦認為封禪盛事,值得天下慶賀,所以決定大赫天下,并且將年號更改為‘天圣’,諸位當知曉此事。”

封禪改年號,這算是很正常的,但年號為天圣,粗人不懂,但那些一直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呢?

所謂天圣,二圣人也。

這不就是明晃晃的說明現在皇后和天子的地位一樣高,現在是二圣臨朝嗎?

但這件事怎么反對?

年號的解釋太多了,就算是他們想要給天子說話,但也不能用揣測出來的東西來說啊,而且朝臣抬頭望向天子,卻見到天子根本就沒有半點反應,這不禁讓許多人心中一涼,天子不可能看不出來,那這個態度就是默認了。

殿中不少人都已經郁悶的要吐血了,這種任由對方出拳,而且還拳拳到肉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更難受的是,他們就連反擊都做不到。

洛君薇的聲音依舊平靜,就好像沒看到那些人的表情以及咬牙切齒的神情,她是禮部尚書,站在這里就是她的職責,“天子崩而為皇帝尊號,皇后崩而為皇后尊號,天子以為同先祖一致,不妥,為皇后改號天后,以示避諱,諸位當知曉此事。”

這下朝中是真的暴動了,皇后和天后,這一聽起來就完全不同,天后明顯是比皇后高級的多的稱號,冠以天的名號。

“陛下!”

當即就有大臣出列反對,“天之一字,怎么可以加在后號上呢?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治和武曌臉上表情依舊沒有變化,洛君薇卻眉眼一挑,終于來活了,饒有趣味的問道:“宰相所言不妥,是哪里不妥,哪個圣人所說,哪部經典有言,還是宰相有什么真知灼見,不如在此說出,本尚書執掌禮部,倒是不知道這有哪里不妥,現在要聽聽宰相的見識,若是能說出什么話來,那便算了,若是咆哮朝堂,卻不曾有什么言語一二,那本部倒是要讓宰相知曉,什么叫做,禮法森嚴,如律如刃!”

說到后來,洛君薇臉上的神情已經完全沒有一絲絲的玩笑,而后冰冷厲色,俏臉生寒。

這哪里有什么理由,不過是不愿意看到武曌和李治平起平坐而已,天后太過于觸動他們神經罷了,但細究起來,這稱號實際上并未和禮法上,亦或者道理上相悖,天后,天子的皇后,這適合并沒有什么不妥。

“既然說不出來,那便好好閉上嘴,在這等場合,縱然為公卿,又哪有你魯莽的資格,再有此事,便是天子出言也救不了你。”

洛君薇出言如利刃,一點面子都不給,武曌在上首忍不住露出微笑,這一幕又被下首的大臣看到,更是又羞又氣,冷哼一聲,就走進朝班中。

洛君薇見到他回去,又環視殿中一周,而后轉身對武曌和李治道:“天子天后,臣告退。”

武曌笑道:“禮部尚書且回列中。”

洛君薇返回列中,朝笏依舊持在手中,武曌站起身來,從上首御座一步步走下,朝列中有臣子已經開始顫抖了。

“今日朕和天子召集群臣來此,不僅僅是為了宣布這幾件事,還有一件大事要宣布,望諸卿知悉。”

武曌將自稱換成了朕,讓所有人都只覺一陣恍惚,從長安來到洛陽之后,事情好像就發生了什么改變一樣,這里似乎是武曌的地盤,在這里,所有人都要服從她,一半的封禪禮儀,天圣的年號,天后的稱號,以及現在口稱朕,在洛陽,二圣臨朝徹底的變成現實,大唐真的變天了。

武曌已經得到了她所有想要的,她現在還要做什么?

還有什么值得她放在最后來說?

“朕和天子商議后,認為長安已經不足以作為帝都,決意將洛陽作為日后的大唐帝都,以后大唐朝廷,常居洛陽,這里將會有一個新的稱號,叫做神都,神都洛陽。”

遷都!

這下幾乎所有宰相都出聲反對,尤其是那些出身關隴的宰相,更是毫不猶豫的出聲反對,但武曌將之前給李治說的理由,一條條擺出來,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其他問題,幾乎都是現在大唐難以解決的,一字字一句句的問的諸位宰相,臉色難看,卻不知道該要怎么回嘴。

這就體現出當初武曌將洛玄凌和洛玄云召回中樞,擔任宰相的重要性了,面對這種事時,宰相就不能通過胡攪蠻纏來抵制武曌了。

對于洛氏來說,如果不是為了王朝安寧,自然是希望王朝一直都定都洛陽的,這座圣城成為都城,將會為洛氏帶來許多的好處,而現在定都洛陽本就是正確的事情,那洛氏可就不客氣了,洛玄凌和洛玄云強勢為武曌站臺,支持她遷都洛陽的決定。

從漢的天命崩毀開始,新的王朝再次將洛陽定位帝都,您的家族,將會每年獲得一萬的氣運點。

本來只是一個封禪的事情,但誰都想不到,武曌竟然會乘著離開長安的機會,在洛陽做下這么多的事情,而且天子竟然默許這一切發生,這讓無數人,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畢竟現在可不在他們的地盤,在封禪的路上,想要讓一個人消失,實在是太過于簡單了。

武曌現在只想笑出聲來,果然將這些人調出長安是一步妙棋,到了她經營多年的洛陽,哪里還有別人說話的份,更不用說從這里到泰山還有很遠的距離,誰要是不服從她的意志,這一路上,就是他的死期。

現在所有人都認為朕只是為了奪權,那現在朕就讓你們見識見識,朕可不是那些只會爭權奪利的人,奪權只不過是和你們玩玩而已。

“諸卿都同意朕的想法,朕很是欣慰啊。

朕一直都在思索,我大唐如今的國土廣袤無垠,但距離當初國師和先帝所說的六大王國卻還有些許差距,等到大唐國土到達極限后,東西國土三萬里,南北疆域三萬里,那可真是廣袤無垠,此生都走不遍大唐國土了。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達那種地步,但朕卻擔心,日后的子孫,若是忘記了我大唐囊括六合八荒的大愿,那朕和天子都愧見先帝。

朕決意立六都制度,以使天下難忘。

以長安洛陽為天下之中,洛陽為神都,長安為中都。

以哈拉和林為北都。

以廣州為南都。

以伊州為西都。

再在三仙島上建立東都。

大唐在這六都之中,派遣高級官吏和分封國王一同鎮守。”

殿中頓時沉寂。

每一座城池的政治地位都是不同的,縣有高低,州有上中下,州刺史也分為不同的級別。

益州、揚州、并州、荊州這四大都督的地位也不一樣。

其中自然以洛陽和長安地位最不一樣。

拔高一座城池的政治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甚至能夠改變一個地區的政治態勢。

廣州就不提了,江淮以及荊州現在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再往南的南方都是陪襯。

伊州這個西都的設置,將會讓安西大都護府的地位再次拔高,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大唐在西域也將再次迎來重大的改變,畢竟誰都知曉,大唐最適合作為西都的城池是神臨城。

一旦西都設置,那西域的態度是一定會變化的,雙方和平了許多年,但誰都知道,和平不會一直走下去。

但武曌卻不是這么想的,在她的想法中,西都的位置應該更遠一些,到達中亞那里,神臨城只能震懾西域和中亞,但再往西越過蔥嶺,就可以震懾西亞、中亞、南亞,也就是將日后要建立的趙國以及建立在天竺的楚國,都納入監察范圍內。

這才是她真正的目標。

最吸引眾人眼球的是關于北都的設置,直接設置在哈拉和林,一旦設置完北都,那哈拉和林的身份就太多了,不僅僅是北都,而且還是燕國的王都,還是安北大都護府的駐地,還是草原諸部的議事所在。

漠北草原上毫無爭議的第一中心。

燕王會怎么想,北都是處于朝廷控制下的都城,級別這么高的城池,沒人知道會發生什么,但從中可以看出朝廷對于漠北的忌憚,這種忌憚遠遠超越了對于其他王國。

即便現在的漠北,既沒有西域,也沒有遼東,可以說被斷掉了雙臂,甚至也沒有漠南草原,但依舊被人認為危險,實在是中原在漠北身上吃過太多虧了。

六都制度如果真的落地,對于大唐的影響很深,畢竟城池可以輕易丟掉,但都城丟了,那是一定要奪回來的,就像是當初并州丟了,李世民一定要率兵將晉陽奪回來一樣。

武曌設置六都制度,頗有一種不顧中原死活的感覺,那種赤裸裸的對領土的野心,對天下在手的氣魄,幾乎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但如果說這是配合六大王國制度,那又有誰能說的不字呢?

“諸卿以為如何?”

見到沒人說話,武曌的聲音在殿中響起,響在每個人的耳邊,還是沒人說話,洛玄凌左右望了望,而后手中朝笏在掌心一擊,清脆的聲音響在殿中,“天后陛下所言,臣以為乃是真知灼見,大唐雖大,卻不曾有一寸土地多余,卻不曾有一寸土地可以失去。”

洛玄凌一開口,洛玄云以及一眾朝臣便同時用朝笏敲擊掌心,殿中頓時發出清脆的“啪啪啪”的聲音,這便是朝臣同意洛玄凌和武曌的意思,見此情況,其余諸臣左右看一看,也都用朝笏敲擊掌心。

武曌緩緩拖著袍服一步步走上御座,走到李治面前,微笑問道:“天子可有什么想要說的嗎?”

兩人間的位置似乎翻轉了過來。

李治愣神一下,而后忙不迭點頭道:“朕亦認為很合適,祖宗未竟全功,正要我等后輩奮發向前,諸王兄都在開拓,朕自然應當給予支持。”

待群臣退朝,走到殿外后,幾乎所有人都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很多人甚至都愣在了原地,開始回憶剛才所發生的事情,然后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些事情怎么就真的在他們面前發生了?

皇后成了天后,真的二圣臨朝了?

大唐要再次開始向外了?

而且還要遷都?

這每一件大事都應當是要商量很久才應該做決定的,現在怎么就通過了?

再看看周圍,熟悉而又陌生,這里不是長安,而是洛陽,天后武曌的洛陽。

在這里,她說什么就是什么。

封禪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就是為了完成這些事,包括提前將洛氏的雍國公和陳國公調回政事堂,以及讓安樂郡主洛君薇擔任禮部尚書,從制作敕令的中書省、負責審議的門下省,以及執行詔令的尚書省禮部,這一套都可以通過,合法有效。

天后武曌好深的心思啊,政事堂中不占優都能完成這么多大事,如果等到這些事完成,那現在政事堂中的宰相,還能剩下幾位?

可能所有和武曌對著干的宰相,都要下野被貶了。

在一場震撼人心的大朝會后,武曌一方面快刀斬亂麻的將各種詔令下達,不給任何人反悔的機會,一方面則繼續一路往泰山而去,此行出來就是為了封禪,這對于武曌來說,同樣是極其重要的一次展示她地位的機會。

但這一路上的氣氛,就已經和從長安出來,完全不一樣了。

尤其是李治。

他的心情很是復雜,如果當初知道現在的武曌會是這個樣子,他還會選擇拔擢武曌嗎?

李治在思考這個問題。

但他用力思考之后,腦海中傳來的一陣陣暈眩,又讓他有些絕望。

局勢走到現在這一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身體不好,如果他的身體健康的話,那無論如何,武曌都不知道會走到現在的地步,最多也就是協助他處理一些政務罷了。

這一切都像是命運一樣,每次到了關鍵時刻,上天就會幫武曌一把,讓她順利的走到下一個關卡。

現在只能任由武曌去做了,總不能讓那些外姓的宰相掌握權力,他可不相信那些人。

不過。

李治的目光投向他的太子李弘,至少太子很合他的心意,如果可以提前將皇位傳給太子的話,那是不是就可以擺脫現在這種局面了?

但太子的身體。

李治有些憂慮,太子李弘很聰明,但他的身體從小就不好,李治甚至讓他不用過來請安,而且還讓李賢去輔佐他,幫助他處理政務。

明面上自然是因為李弘身體不好,不能太久處理政務,所以讓他的弟弟幫他分擔,但實際上,李治是擔心李弘萬一出事,還能讓李賢頂上太子之位,李賢的天賦也很好,而且身體非常健康。

如果不是李弘已經被他培養了很多年,那李賢才是更好的太子人選,不過李治已經廢過一個太子了,現在不可能再廢一個太子,而且李弘只是身體不好,或許并不會出事。

就在這種擔憂中,李治終于到達了泰山。

望著那巍峨的泰山,李治心中的煩悶一掃而光,只覺心曠神怡,無論有多少糟心之事,但現在,他來到了泰山,而且將在這座山上封禪。

向天地以及日月山川去敘述他的功績。

這是就連他父親想要來都沒能來成的場合,千百年后,都會有人記得,他,大唐天子李治,在泰山上封禪,是一位文治武功都非常顯赫的君王。

但在這場封禪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卻不是李治,而是天后武曌。

幾乎所有人都看到站在天子身邊的天后,她的眼中燃燒著熊熊的火焰,她的臉上升起了霞光,她高昂著頭顱,就像是凌駕于萬人之上,即便是她身邊的天子,也不能半分掩蓋她的光芒。

不,病懨懨的天子,蒼白的臉頰,和光芒萬丈的天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是天子的封禪嗎?

很多人都在心中問著這句話。

主角并不是站在舞臺中央的那一個,而是燈光打下來的那個人。

誰在舞臺上散發著光,誰就是主角。

在這個李治的場合,武曌成為了主角!

天圣元年,武曌通過一系列精準而快速的政治行動,徹底完成了權力的分割,從名義上完成了和天子對等的政治地位,從事實權力上則凌駕于多病的李治,她是歷史上第一個,在皇帝在位期間,手柄大政的皇后,“天后”是她獨特地位的彰顯,這還不是她具有獨特歷史地位的終點,拭目以待吧,她的時代來臨了。——《唐帝國興衰史》

(本章完)


上一章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