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第900章既要著眼當下,更要布局長遠未來
正文卷第900章既要著眼當下,更要布局長遠未來
這個游戲平臺的登陸界面,除了首頁封推的位置之外,其它地方的位都是算法推薦呈現在玩家面前。
而且會有各種榜單曝光,下載榜單有周榜、月榜、年榜、總榜,還有評價排行榜等等曝光渠道。
此外還有競品PK的流量扶持手段,新上線的游戲會放入一個流量池里進行第一輪曝光,基于大數據和算法推薦步入玩家的視線里。
玩家收藏、下載該游戲越多,那么這款新游戲就能脫穎而出,并且進入下一輪更大的流量池進一步曝光,在一輪又一輪的PK競爭中不斷擴大曝光度。
既是扶持,當然是針對那些中小型游戲制作公司、初創游戲制作公司。
那些游戲大廠,手握知名游戲打IP的不需要來這里搶流量,因為他們本身就有著巨大的知名度,比如超級“年貨”《使命召喚》系列什么的。
競品PK扶持是針對中小型游戲公司開發的游戲,他們沒有知名度,也沒有錢去做宣傳,但只要開發的作品優秀、好玩受歡迎,就能在平臺有出頭之日,甚至能夠誕生黑馬、爆款,一躍而成為頂流新秀。
這個超級游戲平臺誕生之后,可以給很多中小型游戲公司帶來更多機遇和可能性,以后國內的游戲開發商做出來的游戲沒人玩,再也沒法找環境的借口,沒能活下去就是自己的產品沒有被市場認可,是自己的問題也無法再甩鍋。
但也可以確定的是,以后必定會有初創型的第三方游戲開發商通過這個平臺崛起,方鴻就是期望通過這個平臺篩選出那些真正熱愛游戲的一批從業人士能夠發展起來,讓國產游戲崛起,讓國產游戲也能有自己的3A級精品大作。
只要開發的國產游戲好玩兒、受歡迎,能夠暢銷乃至被全世界的玩家追捧,文化輸出就是在潛移默化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同時也不用擔心會有初創公司崛起成為新的游戲開發巨頭,相反,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為平臺方和第三方游戲開發商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態位,不存在競爭關系。
平臺內的第三方游戲開發商越多,平臺方的話語權就會越大,因為有你沒你這家游戲公司,平臺方都無關痛癢,但游戲開發商要是離開了這個平臺的,等于拒絕了幾億的游戲玩家群體,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自然,平臺對于第三方游戲開發商的話語權分量就重了,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敢得罪平臺,平臺也就能夠輕松拿捏這些第三方游戲開發商了。
沒有我的平臺,你開發出來的游戲連接觸玩家的機會都沒有,你拿什么來跟我談條件?有什么資格敢跟我大聲說話?
雙方所處的生態位決定了平臺方必然是強勢的一方,其競爭者從來都不是第三方游戲開發商,而是另一個游戲平臺。
卻說此刻,方鴻把游戲訂閱平臺的大框架確立下來之后,他再度看向田嘉奕吩咐道:“等那些第三方游戲開發商完成了并購就派人去跟索尼、微軟接觸,提起主機游戲端這一塊一起合作的邀請,讓PS系列主機、Xbox接入我的游戲訂閱平臺。”
田嘉奕若有所思道:“有點難,這兩家恰恰都跟我們不太友好,尤其是索尼,一直明里暗里都在給我們收購動視暴雪使絆子,微軟自己也在搞平臺,嚴格的來講算是競爭關系”
方鴻不以為意,淡淡地說道:“沒有永遠的敵人。他們要是拒絕合作……那就這么說,只要合作我們承諾永遠不研發游戲主機,但要是不合作那我們就只能自己新起爐灶了,難是難了點,投入也不會少,但是一定會做而且一定做成功為止,把話撂出去,讓他們來選擇。”
合作的概率肯定會更大,這是方鴻的判斷。
畢竟,索尼、微軟也不希望看到出現第三個人出來強主機市場的肉吃,也不想硬生生的制造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出來。
田嘉奕看向方鴻:“我們在游戲產業介入這么深,投入的規模怎么看都不會少,難道自己不做主機嗎?萬一在未來的某一天,索尼和微軟突然掀桌子來一招釜底抽薪,我們豈不是很被動?”
方鴻云淡風輕道:“掀桌子就掀桌子吧,我這個平臺涵蓋了PC端、主機端、手游端三大生態位,而且未來的手游端市場會更龐大,到時候即便主機端出了什么問題,便是有影響但也在可控范圍之內,不會對整個訂閱平臺的運營構成傷筋動骨的影響。”
說到這里,方鴻不禁流露出一絲微笑,偏頭瞄了眼美女助理與之對視著補充說:“咱們只是承諾不做主機,因為我想的是,索尼微軟要是選擇合作,那么本該拿去做國產主機的一系列資源就可以拿去攻克腦機設備的開發,這是更高級的終端設備,咱們既要著眼當下,更要布局長遠未來。”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方鴻更有系統“外掛”這個最大的底牌在手,腦機接口這種在當下還是前沿概念的科幻級產物興許在十年后就能成為現實,并商業化落地。
隔壁量化資本那邊,陳宇旗下的一個團隊都已經在逐步攻克量子計算機的一道道技術難題了,而且頗有成績。
方鴻心里估摸著,未來十年后,群星資本旗下的一眾高科技企事業單位必定會迎來科技的井噴式爆發,最近這些年的一系列布局就是在積累中、在醞釀中。
十年后,必定會迎來一系列技術的開花結果,實現大豐收。
某種意義上從國家層面來講,十年后也將是國內產業全面升級的決勝階段,一切都是與國運深度關聯的。
晚上凌晨2點左右,距離新城大學1.5公里處,此地有一片低矮的新建筑群,這里是一個新建的科研機構單位,赫然便是“太空激光引力波探測器”項目也就是“天空之鏡”的研究總部。
從去年12月份18日,發射升空并成功在太空組網的“天空之鏡”就進入了第二階段的試運行階段,預計會再今年元旦節的1月3日正是運行。
結果就在今天元旦節,剛剛步入新開年的第一天,一個真正的引力波信號就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