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見楊嗣昌出列很是高興,而且對于楊嗣昌平日里機智的表現也極為滿意,故而讓他接替自己開口。
黃道周只要進了自己的主場,誰都不懼,他倒是要看看楊嗣昌還怎么開議和的口。
楊嗣昌也沒有上來就針對黃道周,而是跟皇帝談論綱常,談到他自己的奪情,然后由守轉攻。
他說黃道周品行學術為人所稱贊,但是他卻在奏疏當中竟然說自己不如鄭鄤,令他很是失望。
崇禎一聽這話,當即眼睛一亮。
“朕正要問他此事。”
鄭鄤與東林黨,還是東林點將錄頭領十二員之一,為了躲避閹黨一直遠走他鄉,直到崇禎給他平反。
但是被人彈劾“迫其父仗母不孝”、“奸妹”兩件事被關入監獄后轉入詔獄,等待他的是秋后凌遲處死的結局。
楊嗣昌乘勝追擊,抓住鄭鄤的事大做文章,鄭鄤仗母禽獸不如,既然黃道周自謂不如鄭鄤,當然就更不如禽獸了。
這番話術果然厲害,黃道周被人挑出自己的奏疏給罵了,一下子就破防了。
楊嗣昌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才真正讓他感到了憤怒。
黃道周開始氣哄哄的自我爭辯,不斷的解釋,反倒落入了楊嗣昌的節奏當中。
崇禎明顯維護自己人楊嗣昌,主動承擔了“奪情”的責任,然后把握機會點名黃道周彈劾楊嗣昌兵圍是為了“奪情”而是另有所圖。
并且他當眾加重語氣:“這本(黃道周的奏疏)前邊引用綱常,后面全都是肆口潑罵!”
黃道周見皇帝震怒,又不得不承認奏疏當中把楊嗣昌比作豬狗、人梟(食母的惡鳥)兩句言辭過激。
崇禎指責他無端污蔑詆毀大臣,黃道周拒不承認,并且當眾大發脾氣:
“臣今日不盡言,則臣負陛下,陛下今日殺臣,則陛下負臣!”
崇禎一下子就被激怒了,站起身來指著他道:
“你說的都是虛話,一生學問,只學到了佞口!”
說道這兩個字,崇禎覺得不過癮,再一次加重語氣吼道:“佞口!”
黃道周就是梗著脖子繼續爭辯,崇禎氣得拳頭都攥起來了。
殿下的錦衣衛一瞧陛下這幅模樣,心中大呼來活了,這種人就得關進詔獄里,才能學會閉嘴。
可崇禎把拳頭硬生生的揮舞了一下,止住了怒氣,命令跪著的黃道周站起來,退回到大臣的行列當中去。
楊嗣昌入閣的事就如此定下來了,會后崇禎下令黃道周連將六級外調。
彈劾楊嗣昌議和的何楷以及其他非議“奪情”的官員,全部降職處分。
黃道周不僅沒有達成目的,反倒牽連了一大批與他交好的臣子。
親眼目睹這一會議的諸多臣子,明白了楊嗣昌在崇禎心里的地位,以及如此倚重楊嗣昌,再也不敢從中作梗。
什么為了大明的臉面,現在還不是選擇了從心?
但是崇禎也始終沒有對議和表示明確的態度。
方一藻、高起潛等人也不敢“細酌”,明清之間的議和嘗試,以明廷內部的雞飛狗跳給繳獲黃了。
本來雙方聯合對于賀今朝是有一定威脅的。
但是這群為了大明臉面的官員們,根本就沒機會收取賀今朝的好處費,就主動把他把事情給辦了。
當然了在他們主觀上不想幫助錘匪,可偏偏在客觀事實上做到了,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歷史有些時候根本就不知道因為發生了什么毫不相關的事,就改變了走向。
朝廷沒有給準話,但是作為鐵血大明的鷹派盧象升面對皇太極的致書要求“將和開市”,被盧象升予以拒絕。
盡管皇太極揚言議和不成,他夏秋必有舉動,絕非戲言,往爾等周知。
可盧象升強調“他夷可撫,東虜斷斷不宜輕撫”(明朝把對清講和稱為“撫”),并對皇太極嚴陣以待。
以防止他是假意放出風聲要去弄蒙古人,真正意圖是入侵大明。
可事情不湊巧,盧象升他爹來探望盧象升后返鄉途中去世。
當盧象升得知父喪,痛不欲生,連上七疏,請求丁憂守制。
崇禎批準,以原任宣府巡撫陳新甲為新任宣大總督,令盧象升穿著喪服,等待交接。
崇禎進其銜為兵部尚書,仍然負責防秋重任。
同時潛伏在大明境內的諜子也開始發力。
皇太極總算得知道賀今朝在川中滅殺六萬官軍的戰果,他一時間有些唏噓。
“皇上,奴才以為賀今朝實力越發強橫,我大清也不能落后。”
范文程當即建議既然大明沒有議和的跡象,那咱們就借著這個由頭,先擄掠大明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蒙古人哪有大明富裕?
再加上賀今朝既然敢率領大軍兵發四川,那指定在山西老地盤留下充足的后手。
盧象升稍微露出一點動靜,他就指使蒙古人襲擊宣大邊境。
縱然是我們也被賀今朝給利用了一遭。
再加上賀今朝占據四川之后,大明不可能無動于衷,邊軍又會南下,到時候大明北方兵力空虛。
那靖遼侯吳國俊不過是通過賀今朝買賣人頭,才會身居高位,被吹出無雙戰將的名號來,不足為慮。
所以現在正是擄掠大明的好時機。
打什么蒙古人啊,一幫窮鬼,盡是事,不僅無法支援大清,還得大清時不時的貼補他們。
皇太極聽完寧完我、范文程等謀臣的話,表示贊同。
賀今朝都能如此順利占據四川等地,我如何不能好好劫掠大明一次呢?
皇太極看透了明廷的底細,決定發動第四次征明戰事,必須得抓住明朝不能議和這件事來做文章。
“征伐非朕所樂,朕常欲和而明不從,所以興師!”
這次的入關征明,皇太極選擇了年輕有為的兄弟子侄為統帥。
他命令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長子多羅貝勒豪格、七兄弟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為副,統領左翼兵。
以侄兒多羅貝勒岳托為揚武大將軍,侄兒多羅安平貝勒杜度為副,統率右翼兵。
清軍分左右兩翼進兵。
作為戰略部署,皇太極召集出征的諸多親王貝勒大臣宣布了不少嚴苛的紀律。
多是對統率以及旗丁的懲罰各種條例!
直到最后,皇太極著重強調了進入大明境內,勿要毀壞寺廟,勿要妄殺平民,勿要剝取被俘人員的衣服。
勿要離其夫婦,勿要貪掠財物,勿要用俘獲之人看守馬匹。
不要吃不熟悉的食物,不要飲酒,有不遵從者,依律治罪。
這些事都是皇太極根據前三次擄掠大明所總結出來的。
他畢竟現在已經稱帝了,既然大明那么的沒實力,自是要多多爭取明境內的百姓。
讓他們加入我大清的治下,為我打天下添磚加瓦,而不是都投靠到錘匪賀今朝那里。
皇太極為了讓山西的錘匪放心,也給賀今朝寫了一封信,說你不地道,前去打四川也不告訴我。
咱們兩個可是姻親之家的盟友,理應共同對付大明。
聽聞你在四川陷入了苦戰,那我這個當老岳丈的必須幫你減輕來自大明的壓力。
你盡管在四川待著,我派人擄掠大明,以作牽制作用。
咱們兩個合伙滅掉大明,到時候劃江而治,世世子孫永結同盟。
皇太極在政治上大多時候都是成熟的,故而嘴里的謊話也是一套一條的。
盡管他確信賀今朝不會相信他說的話,但保不齊哪一天他這個當頭的,腦瓜子一抽,就出了昏招。
如此行為,那都是說不準的。
有棗沒棗先打一桿子,又不用付出什么代價。
皇太極認為,賀今朝就算是得到自己出兵的消息,他也鞭長莫及,根本就沒有什么精力再來分一杯羹。
至于大明得到他派出兩路大軍西征的消息,山海關以南東的明軍一定會西援。
為了使得明軍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顧,使得西征的清兵能夠從容的直搗中原。
皇太極決定回去,親自統率大軍從義州渡大凌河,在這一代牽制祖大壽。
對于在大明擁有“祖跑跑”美稱的祖大壽,皇太極始終無法放下心來。
這個人實在是過于忠誠于大明,盡管自己對他釋放了極大的善意,又給他寫了許多信件,可祖大壽一點投降興趣都沒有。
當年跟隨他投降的關寧軍以及祖大壽的族子,都接了皇太極的委托,要勸說祖大壽盡早歸降。
那些祖大壽收到信件后,很多時候看都不看,直接扔進火盆里取暖。
錦衣衛趕到重慶,奉詔把傅宗龍、邵捷春等人剝奪官職,戴枷押回京師。
至于四川巡撫由陳之奇擔任。
傅宗龍萬萬沒想到邵捷春也會跟他一樣。
逃跑到此地的瑞王一下子就坐不住了,陳之奇有什么本事,他急忙叫錦衣衛的人等幾天,他要向皇帝求情。
錦衣衛的人自是給了王爺機會,但是他們得先趕路,否則沒法限期交差。
只要陛下同意王爺的上書,那我等就分毫不差的把二位大人給送回來。
瑞王上書又能如何?
他也配妄議國事,參與大臣的任命與抓捕之事?
當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寫的。
尤其是崇禎經歷唐王一事,對于這些藩王越發的警惕。
他在心中是有些怕賀今朝推舉被他俘虜的某些藩王做口號,行成祖之事,然后打到京師來。
他最后扶持一個大明的傀儡皇帝,或者直接廢帝,賀今朝自己當皇帝,都是說不準的事。
瑞王看著錦衣衛帶著人犯走了,他突然心里有些空撈撈的。
“趙總兵,莫不如我們也離開這重慶府吧?”
瑞王勐地冒出這個想法,萬一皇帝是想要救傅宗龍二人的性命,將他們帶離此地。
畢竟按照賀今朝的尿性,他既然占據了四川,那就得跟山陜之地差不多的搞。
“殿下的意思是,錘匪賀今朝下一步就要攻打重慶了?”
瑞王長嘆一口氣:“歷經千辛萬苦才逃到此地,可沒待多久又待不下去了,到時候錘匪來了再跑,怕是來不及的。”
趙光遠點點頭,他也從瑞王那里賺來了不少金子。
此時已然覺得自己的命是十分金貴的,怎么能死在與錘匪的戰事上呢?
“殿下可是想過要到哪里去討生活,天下之大,總得有個去處吧?”
瑞王仔細想了想:“去云南,那里地勢足夠遠,山也不少,興許待上十多年。
賀今朝都不一定能打到那里去,到時候興許我早就駕鶴西游了。”
“那屬下這就去準備。”趙光遠急匆匆的走了。
重慶府人心惶惶,大批百姓出逃,就是為了當錘匪兵圍重慶的時候,官軍不會驅趕他們強行上城守衛陣地。
畢竟這種事誰被征召,誰心里都不樂意。
稍有不慎,便把小命都給丟了,還沒什么錢財撫恤可拿。
總之就是收益小風險大,誰愿意干賠本的買賣啊?
瑞王在此看了一眼坐船離開的兩位重要官員,搖了搖頭,天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他把一些有能力的官員全都調走,然后留任接手的是一瓶子不滿,甚至連半瓶子都沒有的庸官去處理。
那能行嗎?
“走吧走吧。”
瑞王背著手默默往自己買的房子方向走去,唯一的優點便是當初是買的,而不是租的,這就讓他能回一口血。
畢竟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吶!
陳之奇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也能當上四川巡撫,期間倒是不知道前任傅宗龍有沒有舉薦他就任。
到現在,都沒有人認這個的。
他還升任兵部侍郎,右僉都御史之類的頭銜,崇禎也讓他“專辦錘匪”。
但是會讓宣大總督盧象升、五省總督洪承疇、靖遼侯吳國俊、山西巡撫許鼎臣等人全面圍攻山西,迫使錘匪退兵。
同時熊文燦會帶著張獻忠等人入川與賀今朝廝殺。
爾等守衛重慶,萬萬不可失誤,定要竭盡全力。
這一次朕要全力圍剿錘匪,定要把賀今朝擒住,千刀萬剮之類的。
看著崇禎如此大手筆的安排,光是那些人名單,就將星璀璨,讓陳之奇笑的合不攏嘴。
他可絕非只會死讀書之人,極其好鉆研兵書,也善騎射,還曾經率領鄉民斬殺倭寇數十名。
尤其是在贛州當副使的時候,年關將近,他釋放了十七名囚犯回家過年,讓他們春天自己回到監獄報到。
結果十六人如期而至,唯有一人沒有回來,在被追捕時,他說無顏見陳兵憲,撞石而死。
總之陳之奇在民間百姓的“名聲”很好,連囚犯都能陪他演戲之類的。
“如此行事,定然能夠把賀今朝從四川趕出去。”
陳之奇站起身來激動的走了兩步:“只要朝廷大軍圍剿賀今朝的老巢,他指定是坐不住了。”
報錯選擇
角色名顛倒
亂碼排版混亂
文不對題反義詞
文不對題防盜章
文筆不通錯漏字
章節缺失錯亂重復
章節斷更欠更催更
不良信息舉報
意見及建議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