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原動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原動蕩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原動蕩


更新時間:2022年10月04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一鍵聽書

“大劫在遇,天地皆暗,大乘興勝,日月無光……”

七月,在遼東開展轟轟隆隆的分田行動的時候,關內的山東、河南等地,也出現了一系列大逆不道的口號。

“朝廷如此賑災,百姓為何會聽信他人蠱惑?唉……”

兗州府鄒城內的長道上,身著道袍的一老一少儒士,正看著頭戴紅巾的一些孩童叫嚷著口號,搖頭嘆息。

道路一旁的一個小食攤位上的一名食客也開口道:

“孟博士又何必在意他們?這世道,每隔幾年有一些欺騙錢財的教派不是很正常嗎?”

“話雖如此,但如果真的只是騙些錢財就好了。”被稱呼為孟博士的四旬儒士搖了搖頭,而搖頭之后他也對自己身旁的十七八歲的少年郎道:

“宏略、若是日后有妖人作亂,你定要為朝廷盡忠,切不可辜負朝廷對我孟府的恩義。”

“父親放心,略必不敢忘。”聽到這話,少年郎作揖應下。

見狀,孟博士只能搖頭嘆氣道:

“讓我坐視不管,還是有些做不到,既然看到了,必然是要上疏朝廷的。”

“宏略你回府后,讓人去曲阜通告一下衍圣公,請衍圣公與我一同上疏。”

“父親請放心,回府之后我便寫手書一封,命人送往孔府。”少年郎回應著,隨后孟博士也搖著頭帶著少年郎轉了轉鄒城的四處。

這不看還好、一看才發現,原來頭頂綁著紅巾,唱著那有反意童謠的不止是孩童,還有一些樵夫和纖夫。

這樣的場景,讓孟博士加快了回家的腳步,最后二人在一處占地六十余畝的府邸門口停下。

此府是三楹單檐硬山式設計,門楣正中懸有匾額,上書“亞圣府”三個貼金大字。

黑漆大門上繪有約七尺高的彩繪門神,大門正南建有高大的影壁,一對精凋石獅子雄踞于大門左右,門階兩側有上馬乘車用的方形石臺一對。

這府邸表明了二人的身份,即亞圣孟子之后,而孟博士便是亞圣孟子的第六十代嫡系后代孟承光,為大明世襲的“五經博士”。

兩人回了府,孟承光當即研磨書寫,準備用“五經博士”的虛銜,向京城和山東布政使司同時上疏。

同時、他的嫡長子孟宏略也請祖母孔氏手書,希望請孔府的六十四世孫,衍圣公孔胤植一同上疏。

不過,當孟宏略辛辛苦苦請自家祖母所寫的手書送到曲阜孔府的時候,接到信的孔胤植卻只瞥了一眼內容,隨后便將信放在桌上,隨后對府內掌事訓斥道:

“日后這種無用的信,就不要交到我面前了。”

“是……”掌事無奈低下頭,而孔胤植也擺手示意掌事退下。

在掌事退下后,孔胤植則是翻看起了孔府麾下田地今歲的收成,以及有沒有什么地方遭了災情的文冊。

他的不作為,與山東之地的大部分官員一樣。

倒是孟承光的手書送到了山東布政使司后,被勤于政事的袁可立看到了。

他慎重的看了手書的內容,隨后才喚來了布政司的官員道:

“亞圣府孟博士手書,說魯南之地有一些叫著反意口號,頭戴紅巾的教徒,你們可曾聽說?”

“額……”

被喚來的兩名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同時作揖道:

“回稟巡撫,布政司未曾收到魯南之地的文牘,下官并不知道。”

“立即命人前往魯南各縣調查。”袁可立眉頭一皺,當即就下了命令。

“下官遵命!”聽到袁可立的話,兩名官員分別應下,隨后退出了布政司衙門。

倒是袁可立在二人走后,又命人叫來了自己親信的即墨營參將李性忠、文登營參將張爾心。

李性忠和張爾心都是遼人,在努爾哈赤攻陷開原、鐵嶺等待后便認為遼東不穩,于是舉家南下。

隨后因為在山東遭受排擠,正巧袁可立重整山東三營,因此便投了軍,隨后嶄露頭角,一路升遷到了參將。

因此、二人對袁可立十分敬重,而袁可立見到二人來,也開門見山道:

“魯南之地有妖人企圖作亂,老夫雖派布政司官員前往調查,但總覺得有些不安,爾等二人選親信前往魯南,老夫要知道魯南之地是不是真的有妖人,妖人的數量又是幾何。”

“巡撫請放心,我二人必命人將魯南之事探查清楚。”李性忠和張爾心分別作揖回應,而袁可立也一擺手道:

“去吧。”

“末將告退!”二將見狀退下,而袁可立也繼續整理起的奏疏。

同時、布政司官員和營兵都前往了魯南之地調查。

只是布政司官員似乎知道什么,因此并沒有把調查放在首位,而是在魯南各縣如同差旅一般,漫無目的的閑逛。

他們的速度極慢,給足了下面官員準備的時間。

因此每當他來到一縣,當地的聞香教徒便被驅趕,如此營造出了天下太平的景象。

官府的驅趕、也自然引起了聞香教高層的注意,因此他們也開始命教徒小心潛伏。

這就導致了,當營兵的探子來到魯南之地時,并沒有看到太多頭戴紅巾,高呼口號的聞香教徒。

他們巡視了幾天,查出了一些消息后才返回了青州府,而布政司的官員在各縣拿了不少好處后,也滿載而歸。

回到臨淄之后,二人匯報了魯南之地的情況,對袁可立道:

“巡撫,兗州府境內遭遇了大地震的災民們雖然得到了賑災,但一些愚民將所謂的地震認為是“大劫”開端,私底下嘲諷朝廷無光。”

“不過下官巡查數日,并沒有看到孟博士書信上的那么多妖人,或許一縣之地也不過數十愚民罷了。”

兩名布政司官員不卑不亢的回應,若是只看他們的表情,或許旁人還真就信了。

不過袁可立已經提前得到了營兵的回稟,并且在營兵口中,聞香教妖人雖然不多,但一縣之地也有數百人,不像二人口中那么少。

但即便如此,袁可立依舊沒有說什么,而是擺了擺手道:“既然沒有事情,那就退下吧。”

“是!”聽袁可立這么說,二人心中一喜,隨后告退。

只是待他們走后,袁可立又讓人傳來了三營將領,對他們三人下令整兵、若是轄區能有妖人叛亂,立即鎮壓。

三人應下告退后,袁可立又將孟承光的書信附帶,親自又寫了一份奏疏,送往了京城之中。

當奏疏送到京城的時候,內閣之中就袁可立的書信也開始了討論。

“袁禮卿與孟永觀的這聯合上疏,說魯南之地數縣,各有妖人數百人,請準許他緝捕妖人,你們怎么看?”

葉向高手里拿著袁可立和孟承光聯合上疏的奏疏,對坐在主敬殿的內閣、六部、六科大臣開口詢問,而楊漣聞言,當即便道:

“若是掌握了賊人有反叛的跡象,鎮壓并無不妥。”

“但袁禮卿在奏疏中也說了,只是猜測而已,楊都給事中恐怕反應太大了。”

楊漣一開口、當即姚宗文便站出來唱起了反調。

“大劫在遇,天地皆暗,大乘興勝,日月無光……這口號還不夠明顯嗎?”左光斗見好友被駁,當即反駁了起來。

不過他一反駁,齊楚浙宣昆五黨可就來了興趣,前不久被朱國祚操作,調任吏科給事中的馮三元也回懟道:

“若是只抓字眼,便誣陷人謀反,那是不是只要寫了日月二字詩詞之人,都要被叛以謀逆之罪?”

“荒唐,就算不談日月,那前面的三句呢?”楊漣皺眉反駁,而這時閣臣沉潅也咳嗽道:

“只憑一句口號,便要緝捕鎮壓數千人,這恐怕有些不妥。”

“還是得讓袁禮卿抓到妖人有意叛亂的證據才行,例如刀槍劍戟,甲胃火藥……”

“沉閣臣……”劉一燝見沉潅下場,當即也跟著下場道:

“你也說了,數千人……”

說到這里、劉一燝掃視了主敬殿內眾人,隨后繼續道:“數千人高呼同一口號,這難道不能作為證據嗎?”

“這又如何?”姚宗文反駁道:

“數萬人高呼一人千歲時,也不見劉次輔彈劾啊……”

姚宗文一開口,意圖所指的便是齊王朱由檢,這點眾人都能聽得出來。

眼下的朱由檢,也就是他不愛摻和政事,不然三日一次的常朝之中,恐怕每次被群起而攻的都是他。

也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上朝后會面對什么,因此朱由檢一直雞賊的躲避上朝。

“咳咳!姚都給事中,這話說的有些過分了。”

朱國祚主動開口為姚宗文的話打圓場,不過當然不是想幫朱由檢說好話,反而這家伙在表面訓斥了姚宗文后,繼續開口道:

“錦衣衛南北鎮撫司分查邊鎮、兩京十四省,既然所謂的口號流傳于魯南和豫東地區,那是否有謀逆的嫌疑,南鎮撫司自然知道。”

朱國祚這一手玩的不錯,他將本該是內閣議論是否要鎮壓的事情,推到了錦衣衛的身上。

這就好像,沒有錦衣衛開口,這件事情就不能定桉一樣。

這么一來、南鎮撫司如果開口聞香教眾人是叛軍,那鎮壓之后南鎮撫司也無功,而萬一聞香教眾沒有謀逆的心思,那南鎮撫司還會被彈劾。

如果南鎮撫司不開口,那好了,這事情就是南鎮撫司糾察不利,就更是南鎮撫司的問題了。

他這一手“拋開事實”的手段,倒是玩的有些靈活。

他當然不是要針對南鎮撫司的指揮同知崔應元,而是要針對齊王朱由檢。

如果南鎮撫司出了情報差錯,那就可以往朱由檢身上倒騰臟水了。

為什么情報靈敏的南鎮撫司,會沒有探查到聞香教眾謀逆的事情?是不是有人可以包庇了?如果有人包庇,那誰有這個能力?

種種的證據,都將會在朱國祚的操作下,指向朱由檢。

一時間、劉一燝等人都皺緊了眉頭,但在他們都還在皺眉的時候,東林一派的一些六科、六部官員卻跟著附和了起來。

“確實如此,若是錦衣衛都沒有探查消息,直接讓袁可立鎮壓百姓,有些唐突了。”

“應該讓錦衣衛先去探查消息才是……”

“沒錯……”

眾多官員都在扯皮,而看著己方陣營這么就倒戈相向,楊漣咬緊了牙關,死死的用手攥緊衣角,牙根都快咬出了血。

朱由檢的話再次在他腦海中浮現,這種時候他不由開始詢問自己:

“觀點真的代表了一切嗎?”

沒有時間給他想答桉,便只見朱國祚道:“這奏疏,老夫建議暫時擱置,等錦衣衛查出情況來,再處理也不遲。”

“老夫附議”

“附議……”

“附議……”

一時間、主敬殿內四十多名官員中,有超過七成官員紛紛附議,而內閣六名大臣也有四人表示附議。

這么一來、這奏疏就被暫時擱置了,而楊漣也在票擬結束后,當即走出文華殿,朝著勖勤宮走去。

一些走出文華殿的官員見到楊漣離去的背影,當即輕嗤道:

“有些人,表面清流,實際卻是他人走狗……”

“誒……怎么能如此稱呼?實在有傷文雅,應該說……鷹!犬!”

“哈哈哈哈……是極是極!”

眾多嘲諷之人中,不乏有東林官員,而他們同樣對楊漣嗤之以鼻。

楊漣快走入東宮,隨后七拐八拐的來到了勖勤宮前,只是當他打開門的時候,卻見到了站在華蓋傘下,對著正在楊愛姐妹逗貓場景畫畫的朱由檢。

楊愛和楊媛愛坐在庭院中央,身邊是幾只懶洋洋走動的獅貓。

楊漣走進宮,不等錦衣衛傳稟,便推開身邊兩人,走進庭院,對懶洋洋的貓道:“去去去!”

他把貓給轟走,隨后胯步來到朱由檢的面前,嚷嚷道:“外面都亂成什么樣了!你還有心思在這里逗貓作畫!”

說罷、他低頭一看……

誒、貌似畫的還挺好看。

“急什么,西南步步緊逼、遼東衛所裁撤,一片升平。”

朱由檢氣定神閑的繼續花貓,而楊漣見狀,直接搶過了朱由檢的筆,罵罵咧咧道:

“魯南、豫東之地有多少亂民,你能不知道嗎?!”

筆被搶了,朱由檢有些無奈,抬頭對楊漣道:

“袁可立不是上疏了嗎?你們處理便是,要不然內閣、六部和六科是干嘛的?”

朱由檢回應一句,低頭又準備從筆架上取筆描繪。

楊漣瞥了一眼,這次并沒有搶奪,而是將剛才在主敬殿的鬧劇給說了出來。

他這一開口,朱由檢當即皺眉,而站在朱由檢身后的曹化淳在聽到朱國祚的心思后,也恨得牙癢癢。

不過皺眉歸皺眉,朱由檢還是氣定神閑的繪畫,并回應道:

“他們不怕亂民打到江南和浙江,我怕什么?”

“這大明朝是你們朱家的,你不分擔誰分擔?!”楊漣被朱由檢好似擺爛的話給激怒了,雙手撐在桌上反問。

朱由檢無奈將畫中最后一筆勾勒,隨后抬頭道:“我怎么不管,怎么不分擔了?三省大震的時候御馬監又不是沒有出錢糧。”

“現在錢糧出了,天津船廠那邊也募了二十幾萬災民,這還不行?”

“哼!事情老夫已經告訴你了,你最好和萬歲說說這事!”說罷、楊漣冷哼一聲,抬手的瞬間居然將桌上的畫卷扯走,罵罵咧咧道:

“玩物喪志!”

“喂!”看著楊漣把自己剛畫好的畫扯走,隨后頭也不回的往宮外走去,朱由檢和曹化淳等人都懵了,反應過來后,楊漣已經扯著畫跑出了勖勤宮。

“我……”朱由檢攥緊了手里的筆,心里大罵。

那畫是他花了半個時辰才畫好的,招呼不打一聲就扯走是在干嘛?再說、他還沒落款呢!

“殿下、要不……重畫吧……”曹化淳見楊漣跑遠,只能小心翼翼的詢問。

“畫個……”朱由檢剛想開口大罵,結果門口的一名錦衣衛卻走進來作揖道:

“殿下、信任琉球府市舶司副提舉沉廷揚求見……”

“叫他進來吧。”被人打斷,朱由檢也懶得再罵,而是把筆放到筆架上后,便坐會了椅子上。

這時、一名身著從六品文臣常服,二十七八的青年官員走進了勖勤宮內,并準備下跪行禮。

這舉動讓朱由檢微微皺眉,而曹化淳見狀,連忙提醒道:

“殿下不喜歡人下跪,作揖便可。”

“是……下官市舶司副提舉沉廷揚,字季明,參見千歲。”

沉廷揚作揖行禮,隨后才挺直了嵴背,而朱由檢也上下打量起了他。

他這人身材不算高大,不過五尺四五寸,為人有些消瘦,長相也不算出奇,只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朱由檢打量了一下他,隨后道:

“將你從國子監中調去琉球府進行開墾,組織市舶收稅,你是怎么想的?”

“下官謝殿下提攜……”見朱由檢詢問,沉廷揚也不卑不亢的表示感謝,隨后道:

“琉球一地,下官在國子監中時多有查閱,海路上可以說控制琉球府,便能掌控福建海路。”

“即便不能節制海路,但也可走海運,將一些朝廷需要的木料北運。”

“化淳,把海圖拿來。”朱由檢并沒有回應沉廷揚,而是轉頭讓曹化淳拿出海圖。

曹化淳命人拿出了海圖,并且搬桌子放在了沉廷揚面前,隨后將海圖鋪開。

這海圖內容展開的同時,讓沉廷揚雙目放光。

海圖之中的內容,是朱由檢所繪畫的東亞海貿圖和大陸、島嶼地圖。

航線什么的也被他用錦衣衛的情報給標注出來了。

這航路一標注,瞬間就體現出了琉球府的重要性,而朱由檢也開口道:

“廢除三省市舶司、設立琉球市舶司,原因便是要掌握海運。”

“你應該知道市舶司的提舉是水軍三衛總兵黃龍兼任,因此水軍三衛會在幾個月后徹底接管所有航道,在航道監督所有船只。”

“東西南洋海貿,每年所獲利不下六百萬兩,而琉球府一地,北可上琉球國、日本、朝鮮,南可下安南,呂宋、爪哇、泥八喇、滿剌加諸國。”

“若是你為市舶司提舉,會怎么收取賦稅?”

朱由檢給了沉廷揚思考的時間,而沉廷揚也知道這是考校,所以絞盡腦汁的想了起來。

過了片刻,沉廷揚才開口道:

“若是下官為提舉,當將沿海所有海商船只杜絕,命其所有船只,一律掛上皇店旗幟,掛上鐵牌。”

“船只所有貨品,均需要從皇店采買,方可貿易,另外限制南洋、西洋海商在琉球南港貿易,所有貿易也必須前往當地皇店采買商品。”

沉廷揚提出了兩條,一條是把所有海商收歸到御馬監的皇店麾下,另一條是限制了歐洲商船的貿易地點。

但實際上這兩條都是一條,那就是讓海上貿易在各地的皇店購買商品。

這和朱由檢讓皇店船隊直接貿易不同,本質上來講,還是鼓勵私人海貿,只是限定了貿易地點。

這么一來、朝廷能有力收取賦稅,而海商就主要掙跑腿費了。

不過缺點就是沿海太大了,一旦在其他地方購買貨物,想要認證依舊很難。

只是這個問題也不難,還是和原來朱由檢想的一樣,設立海巡司,在沿海巡查。

天津船廠的產能是巨大的,只要有銀子,就有動力,就可以造數千乃至數萬的三百料、五百料船只。

屆時海檢司的大小船只巡視沿海、內海,不僅可以檢查沿海是否有人曬鹽、熬煮私鹽,還能監察沿海是否有人走陸路,偷偷運物資上海船。

以往大明水師的職能太多了,朱由檢要在接下來大航海的貿易中吃下大頭,拆分水師的職能是必須的。

外海由未來的海軍負責,內海由海巡司負責。

海巡司、鹽檢司、市舶司必須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才能杜絕絕大部分走私貿易和私鹽問題。

因此朱由檢便開口對沉廷揚講述了他所想的市舶司、以及海巡司,鹽檢司。

在長篇的描述之后,沉廷揚也舉一反三的說道:

“為了區分,也可以讓所有海商使用天津船廠的船只,而船廠可以在船只做上私人海商的標記。”

“另外皇店需要發貨單給海商,一旦貨單與貨物不對,便可以扣押貨品。”

“不過這么一來,以大明的沿海,海巡司最少需要數萬艘船,十余萬人手。”

“但想要減少人手也簡單,便是讓海商都用制式的大料船只,由此來減少大明內海之中的海船數量。”

“例如以往大明有五百料海船一萬艘,那規定他們購買天津船廠的五千料大船,這樣就能將船只數量減少到一千艘。”

沉廷揚這個想法不錯,因為貿易的總量不會突然發生變化,因此讓海商購置大船,減少船只數量,也就能減少海巡司的壓力。

不過對此、朱由檢還是道:

“還是需要照顧小海商的,五千料大船有些太大了,就定為三千料吧。”

“之后北港和旅順也會陸續有造船廠,孤會讓人把海船的造價給你,你和三大船廠都商量好船只出廠價,營造好南北港后,孤會讓黃龍募兵,募集海巡司人手的。”

“下官遵命!”沉廷揚聞言,當即應下,心中對于前往琉球之后的藍圖也開始描繪。

“退下吧。”朱由檢一擺手,沉廷揚也退出了勖勤宮內。

倒是在他離去后,朱由檢看著還在逗貓的楊愛兩人,又想起了被楊漣搶走的畫,不由罵道:

“老匹夫……”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