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第433章 光頭加暴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3章 光頭加暴擊?

第433章 光頭加暴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一只橘貓壓海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只橘貓壓海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汴州決戰結束,中原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在陳倉道北端受到羽林軍阻擊損失不輕的反唐聯軍卻也恢復了士氣。

隨著羽林軍的主動后撤,九月初九,規模近二十萬的反唐聯軍大踏步開進了關中平原的西部。

借著汴州決戰結束之后全軍進入整編和修整的時間段郭戎秘密前往遼東,同一時間,由吐蕃、劍南、南詔組成的聯軍主力已經抵達陳倉城下。

肅清了陳倉城外唐軍預設的小寨,完成了所有戰前準備之后,自九月二十一開始,十幾萬戰兵,在尼瑪巴扎和劉辟的統帥之下開始了對陳倉城的攻擊。

九月二十一清晨,超過五十架高大的投石車一字排開出現在了陳倉城下,隨著戰鼓擂動,巨大的礌石開始朝著陳倉城飛去,砸的陳倉城的城墻砰砰作響。

聯軍的來勢兇勐,但是從各級軍校到普通軍士,戍守陳倉的禁軍卻沒有產生太大的波瀾。

一來,聯軍抵達陳倉已經不止一天,堅守在陳倉的每一個禁軍將士都知道這一戰不可避免。

對于禁軍中沒有參加過實戰的新兵而言,聯軍洶涌而來的石彈,確實會造成一點的壓力,但是對于禁軍中的各級軍校,基層連隊中骨干軍士,甚至于部分輔兵中的老卒來說卻有些不夠看。

二來,軍中有太多的老卒,這些家伙都是從長纓軍以及長纓軍衍生出來的天策軍、神威軍、羽林軍中走出來的,他們所見識過的場面遠遠不是現在聯軍這所謂的下馬威可以比擬的。

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石彈,正在城墻值守的幾名軍校波瀾不驚,一邊布置哨兵觀察敵情,一邊下令其實戍守的士卒進行躲避,同時不停的派遣傳令兵向坐鎮陳倉城西側正門城樓的張取義傳遞戰況。

在值班軍校的指揮之下,整個城墻之上的戰兵行進有度,井然有序,并沒有出現混亂的局面。

普通士卒,尤其是那些新兵蛋子,有些沒來得及害怕,甚至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聽到了自家軍校、班排長的命令。

若是訓練不足,或者軍紀不嚴的隊伍,這些命令未必就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準確的執行。

但是,從戰兵到輔兵,從進入禁軍開始,所接受的就是絕對服從命令的要求,更是經歷了長久的、嚴格的訓練,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早就成為了他們的肌肉記憶。

在各自軍官和軍士下達命令之下,這些沒有經歷過戰事的新兵蛋子立刻按照聽到的命令,在各自班、排長以及骨干軍士的指揮下行進。

等第一批礌石經過飛行,成功命中陳倉城帶來的轟鳴將這些新兵蛋子從恍忽中驚醒的時候,發現他們早就在各自軍校和軍士的引導下這些進入了預留的藏兵洞進行躲避。

饒是如此,依舊有部分新兵在感受到礌石轟擊城墻帶來的震動下有些不安。

然而,當他們看向身邊的時候,并沒有從身邊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兵們身上看到慌張,相反,新兵們從他們的臉上看到的是自然的笑容。

更有甚者,一些老兵的臉上甚至出現了譏誚和嘲諷的笑容。

當然,這些所謂的老兵其實都是長纓軍初創之后的比這些所謂的新兵蛋子也大不了幾歲,

如果看到身邊的新兵蛋子們有不安的情緒,老兵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給這些看起來傻乎乎的新兵蛋子來一個誠意滿滿的腦瓜崩或者爆栗子。

伴隨著動作的,往往還有帶有一聲問詢。

「想啥呢,愣娃子?」

「哦哦,沒啥……」

「沒啥?」

「額……」

「害怕了?」

「不害怕!」

「米脂的娃子可不講裝熊的……」

「額,有點,但是只有一點點,額,什長……」

看著自己的什長不以為然,新兵蛋子直接開始解釋道,「什長,那石頭看起來可是比人頭還大,砸到身上還不得……」

還沒等新兵蛋子說完,他所在的藏兵洞里就已經被什長爽朗的笑聲占滿,這一下新兵的臉都隨之漲紅了。

「什長,你在笑啥呢?」

「除了笑你個愣娃子還能笑啥嘞,這么幾個破石頭就把你嚇住了?」

「額……」

「這算什么,當年耶耶額跟著大帥在涇州大戰的時候那殺得是血流成河,當時郭大帥先用陌刀,再用步槊,死死的頂在一線,我當時看的清清楚楚……」

正當這名什長說的正過癮的時候,旁邊另一個新兵則很不合時宜的說道。

「什長,我記得你以前說過,涇州城下,你不是扛過了第二波進攻,沒到子時就重傷昏迷然后被直接送到了野戰醫院,那你是怎么親眼看見……」

正說的過癮,一下子被戳穿了老底,這名年輕的什長也是老臉一紅,然而臉是紅了,但是什長的尊嚴和面子還是需要保護的。

緊接著,……

「啪!

「啊!

伴隨著慘叫的聲音,新兵锃光瓦亮的腦袋狠狠的挨了什長的一巴掌。

雖然華夏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習慣,但是這一套在禁軍中卻是行不通的。

除非某些特別在意發型,或者某些純文職人員,否則禁軍中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是一水的板寸,或者锃光瓦亮的光頭。

關于禁軍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型,傳言和說法眾多。

最為官方的說法是來自長纓軍軍醫的建議,軍醫們認為過長的頭發容易滋生寄生蟲和病菌,如果受傷,會增加感染和重傷的幾率。

換成唐代的人話,光頭容易保持干凈衛生,萬一受傷了方便接受救治,生存的幾率暴增。

還有一種說法,當初長纓軍初創的時候,為了獲得足夠的人才,郭戎率領大軍直沖長安城外郭城之務本坊,然后高唱長纓軍的軍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是人人都是锃光瓦亮,從軍時間比較長的軍校和老卒大多數都是至于板寸和小平頭。

面對軍中新兵們的詢問,老兵們比較統一的回復是,禁軍作大唐中樞最重要的一張底牌,是隨時要準打仗的,不可能把精力放在維持華而不實的發型上,有這個時間不如多練練全裝越野。

新兵蛋子們不以為然,然而老兵卻不會告訴他們,光頭這東西看著拉風,但是配上被暴曬之后的鐵胃那就太酸爽了。

是以,此時此刻,陳倉城中藏兵洞之內,除了帶隊的什長之外,剩余的是一水的經過了考核但是沒有參加過實戰的新兵。

藏兵洞內空間有限,十幾名全副武裝的戰兵進入之后多多少少有些憋悶,所以有幾人就順手把鐵胃拿下放在了手中,不合時宜多嘴的新兵就在此列。

臉雖然通紅,但是什長的手卻不會手軟,還沒等新兵反應過來,什長的大手已經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了出去。

下一刻,「啪」的一聲脆響清晰的傳入了藏兵洞內每一個人的耳中。

「你個愣娃子,誰允許你把鐵胃摘下來的,關鍵的時候拿東西能保住你一條命!」

雖然沒有用盡全力,但是老卒這一巴掌依舊威力十足,疼的倒霉孩子是齜牙咧嘴,更是嚇得周圍幾個同樣把鐵胃拿下來的家伙連忙把手中抱著的鐵胃重新戴到腦袋上。

過了手癮,也過了嘴癮,認真的提醒了一下頭盔/鐵胃的重要性之后,什長重新恢復了和善繼續開始大吹特吹。

「我剛才說到哪里了?」

「哦,什長,你說完涇州之戰了……」

「哦哦,拿下蕭關的時候,……武州的時候,郭大帥可是整整調集了一百多架投石車,一百多架八牛弩,準備了一萬多枚石彈……」

「……那種場面可不是眼前這些勾結了吐蕃狗的叛軍能比的,僅僅三個時辰不到,看起來很堅固的武州城直接被轟塌了,那場面,我跟你說……」

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自家的什長吹噓昔日的經歷,但是此時此刻,來吹噓和插科打諢之下,新兵們剛開始的緊張和不安已經蕩然無存。

而同樣類似的事情也在不停的上演,老兵們根據自己的不同,將新兵們順利的帶入了合適作戰的氛圍之中。

至于禁軍十足們可以安安穩穩的第三個原因則在陳倉西側城樓之上。

每一個守衛在西側城墻之上的禁軍都會不自覺的腰板挺直,目光炯炯,

每一隊巡兵走過西側城樓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降低腳步的聲音,

其他所有守衛陳倉城的禁軍,在望向城樓之后,都會在頃刻間恢復所有的士氣和勇氣,

跟其他城池相比,甚至和陳倉的另外幾面城墻相比,陳倉城西側城樓沒有什么不同。

如果說真的有什么不同,只有一點,城樓中停放著一座棺槨。

一座屬于大唐曾經的帝王的棺槨。

整個關中、整個隴南、整個隴西,所有人都知道,****經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經說過將率軍堅守陳倉,更是立下誓言,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從十二三歲開始,張取義已經跟在李誦的身旁近三十年,對于張取義來說李誦就是真正的天。

太上皇的棺槨和遺骸留在了這里,而他也將留在這里守衛太上皇,直到城破或者徹底擊潰敵軍護送太上皇返回長安。

陳倉道阻擊戰之后,名義上作為張取義副手,實際上作為羽林軍大腦的裴植通過審問俘虜了解了劉辟背叛,聯軍北上的整個過程,以及聯軍規模,深思熟慮之后,做出了分兵的決定。

在分兵之前,裴植給了張取義一個建議,將

太上皇的棺槨和遺骸就放在注定會成為陳倉城防戰主戰場的城樓之上,并把陳倉的城防的指揮中樞也設置在那里。

裴植名義上用的是建議,但是就兩人之間實際的相處模式而言,這所謂的建議幾乎就等同于要實施的命令。

只不過,這樣的建議實在是超出了張取義的接受范疇,使得張取義相當的難受。

根據張取義的想法,他不想讓任何人打擾李誦,如果不是因為李誦的遺命,他甚至都不想讓李誦的棺槨和遺骸留在陳倉。

好在張取義知道自己才能不算出眾,征求了率領援軍從長安而來的張光朝的意見。

在聽到裴植的建議之后,張光朝被狠狠的震驚了一下,哀兵必勝的道理張光朝很清楚,但是把哀兵做到這個程度,張光朝只能說一個服字,對于裴植更是驚為天人。

然而,震驚和佩服的背后,張光朝感受到的卻是深深的寒意和恐意。

作為外來戶,張光朝聽說過裴植,原因無他,如今裴植在長安的聲名實在太大。

尤其是太上皇臨終的陳倉阻擊戰傳回長安之后,裴植的聲名大振。

定會超越其烈祖裴行儉,定可為大唐開疆拓土,這是是如今長安城對裴植的評價。

裴行儉那是什么人,文武全才,執掌安西,威震西域,平西突厥,滅東突厥,放在整個大唐也是數得上的名將。

注定會超越烈祖裴行儉的評價太過嚇人。

張光朝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裴植這樣的落魄豪門自然有其底蘊,有的是人愿意助其揚名。

只不過張光朝沒有和裴植打過交道,也不知道這評價到底有幾分水分,幾分干貨。

陳倉道阻擊戰打的不錯,這一點張光朝承認。

但是認真的分析過軍報之后,張光朝也清楚,裴植能取勝有他自身對戰局的把握,但更多的是要靠的新式軍械的作用。

張光朝相信,如今的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抗住數百架八牛弩的齊射,就連長纓軍和羽林軍自己也不行。

張光朝相信任何一個水準之上的唐軍將領都可以打出類似的戰果,無法作為評判的標準。

然而,直接太上皇的遺體擺在戰場上,作為哀兵的建議就太狠了。

能想到利用哀兵御敵是唐軍將領的基本操作,能想到把太上皇的遺骸放到戰場上的人也絕對不止一個。

相關


上一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