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第384章 太上皇的最后一戰,使命!勝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4章 太上皇的最后一戰,使命!勝利!

第384章 太上皇的最后一戰,使命!勝利!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31日  作者:一只橘貓壓海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只橘貓壓海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 


小說:、、、、、、、、、、、、

看到那一輛太上皇專屬的特制戰車,看到戰車之上那個身穿金甲的身影,羽林軍的將士們一個個心潮澎湃,不少士卒甚至熱淚盈眶。西

相比較大唐的其他人,這些出身平民、出身落魄勛貴、出身李唐宗室的禁軍子弟,對于他們的君王帶有著最純粹的擁護和愛戴。

自安史之亂后,大唐已經不再是曾經的盛唐,關中不再是昔日富庶的關中,長安也不再是曾經的萬國來朝的長安。

而曾經的關中子弟,長安百姓不僅失去了曾經引以為傲的榮耀,也失去了昔日安樂、富足的生活。

不是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入選禁軍之前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但是,沒有人真的在意他們的生死。

不是沒有人知道這位只當了半年皇帝就被趕下皇位的太上皇帶給了他們什么,但是,同樣沒有人真的在意他們的感受。

當然,除了他們自己。

羽林軍的將士們知道太上皇就在軍中,只不過他們也知道太上皇的狀態并不好,從昨天到今天已經兩次陷入了昏迷之中,甚至清晨伊始出征之時,太上皇還處于昏迷之中。西

雖然沒有人給與明確的說法,但是所有羽林軍的將士都知道一點,這一戰或許就是太上皇的臨終之戰。

太上皇也許能親臨戰場,也許不能,但是羽林軍的將士們,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們要搏出命來為太上皇,為大唐打贏這一仗。

出營之時,太上皇未曾現身。

敵軍來臨之時,太上皇未曾出現。

交戰開始之時,太上皇的身影還是沒有呈現在他們眼前。

原以為太上皇或許不會來到。

然而,就在戰場上最關鍵的時候,已經不抱希望的時候,太上皇的意外到來,直接點燃了所有羽林軍將士。西

凡是沒有處于交戰狀態下的所有羽林軍士卒的目光都緊緊的盯住了那輛戰車,以及戰車之上那個并不高大,但是讓他們無比敬仰的身影。

“唐魂不滅!大唐萬勝!”

李誦那沙啞到了極點的聲音并不大,但卻有一種獨特穿透力,可以讓周圍的士卒感受到李誦那顆頑強跳動的心臟。

李誦的動作也并不顯得迅捷,拔劍、揮劍的動作甚至看起來有些遲緩,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了李誦動作的堅決。

就如同過去五年的發生的事情一樣。

這位早就該死去的太上皇,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了所有人的預期,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

給大唐的敵人帶給了無法言喻的恐懼,給大唐的子民帶來了難以想象的信心和希望。西

“唐魂不滅!大唐萬勝!”

這聲音最初來自太上皇李誦。

緊接著,被護佑著李誦的幾名禁軍和距離太上皇最近的張泰成和張嘉軒隨呼喊而出,很快……

“唐魂不滅!大唐萬勝!”開始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不是所有的羽林軍士卒都可以看到李誦的存在,但是這聲音卻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傳遍了整個戰場。

呼喊的聲音從后向前。

而伴隨著聲音前行的還有那輛承載著太上皇的戰車。西

感受著周圍此起彼伏、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之聲,感受著著周圍禁軍士卒無比崇敬的目光,在戰車的承載之下,在八牛弩組成的戰陣中穿行的李誦感覺此生再無遺憾。

隨著戰車遠去,看著太上皇在陽光照耀之下金光閃閃的背影,處于羽林軍戰陣最后位置的騎兵心中充滿了一種義往無前的氣概。

隨著戰車的前行,看到太上皇從自己的身旁經過,作為羽林軍戰陣核心操持著八牛弩的工兵心潮澎湃。

隨著戰車的前行,看到太上皇來到了自己的身邊,原本已經癱倒在地的重步兵和炊事兵們似乎被喚醒了一般,身體充滿了力量,一個個重新站立起來,握緊了手中的兵刃。

戰車依舊在一路前行,只不過這里終究是戰場。

穿越了騎兵組成的軍陣,穿越了近兩千工兵、后勤兵、一百多架八牛弩組成的陣地,穿越了休息的重步兵之后,戰車最終止步在了最為激烈的戰線之后。

戰車停下了,正在死扛敵軍沖鋒的步卒們沒有回頭,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的君王就站在他們的身后,正在和他們并肩作戰。西

在這前行的路途之中,羽林軍的所有將士,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達到了一種真正巔峰的狀態。

戰車止步了。

感覺到了戰車的狀態之后,李誦將自己的目光凝聚到了劍鋒之上,用盡最后的一絲力量,將劍鋒指向前方。

嘴唇微微的張開,似乎在訴說著什么,嘴唇微微的張開,似乎在訴說著什么,但是聲音之微弱已經不足以讓別人聽到。

帶著憧憬和希望的笑容,李誦目視前方,他似乎看到了那血紅色的唐旗插滿了心中那張地圖的每一個角落。

在羽林軍將士的眼中,太上皇始終保持著英勇的姿勢,劍指前方,為所有人指出了進攻的方向。

然而,在戰車之上,攙扶著李誦的張嘉軒和張泰成兩人卻已經淚如雨下。西

只有距離李誦最近的他們兩個,聽到了李誦,這位太上皇生命最后一刻,那幾乎無法為人聽到的聲音。

“末將,李誦,不辱使命!”

身為儲君二十五載,位于皇位半年,退位五載,這一刻,太上皇終于完成了屬于他的最后一個使命。

在戰車止步,李誦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個使命的一瞬間,羽林軍的帥旗之下裴植終于下達了最后的命令。

軍號聲再次響起,準備作戰的號聲傳出,紅色、黑色的兩面旗幟開始瘋狂的搖動。

聽到了軍號的聲音,看到了軍旗的指令,密集的八牛弩的戰陣之中的工兵和后勤兵迅速進入戰斗狀態。

每一架八牛弩的右前方,都站立著一個手持紅旗的旗手。西

伴隨著命令的傳達,旗手們將手中的旗子高高舉起,工兵們迅速將弩矢裝填完畢,絞盤拉緊,準備就緒的聲音隨之傳入了旗手的耳中。

和尋常不同,這一次沒有統一的指令,沒有統一的發射,等到自己所在的八牛弩準備就緒之后,紅旗被重重的揮下。

由于裴植的命令,在發射之前,所有的八牛弩的仰角已經被整齊的調整為了四十五度,而這也就等于是八牛弩的最大射程。

八牛弩那堅硬、粗大、黝黑的弩矢伴隨著發射的命令直沖云霄而去。

說實話,從一開始包括劉辟,包括尼瑪巴扎,甚至包括反唐聯軍中很多的軍士,軍校、士卒都知道唐軍中是有一部分八牛弩存在的。

雖然最初數量并不算太多,但是給進攻中的反唐聯軍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單單幾輪齊射,就造成了數百人的傷亡。西

作為劍南軍的將領,劉辟在有些時候也會將八牛弩平射,但是這東西本質上屬于攻城器械,夯土打造的城墻甚至都可以被直接射入。

對于人來說,遠遠的威力過剩,哪怕穿上重甲,也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

更可怕的是,以八牛弩的速度根本無法閃避,一串又一串人形的糖葫蘆從一開始就給反唐聯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

好在,羽林軍也只是把這東西作為了填補戰陣之間空隙的利器,而沒有大規模使用,而且隨著戰斗的進程,八牛弩射擊的密度和強度也隨之降低。

在羽林軍那一輪小幅度的反擊之后,羽林軍的八牛弩更是銷聲匿跡。

隨后,隨著羽林軍步卒的快速后退,戰斗更是迅速進入了追逐戰的階段。

隨著追逐戰的進行,包括劉辟和尼瑪巴扎在內反唐聯軍的所有人,都將威力巨大的八牛弩徹底遺忘在了大腦之后。西

在追逐的過程之中,由吐蕃軍、前劍南軍、南詔番兵組成的四萬追兵其實早就已經到了合適的射擊范圍之內。

但是,對方的傾巢而出的數量顯然超出了裴植的預料。

為了等待太上皇,同時讓更多的反唐聯軍進入射程范圍之內,裴植并沒有在第一時間下令八牛弩進行射擊。

反而悄悄的改變了戰術,改變射擊仰角,然后靜靜的等待,等待到了太上皇開始訓話,等待到了羽林軍所有士卒的士氣達到巔峰。

只不過,裴植變更計劃使得在二線的負責阻擊的步卒壓力陡然增加。

滿打滿算,他們也不過只有兩千人初頭,而他們所需要抵擋的,卻是數量達到了四萬,而且士氣爆棚,如猛虎下山一般的敵人。

事實上,第二道戰線之上的羽林軍確實承受了難以想象的壓力,在沖鋒的當中,對方的組織和戰術雖然已經解體,但是巨大的數量,以及高到爆棚的士氣使得對方悍不畏死。西

雖然在沒有成體系的組織之下,一排又一排的敵人死在了戰陣之前,但是倒下一批,很快又一批沖到的面前。

戰斗的局勢雖然已經往不可控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這樣的進攻能持續下去,對于反唐聯軍其實也還好。

處于防守狀態的羽林軍步卒雖然自己受損不大,但是也不可能完全的無傷,只要持續下去,如果沒有變數,兩千步卒覆滅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只不過,裴植所希望的也正是這樣。

兩千對四萬,數量雖然相差懸殊,但是對手也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將陣線擊垮。

當然,在勇猛的,悍不畏死的沖鋒之下,羽林軍步卒的戰陣不是沒有動搖過,在反復的沖擊之下,以步槊手為主的重步兵也開始一個個倒下。

作為防線核心重步兵的倒下,意味著戰陣隨時有了崩潰的風險。西

然而,最危急的時刻,李誦為最前方的步卒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

重步兵倒下了,輕步兵跟上,按照這個順序,輕步兵倒下之后,身后的弓箭手補上,弓箭手倒下了之后,弩手會扔掉弩具抄起橫刀補上……

只不過,太上皇所能帶來的顯然不只是精神。

原本已經筋疲力盡的重步兵和炊事兵在鼓舞之下,趕在輕步兵全軍覆沒之前抗住了戰線。

雖然此時此刻,支撐他們的更多的也是精神力量,但是這卻在短時間內戰線穩定了下來。

連續沖擊,連續失利,雖然沒有影響處于亢奮中狀態下不知道疲倦,不知道傷痛,不畏懼死亡的反唐聯軍的進攻,但是前進的道路終究被截斷了。

前方的路線被截斷,后方的兵馬卻還是連續不斷的跟進,這就使得數量高達四萬的反唐聯軍兵馬,不可避免的擁擠在了羽林軍第二道戰陣之前的狹窄地域。西

原本因為沖鋒而顯得混亂的陣型,此時的混亂程度則加倍。

吐蕃軍、前劍南軍、南詔番兵,這些來源不同,目的不同,所屬不同的兵馬開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這種狀態之下,指揮、體系、次序這種東西顯然已經蕩然無存。

窮寇勿追的道理劉辟懂,而現在這種狀態,顯然就是過度追擊最容易出現的反應。

劉辟明白這道理,也明白后果,他甚至猜到了對方的可能的目的。

事實上,在派出第二支兩萬人的進行追擊之前,劉辟就進行過思量,只不過在尼瑪巴扎的稱贊之下,劉辟飄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想到對方敢這么去賭!西

對方不僅敢賭,而且還真的有賭的資本。

他看到了對方戰陣的變化,士氣的變化,也看到了那輛戰車和戰車之上那金光閃閃的人影。

他看到了,但是他不懂,就算那位太上皇親臨,就真的能讓血肉之軀變成金剛不壞么?

然后,戰況發展到了現在這種讓他也有心無力的狀態。

已經放出去的軍隊是沒辦法控制的,驟然鳴金收兵不僅不能將兵馬收回,反而可能導致前方追擊的士卒陷入混亂。

面對前方的混亂,面對對方隨時可能發動的反擊,明白了危險之后,劉辟也開始迅速的調整部署。

首先,劉辟派同樣感覺出了局勢不妙的尼瑪巴扎帶領五千吐蕃精銳上前,防止意外的同時,盡可能的將更多的兵馬恢復建制。西

同時,劉辟派出親信,帶領近萬人的兵馬,守住后方撤退的道路。

劉辟本人則親自上前,準備以最快的速度將那些那些在之前戰斗當中已經被打殘了之后剩余的劍南軍收攏,回撤。

根據劉辟的命令,尼瑪巴扎帶領自己護身的五千精銳迅速上前,就在他的人剛剛抵達混亂中的兵馬邊緣的時候,數不清的八牛弩就已經從天空中飛落下來。

看著從天空中飛來的巨大弩矢,尼瑪巴扎的大腦一片空白。

看著從天空中飛來的巨大弩矢,劉辟知道,這一仗自己輸了!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大唐:安西最后一個信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