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五百五十一章 浙江實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一章 浙江實況

第五百五十一章 浙江實況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04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賣報賣報!齊王代天子狩,巡狩山西三省!”熣

“賣報賣報!”

“給我來一份!”

“我也要!”

天啟十七年的時間過得很急,但是卻也過得很匆忙,在經過短暫的休息過后,朱由檢選擇在正月十七日代天子狩山西三省。

幾乎是在他選擇出發的這一天清晨,早早準備好的國報局就下令讓《大明報》刊印朱由檢出巡的事情。

這樣的刊印看似很蠢,因為這暴露了朱由檢的行程,但這樣的事情卻是朱由檢開口下令的。

他之所以弄的那么高調,其一是想告訴三省官員,自己要出巡了,你們都給我小心些。熣

其二是為了告訴百姓們,自己要出巡了,并且是“代天子狩”,皇帝很在意百姓。

第三,也是為了吸引朝中官員的注意,變相分擔廟堂之上燕山派的注意力。

畢竟三省之地的燕山官員不在少數,萬一誰出了差錯,弄出了什么丑聞,那燕山派就得連累著倒霉了。

因此,朝中燕山官員雖然人在京城,但注意力卻得放到朱由檢即將出巡的各個府縣去。

“齊王代天子狩,也不知道會不會經過我們這里。”

“應該會吧,平陽府是通往陜西最近的地方啊。”

“這也說不準吧,萬一殿下走北邊的京西鐵路呢?”熣

“反正等著就是,讓殿下來看看,這糧食價格那么高,我們怎么活下去啊?”

“就是就是!”

山西平陽府的百姓們在各縣叫苦,與他們一樣的還有山西三省的各地百姓。

他們都認為他們過得很苦,因為事實也是這樣的。

人是折中的生物,但也是得寸進尺的生物。

興許在旁人看來,山西三省多年大旱,眼下還有糧食吃就算不錯了。

但是對于山西三省的百姓來說,由于戶籍制度和鐵路的放開,許多百姓都去過隔壁省打工、討過生活,因此嘗到了其他地方低物價的甜頭,所以覺得自己過得苦。熣

這些歸根結底,倒是百姓們想讓朱由檢看看他們生活所致。

不過,讓平陽府百姓失望的是,平陽府并不在朱由檢出巡地點的前幾站。

“宣府、朔方府、寧夏府、臨洮府、涼州府、甘州府、肅州府、鳳翔府、西安府、平陽府、太原府、大同府、順天府……”

“爹,這就是我們去的路線嗎?”

在吭哧吭哧的火車上,當朱慈烺帶著三個弟弟,指著地圖上的字詢問朱由檢時,坐在旁邊看著報紙的朱由檢也放下了報紙,對他們露出笑容:“嗯……”

或許是工作太久了,當朱由檢不需要再工作后,他反而不知道干嘛了。

這種感覺,和前世辭職狂歡過后的迷茫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朱由檢知道自己是短暫的休息,未來還有很長的道路要他去走。熣

“嗚嗚——”

突然響起的汽笛聲把朱由檢拉回了現實,他看著趴在桌上看地圖的四個小子,臉上的笑意很難藏住。

他剛準備繼續看報,這時身著常服的周素潔也從另一節車廂車門走了過來。

她帶著兩個女婢,女婢手上端著木盤,盤上托著幾碗湯圓。

“殿下,早膳簡陋……”

周素潔畢恭畢敬的行禮,朱由檢聞言卻笑了笑,扶著她坐在了自己的一旁。

“我要吃湯圓!”熣

“我也要!”

“給我留一碗!”

四小只聽說有湯圓,連忙起身接過湯圓,端著湯圓吃得滿口香甜。

周素潔和朱由檢也端著湯圓享用,不過二人都看著車窗外不斷倒退的風景。

每個時辰行駛八十里的速度并不算快,但火車的平穩和玻璃窗給人提供了觀賞風景的機會。

火車在前往張家口的曠野上緩慢行駛,朱由檢和周素潔坐在窗邊,眼中是無窮無盡的山。

從天啟四年命令禁止大批砍伐樹木,并且將一些需要打板子、鞭撻的刑罰換成種樹后,大明北疆開始出現一些稀疏的樹木和小樹林。熣

這樣的景象,從北虜被徹底驅趕到漠北后變得更多。

許許多多的城池都在光禿禿的城外種上許多小樹苗,只是可惜由于這持續近十年的大旱,許多小樹苗種下后根本無法存活。

當然,那是山西和陜西,宣府相比較這兩地來說,稍微還是比較“潮濕”的。

從燕山引下的水被儲存在了水庫里,并根據當地情況時不時加大水流來保障當地百姓用水。

曾經光禿禿的河道兩側也長起了一些細小的小樹,遠處的一些山丘上更是因為一場春雨而長出了綠色的野草。

北方的氣候從漢代開始,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基本上都處于綠植不斷退化的時期,但在眼下,朱由檢將綠植穩定在了宣府一帶。

近代還是沙地的塞罕壩,在這個時代還是草肥水美的草原,宣府經過恢復后,也與塞罕壩差不多。熣

不過,這并非在說大明的種樹很成功,成功到已經征服沙塵暴,而是宣府、燕山的植樹造林讓京城遭遇風沙的可能變得更小了。

后世許多已經成為沙地的地方,在這個時代還是一片草原,

“爹,您說在這里種樹,京城就不會有沙塵暴的事情是真的嗎?”

朱慈烺端著湯圓一邊吃一邊好奇詢問,這引得其它人也看向了朱由檢。

對此,朱由檢笑著解釋起來了沙漠和沙地、草原、樹林的關系,并引經據典的說明了北京沙塵暴由來的時間。

簡單來說,北京城最早遭遇沙塵暴的時間是金國的貞元三年四月,也就是公元1155年5月前后。

當時的河北北部地區進入了一種“昏霧四塞,日無光”的狀態,一共持續了十七天之久。熣

在這之前,河北北部并沒有遭遇過什么沙塵暴,而在這之后,沙塵暴雖然時有出現,但也并不頻繁。

只是進入元朝后,由于元朝在建設元大都時對北京周邊地區森林的瘋狂消耗,因此北京周邊地區森林植被發生明顯轉折,數量驟減。

這樣的消耗持續到了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從這個時候開始,北京地區開始經歷每隔幾年就有一次沙塵暴的苦楚。

這樣的現象,一直到了洪武年間明朝收復北方,并且在關外建立軍事衛所才得以遏制。

然而到了朱棣時期,由于北京皇宮的營造,致使京城周邊樹木再次遭遇打擊,而北京城的沙塵暴也由此較之金、元兩代更加嚴重。

朱棣之后,明朝的皇帝們繼續大興土木,而這其中砍伐最為瘋狂的兩個皇帝便是嘉靖和萬歷。

僅嘉靖一人,便從云貴等地運來了不下三萬根大楠木。熣

作為主料的大楠木都需要三萬根,那作為常規木料的其它樹木更不用多說,因此京城周邊的樹木驟減到出城十余里都見不到一片樹林。

權力無節制的取用帶來的瘋狂砍伐,甚至還影響到了明朝的邊防安全。

隆慶年間,大臣龐尚鵬便上奏說,北京周邊的薊州和昌平一帶因為嘉靖年間無節制砍伐導致“蹊徑日通,險隘日夷”。

森林的消失,結果就是蒙古騎兵可長驅直入。

因此當時以高拱、張居正為首的內閣大臣也批準了龐尚鵬的奏疏,并且發動山西、北直隸的軍民植樹造林,以鞏固邊防。

盡管歷經數年的植樹造林,以及隆慶和議后的明蒙和平給京城帶來了一片森林,但在張居正死后,萬歷也下令開始營造宮室,對京城周邊的樹濫砍濫伐。

于是,從萬歷二十六年開始,幾乎每年春天,北京城都要遭遇嚴重的沙塵暴。熣

如果從《明實錄》中算起,明朝從有記載的第一次沙塵暴算起,到明朝滅亡為止,北京一共經歷了九十七次沙塵暴。

可以說,朱由檢不僅得為自家皇祖父萬歷在政治、軍事上擦屁股,還得在環境上為他擦屁股。

每每想到這里,朱由檢都恨得咬牙切齒。

“得益于這些年的植樹進展不錯,臣妾記得天啟一朝僅有三次沙塵吧?”

周素潔的話讓朱由檢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她的身上,并且接著說道:

“嗯,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天啟元年,天啟六年和天啟十四年。”

說著,朱由檢看向朱慈烺說道:“日后去了齊國,營造宮室可不能濫砍濫伐,不然你每年也要被風沙吹,聞土腥子味了。”熣

“那我還是住石頭房子吧……”聽到要每年被風沙吹,朱慈烺臉上寫滿了抗拒。

他這模樣,逗得朱由檢笑的合不攏嘴。

也在他笑的時候,火車的汽笛聲再次響起,而這時,一名年輕的錦衣衛走進了車廂,對著朱由檢作揖道:

“殿下,距離延慶縣站只有不到一盞茶的時間了,需要停車區工業區看看嗎?”

“嗯?”聽到錦衣衛的匯報,朱由檢瞥了一眼這人。

這人年紀十七八歲,長得有些魁梧,相貌高鼻寬面,濃眉大眼,似乎從相貌來看是鐵鐵的忠臣,然而如果僅憑面相來用人,那世間就不會有那么多動亂了。

“不必了,直接前往張家口吧,陸百戶……”熣

朱由檢著重了陸百戶三個字,讓少年人有些不自然。

“卑職告退……”

被稱為陸百戶的少年人慌忙作揖退去,但朱由檢卻一直看著他的背影。

這時旁邊的周素潔也注意到了他的目光,不由問道:“這就是陸指揮使的長子陸元高吧?怎么感覺殿下不是很喜歡他?”

“我表露的這么明顯嗎?”朱由檢笑了笑,但他這一笑,周素潔就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只是覺得殿下似乎喜歡逗弄他。”周素潔改了口風,朱由檢聞言也微微頜首,但卻沒說什么。

后宮不得干政,這可不是皇宮里才有的規矩,齊王府也是一樣。熣

不過,周素潔的話也確實說明了朱由檢對陸元高的態度過于古怪,不如對別人一樣,如沐春風。

當然,朱由檢之所以會是這種態度,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當上次他從朱慈燃口中聽到了陸元高三個字后,朱由檢就派人查了查這小子的底細。

這一查之后朱由檢才發現,在陸文昭帶著沈煉等人在各省抓捕貪官污吏的時候,不過八歲的陸元高就動用陸文昭的關系,把自己送到了李定國所處的官學中,并且和李定國成為了同學。

這五年他試圖和李定國打好關系,不過李定國對陸元高的出現是有戒心的,因此二人的關系也不過止步于點頭之交罷了。

似乎是發現李定國這條路行不通,陸元高干脆找上了朱慈燃,并且和朱慈燃相處的很好。

這并不奇怪,畢竟陸元高年長朱慈燃幾歲,朱慈燃經歷的、想擁有的,都是他曾經幻想過的,因此他懂得投其所好。熣

如此了兩年,陸元高和朱慈燃的關系才被朱慈燃說漏嘴,而朱由檢也順藤摸瓜的把這小子摸了出來。

這小子畢業后準備進入仕途,甚至在陸文昭趕回京城前夕就動用好了關系,準備把自己派到燕山縣的大定鎮擔任鎮長,而大定鎮背后就是大定宮。

顯然,這小子覺得自己老爹的選擇不行,準備直接依附皇帝來雙重下注。

如果齊王篡位了,他憑著陸文昭之子的身份也不會被牽連。

如果齊王就藩了,他則是憑借太子發小的身份,成功擠進大明權力中心,一點不虧。

這樣心思縝密的人,朱由檢自然不可能讓他如愿,因此他干脆釜底抽薪,把陸元高分配到了錦衣衛,擔任錦衣衛的一名百戶官。

從正九品的鎮長到正六品的百戶官,這看似是恩寵加身,然而實際卻是明升暗降。熣

面對這樣的變故,陸元高只能裝傻充愣來避免自己得罪齊王,而朱由檢則是也假裝不知道,好似他就是看中了陸元高的身份,才故意讓陸元高成為隨行百戶的。

他倒要看看,面對這樣的局面,陸元高會怎么做……

“到了!”

“好多人……”

正當朱由檢想著怎么收拾陸元高,才能讓陸元高認識清自己的時候,南邊的朱慈燃他們也在經過半個月的福建之旅后,緊趕慢趕的進入了浙江地界。

當他們進入浙江后,首當其沖感受到的就是不同于其它省的稠密人口。

由于福建通往浙江的道路太繞,因此朱慈燃他們選擇的是在福建北部的福寧府秦峪鎮乘坐船只渡海前往十幾里外浙江溫州府麾下的蒲門鎮。熣

船只還沒靠岸,但朱慈燃他們卻已經看到了蒲門鎮碼頭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

盡管只是一個集鎮,但由于靠海,這里成為了浙江最南部的沿海港口,因此在這里常住著許許多多的商賈。

當船只靠岸,朱慈燃等人推著四輪車下了福船,來到了碼頭上。

站在碼頭上,相比較福建秦峪鎮不過一兩千人的百姓數量,蒲門鎮的人口幾乎上萬,根本不輸后世的一些小鎮。

碼頭上,來來往往的百姓幾乎將這個用水泥新修不久的碼頭占滿,朱慈燃他們只能被人群擠著。

好不容易推著車出了碼頭,他們本以為碼頭外的人會少一些,然而事實確實來到集鎮邊緣的鄉道上后,鄉道也幾乎擠滿了人。

來來往往的馬車占據了兩丈寬的鄉道,車子堵了數里,半天不見一點挪動。熣

一些前來干活的力工都沒還沒表明身份,便被一些穿著綢緞的人抓住,雇傭成了自家力夫,被拉去卸貨了。

“這蒲門鎮的人口,都比陜西、四川、云貴兩廣的許多縣還多了。”

劉順望著慢慢趕路的車隊,慢慢踩踏自行車的同時,也不免發出了感嘆。

“蒲門鎮在黃冊上是三千九百多百姓,但我現在一看,恐怕不下一萬。”

比起劉順,朱慈燃的感嘆卻充滿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意識到朱慈燃不是很高興,劉順也沒有開口說話,而身后兩個稍微勻稱些的錦衣衛見前面兩人不開口,自然也不敢開口。

就這樣,朱慈燃他們隨著車隊的大流鄉蒲門鎮進發。熣

他們本以為車隊會一直駛入蒲門鎮,卻不想他們在進鎮的前面拐了個彎,紛紛行駛到了縣道上。

如此以來,前方道路豁然開朗,朱慈燃等人也不由加快了踩踏的頻率,不多時便騎車進入了蒲門鎮的城墻內。

“賣報賣報!”

“賣包子了……新鮮出爐的肉包子!”

“新書到貨!”

“讓一讓!讓一點!”

“叮鈴——”熣

當朱慈燃他們進入蒲門鎮的那一刻,如果沒有人告訴他們,他們或許會把這里當成一個經濟不錯的小縣城。

只是一進入城墻,他們就直接來到了集鎮的商業街,街上有書店、包子鋪、肉店、花卉店、茶店、還有戲臺、說書臺等等店鋪設施……

兩丈寬的干道上走動著往來的行人,所有人的步伐都很快,這讓已經適應了慢生活的朱慈燃等人有一種回到了北直隸的感受。

他們不由的有些拘束,進城之后找了可以停車的驛館,放好了行李,緊接著才出門逛起了街。

蒲門鎮明明只是一個鎮,但它的人口卻遠遠不止《黃冊》上的規模。

這個周長六里的小鎮內部擠了不下萬人,鎮內甚至還有寺廟、涼亭、拱橋、小園林等諸多用于娛樂散心的設施。

鎮內皇店的規模,也是按照縣一級的規模建造,其中物價比起福建貴了約一成左右,然而即便價格貴了那么多,但在皇店里逛東西的人卻比許多縣城皇店的人還多。熣

街道上,時不時能看到一兩輛自行車,騎著它們的人都身著絲綢,腰佩玉帶,看起來非富即貴。

很難想象,在一個普通的集鎮上,能見到數量如此之多的自行車,要知道即便到了今年,大明在自行車的年產量也不過五萬輛,售出的更是不足二十萬輛。

二十萬輛聽上去很多,但對于擁有一千七百多個縣,一萬五千多個鎮的大明來說并不算多。

朱慈燃他們走了十個月,在沿路的九個省里所看到的自行車,大多都出現在縣城中,很少有在集鎮中出現,更不可能像蒲門鎮這種一刻鐘就見到不同人乘騎的二十幾輛自行車的場景。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了,甚至這個數量后續還上漲到了三十幾的規模。

如此則完全可以看出,自行車在浙江有多盛行,而浙江士紳商賈到底有多富碩。

盡管自行車的價格并不貴,但每個皇店對自行車的販賣指標都是有限的。熣

販賣商品越多,皇店才能獲得更多的商品自主選擇權。

“碼頭募力工!每日二十文!每日二十文了啊!”

走著走著,人群里突然響起了募工的消息。

朱慈燃他們回頭看去,只見一個身騎自行車的賬房先生舉著鐵皮話筒,一邊騎車一邊喊話。

“二十文?!”聽到募工的工錢價格,朱慈燃有些咋舌。

據他了解,廣州城的募工工價也就這樣,正常的集鎮工價都是八到十文不等,縣城略高,但也不會超過十二文。

一些府治可能會達到十五文,但是像蒲門鎮這種一個小鎮就敢給出二十文的工價,足以說明浙江的經濟環境到底如何。熣

“難怪各省百姓之前都會跑到江南來打工……”

朱慈燃不免有些唏噓,將自己一路上從老百姓口中聽到的一些事說了出來。

萬歷年間許多百姓都會不顧路引,帶上盤纏就前往江南三省打工。

之前朱慈燃認為是百姓吃不飽飯才背井離鄉來打工,現在看來、恐怕隨便在浙江找幾個工打上一年,其收獲也能超過十幾畝耕地的產出。

“這江南怎么會有這么多用工的需求?”

朱慈燃好奇開口,劉順聞言則是連忙去找路人打聽。

很快,他就帶著消息回來了:“主要是桑田、耕地的佃戶,然后是碼頭的力夫,還有各類店鋪的活計。”熣

“殿下,這蒲門鎮的百姓自己都說鎮內的人口幾近萬人,這《黃冊》上只有四千不到,這……”

“好了……”劉順還想繼續說下去,卻被朱慈燃打斷道:

“《黃冊》人口的事情不著急,我們只要心里有數就行。”

說罷,朱慈燃掃視了一眼這繁華如小縣城的蒲門鎮。

他真不敢想象,一個小鎮就能隱匿數千人口,那整個浙江、整個江南,到底有多少朝廷不知道的人口在私下活動……

相關

_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