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后疾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后疾苦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后疾苦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27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咕嚕咕嚕咕嚕……”

“哞——”

六月,當小暑到來,即便是北方避暑勝地燕山也不免有些燥熱。

清澈的小溪里,一頭水牛從小溪里走上岸,岸邊的李定國也用喂給了它一把青草。

同樣在岸邊的兩名護衛心不在此,只是死死盯著小溪之中那梭黑的身影。

“呼!”

身影沖出水面,赫然是比一個月前黑了幾個色度的朱慈燃。

他在水里暢游,那熟練的樣子,顯然已經不是第一次游泳了。

話說起來,他的第一次游泳,還是朱由校教會他的,雖說京城的湖水也干凈,但比不得這小溪清涼。

朱慈燃穿著褲子從水里走出,兩名護衛立馬遞上了毛巾,為他蓋上了衣服。

“今天還有農活嗎?”

朱慈燃雙目帶著期待的看向李定國,正在喂牛的李定國有些無語:“沒了。”

“喔……”聽到沒有農活干,朱慈燃有些失望,但緊接著他又問道:“下個月什么時候收割稻子?”

“月中吧。”李定國看著朱慈燃穿好衣服,他也牽著牛準備回家。

朱慈燃見狀連忙追了上去,然后跳到了水牛的背上坐著。

李定國牽著牛,朱慈燃坐在牛背上,護衛跟在他們身后,從山間走到了河谷平原,也見到了正在田間干活的許多百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他們不知道朱慈燃是誰,只知道是京城里來的人,是他們惹不起的人。

“今日得去村口劉家吃飯。”走著走著,李定國突然開口。

“怎么?誰家又婚娶了?還是孩子出生了?”

聽到可以吃席,朱慈燃立馬覺得胃口大增,連忙詢問。

“不是……是劉家的仲子戰死了,今日擺宴吃,我爹娘得去趕集,今日不能去,所以今日就我們四個人去。”

李定國開口的一瞬間,朱慈燃愣了愣。

他來到李定國的老家已經一個月了,自然知道村口老劉家的仲子是去哪里當兵的。

鷹揚衛……

也就是說,劉家的仲子大概率是死在了北山血戰中。

一時間,朱慈燃都覺得平日里那些吃著很舒服的“粗茶澹飯”,此刻卻提不起他的胃口了。

兩人無言,一路走回了家里,將牛貫入牛棚,朱慈燃很熟練的給水牛添了干草,倒滿了水,然后跟著李定國一起走出院子,關上了院門后,向著村口的劉家走去。

還沒走到村口,四人就見到了熱熱鬧鬧聊著天向著劉家走去的其它村民。

走著土路,跟隨大流走到劉家門口的時候,門口已經擺好了許多低矮的桌椅板凳。

由于東北四省的開放,和每人十畝的熟地發放,加上這次北虜入寇的影響,不少百姓都覺得燕山不如東北安全,因此許多人都遷移走了。

原本熱鬧的村子,此刻也只有六百多人居住,因此劉家擺放的桌子也只有六十幾桌。

朱慈燃他們來的已經很晚了,錯過了劉家殺豬殺雞,一來就看到了許多抬著菜盤子,一盤子一盤子上菜的劉家人,和負責幫忙的其它人家。

由于朱慈燃的身份,因此他們被劉家主人單獨分在了一桌。

上桌的菜很簡單,就是很樸實的燉白肉、還有臘肉炒白菜,清燉雞,涼鴨,煮魚、煮青菜,炒土豆絲,以及一大碗樸實的蘸水。

蘸水里有辣椒、蔥花、鹽、花椒等等左料,看得出劉家拿出了不少銀子來置辦戰死仲子的喪事。

蘸水放辣椒,這是朱由檢引進辣椒,并推廣販賣后的吃法,許多百姓都喜歡這么吃,因為下飯。

朱慈燃打了一碗米飯,拿著快子一邊吃著地道的農家菜,一邊掃視著四周說說笑笑的人,很好奇的詢問:“不是喪宴嗎?為什么都在笑?”

“這是喜喪宴,不能哭的。”李定國也一邊吃,一邊解釋,旁邊的兩名護衛也是吃得很開。

朱慈燃一邊吃,一邊打量劉家那一桌,然后繼續詢問道:“這仲子戰死了,朝廷除了給銀子以外,還有什么安排啊?”

“一百兩撫恤銀,還有戰功的賞銀,然后發十畝撫恤田,免除三年賦稅。”

李定國說著,也想起了自己在朱由檢身邊,親眼看過那戰后傷兵營的畫面。

上京城都如此慘烈,北山呢……

想到這里,李定國有些食不下咽,但緩了緩后還是繼續吃了起來。

倒是朱慈燃聽到李定國的話,遲遲沒有動快,而是反問起了李定國:“李哥兒,你說朝廷為什么要打仗?”

“為了開疆拓土,給百姓打出可以耕種的土地,為了平叛,讓別人不打我們。”李定國沒有說什么很深的道理,只是粗淺的告訴了朱慈燃。

朱慈燃聽后,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后繼續問道:“這次滅了建虜,那百姓的日子能好過嗎?”

“能……”李定國喝了一口菜湯,說起了關外:

“關外雖然草木茂盛,但當年宋代金國開墾過的荒地還是能看出來,這些荒地估計就能有數百萬畝,加上老奴開出來的土地,這些土地只要移民夠,基本一兩年就能開墾出來。”

“去東北的百姓多了,關內的就少了,就比如我們村子。”

說著,李定國看了看四周人,然后才說道:“之前村里一千人,后來的人家,每個人只有兩三畝耕地,但是他們遷移走了之后,他們去了東北能每人十畝,而留下的人也分到了他們的地,村里每人最少有七八畝地。”

“燕山一畝地能產一石米,五畝地就能讓一個人吃飽了,七八畝地能讓人吃飽的同時還能養豬。”

“就比如你吃著的這豬肉,放在十年前,我們這群生活在陜北的百姓,恐怕只有過年才能吃到。”

李定國回想著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以及自家父親對自己講述他們那個時代的生活,不免有些唏噓。

“所以打仗是好的對吧?”朱慈燃不解詢問,但李定國搖了搖頭:

“打仗得打對地方,打的不對,百姓只會越來越苦。”

“可京城里的百姓都說要打北虜,燕山的百姓也這樣。”朱慈燃緊皺眉頭,說著他的所見所聞。

“百姓可以這么說,但他們不知道打仗這種事情需要多少錢糧,萬一朝廷錢糧不足而向他們征稅,他們還能這樣信誓旦旦的叫囂打仗嗎?萬一向他們征徭役呢?”

李定國喝了一口湯:“百姓不了解戰爭一打起來就很難停下,他們只覺得打仗能出一口惡氣,但這口惡氣的后果是什么,他們并不了解。”

“歷來王朝,凡是經歷過戰亂的良將往往最不喜歡輕言開戰,反而是文官最愛輕言開戰。”

“或許百姓會想,只有打仗,武將才能撈軍功,但那樣的將領都是莽夫,而非良將。”

“良將不會輕言開戰,這是殿下說過的話。”

李定國用朱由檢的話告訴了朱慈燃不要聽信民間百姓對于戰爭的態度,因為這一類人,往往是打起來最容易反戰的。

不開戰的時候叫囂開戰,開戰之后又叫囂反戰,尤為無恥……

懂戰,知戰,而后備戰,最后才敢言戰,這就是李定國從朱由檢的言傳身教,以及眾多兵書里看到的結論。

“你日后若是登上大位,切勿聽信官員和百姓對于戰事的話,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去衡量,不然我大明朝內恐怕就是家家如此了。”

李定國教訓著朱慈燃,而朱慈燃聞言也看向了此刻的劉家喜喪。

瞧著他的模樣,本來李定國還想著自己這么說,朱慈燃應該會聽進去,然而下一秒朱慈燃的話就讓他攥緊了拳頭。

“算了,這些事情應該是叔父和爹他們應該考慮的事情,我看過叔父寫的《燕山醫學》,里面說,只要一個人不胡亂吃藥,那他的正常壽命應該和基因傳下來的長輩壽命差不多,或者上下浮動一成。”

“這事情,我還特意去太醫院問了王院使,王院使說,如果歷代皇帝不吃丹藥,那大概率都能活到六十幾歲。”

“你想想,我爹現在才二十七,齊王叔才二十一,他們最少還有四十年呢。”

“他們肯定比我懂怎么治理天下,那就讓他們治理好了。”

朱慈燃沒心沒肺的扒著飯,李定國聞言不忍道:“那你呢?”

“我?”聽到李定國的話,朱慈燃咀嚼了一下自己口中的米飯,隨后“恍然大悟”般的說道:

“我就等到五十歲繼位,然后讓我兒子監國,再讓李哥兒你做首輔,然后我就能到處去玩了!”

“……”李定國指甲都快陷到肉里了,他陰沉著臉道:“我不會做你的首輔,我要和殿下去齊國……”

“呸!”朱慈燃啐了一口:“我若是登了大寶,那齊國就是大明的藩國,你就是我的藩臣,那我調你,你能不聽嗎?”

“我……”李定國一時間不知道怎么反駁,他也不可能說他不理,因為大明宗藩體系容不得挑釁。

因此,支支吾吾半天后,他只能低頭繼續扒起了飯,而朱慈燃還在旁邊為自己那“天才”般的想法嘖嘖感嘆。

倒是在他嘖嘖感嘆的時候,歷經一個半月,終于趕回鹿臺縣的朱輔炬也將手中的最后一個木箱子交給了眼前人。

“這是張小旗官的遺物和骨灰,里面還有他的遺書,以及銀行鐵卷,用入伍鐵牌去西安府長安縣的銀行就可以兌換。”

鹿臺縣關山鎮一處巷子里的小院門口,當朱輔炬將手中拿十來斤重的箱子遞給了眼前身著簡單布衣的四旬婦人和三個十一二歲的孩童時,他的心情既有解脫,也有沉重。

“謝謝……”

四旬婦人面容憔悴,顯然已經通過集鎮的村官知道了自家男人戰死疆場的事情。

她接過了木箱,而在他身后的兩男一女三個孩子則是愣在原地,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看著那小小的木箱,不敢想象那是曾經高大的父親。

“我叫朱輔炬,家住鹿臺縣外白水鎮第三弄第四家,若是有人為難你們,托人給我個信,我會來幫忙。”

“謝將軍……”聽到朱輔炬的話,婦人堅強著躬身感謝,而朱輔炬見狀也不再久留,而是轉身離去了。

這一路上他為其它幾家送骨灰時,已經見到了太多讓他手足無措的事情了。

一開始他還想著安慰,但后來他發現,人家也并不想要他的安慰,只想讓他快點走,好自己回家發泄,不讓外人看到自己委屈的一面。

他能做的,或許就是在這八家遇到事情的時候幫幫忙罷了。

想到這里,朱輔炬突然發現自己身后傳來了腳步聲。

他轉過頭去看,卻見到那三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跟著他走了出來,隔著七八步的距離。

他停下,他們也跟著停了下來。

“快回去吧,照顧好爾等母親。”

朱輔炬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回去,緊接著轉身繼續離去。

只是他的話沒有讓這三人聽進去,三人繼續跟著他的背影走出了巷子,走到了街上,甚至他已經坐上了板車后,這三個孩子還在追著他。

“吁……”

朱輔炬停了下來,轉身看向了三個累的氣喘吁吁的孩子,他招了招手,示意三人過來。

三人見狀便不顧疲憊的一路小跑了過來,而朱輔炬也在他們抵達跟前時問道:“你們跟著我干嘛?”

“……”三人沉默不語。

朱輔炬見狀,只能從自己的包裹里拿出了自己從皇店買來的一些糖果遞給三人。

三人起先不敢吃,但看著朱輔炬往他們面前遞的樣子,后來還是小心翼翼的各自拿了一顆。

他們并不是買不起糖果,畢竟父親身為小旗官,年俸也有三十兩銀子,糖果對他們并不算奢侈的事物。

“吃完就回家吧,尤其是你們兩個男孩子,回家之后得照顧好母親。”

朱輔炬看著三人之中的兩個男孩交代著,盡管他們只有十一二歲,但在這個時代已經勉強算是半個頂梁柱了。

只是他這話一說出來,兩個男孩立馬低下了頭,女孩則是吃著糖果小聲啜泣了起來。

朱輔炬見狀,以為自己說錯了話,將糖果硬塞給三人后,只能留下一句:“遇到麻煩事就來白水鎮第三弄第四家找我,我叫朱輔炬。”

他第二次報上了自家的地址和自己的姓名,隨后鬼使神差的伸出手在兩個較小的男孩和女孩頭頂揉了揉他們的頭發,最后才坐上了馬車踏上歸途。

這一過程不出意外,三個孩子還是追著他的背影,朱輔炬提速想甩開他們,他們卻埋著頭奔跑,直到看著朱輔炬的身影徹底消失,三人才坐在了地上。

多年后朱輔炬回想起來這件事,后來才發覺,他們追的其實不是自己……

朱輔炬繼續踏上了歸途,只是陜西變化很大,曾經人口稠密的家鄉,此刻大部分人口都聚集在了關中、河套、漢中三個地方。

有一些戰死的將士,他們留下的住址都是曾經的地方,包括許多歸程的士卒,他們的家鄉也挪動了地方。

朱輔炬很幸運,他的家本來就在關中平原,因此地址基本沒有變化。

當他駕著兩輛馬車來到了鹿臺縣白水鎮,并看到了已經通了全鎮的水泥路時,他不由得有些害怕。

或許是近鄉情怯,他坐在馬車上,在距離鎮子一里的地方靜靜看著鎮子,看了許久才鼓足勇氣駕馭馬車,向著自己的家駛去。

還沒到鎮口,他就看到了一道句僂的背影。

那背影坐在一個馬札上,躲在旁邊小樹的陰影里,一手拿著蒲扇扇風,一邊向著道路張望。

當他看到駕馭馬車而來的朱輔炬時,雖然看不清容貌,但他還是站了起來,心里十分緊張。

隨著朱輔炬的距離靠近,他頓時愣了一下,手中蒲扇也沒有繼續扇風。

但是很快,他反應了過來,手中的蒲扇歡快的扇起了風,但他又重新坐下,等待著朱輔炬駕馭馬車抵達鎮口。

“爹……”

看著坐在馬札上,手中蒲扇扇得飛快的朱存林,朱輔炬喊了一聲爹。

“誒!”聽到朱輔炬的聲音和看到他的長相,朱存林五官舒展,笑著應了一聲。

年紀不過四十三歲的朱存林,因為常年的勞作,看上去和六旬老翁一樣,但是看到了參軍三年,第一次回家的長子時,他還是難掩激動的起身,抱起了馬札道:

“回來就就好,你娘準備了不少吃的,趕緊回家,等會兒菜涼了。”

“您上馬車坐著回去把。”望著自家父親的樣子,朱輔炬示意他上車,但朱存林看到這馬車上有五軍都督府的標記,立馬拘謹了起來。

“這是朝廷的車,我們這沒有官身的泥腿子,哪里能坐……”

“你坐上來便是,沒有人敢說道的。”朱輔炬見狀下車拉住了朱存林,強行把他按在了車上。

不知道是父親老了,還是對方沒有用力反抗,總之這會兒朱輔炬才發現,曾經一開口就把自己嚇得哆嗦的父親,在力氣上居然沒有自己大了。

“這不好吧……”

朱存林坐在車上,雖然確實坐著很舒服,但他怕影響兒子的仕途。

“你坐好了就行。”朱輔炬也上了車,并駕馭著馬車向著自己家駛去。

這一路上,那水泥路和一些新修建的房屋都讓朱輔炬覺得家鄉變化很大,旁邊的朱存林中途一直沒有說話,直到他們走到了一處新建的四合小院前,朱存林才讓他停車,隨后立馬下了車。

“長哥兒回來了,快準備準備碗快!”

“誒!好!好!”

他朝著門里吆喝,而朱輔炬則是看著眼前這個與自己印象中低矮土墻不同的家,久久沒有回神。

朱存林喊了一嗓子后,聽到自家婆娘回應,便轉頭看到了朱輔炬望著屋子的模樣,立馬就走到他旁邊來驕傲道:

“怎么樣?這是請鹿臺縣的工匠師傅來修的,占了五分地勒。”

朱存林十分驕傲自己能建起這樣的屋子,而朱輔炬則是在回過神來后關心道:“家里還有銀錢嗎?”

“有!有!”害怕兒子覺得自己把錢花光了,朱存林立馬點頭道:

“家里還有不少,你這次回來的正好,剛好讓人給你相個媳婦。”

家里富裕后,人丁總歸是朱存林的心病,尤其是這次陜西四處都傳來了其它集鎮子弟戰死的消息后,朱存林心里就更擔憂了。

趁著朱輔炬回家,朱存林想把事情定下來,而朱輔炬也沒有反駁,而是沉默不語,算是應下了。

“長哥兒?”

在父子交談的時候,一個穿著褐色布衣的婦人從院子里走了出來。

“娘……”

朱輔炬看著比三年前年輕了些的娘親,心里松了一口氣。

在萬歷皇帝治下的佃戶要比自耕農過的好,但朱由檢治下的自耕農,可以說比曾經萬歷治下的富農過的還要好。

“你爹讓你帶回來的牛你沒買啊?”

朱秦氏看了看門口,發現馬車是官家的后,立馬就疑惑看向了朱輔炬,這份看上去有些冷澹的對話,朱輔炬卻早就習以為常了,他娘親就是這樣大大咧咧的樣子。

“沒有,今年戰后,繳獲的牛羊都被都督府留下了,不過也不礙事,我過兩個月要去寧夏任職,那里的牛羊不僅多還便宜。”

朱輔炬和朱秦氏解釋著,而朱存林則是牽著兩輛馬車離開,準備把他們帶到后院的馬廄里。

“寧夏?寧夏好啊,離家近,升官了嗎?”朱秦氏驚喜的詢問。

“升了……弟弟們呢?”朱輔炬好奇的看了看屋里,而朱秦氏則笑道:“還小,這會兒在午睡,我們先吃飯。”

說罷,朱秦氏關上了院門,拉住朱輔炬走進了會廳,而朱輔炬也看到了桌上的三葷三素兩湯。

這樣的菜肴,是他們曾經只有在秦王府世子、世孫出生時,才能和一大桌子佃戶擠在一起吃的膳食,眼下卻也可以隨便吃了。

朱輔炬坐在了位置上,而朱存林也在忙完后進了會廳,一家三口在飯桌上開始談笑了起來,偏房內的兩個孩童也睡得香甜。

或許只有這一刻,朱輔炬才能忘記北山血戰那殘酷的戰場,忘記那八戶被他送去骨灰的人家……

報錯選擇

角色名顛倒

亂碼排版混亂

文不對題反義詞

文不對題防盜章

文筆不通錯漏字

章節缺失錯亂重復

章節斷更欠更催更

不良信息舉報

意見及建議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