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六百一十二章 故人再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二章 故人再見

第六百一十二章 故人再見


更新時間:2023年05月06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齊國長史金鉉,參見齊王殿下……”

承運殿內,當金鉉帶著三分酒意行禮作揖的時候,朱由檢也仔細打量起了他。

金鉉比朱由檢大一歲,眼下三十有二。

但從外表來說,金鉉臉上已經有一些歲月的痕跡了。

可見,治理齊國也不是如他書信上那樣所寫的簡單。

“這十年辛苦你了。”

兩人見面,朱由檢的第一句話便是感謝,可聞言的金鉉卻搖頭道:

“相比殿下,臣的辛苦不算什么……”

臣……這是金鉉很早之前就想對朱由檢說的自稱,但當年他還是大明官員,是萬萬不能對藩王如此自稱的。

可是眼下,在沒有去吏部報道前,他依舊是他的齊國長史,齊王自然就是他的君王。

“先坐下吧……”

朱由檢搖頭示意他先坐下,而王承恩也連忙親自搬了一把椅子給金鉉。

金鉉對王承恩十分敬重的作揖,隨后入座。

見他入座,朱由檢也靠在椅子上對他詢問起了齊國的事情:

“齊國的兩次五年計劃,進展如何?”

“十分不錯!”提及正事,金鉉的酒意也消散大半,將自己的成果如數報出:

“各類工廠三百七十五處,雇工十五萬四千余人。”

“基建道路一萬八千里,眼下每年在建不低于一千里,沿途在農閑時用民工不低于十萬人。”

“開辟港口十二處,發掘礦脈一百二十六處,開發耕地七百五十余萬畝,建設鄉村集鎮二百六十處,城池三十二座。”

“年產各類化肥五十萬噸,滿足耕地所需70,保障每畝糧食產出不低于二百五十斤,搭配肉食,能養活最少三百萬人口。”

“各類工廠年產水泥一百五十萬噸,粗鋼六萬五千噸,生鐵七十五萬噸,煤炭八百萬噸,紡織布匹……”

金鉉如數家珍的將自己這么多年的成果一項項報告給朱由檢,看得出他已經準備了許久,或者這一天他已經等待了十年。

“截止天啟二十一年七月三十日,齊國歲入黃金二十七萬余兩,白銀三百萬兩,銅錠六百萬斤,田賦稅九十三萬六千兩,歲入近七百萬兩。”

“齊國官員七萬四千余人,兵馬司兩萬人、衙役四千人,軍隊近四萬兩千人,教習兩萬人,俸祿支出近二百三十萬兩,每歲結余四百七十萬兩左右。”

“此外齊國官學已經開辦十年,從一開始的就軍隊子弟教育,到眼下的平民教育,官學一共三百余處,學子三十六萬余人。”

“最后……”

金鉉的長篇大論,讓朱由檢等人更為深入的了解到了齊國。

相比朱由檢古井無波,王承恩和曹化淳都沒有想到,齊國的局勢會好到了這種程度。

要知道齊國立國不過十年,耕地連大明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人口更是只有大明的2,并且還是算上了勞改工的數量。

這樣的一個國家,在歲入上居然達到了大明的十分之一。

盡管這是齊國吃了勞改工紅利,通過開礦才能獲得的歲入,但也值得引起大明的注意。

不過,眼下的大明遭遇旱情,歲入并不正常。

如果大明的歲入正常,那以眼下的情況來看,歲入一億兩才是大明的正常歲入。

但即便如此,齊國的異軍突起還是讓人瞠目結舌。

“按照這樣的情況,第三次五年計劃應該能完美實施,齊國的歲入應該能再五年后突破一千萬兩,人口突破四百萬。”

朱由檢忽的開口,并說出了連金鉉都不敢相信的一個數字……四百萬人口。

眼下齊國只有國民和土民二百萬人,也就是還有二百萬人的缺口。

朱由檢眼下的話,也就是說大明未來五年,會每年至少遷移四十萬人前往齊國,這聽上去十分不可思議。

“你和太子見過了,想必也知道他的遭遇了。”

“是……臣聽說了。”

朱由檢對金鉉開口,金鉉也作揖回禮承認了一切。

“眼下我調動了一百二十艘蒸汽輪船來為齊國移民,所以我需要問你一件事情。”

“你且上來吧。”

朱由檢向金鉉擺了擺手,金鉉聞言起身走上前來,側耳聆聽。

朱由檢在他耳邊輕聲說了一些事情,這讓金鉉表情先是一愣,緊接著臉色一峻,最后才露出一絲絲喜色。

“殿下放心,這件事情,臣回去辦的。”

似乎是事情交代完了,金鉉后退幾步,作揖表示回應。

同時,他也說出了齊國那邊的事情:

“殿下,是否要對弗朗機動兵,收復我國丟失的失地?”

金鉉還不知道朱由檢已經做了安排的事,所以朱由檢只能解釋:

“這件事情我已經委托給閻應元和黃龍了,如果閻應元派去的人沒有讓弗朗機同意歸還失地,到時候再動武也不遲。”

“另外,黃龍對齊國的建設不太相信,你剛到京城,別著急去述職,先和朋友走動走動,順帶開導一下黃龍他們。”

“黃龍他們會在元宵過后前往齊國,你安排一下吧……”

朱由檢的最后一句話似乎略帶深意,即便是曹化淳和王承恩也能聽出來。

只是他們不知道朱由檢這話里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或許只有金鉉才能知道。

對此,他們不由看向了金鉉,而金鉉聞言也懷揣著沉重心情點了點頭。

“官吏坊的那間院子,我一直給你留著,這個時間你母親應該沒有睡著,你且先回家看望母親吧。”

朱由檢示意金鉉可以離開了,聞言的金鉉也緩緩躬身:“臣……告退。”

話音落下,金鉉退出了承運殿,隨后歸心似箭的返回了官吏坊。

伴隨著暮鼓聲的敲響,大街上已經沒有了來往的行人,只有剛剛散班,著急趕回家的少量百姓。

在暮鼓第一百二十下的時候,金鉉回到了官吏坊,而此刻的官吏坊,卻充斥著對他的不歡迎。

官吏坊的左右兩側石柱上,不知道被誰寫下了“上為守舊鷹犬,下棄昔日同窗,橫批燕山之恥”的譏諷之言。

“長史……”

齊國的士卒大多都是在齊國長大的士卒子弟,因此自然看不慣別人譏諷金鉉。

加上年輕,他們此刻只想把寫這些字的人拉出來打一頓。

“你們先去驛站吧,王釗你跟我回家就是。”

金鉉沒有讓年輕的隊正把話說出來,而是丟給了他一個袋子,同時對隊伍里最小的一個士卒開口。

說話間,金鉉下了車,并拍了拍年輕的隊正的肩膀:

“這是這次出使大明的經費,二百兩銀子,你們節省些花,得待到元宵過后你們才能回去呢。”

說罷,金鉉走進了官吏坊,根本不在乎坊內官員對自己的惡意。

年輕的王釗跟著金鉉走進了官吏坊,而隊正則是拿著錢袋子,心里對大明官員充滿了不滿。

等金鉉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他才帶著剩余十五名兄弟離開了官吏坊門口,在就近的驛站住了下來。

至于金鉉,他帶著王釗返回自己家中,并且隨著距離越來越近,心中不免泛起了一絲漣漪。

近鄉情怯,這種事情自然也出現在了他的身上。

十年前,他母親不過四十來歲,而眼下恐怕……

“鉉小子,快回來吃飯了!”

金鉉還沒做好準備,一道自小到大都熟悉的聲音在街上響了起來。

金鉉抬頭看去,見到的是仍然滿頭黑發,似乎和十年前沒有太多不同的母親。

“娘!”

父子之情或許不善于表達,但母子之間的表達卻往往比父子之情更容易。

金鉉小跑上前來,在這街道上便跪下稽首:

“孩兒離家十年,如今方才歸家,著實對不起娘親!”

金鉉作為齊國長史,他也有屬于自己的沐休。

并且由于齊國的假期包含了春龍、花朝、天祝等僅明代的三十二個傳統節日,并設置一到七天不同假期,因此齊國假期合計是五十二天。

除了這六十二天假期,每九日還會放假一日,所以齊國假期一共是八十八到八十九天。

金鉉除了偶爾會休假外,其它時候都是在忙碌奔波。

因此十年下來,他的假期一共積攢了五百多天。

如果他想,他是可以回大明看看母親的。

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不宜擅自出現在大明,因此他一直強忍著想法。

“娘,這次孩兒把事情弄完之后,便接您去齊國享福。”

金鉉在被金母扶起來的時候,不免帶著一絲哭腔開口,但哭意還是被他忍下了。

“好好……我們回家……我們回家。”

見到兒子,金母臉上全是笑意,她拉著金鉉回家,可他們剛剛拐過一個巷子,便發現門上被人掛了白布條,顯然是在罵他家人早死。

“我剛才出來還沒有,現在就有了。”

金母很鎮定,能帶出金鉉和金錝這兩個孩子,她自然不害怕這些東西。

她不僅不怕,她還笑著上前把白布收了起來,笑呵呵的對金鉉道:

“這些日子,每天都有人來家門口掛白布,你別管他們,讓他們掛,他們要是能掛幾個月,那你們兄弟二人也就多幾套衣服穿了。”

金母的笑容感染了金鉉,他跟著收起白布的金母一同走進了家里,十年過去,家里什么模樣都沒變。

“錝弟呢?沒給您雇工嗎?”

見到家里沒人伺候,金鉉有些擔心金母的身體,但金母卻笑道:

“我才五十八,還年輕,沒事,你弟弟眼下忙著準備明年的西征,別打擾他。”

“我也讓他給別你寄信,免得給家里的妻女找麻煩。”

金母說著,便走向廚房:“你多年沒回家,娘給你下廚,煮面給你吃。”

“好……”金鉉聽到金母要煮面,鼻頭一酸的同時也點頭應下。

“小子吃什么?”金母笑著看向王釗,王釗卻拘束道:“我不餓。”

“那么大小伙,怎么可能不餓呢?我給你下一碗陽春面。”金母說罷便笑著走進了廚房。

看得出,對于長子回來看她,她心里是十分高興的,不過她同時也對金鉉充滿了擔憂。

京城的局勢變化,即便是老百姓都能感覺到,更別提她這種居住在官吏坊的老嫗了。

忙活一刻鐘的時間,兩碗熱騰騰的陽春面被下了出來,金鉉與王釗沒有架子的坐在院內的涼亭里,這是齊國特有的現象。

在齊國,官員和百姓是沒有差別的,同桌而坐也是為了辦事效率的提高。

總之齊國要打掉的,就是宋元明三代的百姓奴性。

“那齊國怎么樣了?有定興縣繁華嗎?”

定興縣是金母的老家,她特意詢問,就是想知道兒子那邊過得苦不苦。

只是她的詢問讓金鉉不免笑了起來,而王釗作為從小在齊國長大的人,自然要為自己的“家鄉”辯解:

“金老夫人,別說定興縣,便是京城,齊國的西京城也能比一比。”

“不至于……”金鉉笑著搖搖頭,對金母說道:

“等我回齊國,估計是明后年的事情了,那時的西京城,應該不輸于蘇、杭了。”

“那么繁華?”聽到齊國的王都那么繁華,金母有些驚詫,顯然她沒想到西京城是那么好的地方。

“齊國……”金鉉見狀,也開始和金母說起了齊國,而金母和大明的官員、百姓一樣,對齊國都十分好奇。

一碗面吃干抹凈,連湯都不剩,王釗在金鉉介紹差不多的時候也補充道:

“金老夫人您這手藝,去了西京城開一個面館,肯定有很多人去吃,和我娘做的一樣。”

“去去去!”聽到王釗的話,金鉉笑著讓他一邊去,顯然對于王釗的認娘行為哭笑不得。

金母聞言也笑道:“我還沒老,如果我這手藝真的可以,那等我去了西京城,也在那里開個面館,省著閑出病來。”

“嗯,做些事情是有益長壽。”

金鉉沒有反對金母的想法,他向來是支持金母干活的,而他弟弟金錝則是不想讓母親太過勞累。

只是金鉉知道,老人家不干活,那身體會退化的更嚴重。

想到這里,金鉉就想對金母說說自己妻兒的事情:“娘……”

“篤篤——”

敲門聲不合時宜的響起,王釗下意識就摸向了腰間的短刀。

“伯玉!怎么?連我也不見了嗎?”

成德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金鉉聞聲立馬站了起來,大步走向門口開門。

眼下已經天黑,不過大明的宵禁制度經過改制,在坊市內是可以隨意走動的,只是別到處亂竄,和做賊一般便可。

伴隨“咯吱”一聲,木門被打開,門外是穿著道袍的成德。

“你怎么來了?”

金鉉皺了皺眉,看了看左右,在沒發現成德帶了其它官員后,他側過身子示意成德進去。

二人一進門,金母就招呼王釗去后院幫他給豬喂喂飼料,自己則是去洗碗去了,把正屋留給了他們倆。

成德望著金母的背景,不免露出苦澀:

“自從燕山派與殿下意見相悖,你弟弟給金伯母寫了信后,伯母便不再待見我了。”

“沒吃飯吧?”金鉉看著老了許多的成德,不由對廚房里的金母喊道:

“娘,給元升弄一碗面!”

“面沒了!米也沒了!”

金鉉才剛剛喊出來,前面還說不夠再加的金母,此刻卻回應著沒有米面的話,顯然對成德的不待見到了極致。

在金母的眼中,燕山派官員們眼下的舉動,完全就是忘恩負義。

她的價值觀可不接受給這樣的人好處吃,沒拿掃把把成德趕出去,已經是看在兒子的面上了。

“罷了,我也不餓……”

成德主動讓出了臺階,說著便走進正廳之中,而金鉉也與他一起走進去,二人同時坐下。

十幾年前,二人剛剛成為官員的時候,也曾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位置,不停地說著對齊王的贊美之詞。

只是十年后,兩人不再青春年少,都已經步入了而立之年,而且也都各有心事了。

“他們對你和賡明回京可是很不滿啊……”

成德口中的人,不用多說,金鉉也知道是那群貪戀權勢的家伙。

對此,他不可置否的笑道:

“知道他們不滿,我便高興了。”

“你準備怎么做?”成德帶著幾絲憂愁看向金鉉,可金鉉卻沉默不言。

二人一時間陷入了沉默,這讓給豬喂完飼料的王釗在回到前院,見到這一幕后,又灰熘熘的回去繼續逗豬去了。

瞧著這小子那“畏畏縮縮”的模樣,氣氛不由松開,而金鉉也開口道:

“眼下的你,到底是成元升,還是成左都御史?”

“我一直是我,從未變過,這個位置我不做,旁人坐了,那恐怕眼下的大明已經狼煙遍地了。”

成德的回應讓金鉉皺了皺眉,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由成德坐在燕山魁首的位置,比起李德茂、張懋才、王克儉那群人要好多了。

成德已經在盡力維穩,換做另外三人,他們可沒有成德那么好的政治定力。

“我還是那句話,殿下不走,之前的局面還能維持下去,因此最簡單的辦法也就是殿下不就藩。”

成德說著自己的想法,相比燕山派官員想要奪權,想要開歷史倒車來滿足自己,成德的想法更為樸實。

“三龍同朝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之前都能繼續,眼下為何不行?”

成德詢問金鉉,金鉉也被成德問的說不出話。

他自然知道,齊王不走是這件事情最優解的辦法,但他也知道,維持下去并不是朱由檢想要的。

燕山派已經勢大到無論如何打壓都無法解決了,最少用正常政治手段,燕山派是無法打壓的。

再維持十幾年下去,等朱由檢老了,或者他走了,那大明可就真的是這群蟲豸的天下了。

不趁這個時候想辦法重創燕山派,日后便更沒有機會了。

之前是因為有天災人禍,收拾燕山容易讓大明自己出現問題。

可眼下……金鉉不由想起了齊王前面和自己說的那些話。

朱由檢和他說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便是旱情會在明年春季過后迅速消退,最遲兩年內消末。

這件事情也就解釋了朱由檢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因為現在大明的國力已經恢復正常了,他可以騰出手來收拾燕山派了。

至于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

金鉉不由看向了成德,而成德面對他的直視也絲毫沒有退讓,與他對視良久。

“你們斗不過殿下的……”

末了,金鉉忽的說了這么一句,但這卻讓成德笑道:

“如果殿下真的能把燕山斗倒,那即便被流放,我也依舊高興……”

成德這話讓金鉉沉默,他試圖從成德臉上看出一些他說謊的端倪,但成德坦蕩讓他根本看不出什么。

成德是真的希望朱由檢能斗倒燕山,不動刀兵的將燕山斗倒。

只是可惜,他想不出有什么辦法斗倒燕山,或者重創燕山。

眼下這場大旱規模之大,遠超歷代。

在這樣的局面下動手,大明的地方衙門不敢說癱瘓,但最少效率得下降許多。

這下降的效率不僅僅是效率,也是百姓餓死的幾率。

辦事效率下降,餓死的百姓就多。

百姓,這在成德看來,是朱由檢的死穴,這也是他明明最適合動刀兵,卻遲遲沒有動刀兵的緣故。

他若是像明成祖朱棣一般狠下決心,那只需要付出幾十上百萬百姓的性命,就能把燕山派的問題解決。

只是,如果他是那樣的人,那他也就不可能像眼下這般,獲得百姓愛戴了。

“我走了……”

眼看金鉉沒有開口說什么,成德知道兩人已經言盡。

他沒有做過多停留,而是起身離開了正廳,走出了小院。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已經被王釗關上的院門,金鉉也不免有一些難過。

“殿下的手段……不是你們能想象到的。”

望著那緊閉的院門,金鉉嘆了一口氣,而王釗也走進了正廳,看著嘆氣的金鉉說道:

“長史,大明這邊勾心斗角的事情真多,也不知道他們爭個什么。”

王釗不理解燕山派爭搶這些有什么意思,明明朝廷已經給了那么多俸祿,即便不貪腐也能滋潤的過一輩子。

“你理解不了他們……他們也理解不了我們……”

金鉉起身,留下了這句話后便進了臥房。

王釗看著他的背影,撓了撓頭發才朝著金鉉的背影喊道:

“那您還洗腳嗎?我熱水都打來了!”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