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五百零二章 一路向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二章 一路向南

第五百零二章 一路向南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10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定國啊,你把飯吃了再走!”

“好!”

正月二十八,在距離三天就要開學的時候,李定國沒有像過去幾年的這個時候一樣,在前往齊王府的路上,而是在家里幫忙收拾東西,并且剛準備返回京城。

“這么晚去,能不能及時到京城?”

坐在門口,李定國的父親李大壽也擔心的看著正在為牛圈鋪草的李定國,但李定國卻輕松的笑道:

“沒事,燕山縣到京城的火車都修通了,我晚一點過去,等天黑上車,天亮估計就能到京城了。”

“這么快?”從沒有坐過火車的李張氏從屋里走出來,用圍裙擦拭著手的同時,表情有些吃驚。

“差不多,從燕山車站到京城北站是三百八十里,火車得開六個時辰,我到時候在車上睡就行。”

李定國一邊給牛圈鋪草,一邊笑著解釋,他這么懂是因為他來時就是坐著火車來的。

大明的鐵路修建速度不算快,盡管每條鐵路都動工超過二十萬人,但速度也不過是每年四百多里罷了。

京遼鐵路從天啟十年十月開始修建,中途經歷了戰事停擺兩個月,但即便如此,到眼下也已經修建了將近五百里,

由于雷酸汞的產量不斷上升,各大鋼鐵廠用上蒸汽機后也不斷冶煉出鋼鐵,因此這條鐵路的建設要比溫體仁預期的還要快。

原本六年的工期,目前已經縮短到了不到五年,也就是再修建四年的時間,從京城走長城外前往沈陽的鐵路就能修通。

“等以后哪里都修通鐵路了,農閑的時候,我帶爹娘你們去交趾南邊的占婆府玩,聽殿下說,那邊有沙灘大海,大海是藍色的,很漂亮。”

李定國也是坐了幾次火車,感受了它的方便后,才知道了為什么自家殿下要大力修建火車。

以前他以為火車只是軍事上的用途比較多,后來他才發現,其實火車對民生的益處也很大。

“坐火車那很貴吧?”

雖說眼下有了田地,收入上來了,但李張氏還是很心疼錢,十分節儉。

“也不算很貴。”李定國笑著說:“等我畢業入了朝廷,賺了俸祿,我帶爹娘去。”

“你從京城到燕山花了多少?”李大壽倒是直接詢問價格。

“一百二十六文。”李定國也不隱瞞,因為他怕說便宜了,導致自己爹娘日后坐火車沒帶夠銀子。

“那么貴?!”

果然,聽到火車的價格,李張氏失聲喊了出來,李大壽也有些咋舌。

“坐馬車都需要三十文呢,騎馬的馬料就得五十文,也還好吧。”

李定國笑著起身,一邊干活,一邊回應。

“從京城到燕山就得一百二十六文,去交趾恐怕得好幾兩銀子吧?有去陜西遠嗎?”

李張氏雖然嫌貴,但還是好奇的詢問,畢竟她這輩子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從延安遷移到燕山。

“遠多了,差不多八千里吧,我們三個人加上弟弟妹妹,來回估計得二十幾兩。”

“不過也不用那么多,我聽曹秉筆他們說,軍備院的蒸汽輪船已經有眉目了。”

“到時候我們坐火車去天津,然后從天津坐船南下,估計也就十幾兩銀子。”

李定國侃侃而談,但李張氏卻打趣道:

“我的小祖宗,你怕是不知道十幾兩銀子夠我們一家人干嘛了。”

“夠干嘛也不耽擱,反正小子出銀子帶你們去。”

李定國笑著說,李大壽也幫腔道:“十幾兩銀子,去去也沒事。”

倒不是李大壽舔著大臉啃兒子,而是他們李家開墾了不少田地,加上許多村里的人遷移去了北邊,村官所也開始給他們重新分了分地。

現在的燕山縣分田標準是一人十二畝,因此李定國家里一家五口,一共有六十畝地。

雖說沒增長多少,但由于新政的頒布,原本他們家需要按照軍屯田繳納十賦三的賦稅,現在只需要繳納十賦一。

盡管小冰河大旱導致降溫,燕山土地的畝產降低,但六十畝地也能產出五十幾石米,交了十分之一的田賦,像李大壽他們還能剩個四十八九石。

除了留給自家吃的,剩下的賣給皇店后,差不多能收入二十兩銀子。

李家遷移來燕山也好幾年了,李大壽自己也攢下了不少銀子,雖說十幾兩銀子花出去肉疼,但咬咬牙也是可以的。

當然,這主要還是李大壽覺得日子越來越好了,說不定以后能賺的更多。

“你瘋了?那可是十幾兩呢!”李張氏走上前來瞪了李大壽一眼,但李大壽卻吧唧道:

“這村子就只有八十多戶了,照這樣下去,恐怕再過幾年,便只有五十幾戶了。”

“五十幾戶分這幾千畝地,估計之后家里每年能賺得更多,十幾兩花了也就花了……”

“是啊娘!”李定國笑著從牛圈里走了出來,但李張氏卻罵著這爺倆道:“你們倒是不心疼銀子。”

“你們出去打聽打聽,其它家一年才幾兩銀子,十幾兩銀子你們是說花就花。”

“就那村口的那張家來說,家里七八個人,地只有八十幾畝,我聽張家嬸子說,他們去年一整年才收了七十石米。”

“賣了吃不完的米,家里也就只有十九兩銀子。”

“張家什么情況你們能不知道啊?那是家里有人戰死了,拿了撫恤田才過上的好日子。”

“前些日子那些南邊來的腳商也說了,陜西那邊全家一年也就只有五六兩銀子。”

“萬一什么時候大旱一來,我們這點銀子也不頂什么用,總不能全家去齊王府乞討吧。”

李張氏把話說的很難聽,但這卻是事實。

李家富裕是占了遷移遷得早的好處,實際上傳統兩京十三省的百姓中,大部分百姓每戶七八口人,一年只能賺五六兩銀子,頂多能吃飽罷了。

對于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遷移是最快發家致富的路子,朱由檢也在不斷的開拓這條路子。

不過,隨著四周的土地都被占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北方和西域的綠洲、草原后,分地致富的路子就得改變為開墾致富了。

畢竟東亞的熟地就那么多,已經被大明分得差不多了。

“行了,娘,咱們吃飯去吧。”

李定國比李張氏更了解大明的情況,他見過自家殿下為了百姓忙得焦頭爛額的模樣,但他的年紀太小了,他只想讓家里人過得舒服,暫時還沒有想到天下和百姓。

或許等他大一些,看到的現實多一些,他的想法才會慢慢改變。

全家無言,盡數回院里吃了飯,等午飯吃完,李定國也在李大壽牛車的拉送下前往了向了燕山縣的車站。

燕山縣的車站距離他家并不算遠,不過三十幾里,即便乘坐牛車走著去,也就一個半時辰的路程罷了。

李張氏給兩人準備了水喝干糧,二人便坐在牛車上,向著車站趕去。

路上見到村里的人還打了打招呼,但沒有人要蹭車。

畢竟是北方,還在長城以北,除了遼東,關外三省的百姓并不缺畜力。

遷移的百姓都會得到官場發給的耕牛和挽馬,這些牲畜可以作為交通工具,也能作為農業工具,十分方便。

走出村里,二人駕著車行駛在鄉間那不足一丈的小道上,遠處是許多在燒荒的村民。

十幾里長的鄉道,二人乘坐牛車走了一個時辰。

剩下的十幾里的道路,從他們走出鄉道時變成了水泥路澆灌的縣道,整整三丈寬,足夠五輛馬車并行。

牛車走在水泥澆筑的縣道上十分舒服,比在鄉道里的顛簸好受了許多。

來到縣道后,道路上的車隊也變多了不少,經常能看到一些隔壁村子的百姓坐著牛車,或者騎馬在道路上閑庭散步。

“去火車站啊?”

“啊對……”

一些不認識的人從對面方向駕車而來,遇到了李定國父子都打了聲招呼,由于牛馬車速度不快,因此往往能在錯身間聊好幾句話。

正月的燕山縣還處于零下,鄉道上著結冰和積雪,所有人都走不快,大家都穿的也十分暖和。

“定國,冷不冷?”

“不冷,挺暖和的。”

李大壽怕李定國冷,給牛車鋪了一層稻草,比較暖和。

“爹,這鄉道的積雪是誰收拾的?”

李定國看著被推到道路兩邊的積雪,很好奇的詢問,李大壽也笑道:

“這能是誰收拾的?縣里派了任務,鎮上執行,村里的村官讓各村出人干的唄。”

“那我們家呢?”李定國很好奇,李大壽卻笑道:

“你回家了,咱們家不能去干活,就給村子曬場的劉家交了八文錢,讓他們帶人幫忙干了下活。”

曬場的劉家,這個李定國知道,他們是后面搬遷來村子里的,山西大同人,落戶的晚,不愿意搬去北邊,雖然有了田,但還是接著村里的一些活干。

“劉家賺那么多錢干嘛?”李定國好奇詢問,李大壽也解釋道:

“他們住的那間屋子是何家的,每年得交三百文的租金。”

“我之前和他們家聊,他們好像準備存錢和鄭村官他們商量一下,劃一塊荒地給他們蓋房子。”

“這蓋房子需要不少錢,只是那錢咱們就不賺了,給他幫忙打兩天下手,干太久了我也干不動,你娘又得說我。”

李大壽是個樸實的漢子,讓人幫忙干活喜歡給人錢,但是遇到鄰里需要幫忙就閉口不提銀錢,這種性格讓他吃了不少虧,李張氏沒少說他。

只是每次他被說的時候,他總會機靈的岔開話題,說田里又怎么怎么了,估計是怎么怎么了,讓李張氏分心后不能再說他。

牛車緩慢的走在縣道上,雖然四周很冷,但李定國手里拿著一個暖手爐,加上有稻草,因此倒是還可以忍受。

反而是李大壽,那蠟黃的臉上,鼻子紅了一片,李定國見狀也起身伸手抓向韁繩:“爹,我駕車,您躺會。”

“你躺你的,我沒事。”李大壽把李定國的手扒開,然后執拗的駕車。

李定國見狀也無奈,只能讓李大壽繼續駕車。

如此過了半個時辰后,當時間來到申時四刻(16點),他們也終于駕車來到了燕山縣南城的火車站。

火車站建造在城外,面積不是很大,占地不過畝許,走進火車站便是售票處和候車廳,李大壽把牛車拴在了有兵馬司駐守的崗亭旁邊,然后幫李定國背著書箱就走進了這混凝土建造的火車站。

由于沒有見過玻璃,因此面對使用玻璃作為窗戶的火車站,來到門口的李大壽整理了一下自己,踢了踢腳上的泥土,然后才壯著膽子走了進去。

李定國看著走在前面的父親,他可以看出李大壽心里是有些慌張的,畢竟沒有經歷過這些。

只是那要強的性格讓他在車站里看了看,他并不識字,但這一路和李定國聊了聊天,他也知道寫著三個大字的柜臺就是售票口。

燕山縣的火車站里,乘坐火車的都是皇店的人,或者是民間的腳商,基本沒有百姓。

“買一張去京城北站的票。”

帶著李定國走到售票口,李大壽看了看那透明的玻璃,柜臺里的男售票員瞥了一眼李大壽,然后寫了車票,蓋了章后推出:“一百二十六文。”

“誒好!”李大壽聞言連忙將一塊碎銀遞了出來,那售票員用車站的稱稱了稱:“收您三錢二分銀子,找您一百九十四文。”

說罷,這人拉開了自己面前的柜子,取出兩串百文銅錢,數出六枚后,將剩下的銅錢和車票遞給了李大壽。

“謝謝……謝謝……”李大壽看著流程沒問題,車票到手,心里的石頭落地,轉身帶著李定國走出了排隊的地方,然后把車票和銅錢都交給了李定國。

“這錢你拿著。”說話的同時他打量著四周,只見候車廳的頂部和他們腳下的地面一樣使用水泥澆筑的,只不過刷了白灰。

車站內左側是售票口,右側是服務商賈運貨稱重的地方,與大門對立的方向是一排玻璃和關閉的東西兩扇玻璃門,廳里的四個角落放置了不少椅子。

“就在這里坐著等車就行了?怎么才知道怎么坐車?”

李大壽詢問著李定國,李定國拉著他走到了角落的椅子坐下,然后指著玻璃門上的幾個大字說道:

“那邊是上車口,西邊的門是去沈陽,東邊的門是去京城,等會聽到汽笛聲,是哪個方向的車,哪個方向的門就會打開,進站只管順著路走,然后上車就行。”

“這車票背后都有說明。”說著,李定國把車票遞給李大壽看,李大壽拿著手里的硬紙片看了看,那一個個蠅頭小字,他是一個都不認識。

“嘿嘿……爹沒什么文化,不認識。”李大壽尷尬的笑著把車票遞給了李定國,好像害怕自己把這張價值一百二十六文的車票弄壞一樣。

“您要不要先回去?等會天黑了,我怕您不好回家。”

李定國看了看車站里掛起來的一個巨大鐘表,發現已經申時五刻之后,不免有些擔心李大壽怎么回家。

“沒事沒事……”李大壽笑著回應,眼睛不停地打量四周。

他就好像一個剛進城的農村孩子,與這車站格格不入。

在這車站之中的人都穿著綢布,就他一個穿著布衣,不免讓他露怯。

“鐺鐺鐺——”

很快,車站里響起了銅鑼聲,前往北京方向的玻璃門也被人打開,一個人拿著鐵皮喇叭喊道:“去京城方向的人準備上車了啊!”

這話說出來后,車站內的幾十個人開始起身走向門口,而李定國也起身,背起了書箱:

“爹,我先回京城了,您早點回去,路上小心點,這銅爐你拿著。”

李定國把手里的銅爐遞給了李大壽,把他凍的有些發木的手放在了銅爐上。

手心暖和的同時,李大壽也有些不知所措:“噢噢,走吧走吧,暑假記得回家。”

“嗯,你回去吧,我先走了。”說罷,李定國背著書箱向火車站的上車口走去,李大壽則是起身看著他的背影,直到他背影消失不見才再度看了看火車站,然后走出了火車站。

他來到兵馬司的崗亭旁邊,解開牛車后,心里也說不出始終什么感覺,只覺得空落落的。

在他架著牛車離去的時候,不遠處也傳來了他從沒聽過的一種聲音。

“嗚嗚嗚——”

汽笛聲響起,李大壽直起身子,轉頭看了看,卻見一輛黑色的“怪車”冒著黑煙,從遠處的鐵路上慢慢開走。

“這就是火車啊……”

望著遠去的火車背影,李大壽心里百感交集,最后才駕馭著牛車,向著家的方向走去。

至于上了車的李定國,他坐在了靠近火車站位置的窗戶邊,因此當火車駛出火車站的時候,他看到了坐在牛車上的李大壽。

他目光一直看著李大壽,直到再也看不見,他才收回了目光。

轉過頭,他看了看車廂,車廂里的結構是朱由檢設計的,不過位置要寬大許多。

那一個個實木打造的桌椅看上去十分舒服,不過,車廂內的乘客并不多,只有不到幾十個人。

李定國倒不擔心火車回虧錢,因為火車在抵達車站后,會視情況選擇增加車廂還是貨箱。

例如燕山站的火車,目前他們基本都是拉材料前往朵顏縣的貨車,有人乘車他們就安排車廂,沒有就是貨箱。

總之不管怎么弄,火車都不會虧太多錢。

了解這一切的李定國看著車廂內一些商人、士子的模樣,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聊著天,看著窗外的風景指指點點。

火車的速度是不快,但那是和后世比,和騎馬比。

如果對比馬車,那平穩的火車除了有些吵鬧外,乘坐感覺簡直甩這個時代的馬車好幾條街。

“叮鈴鈴——”

“車上的木椅左側有機關,拉下后可以放倒,這次的班次是前往京城北站,預計六個時辰,請您保管好……”

幾乎和后世沒有太大區別的話語話術出現在了李定國的耳邊,他不是第一次坐車,早就知道所有椅子都有機關了。

找到機關扣動后,這椅子立馬就放倒成為了一百二十度,讓人舒服了不少。

雖說都是木椅,但屁股有著棉花墊子,還算舒服。

由于寒假的課都做完了,因此李定國在車上也沒有什么事情干,所以就拿著一本燕山的教材開始看了起來。

看書的時候,興許是起得太早,又或者是太無聊,他漸漸睡著。

等他好不容易從夢中醒過來的時候,火車窗外的黃昏已經變成了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車廂內也只有車頂的油燈在給車廂提供微弱的光亮。

李定國看了看四周,所有人都在睡覺,毯子是他們自備的。

李定國倒是沒有準備毯子,但這蒸汽火車的車廂十分暖和,他穿的也厚,倒是沒有需要毯子的必要。

他起身走向了車廂尾部,那里有寫著茅廁的一個房間。

火車茅廁連接的是一個木質的箱子,火車的糞箱滿了之后,會在火車停站時交給駐守車站的夜香車夫。

花了幾分鐘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李定國回到位置看了一眼自己的懷表,

“丑時三刻(1:45)……”

發現時間還早,李定國閉上眼睛繼續假寐了起來。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直到天色開始微微亮起,車上的乘務才搖著鈴鐺走出了車廂:

“距離京城還有一刻鐘……”

“叮鈴鈴……”

鈴聲把許多人都搖醒了,包括假寐的李定國。

一些人去廁所洗了洗臉,一些人則是解決了一下五谷輪回的問題,等李定國收拾好了自己的書,沒過多久火車就拉響了汽笛。

在“嗚嗚”聲中,火車駛入了京城北站,并且在進站后不久停車。

隨著車門打開,李定國和車上的人走下了火車,而站臺上那掛著“京城北站”的木牌則是提醒著李定國。

在一個寒假過去后,他又返回了京城。

“挺舒服的,就是太貴了,沒幾個百姓坐得起……”

看著在站臺上的都是身著綢布、綢緞的士子商人,李定國搖了搖頭,緊接著背著書箱走向了出站口……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