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


更新時間:2023年01月20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存數,黃金四百六十七萬四千余一十二兩,白銀四千三百二十六萬余九百零四兩三錢,銅錠……”

六月初一,隨著南亞的金銀運抵,錦衣衛、御馬監、都察院、戶部等四個衙門的人便前往了天津。

順天府為此,特意調動了上萬騾馬,并且連續運送了半個月的時間。

終于,趕在六月二十前,所有金銀銅錠紛紛存庫,而存庫的金銀總數也不由讓人心神蕩漾。

金銀銅錠,加上奇珍異寶,古玩字畫,折色之后的總價值達到了近億兩白銀。

只是這些東西無法直接使用,因為在商品流動性不強的大明本土,單獨在一省,乃至數省使用這筆金銀,恐怕造成的通貨膨脹,會需要朝廷動用不小的精力去平息。

不過無法直接使用并不代表沒有辦法用……

“金融司今日要調走全部銅錠和三百萬兩白銀。”

金銀庫前,在管庫官員剛剛念完存數,等候已久的李長庚便迫不及待的開口,而他的話也吸引了錦衣衛和御馬監、都察院、戶部的人。

盡管他們都知道,金融司可以隨意支取金銀庫的金銀,但之前李長庚都是每月支取一百萬兩和到庫銅錠的,怎么這個月突然要支出平常的三倍數額了?

他們看向了金銀庫的官員,本以為這些人會開口說些什么,卻不想最后等到了一個:

“李侍郎稍等,下官已經命人點數提取了。”

主管金銀庫的員外郎作揖回禮,而李長庚聞言也連忙回禮。

二人這和睦的模樣,讓各衙門的人幾乎咬碎了牙。

要知道金銀庫里的金銀,朱由檢基本不會動用,哪怕是畢自嚴求爺爺告奶奶的,這么些年也就前后拿了七百多萬兩銀子。

加上御馬監,兩者也不過拿了一千五百萬兩不到。

金融司每月提取上百萬就不說了,眼下居然要增加到三百萬。

按照它們這樣提取的頻率,即便金銀庫再富碩,頂多也就能撐到明年年末罷了。

搖了搖頭,各衙門的人紛紛離去,而李長庚則是在原地等了兩個時辰,五百民夫才將銀子、銅錠搬上了馬車。

帶回五百多輛馬車的隊伍,李長庚在宛平營的拱衛下,向著京城玄武門離去。

長長的車隊從午時走到了黃昏,最后在百望山腳下的一處水泥鋼筋式的城池前停下,而城池內部則是傳來“轟隆”的轟鳴聲。

駐守在此的,是昌平的拱衛營兵馬,整整一個營的兵力,舍棄了昌平而防守此地,足以說明此地的重要性。

李長庚沒有讓宛平營運送銀子和銅錠進入城內,而是讓昌平營的兵馬將銀子和銅錠運往了城內,而他自己也跟著走了進去。

至于宛平營,他們只能頂著天黑,坐在馬車上,悠哉的返回京城外的宛平軍營。

在曠野之上,他們的身影緩緩消失,而那轟鳴的聲音卻愈發大了。

一箱箱銀子和銅錠被存庫,查看好了庫門后,李長庚才摘下了烏紗帽,露出了額頭汗水的同時呼出一口濁氣,向著城內的一些高大房屋走去。

這些房屋造型方方正正,十分迥異于大明的建筑,不過三十棟房屋里,只有三棟房屋正在發出轟鳴聲,其余死寂,令人讓人好奇不已。

李長庚走到了房屋那敞開的大門前,深吸一口氣后走了進去。

當他走進這寬大的房屋,出現在他眼前的,是上百臺正在轟鳴的鋼鐵機器,而它們在做的,是將工人熔煉好的金屬液壓,最后形成一枚枚嶄新的錢幣,順著傳送帶落入一輛輛板車內。

這些機器的速度并不快,幾乎是每五秒壓出一枚完美的錢幣。

在整個流水線上,穿著防護器具的工人足足有上千人,而上千人又分別服務于一百條流水線。

他們做的很簡單,九個人負責把金屬放在模具中,一個人負責檢查銀幣質量,選出不合格的銀幣。

這一千人十分年輕,幾乎在二十歲左右,并且雖然干活,但一些休息的工人在脫下手套后,露出的手都十分白皙纖細,沒有凍瘡和疤痕。

他們是朱由檢從燕山學府里抽調的學子,也只有他們這種學習過基礎數學和基礎物理的人,符合鑄幣廠和廣大工廠的“高學識”技工需求。

或許在后世,他們每個人的學識,充其量不過就是一個初中生罷了。

但在這個世界,他們可以說掌握了領先西方上百年的理論知識。

在鑄幣廠做技工,盡管對于他們來說有些難以接受,但鑄幣廠的工錢卻讓他們難以拒絕。

年俸三十六兩,合計每天近一百文的工錢。

他們本來就是學子之中成績一般的人,哪怕下放也不過是從九品官員罷了。

每年拿著十幾兩的俸祿,數年也難以得到提拔……

與其這樣,不如直接進鑄幣廠,因為選拔的人告訴過他們,進入鑄幣廠后只要沒有偷拿偷取和違反紀律的行為,任職五年后都會下放地方,從正八品官員做起。

正八品在朱由檢未來的規劃里,說白了就是擔任鎮長級別的官員,進一步把朝廷的統治擴大到集鎮。

只要控制了那一萬多個集鎮,那么士紳的根就被掘了一半。

至于派工人去做鎮長會不會太違和?這點朱由檢根本不擔心。

說白了能在鑄幣廠堅持五年不偷拿偷取的人,人品已經通過了第一關,而他們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完全足夠在這個時代做一個管理兩三千人的鎮長。

因此,燕山的學子在朱由檢的計劃里,將會逐漸倒向工廠。

當然,這套系統不會用太久,當全民基礎教育的學子成材進入社會后,燕山的這批人會被慢慢淘汰掉。

“李侍郎,新來的那十臺機器已經裝上線了。”

在李長庚觀摩流水線的時候,一名燕山的技工上前作揖,指著不遠處正在調試設備的許多燕山技工開口。

李長庚見狀便快步走了過去,而在這里忙碌的技工則是在不斷地矯正機器。

他們的手段比起明代工匠的經驗,多了一些系統的理論,會按照軍備院發下來的安裝說明書進行安裝,每個步驟一步不差。

李長庚從正月看到六月,對于這些轟隆作響的機器已經沒有什么太多的驚訝感了。

看多之后他才發現,這些東西實際上和農田、紡織場的一些原始機械差不多,只是更為復雜一些,更為稀奇一些罷了。

“怎么樣?調試成功了嗎?”

他關心的詢問,而負責調試的技工抬頭看到是李長庚后,便老老實實的說道:

“差不多了,不過具體還得看看它在線上的表現。”

“那啟動機器吧。”李長庚后退了幾步,而其他技工也紛紛后退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負責調試機器的技工和另外幾名技工開始為機器連接水管,然后推來一車煤炭放在一旁,在為機器加水的同時,一邊添加煤炭。

當水加注完畢,他們關上了水閥,然后點燃了煤炭,關上了燃料艙。

這些燕山技工的腰間都有一塊綁著的懷表,做完一切后,他們便打開了懷表,計算著時間。

大概經過了半柱香的加壓,機器的閥表已經到了紅色范疇,而見狀的技工,連忙讓人打開了流水線的開關。

他們使用卡棍,艱難的將開關打開,隨后整個蒸汽機和流水線便發出了聲響。

流水線的模具開始移動,而這嶄新的機器也開始運作。

與之前的機器不同,這個機器有五個壓機,也就是一瞬間能壓出五枚錢幣。

在流水線上,模具被送到它們面前的瞬間被抬高壓實,然后下面的流水線正常運轉。

等流水線把新的模具送到五個口位的時候,模具再度抬高,被壓機壓實,如此反復。

在線上的九名工人,只能不斷的填充金屬塊,雖然一開始被打亂了節奏有些忙不過來,但很快他們就適應了這種節奏,坐在凳子上,手頭不斷的活動。

在他們這種流水工作中,叮鈴聲開始響起,銀幣一枚枚落入板車之中。

見狀,李長庚走到了板車旁邊,拿出有些燙手的錢幣觀摩了一下。

“不管是從邊緣的齒痕,還是正反面的圖桉文字都十分清晰,算得上精品。”

李長庚毫不吝嗇的夸獎,而旁邊的技工則是說道:

“主要還是速度,這十臺新的機器,比得上五十臺老機器了。”

“軍備院那邊說了,等十天后還會送來十臺,二十天后還有十臺。”

“每十天送過來十臺,直到工廠日產錢幣四千萬枚才會停下。”

“四千萬枚……”李長庚將手里的銀幣丟回了車內,然后才道:

“估計也就是一年左右的事情罷了,眼下我們的存幣有多少了?”

“三十億多枚,面額一千三百多萬兩了,估計年底能達到近百億枚錢幣,面額四千萬兩。”技工回答,而李長庚聞言不由頷首道:

“一兩、百文的錢幣,分別鑄造到一千萬枚和一億枚就足夠了,剩下的時間都用來鑄十文和一文的銅幣。”

“國朝眼下需要的不是銀幣,而是銅幣,百姓手里沒有那么多銀子,也沒有那么多積蓄,用起來還是得依靠銅幣。”

“是!”技工作揖回禮,而李長庚也點頭道:

“你繼續吧,我休息一夜,明日得返回京城,繼續忙碌銀行的事情。”

“那卑職告退了。”技工聞言退后數步,隨后轉身離去。

李長庚見狀,松了一口氣的同時,轉身走出工廠,來到了他在鑄幣廠的住所,一個簡單的四合小院。

院子面積不大,不過二百來平罷了,對于他這種身份的人來說,用作休息和辦公場所已經算是節約的了。

走進院里,天色已經徹底的黑了下來,技工們開始換班。

在這里,他們是四班倒,每個班上三個時辰,一共有四千多名工人。

三個時辰里,還有兩刻鐘屬于吃飯休息的時間,換算過來,基本上工作五個半小時,年俸三十六兩銀子。

工作輕松,俸祿又高,飯食又吃的不錯,這才是他們愿意待在這里的原因。

聽著換班的吵鬧聲,李長庚遣散了府內的兩名隨從,然后坐在桌桉后,開始處理起了銀行的事情。

總的來說,錢莊在大明雖說有不小的影響力,但面對朝廷這個暴力機器,再強大的地方性民間力量也得屈服。

李長庚提出收購錢莊的計劃進展很快,市面上的錢莊,基本已經有六成被其收購。

當然,收購歸收購,但錢莊大部分只存在于縣城之中,縣城外的集鎮卻沒有根基,因為容易被劫掠。

不過,朝廷要建立錢莊,根本不擔心劫掠的問題,因此李長庚和工部早就在年初商定好了,關于大明這一萬多個集鎮的銀行問題。

首先不管是縣城還是集鎮,銀行得顯眼,防護性要強,因此鋼筋水泥的強性建筑就成為了李長庚的首選目標。

一尺厚的水泥墻,只要內部的伙計放下千斤閘,那即便是賊寇帶著火炮而來,也只能望墻而嘆。

不過這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水泥和鋼筋的配給。

好在相比道路的建設,只有兩層,占地不過半畝的銀行在水泥消耗這一塊并不算多。

鋼筋雖然無法分配,但熟鐵和水泥還是能滿足的。

縣城與集鎮,兩萬余處銀行分三年建設,每年建設大概占用水泥總產量的建設十分之一。

看著很多,但第四版蒸汽機一旦作用各行各業,水泥的產量也會隨之上升,因此朱由檢沒有摳門。

相比較府道,他更在意大明的金融體系。

只有完善這個體系,才能讓貪官的貪污行為,變得比較“透明化”,也能解決大明的經濟滯漲問題。

當然,這些東西,李長庚并不了解,他在意的是朱由檢給他的信任,以及他要完成這件事情的信念。

所以當水泥、熟鐵批下來后,他首先便按照朱由檢與他規劃好的方針來實施。

第一年北直隸試點,第二年北方試點,第三年南方試點。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過程之中的許多細節還需要完善,因此李長庚提筆在空白的奏疏上一字一句寫了下來……

“今歲若器械不斷輸入,則積錢幣百億,百億錢幣可惠直隸,而直隸先通,又傳與北地,此間歲許,則又積錢幣百億許,進而推入北方諸省,傳而……”

六月二十二日,在王承恩的誦讀中,朱由檢聽完了李長庚所寫的銀行推廣和幣制內容。

“行了……”

朱由檢開口,而王承恩停下。

尚在大定宮的朱由檢從靠椅上起身,在鋪滿金磚的殿上走了走,片刻后才道:

“百億錢幣雖多,但這也是仗著朝廷積累了不少銅錠和銀子才達到的速度。”

“雖說可以用御馬監的銀、銅來鑄幣,但市面上盡是劣幣,若是新幣發行而無法形成體量,很容易會讓一些地方惡徒趁幣制混亂而為非作歹。”

朱由檢口中的為非作歹,實際上就是擔心地方的假幣販子會將新幣熔煉后鑄成銅錢。

新幣很難造假,但它的含銀、含銅量卻很高,比一般的銅錢要高。

銀子或許沒有什么造價,也不會有人熔煉,但銅幣一定會有人動歪心思。

三枚天啟銅幣,就足夠弄出四枚萬歷通寶,這利潤足夠假幣販子瘋狂了。

之前是朱由檢低估了假幣販子的制造規模,他后續讓錦衣衛查了查,這才發現大明民間依舊充斥著大量假幣販子在不斷制造劣幣。

因此,朱由檢得先把這群人解決一大半,同時用御馬監將市場上的銅錢回收。

等回收數量到了一定程度后,各地便開始大量釋放銀幣,繼續回收。

等市面上的銅幣回收的七七八八之后,朱由檢就可以放出銅幣,同時放出消息,只承認天啟通寶為大明法定貨幣,加大回收力度。

不過想要回收市面大量銅錢,這十分考驗國庫。

大明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從春秋戰國到如今,數以千億,乃至萬億的銅錢被鑄造出來,僅北宋就鑄造了兩千五百余億枚,更別提其他的了。

有時候朱由檢都很慶幸,幸虧古人有死了帶著大堆銅錢殉葬的行為,不然他要面對的銅錢數量,恐怕能掏空十個大明的家底。

地下埋的,朱由檢不準備動,他只要把市面上的銅幣回收就行,數千億雖然多,但折色后也就是數億兩銀子罷了。

只要金屬貨幣推行成功,大明就可以進而推行出紙幣來取代銅幣,隨后漸漸取代銀幣了。

萬事開頭難,朱由檢現在得先取代傳統銅錢,才有資格談紙幣,因此他對王承恩交代道:

“鑄幣廠和銀行的事情得慢慢來,告訴李長庚,北直隸的銀行暫時不要啟動,繼續積攢新幣。”

“另外,鑄幣廠的機器需要不斷添加,五年后要達到一千臺鑄幣機!”

“一千臺……這……”聽到朱由檢的話,王承恩面露難色:

“殿下,三年后六個蒸汽機工廠才能達到最大產值,三年時間里,能用于工業的中型蒸汽機恐怕不足四千臺。”

“四分之一用于鑄幣,那其他各業便只能均分三千臺了……”

王承恩沒繼續說下去,因為說白了就是按照這么分,那御馬監的許多工廠會達不到朱由檢預估的產值。

不過對于朱由檢來說,經濟問題大于一切,大明如果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貨幣霸權體系”,那不管市場再怎么大,最后都是為別人做嫁衣。

其他工廠的產值不夠,那很簡單,便是不斷的建設蒸汽機工廠就行。

“既然不夠,那就增設蒸汽機工廠,將除了鑄幣廠以外,預備發往各衙門的工業蒸汽機都截留下來,送往工廠來生產蒸汽機。”

“六座工廠一旦預備投產,立馬從金銀庫撥銀子,再修建工廠。”

“我大明廣袤,歲產九千臺蒸汽機連北方都滿足不了,何談滿足天下?”

“十年之內,我要看到大明的蒸汽機工廠,歲產三萬臺蒸汽機。”

歲產三萬蒸汽機聽著很多,但對于大明來說卻規模很小。

按照比例,也不過是每年兩千多蒸汽機船和火車,以及六千多臺工業機械和兩萬臺農業機械罷了。

這些機械或許能讓一省之地進入工業時代,但對于坐擁兩京二十省的大明來說卻太慢了。

除非軍備院能弄出內燃機,但那有些不太現實。

在朱由檢比較了解蒸汽機的情況下,大明花了十年才弄出可以作用于農業、工業的蒸汽機,那朱由檢不了解的內燃機,又需要多少年的時間?

眼下的大明看似科技強大,但實際上是建立在一個浮萍之上,隨時都有可能傾倒。

除非大明的基礎物理和化學、數學等學科能達到十九世紀的素質,不然光憑眼下的人員素質來研究,或許要到朱由檢死前才能看到內燃機。

全民基礎教育是強國的政策,也是強科技的政策,大明必須改變思維,重視起自以為的“奇淫巧技”,才不會被未來的歐洲追趕超越。

想要全民教育,大明得有足夠的金銀,并且是已經存在的金銀,而不是開采的那種。

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不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讓大明的經濟滯漲緩解。

經濟滯漲的問題解決,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成本變得更低,而朝廷開始進行稅制改革,強大國庫,提供更好的全面教育。

這是一盤棋,一環扣一環,環環都得朱由檢親自扣好。

想到這里,朱由檢心里已經有了想法。

明年必須滅建虜,而后面必須滅東吁。

建虜亡則東北賴安,百姓安定,北上開拓。

東吁亡則西南大定,鐵路可直接修到恒河河口,無數商品將涌入諸藩的就藩地。

只要把這兩個地方搞定,一個糧食、一個經濟,兩個困擾大明的問題瞬間解決,而大明也就可以告訴世界,什么叫做真正的“武德充沛”。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