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科技帝國第1412章【新交所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12章【新交所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第1412章【新交所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4日  作者:昭靈駟玉  分類: 都市 | 商戰職場 | 昭靈駟玉 |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第1412章新交所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新交所市場從2016年初開板開市,截止今日正式滿三周年,新證50指數三年走出年線三大連陽。

第一年累計大漲98.39;第二年累計大漲46.57,今年累計大漲46.52,三年累計大漲326.08。新交所開市三年,三年牛市,成為了同期全球各大資本市場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市場。

新交所市場的誕生也成為了A股市場有史以來維持牛市時間最長的市場,并且至今仍然處于牛市之中。

與隔壁兩市相比,今年的A股市場堪稱是冰火兩重天。

截止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隔壁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為43.36萬億,全年縮水8.74萬億。而新交所的總市值鎖定在了56.83萬億,較之去年的37.9萬億,全年增加了18.93萬億。

去年A股市場的總市值是90萬億,今年雖然滬深兩市縮水了8.74萬億的市值,但是新交所的表現過于亮眼,在隔壁兩市嚴重拖后腿的情況下,也一舉將大A的總市值規模首次抬到了歷史性的百萬億大關,達到了100.19萬億的規模。

即便A股市值規模破了百萬億,但依然少于今年的GDP規模至少20萬億。

新交所市場飆升的很猛,部分個股也確實吹起了不小的泡沫,但是整體而言基本上沒有什么泡沫,而且新交所市場上市公司主要吹起泡沫的是群星系的那些大塊頭,這些大塊頭又正在不斷創造巨量的價值而不斷填實吹起來的泡沫。

反觀同期的牢鎂,今年鎂股的市值規模定格在了37.59萬億美元,而牢鎂今年的GDP規模預估是20萬億美元左右,還是摻了不少水分的在里面的,就算它沒有一點水分,牢鎂今年的GDP對比鎂股37.59萬億的市值,比之GDP高了17.59億美元,股市的市值規模是其GDP規模的1.87倍。

老鎂的股市折合人民幣大約是258萬億,雙方今年的經濟體量已經縮短至3萬億美元以內了,哪怕是用美元計價,也基本上是旗鼓相當的差距,但牢鎂的股市比大A多了1.57倍,實際上若是把大A隔壁兩市的充數的垃圾擠掉就不是1.57倍而是2倍以上了。

換句話說,A股市場要是跟鎂股對標那是處于低估的狀態,要是單拿新交所市場對標鎂股市場更是處于嚴重低估的狀態。

當然了,牢鎂的股市泡沫是大到天上去,方鴻雖然也支持新交所市場吹起一定的泡沫,但也不會像牢鎂那樣離譜,但總的來講,新交所市場距離其天花板高度還很遙遠。

此外,A股三大交易市場在2018年的全年成交額規模,滬市全年成交額40萬億,日均成交額1646億;深市全年成交額49.7萬億,日均成交額2045億;新交所市場的全年成交額達到了165.5萬億,日均成交額6810億。

三大交易市場全年成交額超過了255萬億,刷新了A股歷史記錄。

從這些大的數據面就說明今年券商業績不會差,但券商股卻在這一年跌跌不休。

直到10月下旬傳出群星資本再次大舉增持券商股才起飛了一段時間,券商板塊在10月19日至11月19日這一個月的時間累計大漲超過了51。

不過在后面一個半月又把漲上去的這51跌了一半回去,原因是群星資本在12月份之后沒有大舉增持,加上短期獲利盤豐厚選擇砸盤跑路,還有一些套牢盤解套帶來的拋壓。

截至目前,新交所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531家,新注冊上市的公司再一次減少,連續兩年下降,今年共計有392家企業在新交所市場實現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上市,總體融資規模2634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的融資規模為6.72億元。

反觀隔壁滬深兩市在今年有105家公司上市,總體融資規模1378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了13.13億元,這些公司幾乎拿走了在新交所注冊上市的公司接近兩倍的錢,但卻跌的慘不忍睹。

新交所市場只在開市的第一年上市了600多家,往后這兩年則是一年比一年少,明年大概率還會進一步減少。

頭一年上那么多,包括這三年來上市頻率都不低,是因為迫切需要把這個池子擴容起來。

現在總的上市公司規模已經突破了1500家,已然初步具備蓄水池的能力,規模也起來了。

而且好的公司也上的差不多了,新的企業孵化和成長都需要時間,后面注冊上市的公司進一步減少也在情理之中。現在的新交所市場已經具備自我新陳代謝的能力,方鴻自然不會過分的去干預,讓市場自身去正常代謝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新交所市場包攬了一系列“十大”成就,比如十大牛股全部都在新交所市場誕生,十大成交額個股都在新交所市場,十大資金凈流入個股都在新交所市場,十大最賺錢的新股都在新交所市場……

當然了,隔壁兩市也拿下了不少“十大”成就,比如十大暴跌股、十大資金凈流出股都在隔壁。

新交所市場的外資持倉總市值規模達到了億,占新交所市場總市值比例的2.39左右。

從這一系列的數據也無不在說明,新交所市場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了A股市場絕對的門面擔當,無論是從市值體量、交易活躍度等各項數據對比,都已經完爆隔壁兩市。

毫不夸張的說,隔壁兩市至今還能夠存在下去是因為郭嘉隊的上市企業。

還有一項數據尤為亮眼,那便是新交所市場繼續維持七成左右的投資者實現盈利,再一次向世人證明股市可以做到讓絕大多數人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參與新交所市場的投資者在2018年人均獲利超過12.22萬元,而參與該市場的投資者各主體加起來大約有1.5億左右,合計18.33萬億,今年新交所市場的增加了18.93萬億的市值,這兩項數據基本吻合。

絕對多數的散戶是通過場內ETF或場外基金投資新交所市場,不過新交所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數量也創了歷史新高,突破了500萬人數大關。

要知道,新交所開市第一年還不足200萬人開通賬號,因為這個市場的門檻對于散戶而言太高了,其中最大的一個門檻就是賬戶資產得有100萬元,并且要求是持倉市值在一段時間內不低于100萬。

今年為什么突破了

500萬的個人投資者?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三年來參與新交所市場的一部分個人投資者賺了大錢,這些人原本只有三五十萬左右、六七十萬左右的資金體量,這幾年在新交所市場賺到的錢加上本金突破了一百萬大關。

滿足了資金門檻便去開通新交所個股投資交易的權限,哪怕是繼續玩ETF不去玩個股,但也會先把權限開通了,所以才有了現在突破500萬大關的交易賬戶數。

新證50指數三年時間從初始值的1000點漲到了現在的4200多點,如果一個投資者在三年前用25萬元的資金買了新證50ETF持有至今不動,累計獲利能夠達到326,賬戶資金體量也破了百萬大關。

當然,能持有三年都沒賣的人也是極少數。


上一章  |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