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第四章:陛下才是君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陛下才是君王

第四章:陛下才是君王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4日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花非花月夜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封邦建國,王道之始

在借由洛君薇送信,不多日,武曌便得到了洛蘇送來的一枚美玉,雖然洛蘇一句話都沒有說,但武曌卻知道自己果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政治的關鍵就在于站隊!”

這是二十多歲的武曌所品察出的道理。

在認為一切時機都已經準備妥當后,武曌悍然的向皇后寶座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當然,她現在只是一個召儀,雖然有天子的寵愛,但依舊缺乏有效的對付外朝的手段,所以她依舊要從天子李治身上下手。

而武曌早就選好了賽道,便是——為天子李治奪回皇權!

既然長孫無忌不愿意還政,那便直接搶過來,

從皇后和太子開始依靠長孫無忌維持地位開始,只要長孫無忌一倒,皇后自然就會失勢,新的政治勢力,一定會將皇后和太子皮扒掉。

到了那個時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費勁去做什么。

而奪權這件事的難點實際上在于,天子本身的想法。

長孫無忌是尚書左仆射,也就是事實上的首席宰相,而且是李治的親舅舅,還是開國功臣,凌煙閣第二,還是先帝所指定的顧命大臣,這一個個頭銜加在他的頭上,就如同一層層的光環,壓得李治喘不過氣來,他的性格本就暗弱,對長孫無忌有極大的畏懼。

但武曌卻不這么想。

她幼年喪父,而后和母親姐姐被武氏那些叔伯兄弟趕出來,她進入宮中,受盡了苦,又苦熬了這么多年,才算是苦盡甘來,她有極其堅定的心智,幾乎對大多數人都不曾有什么敬畏。

先禮后兵。

武曌決定給長孫無忌一個機會,讓天子先示弱,此事和李治的想法一拍即合,他根本就沒有勇氣去和長孫無忌作對,所以他決定和長孫無忌商量,在過去的那些年中,所有人都習慣了這種相處模式。

但最終的結局,是非常失敗的,長孫無忌用一種強硬的態度,拒絕了李治想要立武曌為皇后的想法,當從趙國公府離開的時候,李治極度的憤怒,卻又覺得悲哀,而武曌……

皇宮之中,武曌正在欣喜的和洛君薇講這件事,她并不曾因為長孫無忌的反對而有多憤怒,反而正中她下懷。

洛君薇此刻手中的女史職位被卸下,轉而擔任另外一個女官職位,清教院祭酒,這是武曌上書設置在宮中,為皇子、公主們蒙學教導禮儀等的女官。

可以在宮中增設官署,從這里就能看出武曌現在的權勢,在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皇后。

“長孫無忌太過狂妄,陛下很是生氣,憤怒是個好情緒啊,人只有在憤怒的時候,才會做許多,平時不敢做的事情。

郡主,昨日我已經和陛下說過,要將雍國公擢升為司徒,英國公也將被擢升為司空,雍國公加尚書右仆射,英國公加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洛君薇聞言一愣,在如今的大唐,宰相只有尚書左右仆射,中書令、門下侍中,以及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幾種。

一下子為兩個凌煙閣功臣加三公職銜,而且同時真正拜相,而后緩緩肅然道:“陛下他敢?”

他敢反抗趙國公了?

武曌微微瞇著眼,“長孫無忌惹惱了陛下,陛下感覺到自己就一層層的蛛網纏繞,幾乎難以呼吸,他奮力的想要掙扎,掙脫這層由長孫無忌以及他的同黨所編織的網,而雍國公和英國公就是能夠斬斷蛛網的利刃。”

洛君薇這些年身居中樞,對當前大唐的局勢洞若觀火,長孫無忌一黨,的確是有些太過于招搖,“兄長那里,妾身找機會,和兄長聊一聊,但兄長可能,換皇后和宰相這種事情,關乎國朝大計。”

武曌笑著揮揮手,眼神頗為幽深,不知道望著何方,“不急,現在還不到最后時刻,還不用雍國公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出馬,現在需要的是一些打手,長孫無忌真的已經掌控了朝廷了?

妾身認為不是,一定有許多人都對長孫無忌不滿,而這些人中,有沒有能力卓越,能夠為妾身和陛下所用的呢?”

太極殿中,李治正在和洛君卓對弈,這些年洛君卓升官也很快,但他走的也是武官一道,眾所周知,武官一道,拜相不容易,而且就算是拜相之后,也基本上就是吉祥物。

畢竟沒有經歷過六部職務,也沒有經歷過弘文館、集賢殿等文職的鍛煉,也沒有在地方任職政務,難以對朝政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且這些年,長孫無忌把持朝政,政事堂中,是他的一言堂,真的把洛君卓送過去,那完全是白白被壓一頭。

從別的身份上,洛君卓都不懼長孫無忌,但凌煙閣第一是洛玄夜,第二就是長孫無忌,這一點上,就讓洛君卓很是被動。

李治下棋下的有些心煩意亂,郁郁寡歡道:“紫陽,你說朕這個天子做的怎么就這么難呢?

自古以來還有比朕更憋屈的君王嗎?

朕就連立一個自己喜歡的女人為皇后都不行,對朝政也沒有半點說話的權力。”

洛君卓若有所思,“陛下,臣的姐姐,曾經說過這件事,她說陛下的權力實際上是很大的,只是陛下不使用而已,但姐姐只是略微提了一下,臣也沒有多問。”

“表姐說過?”

李治有些驚訝,而后又覺得很合理,對自己這個表姐,李治還是頗為了解的。

當初他還小的時候,洛君薇就經常進宮,頻率比現在還高,時常會幫著照看他們幾個小孩。

從此次洛氏南歸之后,男主軍,女主政的趨勢就比較強。

從周郡王洛玄夜開始,洛玄星,洛玄凌以及洛玄云,以及之后的洛君成,洛君駿,洛君烈,洛君卓,都是武將。

只有洛玄辰是文官。

這是出于維持武勛的考量,對于洛氏來說,文一方面,太過于需要天賦,而武一方面,就相對更有優勢,但缺點就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王朝,在不發生激烈到掀桌子的斗爭時,宰相所擁有的影響力更大。

洛君薇是這一代洛氏子弟中,在政治方面最杰出的一個人,洛蘇將她送進宮中,就有女主天下的考量,既然是新時代,那沒有洛氏的女子,自然不美。

待洛君卓離開后,李治沉思了片刻后,他知道洛君薇經常去武曌宮中,思及至此,他決定去尋找洛君薇,想聽一聽,自己的這位表姐,有什么高見。

洛君卓離開太極殿,轉過一道回廊后,表情瞬間就凝了起來,身為李治的近臣,在不少人看來,他就是第二個周郡王洛玄夜,但洛君卓自己知道不是這樣。

在目前的洛氏中,他的確是和天子關系最親近的,還娶了晉陽公主,這是李治最疼愛的妹妹,數遍大唐,沒有任何一個臣子和李治的關系,能比他更親近。

但他內心深處卻知道,自己和當今天子的關系,是不如自己父親和先帝的,差了那么一絲絲。

至于原因……

洛君卓微微搖頭,不說也罷,只不過是要小心行事,萬萬不可仗著和天子從小就認識,而做出什么事情來。

雖然有洛氏龐大的關系在,沒有生死危險,但如果被貶還是難以避免的,要知道當初洛玄辰也被兩次罷相,在這個政治場上,只有皇帝一個人,是難以被廢黜的。

李治心中頗為焦急,所以他很快就到了椒蘭殿,他到殿中的時候,恰好洛君薇正在殿中。

武曌將李治迎進來后,李治也沒有多繞彎子,就直接將自己的疑惑問出,希望洛君薇能夠為自己解惑。

洛君薇沒想到李治問的竟然是這個問題,她只略一沉吟,就果斷的說出來,“陛下,臣有一問,您覺得太尉對您的皇位,可有什么威脅嗎?”

李治直接失聲笑道:“當然沒有,他只不過是文臣而言,掌握兵權的是司空和司徒,咦?”

李治反應過來了,他的皇位終究是需要軍隊的支持才能夠做的穩,而長孫無忌就算是再囂張,沒有兵權,又能掀的起什么大風浪呢?

武曌在這方面的天賦比李治更高,再加上,之前洛君薇就暗示過她不少東西,她幾乎是立刻就體會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

長孫無忌的勢力的確是非常強大,他這個級別的相權,從古到今都非常的少見,但究其根本,這還是相權!

什么叫做相權?

從三省六部制度開始,這是李世民主動讓渡出來的,讓宰相制衡君王的,也就是說,相權是皇權的讓渡,只要皇權愿意,這份權力隨時都能夠收回去。

除非相權能夠完成升級。

比如相權成為攝政之權,或者相權徹底壓在皇權之上,無論是哪一種,實際上都只是一件事,那就是要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只有這個權力在手中,才能夠在和皇權的斗爭中,占到上風,以及最終勝利。

換句話說,誰擁有將對方廢黜的權力,誰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這就是政治斗爭的根本本質!

長孫無忌有廢黜李治的能力嗎?

完全沒有!

他也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廢黜李治,從內心深處來看,長孫無忌是個忠臣,只不過他的想法和李治不一樣。

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換太子被駁回的事情,就是漢初的時候,漢高帝想要換太子,結果被洛氏和呂氏帶著開國功臣打回去,最后放棄了這個想法。

那就是典型的皇帝已經完全不能插手這件事,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對,包括劉邦的所有近臣,而且洛呂的實力過于強大,強大到劉邦也絕望的地步。

而現在的長孫無忌呢?

他甚至都沒有軍隊里面的盟友,僅僅憑借他一個人的力量,竟然就自不量力的想要和天子對抗。

洛玄凌根本就不想和長孫無忌有什么牽扯,就在于此,長孫無忌太離譜了,他的力量是來源于李治,是因為李治當初年紀小,不懂事,所以暫且將權力交給他代為管理,結果長孫無忌竟然就真的覺得,這份力量李治收不回去。

用天子的權力來壓制天子,這長孫無忌可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僅僅是一句話,武曌眼中的光就愈發的亮起來,而后她就感覺到洛君薇輕輕的捏了她豐腴的大腿一下,她微微側臉,便見到洛君薇輕輕搖頭,示意她不要多說話,武曌一凜,緩緩點頭。

李治已經回過神來,他臉上帶著驚喜的神情,“表姐果然有王佐之才,乃是洛氏名門,剛才所言,對于朕而言,可真是醍醐灌頂啊。

既然朕的皇位不是趙國公所能夠廢黜的,那朕就可以一點點的和趙國公去斗了,就算是失敗,也還有無數的機會卷土重來,而趙國公卻輸不起,只要一次時機,就將一敗涂地。”

武曌沒有將剛才她所想出來的那些事情說出口,而是帶著略微的厲色道:“陛下,不僅僅如此,您才是真正的君王,拔擢或者貶斥,都由陛下您做主。”

是啊。

李治的眼中同樣出現了厲色,這就是君王,幾乎天生就立于不敗之地,只要朝廷上不是鐵板一塊,他就總能找到那些想要上位的人,一次次的對長孫無忌發起攻擊。

不過。

一想到要對長孫無忌發起進攻,李治又有些猶疑了,對李治頗為了解的武曌,見狀直接說道:“陛下,難道您甘心一生都如此嗎?

那本來就是您的東西,拿回自己的東西難道還有什么值得猶豫的嗎?

妾身以為不是,您加冠都已經多少年了?

當年洛氏的諸位攝政,都在周天子以及漢天子加冠之后,選擇了還政,而現在長孫無忌只不過是顧命大臣而已,卻竊據大權,不愿意還給陛下,妾身深深的為陛下而感到悲傷啊!”

李治的性格有些暗弱,但武曌可沒有,她是真正的一旦決定了某件事,那就一定要做到,想要讓她回頭,除非她自己撞得頭破血流。

李治就算是再暗弱,但一位君王對于權力的執念,是極其深重的,洛氏族中,對于周懿王和漢惠帝的評價一直都非常高,就是大多數的君主,即便知道自己沒能力,但依舊會死死的抓住權力不放,至于天下會變成什么樣子,那才不是他所在意的。

現在聽到武曌的這番話,李治心中對于長孫無忌的所有憤恨都激發了出來,他想到了自己無數次想要做些事,都被長孫無忌打了回來,他想到自己身為至高無上的天子,卻在帝國中,被臣民所忽略。

那永徽之治,雖然冠以他的名號,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長孫無忌的政績。

李治緩緩說道:“這些年,太尉他掌控朝政,將那些不服從他的大臣,紛紛貶斥,導致現在朝中盡是他的同黨,政事堂中,幾乎他一言而決,朕深深地為之恥辱。

這天下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臣子嗎?

朕記得有不少人,都是在貞觀朝時,就被先帝所贊賞的大臣,但是到了朕繼位的時候,這些人卻被太尉和褚遂良貶斥出去。

黨同伐異,可恨!”

想要對長孫無忌發起進攻,就要組織一個強大的政治隊伍,至少在朝中不能沒有人給自己說話。

身為天子,直接用各種無理的態度去對抗長孫無忌,用越過政治規矩的手段,那雍國公是不會支持他的,但其他人可不是如此。

該是時候向外釋放出最強烈的信號了。

讓天下人都知道,朕要換掉皇后,立武曌為皇后,看看朝中有沒有為朕說話的人。

有沒有呢?

當然有!

而且還實在是不少,在政壇上,從來就不缺乏投機的人,也不缺乏冒險上位的人,雖然歷史證明這些人最后的下場都不怎么好,當初是怎么得到的地位,最后就會怎么樣失去。

但大多數人依舊趨之若鶩,認為自己會是比較特殊的那一個,認為自己會永遠都站在勝利者的那一方。

長孫無忌這樣的聰明人,不也陷入了驕狂之中。

天子要換皇后,理由則是七出之中的無子,而武曌有兒子,還不僅僅一個,能生,而且非常能生,在這個時候,占盡了便宜。

但大臣們同樣比較硬氣,皇后現在無子,但不代表以后沒有,無子雖然是七出之罪,但皇后才二十多歲,你怎么就知道,皇后以后不能生,而且你皇帝都不和皇后睡,皇后要是真的懷孕了,才是真的大問題。

最重要的是,“國朝已經有了太子,縱然皇后沒有親生的兒子,但禮法上,卻已經有了嫡長子,陛下不必再擔憂這一點。”

這句話可是真的把李治惹毛了。

當初太子就是被逼著立的,現在還用這件事來挑釁他,李治怒氣沖沖而走,大臣們也不歡而散。

永徽數年以來,清朗的上空,似乎彌漫著一朵朵烏云。

許多人都關注著這件事,皇帝和宰相之間,似乎突然就產生了這么激烈的爭斗,讓許多人都心生震撼的同時,也有許多人,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機會。

雍國公府。

洛氏實際上已經參與進了這一場戰爭,無論是洛君薇還是洛君卓,都已經在事實上站到了李治和武曌陣營中。

畢竟長孫無忌無論怎么看都不靠譜,而且這件事的確是長孫無忌理虧,拿著皇帝的權力讓皇帝閉嘴,洛文王都沒這么囂張。

至于無故換皇后,以及皇后被換掉之后,太子必然也要被換掉,從道理上,不應該這么做。

但皇后背后所代表的東西,以及她本身在平日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原罪,屬于阻礙大業的一員,又不懂主動避嫌,那就只能宣戰了。

而且洛氏在政治爭斗中,一直以來都能夠輕易度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洛氏是真的干凈,而且有證明干凈的能力。

在政治斗爭中,為了搞死政敵,經常會有誣陷的事情發生,或者是抓住一個平日里根本就不算是大事的問題,把人往死里整。

而洛氏。

得益于極其嚴格的家教,以及在平日里的謹慎,很少會有那種足以被扳倒的坐法之事。

其次,便是誣陷之事,目前為止,還沒有誣陷洛氏的人,能活著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就連御史彈劾的時候,都不會風聞奏事,畢竟洛氏對名聲很是看重,如果沒有真憑實據就構陷的話,那下場可不會好。

在這個政治場中,幾乎沒有人是無辜的,只要找問題,很少會有人冤枉,這就給了李治和武曌機會。

作為洛氏目前牌面最大的洛玄凌,卻還沒有真正的表態,只有武曌知道,在關鍵的時刻,洛玄凌會站在她這一邊,給予長孫無忌致命一擊。

洛玄凌安安靜靜的等待著最后的結局,長孫無忌這些年也確實有些飄了,聽說還問過別人,長孫氏和洛氏地位誰高誰低。

知道這件事后的洛玄凌,當時就冷笑一聲,覺得長孫無忌真是取死有道。

你長孫氏是什么東西,不提歷史的傳承悠久,也不提血脈這種沒用的東西。

就說我洛氏在天下是什么聲望,為諸夏做了多少貢獻,你和我一個檔次?

我洛氏無論到了哪里,就算是西域、遼東、草原,一亮圣痕,就能身居高位,你長孫氏有什么東西能和我洛氏比?

真是狂的沒邊。

一直以來都是長孫無忌在排斥異己,而在外朝中,沒有觸手的李治只能被動看著,而現在他糾集了一大批為他沖鋒陷陣的大臣。

這些大臣大多都是在長孫無忌主導的秩序中,難以獲得利益的人,這些人雙眼發紅,摩拳擦掌,向著長孫無忌發動了決死的沖鋒,勢必要和長孫無忌一決高下。

勝利者將會獲得一切榮耀和權力以及地位,而失敗者,將黯然從長安這個世界的中心離開。

李治在武曌的鼓動下,悍然對長孫無忌集團的大將出手了,褚遂良,在一個秋意蕭瑟的早晨,黯然離開了長安,他被貶到了洪州,他的車架剛剛走到洛陽,就有從長安而來的官吏,又向他下達了新的旨意,那就是將他貶到廣州去。

那可是真正的嶺南之地了,瘴氣橫生,在六大王國的建制,那里也是讓人頗為俱為的所在,不知道日后會是哪位宗王被封到那里去。

當褚遂良得到這個消息時,整個人都極度的失魂落魄,直到現在,他都不明白,為什么天子會突然強硬起來,而且這些詔令,竟然真的能下達。

三省的制度,并不能真的反駁天子的詔令,想到這里,褚遂良突然感覺有些恐懼的味道。

他感覺到這一次的被貶,似乎和上一次不一樣了,上一次他被貶到秦州,就在關中的長安旁邊,完全就和被貶沒有絲毫的關系,就如同是休假一樣。

但這一次,他甚至稱不上是被貶,就如同被流放一樣。

他回望長安城,似乎見到了長孫無忌,那位派系的大佬,他生出深深地寒意,天子這樣的態度,意味著什么?

褚遂良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一位宰相被貶,對于朝廷是極度的震撼,尤其是對于長孫無忌來說,讓他心生寒意。

因為按照常理來說,褚遂良是不可能被貶的,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英國公李績和雍國公洛玄凌說了話,李治抓住了褚遂良貪污之事,將褚遂良貶斥。

對于立武曌為皇后之事,長孫無忌本來以為至少洛玄凌會站在自己這一邊,但卻沒想到洛玄凌說了一句,“皇后無子,以太子為子,但對于社稷而言,這終究是隱患啊。

禮法雖然嚴格,但自古以來,卻多有出現大事的,人心卻不能不考慮。”

不是親生的兒子,這個問題很大啊。

當洛玄凌說出這句話時,長孫無忌人都懵了,禮法上是兒子不就行了,為什么非要血緣上也是?

這禮法不是你洛氏先祖所制定的嗎?

若是洛玄凌知道的話,一定會告訴他,制定這些東西都是一千多年前了,那個時候和現在能一樣嗎?

禮崩樂壞了這么多年,就算是收拾舊河山,也不可能徹底破鏡重圓。

親生的和不是親生的,能一樣嗎?

天子和皇后關系差,天子和太子關系差,太子沒有母族,皇后又不聰明。

這玩意一看以后就是大雷,你長孫無忌閑的沒事干支持這樣的皇后和太子,我洛氏可不跟著伱發瘋。

一直以來都硬頂著天子的長孫無忌,在感受到洛玄凌表態的那一刻,就有些想要撤退了,這次他是真的想要走,因為他知道,武曌成為皇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如果再不走的話,那可能就走不了了。

單獨對付皇帝或者洛氏,都可以,但同時對抗兩個,長孫無忌也沒那么傻,但事情走到現在,卻有人不想讓他離開。

那就是李治和武曌!

在過去的那些年里,李治受了多少氣,他對長孫無忌,沒有感激,只有憤恨,所以他要在長孫無忌身上,將那些氣都找回來!

(本章完)


上一章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