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科技帝國第1541章【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的版本答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41章【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的版本答案】

第1541章【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的版本答案】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03日  作者:昭靈駟玉  分類: 都市 | 商戰職場 | 昭靈駟玉 |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第1541章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的版本答案(求推薦求收藏)

因為群星集團的崛起,使得東大的整個經濟大盤對比方鴻的上一世相當于2O25年,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巨量的產能如何消化亟待解決。

要知道,在方鴻上一世的2019年,東大的工業產值占全世界是30左右,就這個比重,其產能過剩的問題便已經不可忽視了。

而當世更是直接給干到了超過41的比重,如何消化這巨量的產能也是一件大事,也是無法回避之事。

為了避免過度內卷,答案還是要走出去。

這一點早在十年前郭嘉高層就已經想到了,所以才有一路一帶戰略應運而生。

只是高層也沒有想到會在十年后把工業規模產值給干到了占41以上,通過一路一帶戰略走出去,把巨量的產能輸送到一路一帶沿線地區。

一路一帶沿線地區都亟待發展,恰恰對工業制造產品有著巨大的需求,人口規模達到了30億左右,光是伊撕欄世界就有15億人口。

說白話一點就是,這30億的巨大規模人口也都在渴望著生存、發展,渴望著過上更好質量更高的生活,但是他們自己沒有工業能力,甚至還處在動蕩之中。

要想過上現代化的高質量生活,那就必然需要大量的工業制造產品。

而且一路一帶沿線地區的國家大多都是資源型國家,但是他們本身沒有工業能力,而東方大國恰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制造國。

兩兩之間,可謂是完美互補。

東大把自家的制造業商品輸出到一路一帶沿線地區,當地沒有錢但是他們有資源,那就可以通過向東方大國輸出工業原材料等自然資源賣錢,有了錢再從東方大國手里直接購買工業制造商品。

沒有發展啟動資金?沒有關系,去找東大借給他們就是了。

沒有能力開采資源?沒有關系,與東大的企業合作就是了。

一邊是有資源且對工業制造商品需求巨大,另一邊工業制造商品產能過剩但對資源能源工業原材料需求巨大,這可不就兩兩互補了嘛。

所以,一路一帶就是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的版本答案。

東大自身的市場規模確實極其龐大,但是如此巨量的產能問題也沒法只靠自家內循環就能消化掉,必須要內外雙循環,外循環的主線就是一路一帶戰略。

誰要是敢在在一路一帶戰略上使絆子就把誰嘎了,一切的阻力和絆腳石都會被東大無情鏟除,誰來都不好使,阿鎂也不行,阿鎂來了也得噶。

因為這是根本利益、核心利益,沒有任何退讓妥協的可能性,也早晚要把阿鎂從中東世界給撅出去,而且這一天的到來不會遙遠了。

不然,就東大這巨量產能,不打通一路一帶沿線,自家的企業都得卷爆了。

而內循環這一塊要真正激活起來,真正的版本答案其實就一個,那就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不管是漲工資也好,增加財產性收入也好,總之就是要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

老百姓手里沒有錢,錢包干癟,就會節流開支,克制消費甚至不消費,消費降級也就成了必然。

大家都克制消費甚至不消費,商品就銷售不出去,企業或商家為了促銷去庫存就會降價,但這種降價不是科技和生產力提高帶來的紅利,而是企業商家犧牲自己的利潤減虧止損行為。

于是價格戰就打成紅海,瘋狂卷價格,這種環境背景下就不要之外企業會擴大產能,甚至還會收縮產能,產能一收縮就要不了那么多員工,于是就會裁員。

員工失去了工作,那就更不敢消費,結果就是商品更加賣不出去,企業或商家就更會收縮產能裁員節流,如此陷入惡性循環,若不改變就這么任其演變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通縮,這比通脹更糟糕。

但是如果老百姓手里有錢,錢包鼓鼓的,那就是另一番天地,另一番光景了。

有錢了必然消費升級,月入3000的時候買點什么都得精打細算,買個手機都得分期付,月入3個W的時候只要不是買房子、車子這些大件商品,一般消費產品都不會去扣預算細節,而是注重體驗和喜不喜歡,喜歡就直接買了。

月入3個W的時候,萬把塊的STAR手機頂配版、MIX頭顯或者說星宇科技全家桶產品,買起來都是不帶眨眼的,這就是消費升級。

人的需求是沒有上限的,好了肯定想更好,但前提是手里的錢包能支撐得住。

所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才是激活內循環的正解。

大家手里有錢了,必然提高生活質量,那么消費必然會升級,就必然會各種買買買,企業或商家就不會陷入內卷,也就不會節流裁員。

事實上,樓市泡沫大其實不是問題,房子的漲價也沒有問題,問題的根源在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長跑輸了房子價格的上漲。

房子的價格漲幅十年漲了十倍,但如果這十年的收入漲了二十倍,即便房子價格漲了十倍也照樣不需要太大的經濟壓力就能買得起。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最近兩年的經濟增速能夠時隔近十年再次重回兩位數的增長,“群星”這兩個字是絕對繞不開的。

這十年來因為群星的誕生和崛起,科技產業轉型升級,群星系企業的員工規模以“千萬”為單位計算,千萬級的家庭背后是上億的人口規模。

群星系的員工是普遍高收入的,這其實就是漲工資嘛,就是提高了一次分配收入。

而且群星集團不是什么小作坊,對整個經濟大盤的影響和作用已經是到了舉足輕重的高度。

除此之外,新交所市場的誕生是不可忽視,直接帶來了一個顯著的成果,那就是增加了廣大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尤其是從2018年下半年后愈發顯著。

要知道,大A可是有著1.65億股民,現在應該有1.7億股民,而這背后是千千萬萬的家庭。

新證50指數在這四年時間里,一路從1000點漲到現在的6000點之上,讓這個市場超過七成以上的絕大多數投資者實現了盈利,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

這又相當于是一次財富再分配,讓大多數人享受到了科技轉型產業升級所釋放的紅利。

沒有群星集團的崛起,沒有新交所市場的誕生并取得大獲成功,2019年的全國消費總額能夠干到50萬億?GDP能夠時隔十年再次重回兩位數的增長?還是保量又保質量的增長?

時至今日,群星集團已然成為了整個經濟大盤的風向標、晴雨表。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今的群星集團只要打個噴嚏,整個經濟大盤就得打個哆嗦,就是這么強大。

但不得不說的是,郭嘉隊占股群星集團過半的股權非常關鍵,沒有這個前提條件,群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高度。


上一章  |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