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12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嘭嘭嘭!!!”

三月十八日午后,伴隨著沉悶的火炮聲連續不斷作響,讓金軍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

北方河谷拐點的矮丘上,六百門火炮突然出現,與之一起出現的還有氣喘吁吁的上萬明軍。

他們對金軍和金國婦孺發起了炮擊,而在他們的身旁,是數萬匹累到不停呼出白霧的駑馬和挽馬。

只是所有的疲憊和勞累都是值得的,在火炮發作的那一下,石彈帶著他們的埋怨,兇猛的朝著金軍和金國婦孺轟去。

石彈帶著刺耳的呼嘯,打在了猝不及防的金軍隊伍中和金國婦孺中。

石彈最恐怖的不是它在擊中人后把人打飛,打碎,而是它落在地上化作跳彈不停彈射。

只是那幾下的彈射,就足夠重創數人,更別提那是在平原上,而眼下是在河谷內。

兩藍旗、漢四營和金國婦孺等三十萬人擠在不足六里的河谷內,密集程度以至于明軍炮手蒙著眼睛都能打死數人。

本來莽古爾泰和黃臺吉認為明軍騎兵會沖擊婦孺,讓婦孺擾亂后軍,因此才把婦孺聚在了前軍之后,中軍之前,給中軍和后軍留足撤退的余地,但明軍火炮出現后,這樣聚集的缺點便暴露了。

對于中間低矮,兩側丘陵的河谷來說,他們就好像落入大鍋里的豬肉,等待著明軍的火炮將他們煮沸。

“明軍怎么出現在這里?!怎么會有這么多火炮?!”

金軍陣中,猝不及防遭遇炮擊的阿巴泰怒罵,并轉頭看向了身后的那二十八萬婦孺。

他擔心這群婦孺炸營,但好在女真人的紀律還算不錯,又或者六百枚石彈比起這龐大的人群,著實是太少了,因此根本沒讓他們察覺到自己人的死傷。

“都不要慌!前軍先出河谷,不要擔心!”

兩藍旗中,面對突如其來的明軍和炮擊,莽古爾泰沒有驚慌而是鎮定自若的指揮兩藍旗迅速通過前方的石堡。

他很清楚,如果等石堡的火炮冷卻過了,那么他們又要付出不少的死傷。

在他的指揮下,兩藍旗的上萬金軍向著石堡掠過,哪怕城頭的明軍使用步銃擊倒了十數人,他們都不為所動。

相比萬人隊伍,十幾人著實微不足道。

真正致命的是曹文詔帶來的火炮,六百門火炮的試射都是瞄著兩藍旗打來的,因此墜馬者不計其數,死傷者更是多達數百人。

整支兵馬一瞬間死傷半成人馬,這對士氣打擊極大,莽古爾泰不想坐以待斃,他要先帶人越過明軍石堡的包夾,然后再去襲擾石堡和剛剛抵達戰場的明軍。

哨騎的哨聲響起,莽古爾泰帶人倉皇北逃,同時哨騎也帶人把消息傳給了阿巴泰。

阿巴泰得到消息后,當即策馬上前通知莽古爾泰:

“是曹文詔帶人來了,規模一萬左右,火炮五六百門!”

“把消息帶給中軍,讓他們小心,另外通知全軍和婦孺,盡快撤退!”莽古爾泰臨危不亂的下令,阿巴泰聞言也連忙派哨騎去通知黃臺吉他們。

與此同時,莽古爾泰冒著冷汗,帶著九千多名兩藍旗的人馬通過了兩座石堡的交叉之處,沒有遭受炮擊,估計石堡的明軍火炮還在冷卻。

“走過就行……”

他舒緩了一口氣,但很快,前方放出的蒙古哨騎返回陣中,帶著前方的消息來到莽古爾泰面前:

“貝勒爺,前面有一千打著神策旗號駐守在石堡外的明軍。”

“能否通過?”

莽古爾泰不擔心有明軍,因為他們不戀戰,要的是突圍。

明軍打他們的便是,他要先帶人突圍。

只要他帶著兩藍旗突圍成功,那么后方發生什么事情,都與他無關。

哪怕黃臺吉帶著二十八萬婦孺和其余五萬多大軍盡數覆滅,他也能憑著手下的八千多馬步兵東山再起。

“恐怕不行……”

指揮哨騎的牛錄額真回稟道:“前方是一個河谷隘口,寬不過二百步,而石堡和明軍營壘就占據了一百五十步,強行突圍恐怕……”

“有沒有別的路?”莽古爾泰沒有廢話。

“有兩條,但更狹隘,而且都有石堡駐守。”牛錄額真說完,莽古爾泰就知道,恐怕他要先全殲那一千明軍,才能成功突圍。

“打就打!兩藍旗都跟上,聽我軍令進軍!”

莽古爾泰瞪了一下眼睛,隨后吹響木哨,帶著遭受炮擊后,僅存九千余人的兩藍旗加快馬速,儼然一副不想管后方二十八萬婦孺的模樣。

兩藍旗的兵丁不明所以,只能跟隨,倒是后方的漢四營四將察覺到了莽古爾泰的心思。

“和碩貝勒輕敵冒進,恐怕前方有變,我們要掩護婦孺突圍才行,我和文寀帶人去維持婦孺的秩序。”

范文程第一時間察覺到了莽古爾泰的心思,為了不讓二十八萬婦孺覺得他們被拋棄,范文程急中生智要帶人去充當婦孺的中軍,給他們安全感的同時,不至于潰逃來影響后方的金軍主力。

“好,前軍有我和李額駙,放心!”

劉愛塔在關鍵時刻開口,讓范文程安了安心。

李永芳雖然是金國的頭號漢將,但他的地位之所以高,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投降的明朝將領。

只是真的追溯起來,漢人之中最早投奔努爾哈赤的人,實際上是劉愛塔。

劉愛塔服侍努爾哈赤二十五年,從二十四歲到眼下的四十九歲,忠心程度不言而喻。

有劉愛塔監督李永芳,那即便李永芳想干嘛,也很難成功。

于是乎在劉愛塔的保證下,范文程和范文寀兩兄弟領兵前往婦孺之中安定人心。

只是在他們調動兵馬的時候,劉愛塔對李永芳行了一禮,并沒有說什么便直接離去。

他這舉動讓李永芳的次子李率泰十分不滿:“什么東西……”

“好了,低調些行事,現在軍中都以為是我們把消息出賣給了明軍。”

年過五旬的李永芳提點了一下自己的次子,隨后看向了自己的長子李延庚。

“剛才的炮擊,我軍死傷多少?”

“六人負重傷,估計是活不成了,眼下營內還有二千六百九十二名兄弟。”

李延庚長相端正,眉眼之間和李永芳沒有絲毫相似,或許是繼承了自家母親的容貌。

他在回答李永芳之余,不免看向了離去的劉愛塔背影,而劉愛塔也若有所感的回頭。

他看了一眼李延庚,隨后對自己左右兩邊的佐領小聲開口:

“除了我,你們還拉攏了誰?”

由于隊伍拉開很大,加上后方二十幾萬人的嘈雜之聲,他們方圓丈許沒有其它人,因此能大膽對話。

旁人就算看到他們對話,或許也只是覺得他們三人在討論如何突圍。

“你的感知倒是靈敏……”

在他左側年齡稍大一點的佐領笑了笑:“自然拉攏了許多被老奴蒙騙的人……”

佐領的話讓劉愛塔沉默,他又何嘗不是被努爾哈赤蒙騙的人之一。

當初他投靠努爾哈赤時,努爾哈赤就假裝慈悲,說自己與遼東百姓為一家,對于關內高淮的作為也十分看不過去,言語之間對遼東百姓多有體恤和惋惜。

大明在遼東失了人心,努爾哈赤卻在收買人心,此消彼長下,投靠他的漢人并不少。

給予李永芳高位,承諾不屠撫順,也是假裝仁善給其它遼鎮將領、百姓看。

努爾哈赤的這些行為看上去并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但貨比貨得丟,人比人得死。

萬歷年間開始,李氏軍門的遼東鐵騎擅搶民女,動輒割遼民首級,強搶民財。

中期李成梁被罷免,但萬歷征收礦稅,又派高淮前來遼東,以至于遼東軍民盡數被高淮盤剝,邊軍嘩變。

到了晚期,李成梁又復起,軍紀敗壞的遼東鐵騎又卷土重來。

一同亂搞,搞到李成梁病死的時候,大明朝廷和遼東軍民已經離心離德,遼東百姓寧愿投靠蒙古人和女真人,都不愿意在大明治下生活。

因此與高淮、李成梁相比,初期的努爾哈赤倒是成為了遼東百姓投靠的最好人選。

只是誰又能想到,努爾哈赤的善良都是裝出來的偽善。

明金遼東大戰失利,明朝取得復遼之役成功后,努爾哈赤就開始了變本加厲的盤剝治下漢民。

劉愛塔也是看到了漢民的慘狀,才惴惴不安,心中憂憤。

和他一樣意識到努爾哈赤并非那么良善的人不在少數,而李永芳這個大漢奸的長子李延庚便是其中一人。

“李延庚手下掌握著一千兵馬,關鍵時刻他會響應你的。”

伴隨著佐領開口,劉愛塔面上一喜。

他為了讓黃臺吉等人不懷疑自己,可是在這一路上廢了老鼻子力,甚至為了掩護金國婦孺而折了三分之一的兵馬,眼下只有兩千四百余人。

僅憑兩千四百余人,想對建虜大軍造成致命的傷害,那多少有些癡心妄想,但眼下加上李延庚的兵馬,便大有可為了。

想到這里,劉愛塔看了看四周,隨后瞇了瞇眼睛:“還不是時候……”

他心里清楚,眼下他動手,頂多讓金軍的前軍,也就是莽古爾泰的那九千余人覆沒,雖說能重創金軍,但黃臺吉他們身處中軍和后軍,一旦勢頭不妙,他們完全可以上馬逃跑。

在前軍動亂,婦孺潰敗的時候,為了活命,許多人都可以拋妻棄子。

黃臺吉想合理的甩掉婦孺,又不想背負罵名,加上漢四營和兩藍旗充滿了不穩定性,因此把他們放在前軍,即便再怎么亂,黃臺吉還是能帶著中軍和后軍那近五萬兵馬突圍奔逃。

沒有了婦孺的拖累,他們的突圍速度將提高兩倍。

劉愛塔心里清楚,盡管他覺得黃臺吉這次怎么突圍都不可能成功,但他心里對于黃臺吉的謀略,還是比較忌憚的。

他得把自己保全到最關鍵的時刻,然后再一刀子把金軍重創得足夠徹底。

想到這里,劉愛塔開始盤算起了自己應該何時出手,而與此同時,曹變蛟也帶著百余騎兵策馬來到了曹文詔的陣地上。

他們把陣地選在了丘陵上,而曹變蛟趕來時,見到那六百門火炮也有些驚詫,但不等他翻身下馬,那六百門火炮便齊齊發射……

“嘭嘭嘭——”

沉悶的炮聲響起,飛射的石彈橫沖直撞的砸入逃命的金軍婦孺陣中,血肉橫飛。

二十八萬人的慌張,讓原本的撤退成為了踩踏事件,如果不是帶兵回撤的范文程整肅,恐怕這二十八萬婦孺要有數萬人死于踩踏。

“給別人做狗倒是做的盡心盡力,建虜這養狗的手段,我們倒是可以學一學。”

端著馬札坐在丘陵上的曹文詔拿著一塊餅子,旁邊點著篝火,篝火架上是一碗正在沸騰的水。

他一邊評價范文程做狗認真,一邊掰著餅子,將餅子掰成小塊丟入碗中。

“叔父!”

炮聲過后,曹變蛟翻身下馬走了過來,曹文詔看到自家侄子后,連忙露出笑臉:“來了?”

“叔父,這些火炮是……”曹變蛟驚詫的看著那六百門火炮,而曹變蛟則是笑道:

“自然不是從北邊帶來的,是我南下靠近此地百里時,召集各石堡火炮帶下來的。”

“為了把它們及時運來,累死了不少挽馬,這一仗若是打得不漂亮,怕是要被御馬監的人埋怨了。”

曹文詔說著,不由想到了日后他去御馬監要馬,被王承恩死亡凝視的畫面。

這么一想,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了抓下巴的胡子,而曹變蛟則是看向了金軍婦孺。

明軍的一輪炮擊,導致上千人重傷垂死,這還不包括被踐踏而死的一些人。

“叔父在前方的八里堡留下了伏兵嗎?”

曹變蛟看著眼下婦孺們的速度,想到了前方的情況,但曹文詔搖了搖頭:

“神策衛指揮使柳卞說奉了殿下的令,帶著一千人駐扎在了八里堡。”

“瞧他們的架勢,估計要正面構筑工事,把建虜困住。”

“一千人就想構筑工事防守八里堡?”曹變蛟皺眉。

“你也覺得不可思議對吧?我也是這么覺得。”曹文詔心里不以為意,口頭也一副要幫神策衛收拾殘局的語氣。

曹變蛟聽到后雖然沒有繼續附和,但表情似乎也代表了他并不看好神策衛指揮使柳卞。

如果他沒有記錯,柳卞是天啟五年,燕山兵家學府的第一批畢業生,比李自成他們還早了一期。

柳卞這個人他見過,年紀二十七八,身高五尺五寸,濃眉大眼,闊臉寬鼻,是妥妥的武人長相。

不過,他雖然長得濃眉大眼,但實際上卻有自己的小心思,并且也是燕山官員第一批武將里,官職最高的武將。

總的來說,他也算是朱由檢的嫡系之一,雖說和燕山叫交情不淺。

這樣的人,不可能帶著一千人就死守八里堡,除非他有什么沒用出來的殺手锏。

“先看看吧,等那小子守不住,你我再出兵截擊建虜。”

“嗯……”

曹文詔開口,曹變蛟回應。

也在他們交談的同時,中軍的黃臺吉總算通過塘騎得知了曹文詔帶領火炮和上萬兵馬抵達戰場的消息。

一時間,他只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心頭的壓力更大了。

曹文詔一來,就代表金軍不僅要面對兩萬上直騎兵,還要面對上萬上直馬步兵了。

雙方的兵力達到了三比六,看上去金軍是明軍的兩倍人數,但眼下明軍占著地利和天時,金軍卻連最后一個人和都湊不齊。

“大汗,前方石堡越過后還有一座座石堡卡在突圍路線上,和碩貝勒選了最寬闊的石堡進行突圍,眼下已經帶著兩藍旗兵馬突圍去了。”

“兩位范將軍帶人坐鎮婦孺之中,穩住了局勢,但明軍的火炮依舊在作響,每輪炮擊都讓我軍死傷慘重。”

當塘騎把前方情況匯報完畢,黃臺吉的臉色可謂難看。

莽古爾泰的心思他還能不知道?這廝是嫌棄婦孺拖累,因此借著率先突圍接應的名頭來保全自己。

“這個蠢貨……”

黃臺吉暗罵一句,但很快又冷靜下來。

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自己不盡快突圍,那集結于此的明軍會更多。

更何況,南邊的戰事不知道進展如何了,如果南邊的十幾萬明軍攻破了所有城池,進而北上追擊,那他們將遭到同等人數的騎兵追擊,馬步兵是不可能跑得過騎兵的。

“大汗,現在怎么辦?”

一直跟在黃臺吉左右的濟爾哈朗開口詢問,但黃臺吉現在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他咬緊牙關,攥緊了馬韁:“繼續突圍!”

隨著他開口,中軍和后軍都不由加快了速度。

這一加快,很快他們就追趕上了前方的婦孺,而與此同時,丘陵之上的明軍火炮陣地再度作響。

“嘭嘭嘭——”

石彈破空的呼嘯聲讓黃臺吉頭皮發麻,下意識扶了扶自己的腰。

興許是過于緊張,原本好不容易才止住的鼻血,在此刻卻又流了出來。

在察覺鼻中有不受控制的暖流時,黃臺吉便熟練的割袍捂鼻,而他這舉動,更加重了金軍的不安。

“黃臺吉來了!”

當黃臺吉的大纛出現,吃著面糊糊的曹文詔連忙站起,倒是監視了黃臺吉兩天的曹變蛟十分鎮定的坐著,手里拿著一個烤熟的地瓜。

在他身旁,幾位千戶也紛紛拿著地瓜,端著木碗,碗里是撒了一些粗茶的茶水。

在這三月的北山,能吃口熱乎的東西,喝口熱騰騰的茶,便已是最大的享受。

對比被石彈打得抱頭鼠竄的金軍,明軍將領好似在休假一般。

自然,一味的挨打不符合黃臺吉的風格,因此在看到前面的婦孺兵丁遭受炮擊后,他立馬捂著鼻子喊道:

“多爾袞!多鐸!你們帶兩白旗的兵馬去襲擾明軍火炮!”

“是!”憋了一肚子氣的多爾袞和多鐸聞言便調轉馬頭,將軍中六千多人的兩白旗召集,向著曹文詔等人的火炮陣地殺去。

雖說是居低面高,但好在這段路程的丘陵高度并不是那種一下子高出一截的丘陵,而是十分平整的矮丘。

融化的積雪讓土地十分泥濘,兩白旗為首的馬步兵手持弓箭,便向著兩里外高丘的明軍沖去。

只是面對他們,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二人穩如泰山,不等他們下令,丘陵北面的游騎便迅速聚攏,兩千余騎兵嚴陣以待紛紛拔出了腰間的騎銃。

騎兵千戶吹動木哨,兩千騎兵也如猛虎下山一般,居高臨下的撲向了那六千兩白旗的馬步兵。

“駐馬,換步弓!”

面對還有一里半的距離,多爾袞從容不迫的下令,而哨聲與旌旗開始不斷響起,揮舞。

一時間,兩白旗所有兵馬紛紛駐馬,放回騎弓,換上了步弓。

所有人張弓搭箭,那破甲用的重箭箭頭在陰沉的北山環境下,讓看到的人頭皮發麻,不敢想象被這箭矢射中的結果是什么。

“放!”

對于金軍來說,此刻箭矢的作用不是面突殺敵,而是射馬!

刺耳的木哨聲連續響起三下,聞聲的明軍鐵騎紛紛勒馬。

事實證明多爾袞的戰場經驗還是太少,他讓人駐馬換步弓換得太早了,因此給了明軍騎兵極大的勒馬距離。

密集的箭雨一輪射來,卻盡數沒入大地,在北山丘陵上留下了一塊“箭田”。

箭雨不僅沒有傷到明軍騎兵,反而距離明軍騎兵還有三十步之遙。

顯然,兩白旗這一輪的拋射早了幾個呼吸。

三十步的距離,只需要晚幾個呼吸,明軍騎兵就能居高臨下的沖過,因此這一幕讓所有明軍騎兵暗嘆僥幸,同時多爾袞也覺得臉上無光。

他看了看明軍的火炮陣地,他距離那里還有四百來步的距離,而中間擋著這兩千不到的騎兵部隊。

他們此刻不動如山,都舉著手中的騎銃,似乎金軍不動,或者不收起步弓,便不會主動發動進攻。

明軍可以等,但金軍不行。

馬步兵與騎兵對峙的結果就是,火炮陣地上的明軍成功清膛,并且順利放入了發射藥。

雖說多爾袞看不清楚,但他眼中,明軍那模糊的舉動,只能是一件事。

“諸部警惕,緩步行軍,聽我哨令放箭!”

多爾袞下達軍令,吹響木哨,在他旁邊的多鐸指揮著傳令哨騎來回奔走,傳遞消息給各牛錄的牛錄額真。

金軍兩聲哨聲為進,而當消息傳達后,各牛錄額真紛紛吹響木哨,其麾下馬步兵也開始抖動韁繩,驅使戰馬向前靠近明軍騎兵。

在那逐步靠近的距離中,多爾袞吹響了一聲木哨。

“嗶——”

各牛錄額真聞聲,紛紛跟隨吹響,其麾下的馬步兵也紛紛張弓搭箭。

“全軍后退十步!”

明軍騎兵千戶見金軍緩步進軍,不用多想都知道他們的意圖是推進箭矢打擊范圍。

兩者一進一退,漸漸的后退了百來步,以至于金軍距離火炮陣地只剩下了三百來步。

多爾袞含著木哨,心情激動,而與他一樣激動的,還有帶兵先行突圍的莽古爾泰……

相關

_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